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40年代上海沦陷区女性生命体验的“另类”书写——潘柳黛《一个女人的传奇》透视
1
作者
李萍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6-179,共4页
潘柳黛,在40年代与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为当时上海文坛的"四大才女",其流失海外多年的《一个女人的传奇》以独特的视角,在对40年代上海那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畸形"沦陷"的历史回望中,记录了那一时...
潘柳黛,在40年代与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为当时上海文坛的"四大才女",其流失海外多年的《一个女人的传奇》以独特的视角,在对40年代上海那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畸形"沦陷"的历史回望中,记录了那一时代女性独特的人生成长轨迹、独特的个人道德选择,挖掘出相对疏离于主流叙述话语之外的"另类"女性生存现状,展示出其贞操观、事业观、爱情婚姻观、物质观等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中的裂变,女性主体从"第二性"、"他者"的地位中觉醒了,敞开了女性的真实,选择拒绝被言说的独立。这种对女性个体生存以及欲望的不加任何道德评判的正视,完成了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另类"书写——人性化书写,对今天构建和谐的两性世界仍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柳黛
《一个女人的传奇》
女性生命体验
上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与潘柳黛的创作
2
作者
周文涛
杨世海
《群文天地》
2012年第10期189-190,共2页
潘柳黛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座城市一举成名,足以看出上海在潘柳黛的创作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作为一种空间书写对象进入作家的视角,同时,城市的文化涵韵也深深影响着作家。因此,潘柳黛的作品,一方面将上海这...
潘柳黛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座城市一举成名,足以看出上海在潘柳黛的创作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作为一种空间书写对象进入作家的视角,同时,城市的文化涵韵也深深影响着作家。因此,潘柳黛的作品,一方面将上海这个都市作为背景进行描绘,写出了她心目中的上海城,另一方面,这座城市又影响着她的创作,使她的作品富有上海文化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柳黛
上海
创作
原文传递
现代上海女作家文本中的“娜拉出走”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冷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3-75,共3页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青
潘柳黛
邢禾丽
娜拉出走
洞穴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爱玲作品中的桑弧初探及其它
被引量:
1
4
作者
符立中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97,共6页
自从《小团圆》面市,许多等而下之的研究者,就自动当起了戏院领位员,连忙不迭、无师自通地玩起"对号入座"的游戏,自以为领悟了张爱玲的其实连他(她)自个儿都不是的人生奥秘。粉红色的眼镜戴多了,遇到别人引经据点的指证还责...
自从《小团圆》面市,许多等而下之的研究者,就自动当起了戏院领位员,连忙不迭、无师自通地玩起"对号入座"的游戏,自以为领悟了张爱玲的其实连他(她)自个儿都不是的人生奥秘。粉红色的眼镜戴多了,遇到别人引经据点的指证还责怪别人戳破他的美梦。这种以讹传讹的铺天盖地即使予以澄清,"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也仍旧半信半疑。目前这批"自己领位、自己对号入座"的迷哥迷姐,心中就正关着一位冤狱——桑孤。本文就考证桑弧当初为张爱玲取名梁京的经过,以及最后两人分手的可能原因,算是对桑弧研究的"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桑弧
梁京
苏青
潘柳黛
《小团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服装·故事
5
作者
李倩
《学术评论》
2013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服色搭配民国初年开始流行的妖裙装由于上下分离,在色彩上就有上衣和下群的搭配问题。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有独特的见解。在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中,作者提及这样一件事:曾有一回作者穿着一身新袄裙与鲁迅先生打照面,就问鲁迅先生:"...
服色搭配民国初年开始流行的妖裙装由于上下分离,在色彩上就有上衣和下群的搭配问题。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有独特的见解。在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中,作者提及这样一件事:曾有一回作者穿着一身新袄裙与鲁迅先生打照面,就问鲁迅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的回答很有见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鲁迅先生
袄裙
搭配问题
苏青
文中
衣身
潘柳黛
服装史
贴袋
线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色上海与现代摩登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永丽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2年第1期84-90,共7页
潘柳黛在《退职夫人自传》中写道,上海是"一个桃色的情欲之园"。评论家也说,肉欲是上海这个东方魔都的标记。在这里我们要考察的是,为什么在作为现代性之样板的上海,情色能得以发展并蔚然而成一种城市特色和标识?换言之,上海...
