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安本底站2010~2015年PM_(10)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岳毅 李金娟 马千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77-2887,共11页
利用长江三角洲区域代表性站点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0~2015年的PM_(10)质量浓度和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PM_(10)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标准相比,2010~2015年PM_(10)质量浓... 利用长江三角洲区域代表性站点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0~2015年的PM_(10)质量浓度和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PM_(10)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标准相比,2010~2015年PM_(10)质量浓度达标率为96.17%;日变化中峰值出现在09:00和20:00,低值出现在06:00和13:00,并表现出周末比平时高的"周末效应";月份和季度的变化为7月最低、1月最高,夏季最低、冬季最高,与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年均值从2010年的79μg/m^3到2015年的56μg/m^3,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间水平.相对湿度、日降水量和气压与PM_(10)质量浓度有更好的相关性,风速越大对PM_(10)质量浓度影响越大.气团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潜在源贡献解析结果表明,临安本底站在2010~2015年不同季节中,春季、秋季和冬季的气团大部分来自西北和北方,夏季更多的是来自东部海洋和沿海地带,而不同年份里,每年的气团轨迹均以北方居多,其次是南方和东部海洋.总体分析得出,2010~2015年临安本底站的气团主要来自安徽、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北方地区,并且PM_(10)高值主要来源于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等长三角附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本底站 PM10 气象因素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