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伊宁和苏联潘菲洛夫将互通客运班车
1
作者 张维坊 《交通企业管理》 1989年第1期45-45,共1页
根据1988年3月21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中苏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运输常设小组第三次会议纪要”,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以下称“中方”)与苏联国际汽车运输外贸联合公司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运输部(以下简称“苏方”)... 根据1988年3月21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中苏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运输常设小组第三次会议纪要”,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以下称“中方”)与苏联国际汽车运输外贸联合公司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运输部(以下简称“苏方”)于1988年12月1日至6日在中国北京和乌鲁木齐会谈,达成开辟由中国新疆伊宁市一清水河镇--霍尔果斯口岸至苏联霍尔果斯口岸--潘菲洛夫间(全程132公里)的国际旅客班车联运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菲洛夫 新疆伊宁 霍尔果斯口岸 清水河镇 汽车运输 联合公司 苏方 日至 会议纪要 科技合作
下载PDF
潘菲洛夫创作主题浅析
2
作者 З.阿布杜拉耶娃 王燎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0-225,共16页
潘菲洛夫与其说是我国文化的典型人物(当然他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位典型),不如说是我们生活本身的典型人物。他是苏联现实的客观环境产生和培育出来的人。
关键词 潘菲洛夫 创作主题 科娃 圣女 科夫 《哈姆雷特》 莱蒙托夫 勃洛克 苏维埃政权 马雅可夫斯基
原文传递
苏联回族清真寺参观记
3
作者 胡振华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2-33,共2页
1989年5月,我和我夫人应邀访问了苏联,接待我们的是苏联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回族学研究所。生活在苏联境内的回族,共有七万人,分布在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孜别克斯坦境内。他们仍自称为“回族”、“
关键词 望月楼 《古兰经》 伊斯兰教协会 潘菲洛夫 穆哈 中原人 历史学博士 斯拉夫字母 国家电台 建筑材料
下载PDF
俄罗斯苏联名著多次搬上银幕
4
作者 李银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8-28,共1页
不久前,据报载:导演厂·潘菲洛夫将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搬上了银幕。这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第三部影片。然而,同一部著作第三次搬上银幕,远不是极限。我们可以列举下列片名:五部《白痴》、五部《卡拉马佐维取兄弟》、七部《... 不久前,据报载:导演厂·潘菲洛夫将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搬上了银幕。这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第三部影片。然而,同一部著作第三次搬上银幕,远不是极限。我们可以列举下列片名:五部《白痴》、五部《卡拉马佐维取兄弟》、七部《罪与罚》和四部高尔基的《在底层》。在《列·托尔斯泰和电影艺术》一书中,作者安年斯基谈到:《战争与和平》曾四次搬上银幕,《安娜·卡列尼娜》——十六次,而《复活》已经第二十二次搬上银幕! 诚然,遥远的俄罗斯往往被当作异国他乡来对待的。这样,在一九二七年美国摄制的《复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菲洛夫 《复活》 《战争与和平》 卡拉马 《罪与罚》 在底层 电影艺术 战争与和平 卡列尼娜 格拉西莫夫
下载PDF
通往胜利之路(下)
5
作者 戴定国 《上海集邮》 2017年第3期23-26,F0002,共5页
汉科半岛保卫战俄罗斯在2016年10月11日发行邮票,展现了汉科保卫战中苏军士兵英勇御敌的激战场面,其中左侧士兵身穿海军服(图12)。汉科(Hanko)是芬兰领土最南端的一个港口城市,汉科半岛是芬兰西南部半岛。它怎么会牵扯到苏德战争中... 汉科半岛保卫战俄罗斯在2016年10月11日发行邮票,展现了汉科保卫战中苏军士兵英勇御敌的激战场面,其中左侧士兵身穿海军服(图12)。汉科(Hanko)是芬兰领土最南端的一个港口城市,汉科半岛是芬兰西南部半岛。它怎么会牵扯到苏德战争中去的呢?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两年,苏联曾在1939年11月30日早晨对芬兰宣战,开启了“冬季战争”,到1940年3月14日停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科 胜利之路 苏德战争 莫斯科保卫战 哈萨克人 战役态势 莫斯科战役 邮资封 潘菲洛夫 纳粹德国