潘柳黛在《退职夫人自传》中写道,上海是"一个桃色的情欲之园"。评论家也说,肉欲是上海这个东方魔都的标记。在这里我们要考察的是,为什么在作为现代性之样板的上海,情色能得以发展并蔚然而成一种城市特色和标识?换言之,上海这座现代城市为情色提供了怎样的生存空间?这是本文所要考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文化
潘柳黛
价值评判
叶维廉
天才诗人
爱才若渴
施济美
穆时英
好莱坞电影
安妮
原文传递
论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自我书写
7
作者
黄纯一
《汉字文化》
2020年第S02期59-60,共2页
四十年代的海派女作家中,苏青和潘柳黛可谓是自我书写的代表。在其二人的作品中,对自我的叙说在服饰和对情欲的描写中得以展现;同时,这种自我的书写,也对当时的上海有一定的观照。这种基于自我生命经历和经验的书写,不仅展现出对女性的...
四十年代的海派女作家中,苏青和潘柳黛可谓是自我书写的代表。在其二人的作品中,对自我的叙说在服饰和对情欲的描写中得以展现;同时,这种自我的书写,也对当时的上海有一定的观照。这种基于自我生命经历和经验的书写,不仅展现出对女性的关怀,体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主义;并且,尽管她们只能通过边缘化的写作来表现上海,却也依旧展现了上海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可以看出,女性作家的自我书写和上海这座城市是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
青
潘柳黛
自我书写
上海书写
原文传递
穿过绫罗绸缎的墙
8
作者
王莉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0-41,共2页
有人说,张爱玲这名字就是一个谜。她的身世和生活是个谜,她的创作经历也是个谜。她轻易不见人,一见人便以色彩斑斓的盛装出场更是个不解的谜。 不过,如果了解张爱玲对服装的情结,也许就解开这谜了。张爱玲少年时,见过母亲在镜子前穿着...
有人说,张爱玲这名字就是一个谜。她的身世和生活是个谜,她的创作经历也是个谜。她轻易不见人,一见人便以色彩斑斓的盛装出场更是个不解的谜。 不过,如果了解张爱玲对服装的情结,也许就解开这谜了。张爱玲少年时,见过母亲在镜子前穿着绿短袄,上边别着翡翠胸针,非常明丽照人。她很向往那蓝绿色的袄,但只能从继母那里捡一件暗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的穿,厌恶到发恨"。或许,这是她后来狂热追求时髦奇异的旗袍的最初根源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热追求
创作经历
胸针
奇异的
潘柳黛
苏青
《倾城之恋》
紧身背心
影片公司
问过
原文传递
繁华落尽成一梦
9
作者
张永久
《长江文艺》
2015年第9期126-133,共8页
乱世佳人 张爱玲说苏青生错了时代,原本该是一个盛世的人,却生在了乱世。"镜子上端的一盏灯,强烈的青绿的光正照在她脸上,下面衬着宽博的黑衣,背景也是影撞撞的,更显明地看见她的脸,有一点惨白。她难得有这样静静立着,端相她自己,虽...
乱世佳人 张爱玲说苏青生错了时代,原本该是一个盛世的人,却生在了乱世。"镜子上端的一盏灯,强烈的青绿的光正照在她脸上,下面衬着宽博的黑衣,背景也是影撞撞的,更显明地看见她的脸,有一点惨白。她难得有这样静静立着,端相她自己,虽然微笑着,因为从来没这么安静,一静下来就像有一种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青
宽博
乱世佳人
徐訏
结婚十年
胡兰成
饮食男女
贾植芳
潘柳黛
我自己
原文传递
有多少张爱玲可以重来
10
作者
钱红莉
《太湖》
2011年第4期53-55,共3页
电视剧频道在滚动播放关于张爱玲的《上海往事》。我记得七八年前筹拍时应该叫《她从海上来》。七八年,一晃也快。早起开电视,已经演了。虽然滚动着播,总是看不全。
关键词
七八
电视剧频道
上海往事
滚动播放
胡兰成
八年
苏青
潘柳黛
原来如此
十八春
原文传递
艺术货币志:谁在消费陆小曼?
11
作者
尹丛丛
《齐鲁周刊》
2014年第Z2期16-16,共1页
从4千到46万:"以人传画"陆小曼1931年11月,徐志摩在济南党家庄附近遭遇空难去世,现场唯一留下的,是藏在飞机黑匣子里一幅陆小曼的山水画长卷。如今这幅画悬挂于海宁硖石的徐志摩故居二楼楼梯口。有人形容这幅画皴法业余,敷色...
