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口腔癌和口腔潜在恶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慧平 徐婷 林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口腔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全球健康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加强对口腔癌的早发现、早诊断,特别是防控在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PMD)阶段,是实现降低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然而,口腔癌及OPMD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一项艰巨的医学任... 口腔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全球健康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加强对口腔癌的早发现、早诊断,特别是防控在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PMD)阶段,是实现降低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然而,口腔癌及OPMD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一项艰巨的医学任务,缺乏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口腔医学图像的检测和诊断技术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组织病理学图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图像、高光谱成像、自体荧光成像以及自然光图像5种口腔图像着手,解析目前人工智能在口腔癌和OPMD检测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腔潜在恶性疾病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棱 姜昱 +2 位作者 杨菁菁 许隽永 范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慢病管理平台的临床意义。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将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1年口腔黏膜网状评分、红斑评分和溃疡性评分(reticular,erythema and ulcerati... 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慢病管理平台的临床意义。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将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1年口腔黏膜网状评分、红斑评分和溃疡性评分(reticular,erythema and ulcerative,REU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25例5年以上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史的患者进行持续跟踪随访发现,使用该平台2年后,患者线下就诊次数明显减少(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6%的患者认为该平台对疾病管理是实用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医患沟通(66.4%)、复诊随访(39.3%)及认知疾病(32.7%)。“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的构建实现了患者主动健康视角下的精细化、个性化管理,有助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可持续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管理 互联网+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药物因素影响的分析
3
作者 李丹丹 于竹君 +1 位作者 聂成 王建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 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到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病例共690例,平均完全缓解率为65.94%;16.8%氨基酮戊酸甲酯乳膏组、局部外用组、每周1次组及预激活时间2~4 h组优于其他亚组,平均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66.91%、78.28%及77.54%。结论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有直接影响,从药物改良的角度开发新的口腔ALA制剂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药物因素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新制剂
下载PDF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唾液生物标记物对口腔鳞癌的癌前预测
4
作者 段铸辉 董国伟 +3 位作者 辛宝琴 冯小琼 许艺然 邵贝贝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2750-2758,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对照组的唾液中IL-6、IL-8、MMP-9的浓度差别,筛选出能够用于预测OSCC发生的特异性的唾液分子标记物。方法:将60名受试者分为3个研究组,即OSCC组(n = 20)、OPMD组(n ...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对照组的唾液中IL-6、IL-8、MMP-9的浓度差别,筛选出能够用于预测OSCC发生的特异性的唾液分子标记物。方法:将60名受试者分为3个研究组,即OSCC组(n = 20)、OPMD组(n = 20)和健康对照组(n = 20)。所有受试者均提供非刺激性的唾液样本,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6、IL-8、MMP-9的浓度。结果:OSCC组的唾液IL-6、IL-8、MMP-9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OPMD组的唾液IL-6、IL-8、MMP-9浓度高于对照组,且IL-8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OSCC组的唾液IL-6、IL-8、MMP-9的浓度显著高于OPMD组(P < 0.05)。结论:本研究表明OSCC唾液中的IL-6、IL-8、MMP-9的浓度相比对照组显著增高,且OSCC和OPMD组间唾液IL-6、IL-8、MMP-9的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唾液IL-6、IL-8、MMP-9在OSCC和OPMD的治疗、癌前预测及随访中是一种有临床参考价值的特异唾液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鳞状细胞癌 唾液生物标记物 癌前预测
下载PDF
CD44和CD133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祁佳佳 孙艳 +4 位作者 袁昌青 姜文静 赵涵 曹远盼 刘秋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探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和CD13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OPMD恶性转化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OPMD患者、60例OSCC患者及10例口腔黏... 目的探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和CD13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OPMD恶性转化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OPMD患者、60例OSCC患者及10例口腔黏膜正常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检测各组病理组织中CD44与CD133的表达,分析CD44和CD133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正常黏膜、OPMD、OSCC三组中,CD4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96.67%、71.67%(P<0.05),CD13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5.00%、63.33%(P<0.05)。CD44与CD133二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且其表达又都与OSCC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CD44和CD133作为评估OPMD恶性转化潜能的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CD133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在口腔潜在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洋 高岩 +1 位作者 陈学杰 华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在筛查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的准确性。