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子明 周娜 +3 位作者 张素珍 刘兴健 杨伟炎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研究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并初步证实该电位的前庭源性,即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同源。方法分别检... 目的 研究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并初步证实该电位的前庭源性,即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同源。方法分别检测28例健康成人、16例前庭疾病和1例全聋患者的VEMP和ASNR,比较ASNR与VEMP之间的关系。结果 ASNR正常引出率为87.5%,潜伏期正常值为3.50±0.25ms;2倍标准差作为正常值的上、下限,ASNR潜伏期的范围为3~4ms,阈值为80~90dB nHL。16例前庭疾病患者均行双侧检查,在VEMP消失的9耳(9例)中,ASNR均未引出;VEMP低振幅的8例(8耳)中,5例(5耳)未引出ASNR,3例(3耳)ASNR正常引出。5例梅尼埃病患者接受甘油试验,1例(2耳)甘油试验前后VEMP与ASNR均正常,2例(4耳)双侧VEMP与ASNR甘油试验前异常,甘油试验后正常,1例(1耳)患侧VEMP正常,甘油试验前后无变化,ASNR由异常变为正常;1例(2耳)VEMP甘油试验前双侧异常,甘油试验后正常,但ASNR均未引出。1例听力正常的前庭神经炎患者,患侧VEMP未引出,ASNR电位也未引出。1例先天性全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前,VEMP、ASNR正常引出;植入后,术侧VEMP振幅降低,ASNR未引出。结论 ASNR与VEMP可能均源于球囊。鉴于目前的结果,在不便进行VEMP检测时可用ASNR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电位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球囊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丹 彭国光 董为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9期1278-1279,共2页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内行SLSEP、F-VEP检查、Glascow昏迷评分(GCS),出院或死亡时进行Glascow预后分级(GOS)。结果SLSEP的中枢传导时间(CCT)、N20、F-VEP的N2和脑出血患者的GCS、GOS均显著相关。结论SLSEP和F-VEP是评价脑出血近期预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量化得气:随机交叉对照试验方案 被引量:2
3
作者 林驰 王培 +9 位作者 吴桂雯 胡妮娟 郝杰 胡尚卿 齐丹丹 赵珉一 孙俊俊 王亚峰 张露芬 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索运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客观量化得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纳入健康受试者,分为得气组(粗针、深刺、行手法促使得气)和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记录针刺前、中、后体感诱发电位,量表... 目的探索运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客观量化得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纳入健康受试者,分为得气组(粗针、深刺、行手法促使得气)和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记录针刺前、中、后体感诱发电位,量表测评受试者得气情况,观察三阴交穴得气与否对电位的影响。结果通过预试验进行可行性初探,发现得气对于SLSEP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值得观察。结论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展开正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得气 潜伏期诱发电位 量化 三阴交 诱发电位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结合脑电频谱分析评定脑梗死预后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丽萍 康志新 +2 位作者 吴宝水 孙志华 佟翠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23-1725,共3页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14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14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相关性。(3)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脑电频谱分析中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有相关性。结论(1)SEPs潜伏期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提供客观肯定的评定参数。(2)SEPs潜伏期的变化与脑电频谱分析结合有望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定量分析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 脑电慢波功率谱比值
下载PDF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俞莹芳 唐辉毅 周守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目的观察在一定的麻醉深度下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120例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40(C1组和T1组)、BIS 40~60(C2组和T2组... 目的观察在一定的麻醉深度下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120例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40(C1组和T1组)、BIS 40~60(C2组和T2组)及BIS〉60(C3组和T3组),稳定15 min后观察患者对指令的反应,然后给患者听10 min录音。患者完全清醒2 h后检测其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结果BIS〈40和40~60的患者未对指令作出反应;BIS〉60以后,患者对指令作出反应时Pa潜伏期平均值为20.12 ms。所有患者未检测出外显记忆。T1组未检测到内隐记忆的存在,T2组中有6个患者检测出内隐记忆;T3组有9个患者检测出内隐记忆。有内隐记忆的患者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idlatency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MLAEP)波形类似于清醒状态,Pa潜伏期在基础值上延长〈15 ms。结论随着麻醉深度逐渐加深,MLAEP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Na、Pa潜伏期显著延长的患者,意识和认知功能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意识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Infomax预处理的诱发电位潜伏期变化自适应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旭秀 邱天爽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8-503,共6页
