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6-2021年天津市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变化及差异分析
1
作者
董金凤
杨杨
吴佐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9-474,共6页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死亡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06-2021年蓟州区全死因监测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计算潜在减寿年(PYLL)...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死亡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06-2021年蓟州区全死因监测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计算潜在减寿年(PYLL)率、标化PYLL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疾病别死亡率、期望寿命增量、贡献率等指标,利用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采用Arriaga死因分解法计算期望寿命年龄别和死因别差异。采用Joinpoint 4.3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6-2021年蓟州区居民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0.73%,P<0.05);PYLL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0.61%,P>0.05);标化死亡率和标化PYLL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值分别为-0.85%、-2.06%,P<0.05,P<0.01)。2006-2021年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呈增长趋势(APC=0.13%,P<0.05),由2006年的78.50岁上升到2021年的80.11岁,增加1.61岁,其中男性增加1.01岁,女性增加2.27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对蓟州区期望寿命提高贡献率最大的前5位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56.84%)、呼吸系统疾病(54.89%)、损伤和中毒(37.15%)、围生期情况(12.79%)以及先天畸形(8.83%);对期望寿命的增长起负向作用的前5位疾病为心脏病(-59.77%)、神经系统疾病(-10.02%)、糖尿病(-6.34%)、诊断不明(-5.30%)和恶性肿瘤(-1.73%)。婴儿及65~74岁人群死亡率的下降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最大,累计贡献率达76.34%。结论 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是导致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应重点预防婴儿死亡,加强对期望寿命起负向作用疾病的综合防控,提高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率
原文传递
题名
2006-2021年天津市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变化及差异分析
1
作者
董金凤
杨杨
吴佐军
机构
天津市蓟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
出处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9-474,共6页
文摘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死亡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06-2021年蓟州区全死因监测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计算潜在减寿年(PYLL)率、标化PYLL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疾病别死亡率、期望寿命增量、贡献率等指标,利用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采用Arriaga死因分解法计算期望寿命年龄别和死因别差异。采用Joinpoint 4.3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6-2021年蓟州区居民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0.73%,P<0.05);PYLL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0.61%,P>0.05);标化死亡率和标化PYLL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值分别为-0.85%、-2.06%,P<0.05,P<0.01)。2006-2021年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呈增长趋势(APC=0.13%,P<0.05),由2006年的78.50岁上升到2021年的80.11岁,增加1.61岁,其中男性增加1.01岁,女性增加2.27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对蓟州区期望寿命提高贡献率最大的前5位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56.84%)、呼吸系统疾病(54.89%)、损伤和中毒(37.15%)、围生期情况(12.79%)以及先天畸形(8.83%);对期望寿命的增长起负向作用的前5位疾病为心脏病(-59.77%)、神经系统疾病(-10.02%)、糖尿病(-6.34%)、诊断不明(-5.30%)和恶性肿瘤(-1.73%)。婴儿及65~74岁人群死亡率的下降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最大,累计贡献率达76.34%。结论 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是导致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应重点预防婴儿死亡,加强对期望寿命起负向作用疾病的综合防控,提高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率
分类号
R195.3 [医药卫生—卫生统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6-2021年天津市蓟州区居民期望寿命变化及差异分析
董金凤
杨杨
吴佐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