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赏析数学教育中数学美的“潜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党洁 《基础教育论坛》 2019年第25期61-62,共2页
文章旨在浅析数学美的内涵和外延,诠释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美,进一步探讨其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挖掘数学美的“潜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数学美 潜作用
下载PDF
谈体育在教育中的潜作用
2
作者 张维良 《科技信息》 2012年第4期294-294,共1页
本文通过从人性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探讨中外体育对教育的影响,以及体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潜作用。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贯彻于社会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它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潜... 本文通过从人性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探讨中外体育对教育的影响,以及体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潜作用。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贯彻于社会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它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潜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性教育 素质教育 潜作用
下载PDF
NOAA探索气溶胶在气候干预中的潜在作用
3
作者 李婧华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气候干预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气候系统采取有计划的人工干预活动,也称气候工程或地球工程。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气候干预可以分为碳移除和太阳辐射管理。太阳辐射管理按照具体技术可以分为平流层气溶胶注入、海洋云增亮、卷云变薄等(... 气候干预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气候系统采取有计划的人工干预活动,也称气候工程或地球工程。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气候干预可以分为碳移除和太阳辐射管理。太阳辐射管理按照具体技术可以分为平流层气溶胶注入、海洋云增亮、卷云变薄等(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气溶胶 作用 人工干预 气候系统 太阳辐射管理 应对气候变化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影响: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王璐 曾露 +4 位作者 桂玲 张文婷 贡雪芃 刘东 魏安华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662-1667,共6页
目的探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某院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64例,根据是否存在奈玛特韦... 目的探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某院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64例,根据是否存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DDI分为DDI组(n=163例)和N-DDI(n=101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均衡两组队列的基线特征后,比较两组病情进展的复合终点(包括ICU入住率、机械通气率和死亡率)、住院时长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局指标。结果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总体的pDDI发生率为61.7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匹配后DDI组(n=91例)和N-DDI组(n=101例)在人口统计、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局指标病情进展的复合终点(P=0.632)、住院时长(P=0.459)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P=0.459)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DDI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未见显著影响,因纳入样本量限制,结论有待进一步确认,临床仍需警惕严重或发生率较高的DDI,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在药物相互作用 倾向性匹配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伏立康唑不良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实践效果
5
作者 丁海华 陈道俊 +1 位作者 王华 张云玲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9-13,共5页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伏立康唑。方法制订医院伏立康唑不良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药品合用分级目录,临床药师按药理作用归纳伏立康唑pDDI的风险和用药建议,并对临床科室开展伏立康唑pDDI合理用药专项培训;通过前置审方系统对医嘱(处方...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伏立康唑。方法制订医院伏立康唑不良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药品合用分级目录,临床药师按药理作用归纳伏立康唑pDDI的风险和用药建议,并对临床科室开展伏立康唑pDDI合理用药专项培训;通过前置审方系统对医嘱(处方)实时干预,提供个体化、精细化的用药提示信息。利用美康智慧药学服务平台的PASS处方点评系统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干预前)、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干预后)使用伏立康唑的出院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186例)与干预组(140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伏立康唑不良pDDI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伏立康唑不良pDDI 80例(57.14%)、101例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3例(66.13%)、181例次(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伏立康唑合用奥美拉唑、地塞米松、利福平、辛伐他汀不良pDDI发生频次占比均下降。ADR发生方面,干预组为6.43%,低于对照组的10.22%(P>0.05);其中,伏立康唑不良pDDI发生率为88.89%,略低于对照组的89.47%(P>0.05);严重ADR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63%(P<0.05);出现ADR患者2次及以上伏立康唑不良pDDI发生率为44.44%,高于对照组的36.84%(P>0.05)。结论伏立康唑与多种药物存在多种不良pDDI,临床药师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处方干预能降低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不良在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师 处方审核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柴胡治疗虚劳失眠潜在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艳凤 刘雅舒 +1 位作者 李艳生 刘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含柴胡复方病证分布规律,统计分析并筛选柴胡潜在作用;动物实验验证柴胡治疗虚劳失眠的潜在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固本延龄丸:813 mg/kg)、西药对照组(艾司唑仑片:0.18 mg/kg)、... 目的分析含柴胡复方病证分布规律,统计分析并筛选柴胡潜在作用;动物实验验证柴胡治疗虚劳失眠的潜在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固本延龄丸:813 mg/kg)、西药对照组(艾司唑仑片:0.18 mg/kg)、柴胡低剂量组和柴胡高剂量组(分别为北柴胡颗粒:90、360 m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进行跑台力竭训练,连续7 d,结束时和结束后24 h分别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350 mg/kg。除模型组,各组全程预防性灌胃给相应药物,记录每组体态特征,正常组给等容积蒸馏水。末次注射PCPA后禁食48 h,后处死取脑。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脑中5-羟色胺(5-HT)、4-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大鼠脑中5-HT含量明显偏高(P<0.05),GABA含量明显偏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中药对照组5-HT明显升高(P<0.05),所有失眠大鼠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柴胡低剂量组GABA含量偏低(P<0.05)。结论柴胡有治疗虚劳失眠的作用,可能与其影响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炎性反应因子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作用 虚劳失眠
下载PDF
易筋经在骨骼肌减少症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强 穆姿辰 +6 位作者 朱路文 李宏玉 杨善军 李保龙 李慧欣 赵晓倩 尹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7-1761,共5页