从4千到46万:"以人传画"陆小曼1931年11月,徐志摩在济南党家庄附近遭遇空难去世,现场唯一留下的,是藏在飞机黑匣子里一幅陆小曼的山水画长卷。如今这幅画悬挂于海宁硖石的徐志摩故居二楼楼梯口。有人形容这幅画皴法业余,敷色稚嫩,摹仿痕迹明显,但有淡雅秀润之致,可以说陆小曼一生山水画风格此时已见雏形。事实上,在上海,陆小曼的名声虽大,但技艺并不突出,抽大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小曼
徐志摩
周炼霞
吴青霞
中国女子书画会
林徽因
潘柳黛
沦陷区文学
冯文凤
海上画派
原文传递
题名
40年代上海沦陷区女性生命体验的“另类”书写——潘柳黛《一个女人的传奇》透视
1
作者
李萍
机构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6-179,共4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40年代上海‘另类’女性作家研究"(2010FWX018)阶段性成果
文摘
潘柳黛,在40年代与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为当时上海文坛的"四大才女",其流失海外多年的《一个女人的传奇》以独特的视角,在对40年代上海那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畸形"沦陷"的历史回望中,记录了那一时代女性独特的人生成长轨迹、独特的个人道德选择,挖掘出相对疏离于主流叙述话语之外的"另类"女性生存现状,展示出其贞操观、事业观、爱情婚姻观、物质观等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中的裂变,女性主体从"第二性"、"他者"的地位中觉醒了,敞开了女性的真实,选择拒绝被言说的独立。这种对女性个体生存以及欲望的不加任何道德评判的正视,完成了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另类"书写——人性化书写,对今天构建和谐的两性世界仍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潘柳黛
《一个女人的传奇》
女性生命体验
上海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与潘柳黛的创作
2
作者
周文涛
杨世海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
出处
《群文天地》
2012年第10期189-190,共2页
文摘
潘柳黛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座城市一举成名,足以看出上海在潘柳黛的创作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作为一种空间书写对象进入作家的视角,同时,城市的文化涵韵也深深影响着作家。因此,潘柳黛的作品,一方面将上海这个都市作为背景进行描绘,写出了她心目中的上海城,另一方面,这座城市又影响着她的创作,使她的作品富有上海文化的特质。
关键词
潘柳黛
上海
创作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现代上海女作家文本中的“娜拉出走”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冷
机构
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社会科学>编辑部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3-75,共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10CZW058)
文摘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关键词
苏青
潘柳黛
邢禾丽
娜拉出走
洞穴喻
Keywords
Su Qing
Pan Liudai
Xing Heli
Nora away
with regard to the metaphor of the cave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爱玲作品中的桑弧初探及其它
被引量:
1
4
作者
符立中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97,共6页
文摘
自从《小团圆》面市,许多等而下之的研究者,就自动当起了戏院领位员,连忙不迭、无师自通地玩起"对号入座"的游戏,自以为领悟了张爱玲的其实连他(她)自个儿都不是的人生奥秘。粉红色的眼镜戴多了,遇到别人引经据点的指证还责怪别人戳破他的美梦。这种以讹传讹的铺天盖地即使予以澄清,"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也仍旧半信半疑。目前这批"自己领位、自己对号入座"的迷哥迷姐,心中就正关着一位冤狱——桑孤。本文就考证桑弧当初为张爱玲取名梁京的经过,以及最后两人分手的可能原因,算是对桑弧研究的"初探"。
关键词
张爱玲
桑弧
梁京
苏青
潘柳黛
《小团圆》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服装·故事
5
作者
李倩
出处
《学术评论》
2013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文摘
服色搭配民国初年开始流行的妖裙装由于上下分离,在色彩上就有上衣和下群的搭配问题。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有独特的见解。在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中,作者提及这样一件事:曾有一回作者穿着一身新袄裙与鲁迅先生打照面,就问鲁迅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的回答很有见地:
关键词
回忆鲁迅先生
袄裙
搭配问题
苏青
文中
衣身
潘柳黛
服装史
贴袋
线迹
分类号