方法:对20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DNA定量分...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在筛查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的准确性。方法:对20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DNA定量分析检测,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价DNA定量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共纳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OSCC和原位癌(tumor in situ,TIS)的患者46例,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上皮异常增生患者39例,疣状白斑伴基底细胞增生活跃1例,白斑单纯增生29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 83例,炎症5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OSCC、TIS和上皮异常增生为阳性组,其他为阴性组,DNA定量分析系统诊断的灵敏度为79. 07%,特异度为81. 20%,准确度为80. 30%;诊断OSCC和TIS的灵敏度95. 65%,特异度81. 20%,诊断准确度为85. 28%;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时,DNA定量分析系统诊断的灵敏度60. 00%,特异度81. 20%,诊断准确度为75. 8%。结论:DNA定量分析诊断操作微创,简便,可以作为OSCC及OPMDs的筛查方法以及OSCC术后随访的辅助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定量分析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潜在恶性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白斑病
下载PDF
hBD-3和NF-κB p65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杜永秀 杨琴 +1 位作者 杨晨希 徐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7期25-28,35,共5页
目的检测β-防御素-3(hBD-3)和核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60例OPMD患者、40例OSC... 目的检测β-防御素-3(hBD-3)和核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60例OPMD患者、40例OSCC患者及15例口腔黏膜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病理组织中hBD-3与NF-κB p65的表达,分析在不同类型组织标本中的差异,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OSCC中hBD-3、NF-κB p65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组及OPMD组(P<0.05),OPMD组高于正常组(P<0.05)。hBD-3与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5)。hBD-3、NF-κB p65与OPMD上皮异常增生相关(P<0.05)。结论hBD-3和NF-κB p65蛋白在口腔黏膜早期癌变过程中表达增高,并有明显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3 核因子-κB p65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张琪通络解毒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经验
8
作者 张秋华 黄霞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24-1026,共3页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因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受到世界口腔医学界的关注,而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提高此类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是目前口腔医学界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孟河医派经验认为,"毒瘀阻络"为口腔潜在...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因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受到世界口腔医学界的关注,而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提高此类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是目前口腔医学界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孟河医派经验认为,"毒瘀阻络"为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发生、复发及恶变的基本病机,以"通络解毒"法指导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口腔癌的发病率,为目前困扰世界的口腔潜在恶性病变提供了中医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恶性病变 复发 恶变 通络解毒
下载PDF
微量营养素的抗氧化机制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勇 林晓萍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23-1028,共6页
氧化应激状态被认为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的发病机制及恶性转化有关。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具有预防、抑制和逆转口腔癌发生的潜力,维持抗氧化微量营养素的浓度在适当范围内对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 氧化应激状态被认为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的发病机制及恶性转化有关。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具有预防、抑制和逆转口腔癌发生的潜力,维持抗氧化微量营养素的浓度在适当范围内对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微量营养素的抗氧化作用机制与OPMD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微量营养素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膝部恶性及潜在恶性骨肿瘤的切除并肢体延长
10
作者 周中英 林月秋 +4 位作者 李起鸿 周田华 阮默 汤逊 李主一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84-84,共1页
目的;旨在探索下肢恶性、低度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的新方法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1、对9例病人中4例成骨肉瘤,手术前后均予正规化疗,3例巨细胞瘤和2例骨母细胞瘤未化疗。2、所有病例均在Enneking诊断分级的原则指导下先完整切... 目的;旨在探索下肢恶性、低度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的新方法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1、对9例病人中4例成骨肉瘤,手术前后均予正规化疗,3例巨细胞瘤和2例骨母细胞瘤未化疗。2、所有病例均在Enneking诊断分级的原则指导下先完整切除肿瘤,然后同期运用半环式外固定架在骨缺损处行加压融合,在胫骨的干骺端截骨处行骨痂缓慢牵伸延长术,重建下肢功能。结果:全身正规化疗的4例高分化骨肉瘤病人术后存活28-36个月,保留肢体功能满意。结论:1、凡对化疗敏感的病例,必须实行大剂量化疗,为手术和延长生命创造条件。2、创新在彻底完整切除肿瘤后用一个外固定架同期行肢体延长,保留了组织原件,矫正了肢体短缩畸形,恢复了徒步行走功能,具有改善心理、生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3、选择适当病例,不失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骨肿瘤保肢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潜在恶性 第三军医大学 肢体延长 西南医院 并肢 半环式外固定架 骨母细胞瘤 正规化疗 肢体短缩畸形
下载PDF
