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甘肃省作物生产潜力分区 被引量:9
1
作者 封志明 郑海霞 杨太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8,共7页
对甘肃省作物生产潜力进行了分级、分类和分区,并对不同作物潜力区的潜力系数与潜力差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3种作物土地潜力都是河西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平川高于山区,由于作物生理特性的不同,在河西川区喜温作物生产潜力大... 对甘肃省作物生产潜力进行了分级、分类和分区,并对不同作物潜力区的潜力系数与潜力差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3种作物土地潜力都是河西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平川高于山区,由于作物生理特性的不同,在河西川区喜温作物生产潜力大于喜凉作物,山区相反;在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对作物潜力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依据分类结果和潜力特征值把甘肃省作物生产潜力划分为6个潜力区和12个亚区.用潜力系数和潜力差值分别作为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衡量作物潜力与现实生产力的关系,6个潜力分区中玉米潜力系数最高,马铃薯潜力差值最大.3种作物相应指标平均得到的粮食潜力系数排序是:Ⅱ>Ⅰ>Ⅲ>Ⅳ>Ⅴ>Ⅵ,潜力差值是:Ⅰ区最大,Ⅲ区次之,Ⅱ,Ⅳ,Ⅴ,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潜力 潜力分区 潜力系数 潜力差值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