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宁市细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
1
作者 陈新 胡峰 +3 位作者 刘云庆 祁宝川 张萌 王兴磊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107-111,共5页
基于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GDAS),分析伊宁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不同季节下外来传输路径,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潜在源和浓度贡献区。结果表明:伊宁市空气质量主... 基于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GDAS),分析伊宁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不同季节下外来传输路径,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潜在源和浓度贡献区。结果表明:伊宁市空气质量主要受汽车尾气源为主,冬季PM_(2.5)污染最严重;春、夏、秋季伊宁市周边不存在明显潜在污染源贡献区,冬季PM_(2.5)潜在源区为琼博拉镇与海努克镇区域,贡献源区分布在特克舍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贡献函数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下载PDF
甘肃地区春冬季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基于HYSPLIT4模式及TraPSA分析平台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芊 庞可 +4 位作者 马彩云 陈恒蕤 马明月 孔祥如 潘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9-518,共10页
利用HYSPLIT4模式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甘肃地区5个站点2017~2018年逐时72h气团后向轨迹;结合各站点颗粒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选择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春冬季,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分析了甘肃地区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基于潜在源贡献函... 利用HYSPLIT4模式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甘肃地区5个站点2017~2018年逐时72h气团后向轨迹;结合各站点颗粒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选择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春冬季,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分析了甘肃地区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基于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将各站点分析结果输入TraPSA分析平台进行加权叠加分析,探讨了影响甘肃地区春冬季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及其贡献.结果表明:西北路径是影响甘肃地区的首要路径,其移动速度快、输送距离长、污染程度严重;东北路径次之,主要来源地为蒙古及内蒙古地区;甘肃南部地区受东南路径的短距离输送影响较大,且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输送影响;甘肃地区春季气团轨迹的输送距离较冬季长且输送高度高,冬季PM_(2.5)浓度均值和PM_(2.5)/PM_(10)的比值均较夏季高.多站点PSCF叠加分析发现,PM_(10)潜在贡献源区春季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及青海西北部,蒙古南部、四川北部、青海西北部及东部有零星分布;冬季主要位于新疆东部及塔里木盆地、青海西北部及东部、陕西南部;冬季源区整体向南偏移,且省内的短距离输送加强.多站点CWT叠加分析发现,PM_(10)浓度贡献区春季主要位于新疆东部地区、准噶尔盆地附近,蒙古南部及内蒙古北部有线性分布,青海北部及甘肃北部区域有零星分布;冬季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及甘肃北部地区;春季较冬季PM_(10)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更大、污染更重,但省内的短距离传输及颗粒物污染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地区 大气颗粒物 HYSPLIT4模式 聚类分析 潜在贡献函数(PSCF)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 多站点叠加分析
下载PDF
2017-2018年宝鸡高新区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来源
3
作者 周变红 曹夏 +5 位作者 冯瞧 王锦 杨震龙 胡渭平 李建军 乔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5,共9页
利用AE-31型七波段黑碳仪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连续监测黑碳(BC)气溶胶数据,文章结合波长吸收指数(AAE)和后向轨迹模型研究该地区的BC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排放来源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平均质量浓度为1.4μg/m^(3),其... 利用AE-31型七波段黑碳仪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连续监测黑碳(BC)气溶胶数据,文章结合波长吸收指数(AAE)和后向轨迹模型研究该地区的BC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排放来源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平均质量浓度为1.4μg/m^(3),其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1.4μg/m^(3))>春季(1.3μg/m^(3))>秋季(1.2μg/m^(3))>夏季(1.1μg/m^(3))。BC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双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09:00和20:00,双谷值分别出现在03:00-04:00和15:00。BC的AAE平均值为1.32,表明化石燃料燃烧对宝鸡高新区BC的贡献占主导作用,冬季AAE值为1.69,表明冬季生物质燃烧对BC的贡献不可忽视。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各季节BC主要受陕西南部气团(占比41.25%~49.85%)的影响。潜在源贡献函数分析表明BC气溶胶污染主要为陕西南部区域。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结果表明,BC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宝鸡周边地区和陕西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波长吸收指数 聚类分析 潜在贡献函数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下载PDF
外来输送对舟山城区不同季节PM_(2.5)污染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周昊 牛彧文 +5 位作者 何晴 徐哲永 曹宗元 於敏佳 陈淑琴 母清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1-763,共13页
为了揭示外来输送对浙江舟山城区PM_(2.5)污染的影响,在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舟山城区PM_(2.5)日均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响舟山城区PM_(2.5)外来... 为了揭示外来输送对浙江舟山城区PM_(2.5)污染的影响,在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舟山城区PM_(2.5)日均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响舟山城区PM_(2.5)外来输送路径和潜在外来源区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以东北偏北和局地偏南路径占比最大,夏季以偏南路径占比最大,冬季以西北路径占比最大。春季西北路径和局地偏南路径分别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夏季西北偏北路径和偏南路径分别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秋季局地偏南路径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冬季西北路径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春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中北部到东南部、河南东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夏季和秋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西南部。冬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北部和河南东部。与2013—2016年数据的研究结果相比,不同季节主要输送路径的传输方向较一致,夏季和冬季仍分别主要受偏南路径和西北路径气流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舟山夏季PM_(2.5)受西北偏北路径输送的影响增多,春季和秋季PM_(2.5)受来自浙江省内局地偏南路径输送的影响较明显。安徽、江苏、山东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仍是舟山PM_(2.5)主要的潜在源区,但浙江北部和江苏的分布范围有所减小,并有向山东西北部、浙江西南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延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外来输送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分析函数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PM_(2.5) 舟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