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姝媛 向学熔 +3 位作者 陈方淳 孙艳 尹凤 李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目的评价口腔潜在恶性疾病量表(OPMDQ)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将OPMDQ进行初译、回译、翻译质量评价、文化调适和预评估后汉化形成中文版量表。使用该量表对370例研究对象(210例口腔潜在恶性疾病患者和160例健康个体)进行调查,对调查... 目的评价口腔潜在恶性疾病量表(OPMDQ)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将OPMDQ进行初译、回译、翻译质量评价、文化调适和预评估后汉化形成中文版量表。使用该量表对370例研究对象(210例口腔潜在恶性疾病患者和160例健康个体)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考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39份,回收率为91.6%。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76,组内相关系数总分值为0.84。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7.89%,因子负荷从0.469到0.854不等,显示量表存在预期的连带关系和逻辑关系。口腔潜在恶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个体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量表的判别效度较好。结论通过本研究严格的性能测试,OPMDQ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患有口腔潜在恶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潜在恶性疾病 信度 效度 生存质量 量表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与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童婷 程磊 任彪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2期806-810,共5页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是指具有较高恶变风险的口腔上皮病损或状态,主要包括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红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被认为...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是指具有较高恶变风险的口腔上皮病损或状态,主要包括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红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被认为与OP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在OPMDs患者口腔黏膜中检出率高,具有较强的黏附及破坏上皮的能力,同时能够诱导宿主免疫反应,使上皮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并可代谢产生乙醛等致癌物;以上多种因素可能在OPM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OPMDs状态下的口腔黏膜也对白色念珠菌更易感。本文对白色念珠菌和OPMDs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黏膜白斑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扁平苔藓 慢性炎症 致癌物
下载PDF
用德尔菲法确定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子建 王兴 +1 位作者 韩莹 刘宏伟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5期330-337,共8页
目的确定需要纳入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会议形成了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初稿,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收集专家意见... 目的确定需要纳入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会议形成了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初稿,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收集专家意见,并计算投票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差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积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第一轮德尔菲法根据参考文献及专家讨论共纳入8个临床问题(光动力照射剂量主要参考要素、具体参数、光源选择、疗效的评价标准、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案、给药浓度、对角化增厚的病损是否需要预处理和给药方式)的12个结局指标(主要参考要素包括光子积分通量、功率密度、照光时间和光斑直径;具体参数为光子积分通量为100 J/cm^(2),功率密度为100~600 mW/cm^(2)、光源选择(630±5)nm波长的二极管激光器;以病损大小变化作为评价标准;以局部麻醉为主,辅以低温及间歇性激光照射的方法作为治疗前的镇痛方案;对角化增厚的病损需要预处理;ALA的给药浓度定为20%)。第二轮共89位专家填写问卷,对6个临床问题(光动力照射剂量主要参考要素、具体参数、光源选择、疗效的评价标准、给药浓度和给药方式)的9个结局指标(主要参考要素包括光子积分通量、功率密度、照光时间;具体参数为光子积分通量为100 J/cm^(2),功率密度为100~600 mW/cm^(2);光源选择(630±5)nm波长的二极管激光器;以病损大小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光敏剂ALA给药浓度定为20%),均给予非常重要的评定,其余3个予重要的评定,一致性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照射剂量、给药方式及浓度、疗效的评价标准、不良反应的预防及预处理方案,专家意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活性氧 自由基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照射剂量 疗效评价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2
14
作者 徐燕燕 潘泽意 周国勇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1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湖北省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潜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湖北省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潜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200mg/次,1次/8h,逐渐减为20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基础心脏疾病情况及具体病情给予不同剂量美托洛尔片治疗,均治疗2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QT离散度(QTd),治疗后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和交界性期前收缩个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9%(47/48)比87.5%(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QTd值分别为(42±6)和(49±7)m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61±6)和(61±5)ms],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QTd值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交界性期前收缩个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167)个比(1823±201)个、(126±44)个比(354±67)个、(152±39)个比(432±45)个](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1例;对照组出现干咳1例,胃肠道反应1例;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潜在恶性心律失常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恶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心电图
下载PDF
CD8、Foxp3和CD1a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奕 肖力 +1 位作者 曹佩琳 李雪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646,共10页