诱发电位 (EP)信号的检测与分析技术是临床医学诊断神经系统损伤及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提出一种预处理EP潜伏期变化动态检测方法 ,即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ICA)对含有α稳定分布噪声的EP信号做预处理 ,再利用DLMS、DLMP算法动... 诱发电位 (EP)信号的检测与分析技术是临床医学诊断神经系统损伤及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提出一种预处理EP潜伏期变化动态检测方法 ,即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ICA)对含有α稳定分布噪声的EP信号做预处理 ,再利用DLMS、DLMP算法动态检测EP潜伏期变化 ,形成了p -DLMS和p -DLMP算法。仿真结果及实验数据分析表明 ,p -DLMS和p -DLMP收敛速度分别高于DLMS和DLMP算法 ;在混合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 ,p -DLMS和p -DLMP算法可以自适应地检测出潜伏期变化 ,且比DLMS和DLMP算法具有较好的估计精度和收敛速度 ;对不同的α的值 (0 <α 2 ) ,p -DLMS算法和p -DLMP算法性能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Infomax Α稳定分布 诱发电位 潜伏期 DLMS
下载PDF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提取与识别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昂 沈君姝 +2 位作者 郭辉 潘永泉 曹新志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目的:通过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和人工神经网络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提取与识别,判断患者处于的麻醉深度。方法:利用信号和噪声在分解尺度上的不同特性来滤除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中的强噪声成分。经过模极大值处理后,小波系数在每... 目的:通过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和人工神经网络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提取与识别,判断患者处于的麻醉深度。方法:利用信号和噪声在分解尺度上的不同特性来滤除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中的强噪声成分。经过模极大值处理后,小波系数在每个尺度上只剩下有限个模极大值点。通过Mallat交替投影算法,根据这些模极大值点重构出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此基础上,根据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适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提取后,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信噪比由-15.43~0 dB提升到10.05~20.18 dB,基本恢复了原始信号;麻醉深度监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集精确度分别为90%和100%。约登指数和Kappa值均为0.900 0,大于0.75。该模型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结论: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提取可以有效地去除信号中的强噪成分,还原信号;麻醉深度监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处理 Mallat交替投影法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与人工耳蜗植入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斌 曹克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言语能力恢复与中枢听皮质功能密切相关,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可反映中枢初级听觉皮层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了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起源,声刺激和电刺激,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与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言语能力恢复与中枢听皮质功能密切相关,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可反映中枢初级听觉皮层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了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起源,声刺激和电刺激,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与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物(Cochlear Implants) 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ion) 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auditory middle latency EVOKED potentials) 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
下载PDF
电针对噪声所致豚鼠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阈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庆辉 曾兆麟 +3 位作者 施建蓉 郭瑞新 庄剑青 李鼎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噪声暴露所致豚鼠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 (ML R)阈移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电针耳区穴组和电针前肢穴组。对照组只给噪声 ,后两组施与噪声的同时分别电针耳区穴和前肢穴。噪声暴露前及停止后不同时间记录... 目的 :观察电针对噪声暴露所致豚鼠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 (ML R)阈移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电针耳区穴组和电针前肢穴组。对照组只给噪声 ,后两组施与噪声的同时分别电针耳区穴和前肢穴。噪声暴露前及停止后不同时间记录 ML R的阈值。结果 :10 5 d B SPL 噪声暴露 10 min可致豚鼠 ML R的暂时性阈移 ,电针耳区穴组和电针前肢穴组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的 ML R阈移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 1或 P<0 .0 5 ) ,ML R阈移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结论 :电针耳区穴和前肢穴均能减轻噪声暴露所致的听力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 豚鼠 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 电针治疗 噪声暴露 MLR 阈移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及F波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颖 李应龙 +4 位作者 邵西仓 李晓裔 李玉琢 叶茵 江隐奇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79-283,287,共6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双上肢尺神经F波检测结果,同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记录入院时颈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以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患者组进行SLSEP、F波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下肢P40潜伏期、P40波幅、上肢N20潜伏期、N20波幅、正中神经F波、尺神经F波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P40潜伏期延长、P40波幅下降、N20潜伏期延长、N20波幅下降及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有相关性。结论:CSCI患者SEP、F波异常与伤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联合MRI、临床运动功能评估,是对感觉、运动系统神经功能检测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 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F波