下载PDF
从三种传记作品看苏俄高尔基研究
6
作者 韦建国 李红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5年第1期84-93,共10页
联结了俄罗斯文学两个时代的大文豪高尔基,因种种原因,以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形象出现在众多的传记和研究著述中。以历史事实为基准,比较苏俄出版的不同版本的高尔基传记,分析其得失,有利于对高尔基客观科学的再认识。(一)在众多的... 联结了俄罗斯文学两个时代的大文豪高尔基,因种种原因,以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形象出现在众多的传记和研究著述中。以历史事实为基准,比较苏俄出版的不同版本的高尔基传记,分析其得失,有利于对高尔基客观科学的再认识。(一)在众多的苏俄出版的高尔基传记中,除了那些为阶段性政治需要服务而严重歪曲历史事实的作品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作品 俄罗斯文学 苏联文学 巴本 青年近卫军 韦建国 潘菲洛夫 波格丹诺夫 索莫夫 叙述语言
原文传递
《恐惧与无畏》的相关资料 被引量:2
7
作者 洪子诚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一、《恐惧与无畏》的版本在20世纪40年代的根据地和解放区,有几部苏联文学作品产生很大影响,分别是考涅楚克的话剧《前线》,西蒙诺夫的小说《日日夜夜》,和别克(1902—1972)的小说《恐惧与无畏》。这一现象,在陈玉刚主编的《中国翻译... 一、《恐惧与无畏》的版本在20世纪40年代的根据地和解放区,有几部苏联文学作品产生很大影响,分别是考涅楚克的话剧《前线》,西蒙诺夫的小说《日日夜夜》,和别克(1902—1972)的小说《恐惧与无畏》。这一现象,在陈玉刚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稿》(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和魏天祥《文艺政策论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中,有具体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小说 《恐惧与无畏》 军区政治部 潘菲洛夫 曹靖华 新华书店
原文传递
我们的眼睛是一样的——胡振华谈苏联东甘族
8
作者 杨瑞雪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8-39,共2页
中央民族学院回族教授胡振华先生访苏期间,塔斯社报道了他的行踪.胡先生带回了苏联东甘族7万同胞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浓厚兴趣. 胡先生说,在苏联被称为东甘族的人,与我们有同样的眼睛.他们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流入... 中央民族学院回族教授胡振华先生访苏期间,塔斯社报道了他的行踪.胡先生带回了苏联东甘族7万同胞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浓厚兴趣. 胡先生说,在苏联被称为东甘族的人,与我们有同样的眼睛.他们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流入俄境的回族后裔.1877年11月,由大师傅带领甘肃回族1166人从新疆乌什翻冰达坂进入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 访苏 乌什 中央民族学院 人从 文艺书籍 手抓饭 潘菲洛夫 民族关系 柯尔
原文传递
《开端》艺术结构的经验分析
9
作者 Л.科兹洛夫 郑滨 +5 位作者 张久江 胡榕 伊.格尔曼诺娃 E.莫欣娜 H.迪姆希茨 A.特罗申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1-224,共34页
叶夫盖尼·格布里罗维奇和格列布·潘菲洛夫的影片《开端》1970年被推上银幕便立刻受到评论界的重视,并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被公允地评为该电影年度的事件之一。逝者如斯……而今,这部出现于六七十年代之交的影片理所当然地被... 叶夫盖尼·格布里罗维奇和格列布·潘菲洛夫的影片《开端》1970年被推上银幕便立刻受到评论界的重视,并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被公允地评为该电影年度的事件之一。逝者如斯……而今,这部出现于六七十年代之交的影片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六七十年代苏联电影艺术的重要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菲洛夫 情节剧 女演员 艺术结构 片中片 纺织姑娘 逝者 经验分析 阿布拉泽 贞德
