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U”型缝合加压法在软组织难愈腔隙闭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于清
张艳
-
机构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
-
出处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6期53-54,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U"型缝合加压法在闭合软组织难愈腔隙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21例(28个创面)因感染、外伤、褥疮等原因造成软组织迁延难愈的潜在腔隙创面的患者,在治疗上采取冲洗、清除腔内的坏死组织和老化的肉芽组织后,在不易制动及加压包扎的部位,采用"U"型缝合,分点加压的方法,促进难愈腔隙创面的愈合,并且对其疗效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24个创面)均在2~3周腔隙逐渐闭合。1例(4个创面)外伤截瘫伴髋臀部、骶尾部褥疮患者,因过度肥胖、双下肢不自主抽搐,致腔隙创面闭合效果较差。有效率85.7%。结论 "U"型缝合,分点加压的方法,对不易制动及加压包扎部位的腔隙创面,能减少或消除腔隙创面间的相对运动,为创面间紧密贴合及愈合创造条件,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引流术
难愈性创面
潜在腔隙
-
分类号
R6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腹膜后脂肪肉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6)
被引量:56
- 2
-
-
作者
罗成华
金黑鹰
苗成利
杨邵敏
冯元春
-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7-1063,共7页
-
文摘
1概述
腹膜后解剖位置是位于横膈以下和盆膈以上,后壁层腹膜与腹横筋膜间的潜在腔隙,是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是指源于腹膜后脂肪组织的非特定脏器的一类肿瘤。腹膜后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约占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5%。
-
关键词
腹膜后脂肪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解剖
盆膈
壁层腹膜
专家共识
潜在腔隙
腹横筋膜
输尿管支
横膈
-
分类号
R735.4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胸腔里的“水”从哪里来——带你认识胸腔积液
- 3
-
-
作者
姜爽爽
-
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
-
出处
《健康》
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
-
文摘
什么是胸腔积液人体的肺脏表面和胸壁表面分别覆盖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这二者之间的潜在腔隙称为胸膜腔。正常人胸膜腔中有5-15毫升液体将这两层胸膜分开,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任何因素造成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称为胸腔积液,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胸水。哪些人容易出现胸腔积液引起胸腔积液的疾病至少有50多种,肺、胸膜、肿外疾病和药物等均可引起胸腔积液。
-
关键词
胸膜腔
脏层胸膜
胸腔积液
壁层胸膜
呼吸运动
润滑作用
潜在腔隙
胸壁
-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VAAFT)操作技术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姚一博
董青军
梁宏涛
肖长芳
沈晓
王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
-
出处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6期739-743,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3624)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面上项目(沪卫科教〔2020〕031号)
+3 种基金
浦东新区卫生科技项目(PW2020D-2)
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shslczdzk04301)
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项目(RC-2017-02-08)
上海市科委中医引导类项目(19401933000)。
-
文摘
肛瘘是直肠或肛管与肛周皮肤间的上皮化管道,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1.7%~3.6%,国外报道为8%~25%,其中复杂性肛瘘占5%~10%[1]。复杂性肛瘘因瘘管分支较多且走行复杂、存在潜在腔隙、累及较多括约肌组织、内口位置高、合并其他疾病等易造成病情反复、难以治愈,其临床治疗面临诸多挑战。
-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肛周皮肤
内口位置
上皮化
视频辅助
肛管
潜在腔隙
括约肌
-
分类号
R657.1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