下载PDF
α稳定噪声下基于随机共振的微弱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检测
11
作者 刘文红 汪源源 +1 位作者 王斌 邱天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低阶统计量及随机共振技术的鲁棒性时间延迟估计新方法——随机共振共变时间延迟估计(SRCTDE)算法,用于在低混合信噪比条件下及α稳定噪声下微弱诱发电位信号潜伏期延长的检测.SRCTDE算法首先利用带噪诱发电位信号与...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低阶统计量及随机共振技术的鲁棒性时间延迟估计新方法——随机共振共变时间延迟估计(SRCTDE)算法,用于在低混合信噪比条件下及α稳定噪声下微弱诱发电位信号潜伏期延长的检测.SRCTDE算法首先利用带噪诱发电位信号与双稳态非线性动力系统之间的随机共振效应提高参考及待测诱发电位信号的混合信噪比,在最大对称共变系数准则下调整非线性系统的参数产生随机共振;接着计算两个随机共振系统输出之间的共变函数,其峰值位置给出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估计值.计算机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SRCTDE算法在不同混合信噪比下优于相关法及共变法的估计性能,结果表明SRCTDE算法是一种α稳定噪声下微弱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检测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潜伏期 时间延迟估计 Α稳定分布 分数低阶统计量 随机共振
下载PDF
红藻酸致大鼠癫痫模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12
作者 罗晓红 韩筱玉 +1 位作者 王晓姝 何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方法:20只红藻酸致痫大鼠于癫痫发作前、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经正中神经刺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进行测定。结果:大鼠SLSEP波形为一小的N1波后接一大的P1...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方法:20只红藻酸致痫大鼠于癫痫发作前、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经正中神经刺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进行测定。结果:大鼠SLSEP波形为一小的N1波后接一大的P1波;癫痫急性发作期改变为N1、P1波的PL延长,波幅降低,有3例波形缺失;慢性发作期仅P1波的P1较前缩短。结论:癫痫急性发作期N1、P1波的改变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元毒性作用及继发性缺血、缺氧致神经元损伤有关。慢性发作期P1波缩短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癫痫 红藻酸 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健康成人上、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13
作者 陆学胜 钱雪梅 +2 位作者 施弘 孙晓江 吕善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 脊髓 潜伏期 四肢 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传导时间 参考电极
下载PDF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A-Line自动回归模式指数分析对意识状态的监测作用
14
作者 陈仲清 陈辉 +2 位作者 傅卫军 杨翃 王瑞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594-1595,共2页
听觉诱发电位(AEP)分析用于监测病人麻醉术中的意识水平是近年来有关麻醉深度方面研究的焦点。近几年有关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AEP)的研究尤为突出[1-2]。MLAEP的A-Line自动回归模式(ARX)指数(AAI)是一种AEP的自动回归分析模式... 听觉诱发电位(AEP)分析用于监测病人麻醉术中的意识水平是近年来有关麻醉深度方面研究的焦点。近几年有关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AEP)的研究尤为突出[1-2]。MLAEP的A-Line自动回归模式(ARX)指数(AAI)是一种AEP的自动回归分析模式计算得出的指数[3-5]。目前已由丹麦Danmeter公司制成A-Line AEP监测仪。本文通过对临床病人使用镇静催眠药后MLAEP ARX指数与意识程度的关系观察分析,就MLAEP的ARX指数分析对意识状态的监测作用作一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回归分析 意识状态 指数分析 监测仪 MLAEP 镇静催眠药 麻醉深度
下载PDF
基于单次提取的长潜伏期诱发电位的研究
15
作者 王颖 刘宝旨 滕剑锋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单次提取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在评价人类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异常组与正常组受试者的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对其各个主要波的波形、潜伏期与波幅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正常组与异常组的长潜伏期诱发电... 目的探讨单次提取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在评价人类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异常组与正常组受试者的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对其各个主要波的波形、潜伏期与波幅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正常组与异常组的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在波形、潜伏期和波幅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次提取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在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化,对临床上辅助诊断精神方面的疾病以及智能的退化、障碍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诱发电位 认知功能 单次提取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泊酚或氯胺酮对大鼠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16
