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录片导演的多重身份——论潘礼德的纪录片创作
1
作者 陈明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5期129-132,共4页
柬埔寨导演潘礼德是红色高棉大屠杀的亲历者,纵观他三十多年的纪录片导演生涯,从影像作为媒介保存记忆、对抗遗忘的角度而言,他是历史记忆的“书写者”;从纪录电影的形式探索上来看,他是纪录影像的“造型师”;从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剖析,... 柬埔寨导演潘礼德是红色高棉大屠杀的亲历者,纵观他三十多年的纪录片导演生涯,从影像作为媒介保存记忆、对抗遗忘的角度而言,他是历史记忆的“书写者”;从纪录电影的形式探索上来看,他是纪录影像的“造型师”;从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剖析,如果纪录片是一把“手术刀”,潘礼德无疑是这台“手术”的“主治医师”,纾解着民族的苦难。透过潘礼德的纪录片作品,可以尝试解读纪录片的意义与价值,同时窥见纪录片导演如何超越单一的身份,裹挟了多种角色,在纪录影像的书写中,建构着自己的身份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礼德 纪录片 柬埔寨 文化身份
下载PDF
柬埔寨电影史:研究框架与主要议题
2
作者 司达 赖思含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柬埔寨电影生产、传播和文化的历史流变可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殖民化时期、去殖民化时期、反殖民化时期和后殖民化时期。其间,柬埔寨影人依托高棉文化范式,将电影作为教育手段,在民族认同、阶级调和、社会和谐及文化改造等方面,实现了... 柬埔寨电影生产、传播和文化的历史流变可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殖民化时期、去殖民化时期、反殖民化时期和后殖民化时期。其间,柬埔寨影人依托高棉文化范式,将电影作为教育手段,在民族认同、阶级调和、社会和谐及文化改造等方面,实现了电影的社会治理功能。历史上,柬埔寨电影曾凸显出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和高辨识度的民族性元素,但在当代,本土影业深受西方资本干预,形成了极具剥削特征的制片模式。西方意识形态的腹语术,也隐蔽地潜藏在影片文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电影 殖民主义 高棉文化 西哈努克电影 潘礼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