截止2020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位居全球榜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造成了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患病率的攀升。据推测,全球目前约有5000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至2050年,患病人数将高达5亿^([1])。肌少症起病隐匿,常表现为... 截止2020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位居全球榜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造成了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患病率的攀升。据推测,全球目前约有5000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至2050年,患病人数将高达5亿^([1])。肌少症起病隐匿,常表现为增龄性的肌纤维萎缩,肌肉数量、力量下降,易诱发患者平衡等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甚至死亡的风险,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减少症 肌纤维萎缩 易筋经 肌少症 老年人跌倒 作用 增龄性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达比加群酯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8
作者 魏安华 李文静 黄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43-1249,共7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达比加群酯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文献及专业数据库,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达比加群酯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文献及专业数据库,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965份使用达比加群酯的病历,共发生736例(1088例次)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37.46%。涉及41种药物,主要为抗心律失常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其中高风险药物相互作用共879例次,占80.79%。结论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现象较普遍,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药师应通过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在药物相互作用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住院肿瘤患者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顾大伟 李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270-3275,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肿瘤患者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s,pDDIs)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并预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本院2022年03月至2022年07月住院肿瘤患者的医嘱,通过IBM Micromedex筛查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肿瘤患者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s,pDDIs)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并预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本院2022年03月至2022年07月住院肿瘤患者的医嘱,通过IBM Micromedex筛查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结果:282例患者有137例发生pDDIs,发生率为48.58%。相互作用的类型主要为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阿瑞匹坦、非甾体抗炎药及阿片类止痛药、卡培他滨和质子泵抑制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手术史、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多药联用(≥5种)、住院天数(≥7天)等是发生pDDIs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pDDIs发生率高,临床医师及药师需要加强监测及干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住院患者 在药物相互作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席田兰 幸晓琼 +1 位作者 杨佳丹 王红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VD住院患者人口学资料、相关检查以及pDDIs等信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 目的:构建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VD住院患者人口学资料、相关检查以及pDDIs等信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99例CVD住院患者,其中566例患者(占94.49%)存在至少1种pDD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忌pDDIs、体重指数和用药总数是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87~0.850),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结论:CVD患者中pDDIs发生率较高,基于pDDIs等因素构建的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药物相互作用 危险因素 住院时间 预测模型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君灵 湛萌萌 +2 位作者 张钊龙 何韶衡 秦秉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600,共5页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失控反应所导致可以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炎症反应的经典效应细胞之一,由血液肥大细胞前体细胞发育而来,可通过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失控反应所导致可以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炎症反应的经典效应细胞之一,由血液肥大细胞前体细胞发育而来,可通过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对MC在脓毒症中的潜在作用做一总结,为探索MC在脓毒症中的新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肥大细胞 作用
下载PDF
调控肠道微生物在治疗脊髓损伤中潜在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魏娟芳 庞日朝 +2 位作者 杨娅 刘捷 张安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过去30年中,全球SCI患者已从每百万人口236例增加到1298例,全球每年新发患者约25万~50万[1],造成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SCI后多出现脊髓缺血和水肿、氧化应激、细胞凋...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过去30年中,全球SCI患者已从每百万人口236例增加到1298例,全球每年新发患者约25万~50万[1],造成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SCI后多出现脊髓缺血和水肿、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脱髓鞘、离子失衡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脊髓组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死亡 脊髓损伤 脊髓缺血 作用 重大疾病 肠道微生物 新发患者 脱髓鞘
下载PDF
Meta分析联合网络药理学的连花清瘟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潜在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政 凌晓颖 +1 位作者 陶嘉磊 袁斌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方法,评价连花清瘟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连花清... 目的: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方法,评价连花清瘟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连花清瘟方联合常规西药对比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系统进行Meta分析;而后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连花清瘟方中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对比后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关键通路的相关注解,探讨连花清瘟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0篇,总样本量为20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咳嗽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儿CD4+、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量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网络药理学通过在线数据库得到连花清瘟方中化学成分234个、相关靶点646个,其中80个靶点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相关,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靛蓝、色胺酮可能为治疗的主要成分,主要涉及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结论:连花清瘟方可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力、改善肺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方 肺炎支原体肺炎 META分析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环状RNA在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丹怡 苏钡 +1 位作者 严海燕 麦一峰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糖尿病(DM)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是非DM患者的5倍,2型糖尿病(T2DM)作为最常见的DM,显示出与NAFLD极强的相关性[1]。环状RNA(circRNA)作为一类具有共价闭环结构的... 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糖尿病(DM)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是非DM患者的5倍,2型糖尿病(T2DM)作为最常见的DM,显示出与NAFLD极强的相关性[1]。环状RNA(circRNA)作为一类具有共价闭环结构的新型RNA,已被证实参与了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这意味着circRNA具有成为此类疾病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工具的潜在作用[2]。本综述拟简要介绍circRNA特征和功能,并总结部分circRNA在T2DM以及NAFLD病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工具 T2DM NAFLD 作用 代谢性疾病 闭环结构