作者 李懿 葛圣金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6期818-819,822,共3页
目的:研究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氯胺酮对大鼠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id-latency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MLAEP)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脂肪乳、不同剂量丙泊酚和氯胺酮。分... 目的:研究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氯胺酮对大鼠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id-latency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MLAEP)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脂肪乳、不同剂量丙泊酚和氯胺酮。分别于给药前后各1 min记录大鼠内侧膝状体腹侧核团(ventral 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v)内MLAEP的变化,包括N0、P0、Na、Pa、Nb潜伏期和Pa波幅。结果: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脂肪乳、氯胺酮和0.5 mg/kg丙泊酚对大鼠MLAEP无显著影响;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组相比,静脉注射1 mg/kg以上剂量丙泊酚使Na、Pa、Nb潜伏期延长,并使Pa波幅降低。结论:静脉注射1 mg/kg以上丙泊酚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MLAEP,而静脉注射氯胺酮则无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丙泊酚 氯胺酮 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癫癎患者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17
作者 李增友 许虹 +2 位作者 吕明华 王学峰 全凤英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SLSE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SLSEP检测,以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检测双侧N20、P40、P15、IN16、N16、N18、N19波潜...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SLSE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SLSEP检测,以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检测双侧N20、P40、P15、IN16、N16、N18、N19波潜伏期,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癫癎组N20、P15、IN16、N16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癫癎患者头颅CT/MRI异常组同侧记录的IN16潜伏期较头颅CT/MRI正常组的IN16波潜伏期延长(P=0.01);癫癎患者脑电图异常组P15波潜伏期较脑电图正常组的延长(p=0.05);病程5年以上组P40、P15波潜伏期较1-5年组延长(P=0.00、P=0.01),病程5年以上组P40波潜伏期较1年以下组延长(P=0.03);用2种及以上抗癫癎药组IN16波潜伏期较未用抗癫癎药组的明显延长(P=0.01),用两种及以上抗癫癎药组IN16、N16、N18波潜伏期较用1种抗癫癎药组明显延长(p=0.01、P=0.02、P=0.02);每月发作两次以上组P40波潜伏期较每月发作两次及以下组明显延长(P=0.04)。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脑功能障碍,并有相应的SLSEP改变。SLSEP检测技术可以评估癫癎患者的脑功能,并且能够动态观察比较,可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相关性
下载PDF
韧性时延估计的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检测
18
作者 刘文红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针对α稳定噪声下诱发电位(EP)潜伏期延长的检测问题,基于一种韧性的时延估计方法(LMSSETDE),得到EP潜伏期延长的估计值。该方法用滑动平均(MA)滤波器模拟神经通路对EP信号传导的延迟效应。MA滤波器输入信号为潜伏期正常的EP信号,滤波... 针对α稳定噪声下诱发电位(EP)潜伏期延长的检测问题,基于一种韧性的时延估计方法(LMSSETDE),得到EP潜伏期延长的估计值。该方法用滑动平均(MA)滤波器模拟神经通路对EP信号传导的延迟效应。MA滤波器输入信号为潜伏期正常的EP信号,滤波器输出参考信号为待测的潜伏期延长的EP信号,在最小均方Sigmoid误差韧性准则下,自适应得到滤波器的最优权系数,其峰值位置为待测EP信号潜伏期相对于正常EP信号潜伏期的延长值。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LMSSETDE方法是一种有效的EP潜伏期延长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与信息处理 诱发电位潜伏期 韧性时延估计 Α稳定分布
下载PDF
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评估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育年 谭来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SLSEP在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SLSEP检查结果分为SLSEP正常或轻度异常的Ⅰ组(49例)、SLSEP中度异常的Ⅱ组(43例)及SLSEP重度异常的Ⅲ组(39例)。分析3组不同... 目的探讨SLSEP在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SLSEP检查结果分为SLSEP正常或轻度异常的Ⅰ组(49例)、SLSEP中度异常的Ⅱ组(43例)及SLSEP重度异常的Ⅲ组(39例)。分析3组不同观察时间点间PR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探讨SLSEP与PRESSS评分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治疗前后PR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3组间入组时、2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PR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Ⅰ组最低、Ⅲ组最高(P<0.05)。同时,SLSEP与入组时PRESSS评分、NIHSS评分及3个月后PRESSS评分、NIHSS评分均呈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SLSEP与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及神经损伤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患者预后的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脑梗死 肢体运动障碍 预后
下载PDF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军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0年第4期203-204,共2页
术中知晓在全麻手术中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的潜伏期和波幅与麻醉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本文综述了MLAEP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 监测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