TS941.1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色上海与现代摩登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永丽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2年第1期84-90,共7页
基金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上海》前期成果,项目编号为08CZW029
文摘
潘柳黛在《退职夫人自传》中写道,上海是"一个桃色的情欲之园"。评论家也说,肉欲是上海这个东方魔都的标记。在这里我们要考察的是,为什么在作为现代性之样板的上海,情色能得以发展并蔚然而成一种城市特色和标识?换言之,上海这座现代城市为情色提供了怎样的生存空间?这是本文所要考察的问题。
关键词
殖民文化
潘柳黛
价值评判
叶维廉
天才诗人
爱才若渴
施济美
穆时英
好莱坞电影
安妮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自我书写
7
作者
黄纯一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0年第S02期59-60,共2页
文摘
四十年代的海派女作家中,苏青和潘柳黛可谓是自我书写的代表。在其二人的作品中,对自我的叙说在服饰和对情欲的描写中得以展现;同时,这种自我的书写,也对当时的上海有一定的观照。这种基于自我生命经历和经验的书写,不仅展现出对女性的关怀,体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主义;并且,尽管她们只能通过边缘化的写作来表现上海,却也依旧展现了上海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可以看出,女性作家的自我书写和上海这座城市是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
苏
青
潘柳黛
自我书写
上海书写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穿过绫罗绸缎的墙
8
作者
王莉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0-41,共2页
文摘
有人说,张爱玲这名字就是一个谜。她的身世和生活是个谜,她的创作经历也是个谜。她轻易不见人,一见人便以色彩斑斓的盛装出场更是个不解的谜。 不过,如果了解张爱玲对服装的情结,也许就解开这谜了。张爱玲少年时,见过母亲在镜子前穿着绿短袄,上边别着翡翠胸针,非常明丽照人。她很向往那蓝绿色的袄,但只能从继母那里捡一件暗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的穿,厌恶到发恨"。或许,这是她后来狂热追求时髦奇异的旗袍的最初根源吧。
关键词
狂热追求
创作经历
胸针
奇异的
潘柳黛
苏青
《倾城之恋》
紧身背心
影片公司
问过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繁华落尽成一梦
9
作者
张永久
出处
《长江文艺》
2015年第9期126-133,共8页
文摘
乱世佳人 张爱玲说苏青生错了时代,原本该是一个盛世的人,却生在了乱世。"镜子上端的一盏灯,强烈的青绿的光正照在她脸上,下面衬着宽博的黑衣,背景也是影撞撞的,更显明地看见她的脸,有一点惨白。她难得有这样静静立着,端相她自己,虽然微笑着,因为从来没这么安静,一静下来就像有一种悲哀,
关键词
苏青
宽博
乱世佳人
徐訏
结婚十年
胡兰成
饮食男女
贾植芳
潘柳黛
我自己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有多少张爱玲可以重来
10
作者
钱红莉
出处
《太湖》
2011年第4期53-55,共3页
文摘
电视剧频道在滚动播放关于张爱玲的《上海往事》。我记得七八年前筹拍时应该叫《她从海上来》。七八年,一晃也快。早起开电视,已经演了。虽然滚动着播,总是看不全。
关键词
七八
电视剧频道
上海往事
滚动播放
胡兰成
八年
苏青
潘柳黛
原来如此
十八春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艺术货币志:谁在消费陆小曼?
11
作者
尹丛丛
出处
《齐鲁周刊》
2014年第Z2期16-16,共1页
文摘
从4千到46万:"以人传画"陆小曼1931年11月,徐志摩在济南党家庄附近遭遇空难去世,现场唯一留下的,是藏在飞机黑匣子里一幅陆小曼的山水画长卷。如今这幅画悬挂于海宁硖石的徐志摩故居二楼楼梯口。有人形容这幅画皴法业余,敷色稚嫩,摹仿痕迹明显,但有淡雅秀润之致,可以说陆小曼一生山水画风格此时已见雏形。事实上,在上海,陆小曼的名声虽大,但技艺并不突出,抽大烟。
关键词
陆小曼
徐志摩
周炼霞
吴青霞
中国女子书画会
林徽因
潘柳黛
沦陷区文学
冯文凤
海上画派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40年代上海沦陷区女性生命体验的“另类”书写——潘柳黛《一个女人的传奇》透视
李萍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海与潘柳黛的创作
周文涛
杨世海
《群文天地》
2012
0
原文传递
3
现代上海女作家文本中的“娜拉出走”
韩冷
《保定学院学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张爱玲作品中的桑弧初探及其它
符立中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服装·故事
李倩
《学术评论》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情色上海与现代摩登
刘永丽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2
1
原文传递
7
论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自我书写
黄纯一
《汉字文化》
2020
0
原文传递
8
穿过绫罗绸缎的墙
王莉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9
繁华落尽成一梦
张永久
《长江文艺》
2015
0
原文传递
10
有多少张爱玲可以重来
钱红莉
《太湖》
2011
0
原文传递
11
艺术货币志:谁在消费陆小曼?
尹丛丛
《齐鲁周刊》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