目的: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从组织学层面上探究细胞毒性T细胞(CD8),调节性T细胞(Foxp3)和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记(CD1a)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估CD8、Foxp3和CD1a在人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达规律... 目的: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从组织学层面上探究细胞毒性T细胞(CD8),调节性T细胞(Foxp3)和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记(CD1a)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估CD8、Foxp3和CD1a在人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技术检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病理数据库里OPMDs患者的62例口腔黏膜组织标本[17例上皮增生、21例口腔扁平苔藓(OLP)、15例上皮轻度异常增生(D1)、9例上皮中度异常增生(D2)]中CD8、Foxp3和CD1a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CD8、CD1a与Foxp3表达量同组织病理分型、各临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从D1发展到D2的上皮组织内,CD8和CD1a的阳性表达率均增加,在上皮下组织内,病变从D1发展到D2时,CD8、Foxp3和CD1a的阳性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与年龄、性别、部位、吸烟饮酒史均无相关性,Foxp3+与性别相关,定位于上皮内的CD1a+与病变部位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OPMDs恶性转化潜能中,CD1a、Foxp3与CD8这3项指标具备一定的临床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 FOXP3 CD1A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自体荧光技术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杭慧 李留炀 +1 位作者 钱棱 吴国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53-1856,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荧光技术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OPMD)筛查中的应用,为OPMD的早期检测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8例OPMD患者并进行传统口腔检查(conventional oral examination,COE),对怀疑有恶变倾向的... 目的:研究自体荧光技术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OPMD)筛查中的应用,为OPMD的早期检测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8例OPMD患者并进行传统口腔检查(conventional oral examination,COE),对怀疑有恶变倾向的部位用自体荧光装置(visually enhanced lesion scope,VELscope Vx)检查,并对相应部位进行活检,将荧光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检病理示上皮无异常增生8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其中轻度异常增生3例,中重度异常增生1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7例。荧光成像结果显示无荧光缺失6例,荧光缺失22例。VELscope Vx装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37.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3%和50.0%。且荧光成像结果不同的患者,上皮异常增生程度(高危、低危)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荧光技术敏感性高,并能反映OPMD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可作为传统口腔检查的辅助手段,对活检时机的选择和位置的确定起到指导作用。但其特异性低,不能代替活检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荧光技术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VELscope Vx装置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病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怡 管晓燕 +4 位作者 王倩 白国辉 肖琳琳 彭睿 刘建国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39-341,346,共4页
代谢组学作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延伸和终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疾病预防、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诊断的研究热点。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其在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病损中的研究可以为实验室和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代谢组学作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延伸和终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疾病预防、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诊断的研究热点。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其在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病损中的研究可以为实验室和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就代谢组学的理论基础、检测方法及分析方法在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病损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口腔癌 口腔潜在恶性病损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晓萍 林丰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5期634-635,638,共3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收治的潜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收治的潜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美托洛尔。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QT离散度(QTd),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及交界性期前收缩个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43%(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3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Td明显短于对照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和交界性期前收缩个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胺碘酮 潜在恶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癌变的早期无创检查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甲武 卫明慧 刘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7-560,共4页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是一类发生在口腔黏膜、具有癌变潜能的疾病总称。OPMDs癌变率约为5%~18%。为阻断癌变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医生对其进行早期筛查诊断。无/微创筛查技术用于OPMD癌变...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是一类发生在口腔黏膜、具有癌变潜能的疾病总称。OPMDs癌变率约为5%~18%。为阻断癌变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医生对其进行早期筛查诊断。无/微创筛查技术用于OPMD癌变的早期诊断,对患者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本文即对近年常用早期诊断OPMD癌变的无/微创筛查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无创/微创筛查方法
下载PDF
miRNA与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20
作者 何莉红 吴桐 +2 位作者 陶小安 夏娟 程斌 《口腔生物医学》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是一类具有增高癌变风险的口腔疾病的总称。OPMDs早诊、早防、早治是降低患者癌变率、提高患者总体预后的关键所在。微小RNA(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参与多条细胞通路的调控,对生物生理、发育及病理过程具有...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是一类具有增高癌变风险的口腔疾病的总称。OPMDs早诊、早防、早治是降低患者癌变率、提高患者总体预后的关键所在。微小RNA(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参与多条细胞通路的调控,对生物生理、发育及病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miRNA的异常表达在口腔癌中已被广泛报道,其可在OPMDs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癌或抑癌的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miRNA在OP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风险预测、预后评估、靶向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癌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