原文传递
“谁也不忘记,怎么也不忘记”
1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985年第3期47-47,共1页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编译参考》上刊登了何学昭同志的访苏观感《苏联之行漫记》,文章对当今苏联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谁也不忘记,怎么也不忘记。”--这是列宁格勒一位女诗人的诗句,如今成了苏联人民常说的两句话。苏联...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编译参考》上刊登了何学昭同志的访苏观感《苏联之行漫记》,文章对当今苏联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谁也不忘记,怎么也不忘记。”--这是列宁格勒一位女诗人的诗句,如今成了苏联人民常说的两句话。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亲人牺牲。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国战争 革命传统教育 英雄人物 女诗人 访苏 烈士纪念碑 一九 列宁墓 潘菲洛夫 男学生
原文传递
霍尔果斯印象
11
作者 朱光亚 《朔方》 1990年第4期53-55,共3页
到新疆出差,在乌鲁木齐听友人介绍:“不去喀什,不知新疆之大;不去伊宁,不知新疆之美。”由于时间所限,这一次是无法体会新疆之大了,只好先去领略领略新疆之美。乌鲁木齐到伊宁七百公里,在内地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可是在新疆大家都习以为常... 到新疆出差,在乌鲁木齐听友人介绍:“不去喀什,不知新疆之大;不去伊宁,不知新疆之美。”由于时间所限,这一次是无法体会新疆之大了,只好先去领略领略新疆之美。乌鲁木齐到伊宁七百公里,在内地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可是在新疆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是豆芽菜一盘,小意思,日本产的“巡洋舰”一天就可跑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城市 西北边睡 伊犁河谷 海关工作 潘菲洛夫 界桥 座座 令人 两国关系 季节河
原文传递
固守的底线
12
作者 明达 《人生十六七》 2016年第10期25-,共1页
半个多世纪以前,年仅23岁的肖洛霍夫以《静静的顿河》震动了苏联文坛,并于196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以史诗与悲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哥萨克这一特殊社会阶层的传统观念,以及主人公葛利高里在革命进程中摇摆不定的特点。小说结... 半个多世纪以前,年仅23岁的肖洛霍夫以《静静的顿河》震动了苏联文坛,并于196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以史诗与悲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哥萨克这一特殊社会阶层的传统观念,以及主人公葛利高里在革命进程中摇摆不定的特点。小说结尾,肖洛霍夫意味深长地写道:"好了,葛利高里在多少个不眠之夜幻想的那点心愿,终于实现了。他站在自家的大门口,手里抱着儿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诺贝尔文学奖 艺术风格 革命进程 潘菲洛夫 个人命运 谈话内容 艺术创作 世界经典
原文传递
少被提及的英雄:俄罗斯影片《勒热夫战役》评析
13
作者 窦琳嘉 《轻兵器》 2020年第11期76-82,共7页
2019年12月上映的俄罗斯影片《勒热夫战役》改编自小说《血的救赎》,讲迷在苏德战争中勒热夫战役期间一群出身备异的苏联红军官兵为保卫祖国而战的故事。与近些年来俄罗斯拍摄的以重大战役为背景的影片,如《潘菲洛夫28男士》、《斯大林... 2019年12月上映的俄罗斯影片《勒热夫战役》改编自小说《血的救赎》,讲迷在苏德战争中勒热夫战役期间一群出身备异的苏联红军官兵为保卫祖国而战的故事。与近些年来俄罗斯拍摄的以重大战役为背景的影片,如《潘菲洛夫28男士》、《斯大林格勒》等不同(这两部影片分别以著名的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为背景),《勒热夫战役》以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为背景。影片以普通苏军步兵连队的枧角展开,这支普通步兵连队的战斗过程,非常具有代表性,基本上代表了一系列发生在勒热夫地区战役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德战争 苏联红军 潘菲洛夫 保卫祖国 俄罗斯 莫斯科会战 战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