下载PDF
SUMO化修饰精细调控内皮HEY1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15
作者 唐晔 丛馨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11,共1页
HEY1(hairy/enhancer of split related with YRPW motif 1)是在内皮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经典转录抑制因子,但HEY1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SUMO化修饰(SUMOylation)是一种翻译后修饰过程,在血管发育和组织动态调节可能具有潜在作... HEY1(hairy/enhancer of split related with YRPW motif 1)是在内皮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经典转录抑制因子,但HEY1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SUMO化修饰(SUMOylation)是一种翻译后修饰过程,在血管发育和组织动态调节可能具有潜在作用。首先,作者通过免疫沉淀实验发现,K82R、K292R、K90R赖氨酸残基的缺失会抑制HEY1的SUMO化修饰,对应的三重突变体HEY1-3KR几乎没有SUMO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残基 转录抑制因子 SUMO化修饰 作用 血管生成 翻译后修饰 血管发育 免疫沉淀
下载PDF
血浆中残余白细胞的潜在免疫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栾建凤 严京梅 +2 位作者 雷千红 叶东 唐秋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开展血浆去除白细胞工作的必要性。方法 用Nageotte计数法、流式细胞分析和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 ,对血浆中白细胞的数量、亚群情况、存活情况及同种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 新鲜血浆中残余的白细胞约为 3.3×10... 目的 探讨开展血浆去除白细胞工作的必要性。方法 用Nageotte计数法、流式细胞分析和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 ,对血浆中白细胞的数量、亚群情况、存活情况及同种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 新鲜血浆中残余的白细胞约为 3.3×10 5/袋 ,经过 3个月的冻存后尚有近 30 %的白细胞存活并显示一定的同种免疫活性。结论 新鲜血浆的输注有引起同种免疫作用的危险 ,大量使用新鲜血浆如血浆置换等必须考虑白细胞的去除 ,如经济条件允许 ,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浆无疑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残余白细胞 在免疫作用 白细胞滤除 流式细胞术 同种免疫
下载PDF
与火山—潜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流体成矿系统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宏瑞 谢奕汉 +2 位作者 王英兰 杨学明 杨晓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54-159,共6页
与火山—潜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可以分为低硫型和高硫型两个亚类,所对应的流体成矿系统分别为贵金属(地热)成矿系统和火山-热液成矿系统。由于成矿位置和流体成矿过程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矿元素组合、围岩蚀变特征... 与火山—潜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可以分为低硫型和高硫型两个亚类,所对应的流体成矿系统分别为贵金属(地热)成矿系统和火山-热液成矿系统。由于成矿位置和流体成矿过程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矿元素组合、围岩蚀变特征和成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火山作用 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机理
下载PDF
9种慢性病的临床指南中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宏 张亚同 +2 位作者 王钰 孙雪林 胡欣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潜在药物相互作用(以下简称"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减少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为慢性病临床指南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报告》与相关文献,选取9种常见慢性病(高...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潜在药物相互作用(以下简称"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减少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为慢性病临床指南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报告》与相关文献,选取9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抑郁、原发性肺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缺血性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应的由中华医学会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制订的最新的临床指南,评估指南中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完善程度。检索Micromedex、Stock-ley’s Drug Interactions、Medscape、Adverse Drug Interactions:A Handbook for prescribers和药品说明书等数据库或资料,以与其他慢性病共存可能性最大及发病率最高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疾病的临床指南为中心,统计这3种慢性病的指南推荐药物与除自身外的8种慢性病指南推荐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数量(包括轻/中度及严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统计具有严重相互作用数量较多的药物。结果:尚无指南提及共患病推荐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推荐药物与除自身外的8种疾病临床指南推荐治疗药物之间具有轻/中度药物相互作用的数量分别为759、681、68个,具有严重药物相互作用的数量分别为262、17、37个。存在严重相互作用数量较多的药物为地高辛(24个)、阿司匹林(22个)、利尿剂(12种药物,14~17个)等。结论:当患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时,临床药师用药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的慢性病临床指南仍待完善药物相互作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指南 慢性病 完善程度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在运动预防2型糖尿病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素娟 牛燕媚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2-374,共3页
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该通路的异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抑制... 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该通路的异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抑制机体脂肪细胞的增生,并能调节胰岛β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2型糖尿病 作用 运动预防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 发生过程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保护2型粮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立 彭永德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5年第9期563-567,共5页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除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外,还可对胰腺β细胞产生直接的益处,能促进β细胞存活和β颗粒再形成,维持β细胞数量及减少胰岛淀粉样沉积,并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炎性反应。由于TZD 对β细胞数量和功能均发挥明显...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除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外,还可对胰腺β细胞产生直接的益处,能促进β细胞存活和β颗粒再形成,维持β细胞数量及减少胰岛淀粉样沉积,并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炎性反应。由于TZD 对β细胞数量和功能均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因而该药的早期干预对延缓β细胞衰竭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显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Β细胞 保护作用 作用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