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基于“生命之喻”的“气”到朱一新的“潜气内转”
1
作者 莫道才 马文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朱一新执掌广雅书院之时提出了“潜气内转”的骈文理论。“潜气内转”的语源实与歌唱表演技巧密切相关“。潜气内转”与“生命之喻”是有一定关联的。清代以降“,潜气内转”从骈文理论逐渐渗透至其他文体批评之中,从而使得该理论在“生... 朱一新执掌广雅书院之时提出了“潜气内转”的骈文理论。“潜气内转”的语源实与歌唱表演技巧密切相关“。潜气内转”与“生命之喻”是有一定关联的。清代以降“,潜气内转”从骈文理论逐渐渗透至其他文体批评之中,从而使得该理论在“生命之喻”的理论范畴中得以深化并拓展了该理论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之喻 潜气内转 骈文理论
下载PDF
论古典文章学中的“潜气内转”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祖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7-161,共5页
中国古典文章学崇尚波澜曲折的效果,因而非常重视各种转笔的运用。"潜气内转"就是其中的一种巧妙转法,它是从中国古典文章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应成为中国古典文章批评话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潜气内转"有两... 中国古典文章学崇尚波澜曲折的效果,因而非常重视各种转笔的运用。"潜气内转"就是其中的一种巧妙转法,它是从中国古典文章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应成为中国古典文章批评话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潜气内转"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在行文发生承接或转折时,不用虚词作过渡。二是通过硬转陡接的笔法,使语言之链发生断裂,而文章的意脉却似断实连,若隐若现。"潜气内转"体现了中国古典文章学对自然浑成之美的崇尚和对含蓄之美的追求。它所蕴含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不仅对古典文章的结构分析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而且对改变当代散文创作中的漫无节制和繁冗涣散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气内转 古典文章学 表现形式 创作理念 理论价值
下载PDF
孙德谦论“潜气内转”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荣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9-53,共5页
"潜气内转"最早是被清代的朱一新引入到骈文理论中,逐渐被后来的骈文学者所接受,成为骈文研究中揭示骈文艺术特色的重要理论话语。从晚清至今,多有学者对"潜气内转"进行阐释。在这些学者中,当属清末民初的孙德谦在... "潜气内转"最早是被清代的朱一新引入到骈文理论中,逐渐被后来的骈文学者所接受,成为骈文研究中揭示骈文艺术特色的重要理论话语。从晚清至今,多有学者对"潜气内转"进行阐释。在这些学者中,当属清末民初的孙德谦在《六朝丽指》中所论最为全面和深入。孙德谦对骈文中虚字的使用和骈文文气"断"与"转"变化的相关阐述,明确和丰富了"潜气内转"的理论价值,极大地推动了对骈文尤其是六朝骈文审美特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气内转 孙德谦 《六朝丽指》
下载PDF
词气兼资 清新不穷——论王先谦对骈文“潜气内转”理论的发展
4
作者 莫道才 刘振乾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3,共7页
"潜气内转"理论是朱一新首先提出的骈文理论批评。王先谦从骈文选本的角度也提出过"潜气内转"理论,而且以"词气兼资"说作为"潜气内转"理论的方法路径。学术界赞同朱一新的"潜气内转"... "潜气内转"理论是朱一新首先提出的骈文理论批评。王先谦从骈文选本的角度也提出过"潜气内转"理论,而且以"词气兼资"说作为"潜气内转"理论的方法路径。学术界赞同朱一新的"潜气内转"理论,但是忽略了王先谦对"潜气内转"理论的贡献。"词气兼资"说是王先谦在《骈文类纂》选本基础上对"潜气内转"理论的深化,具有经验总结性和实践操作性。王先谦意识到骈文本体存在的弊端,以"词气兼资"作为骈文自我修复的补救措施"。词气兼资"说解决了骈文词气雍滞的问题,提高了骈文的气格,还使骈文在骈散融合中保持文体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先谦 朱一新 兼资 潜气内转
下载PDF
摧刚为柔 潜气内转——试论辛弃疾婉约词的特色 被引量:1
5
作者 项雅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7-73,共7页
辛弃疾的词,向来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著称,自唐五代以来的词林中,“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历代词家词论都将辛词推为豪放派之首,多论其词中的英雄气慨,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仅用“豪放”二... 辛弃疾的词,向来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著称,自唐五代以来的词林中,“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历代词家词论都将辛词推为豪放派之首,多论其词中的英雄气慨,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仅用“豪放”二字概括却未免失之偏颇了。辛弃疾是一个在词的领域中纵横驰骋的全才,除了以“豪放”为主要基调以外,他还有相当一部分婉约词。这些婉约词,不仅与传统的正宗婉约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难分高下,而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是应该引起充分注意的。这一点,古人与今人都有所揭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范开还从比较的角度指出:“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这里说“坡词之所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婉约词 辛弃疾 摧刚为柔 潜气内转 词人 辛词 正宗 稼轩词 豪放派 咏春
下载PDF
论清代骈文批评中的“潜气内转” 被引量:1
6
作者 江祎婧 《云梦学刊》 2019年第3期104-110,共7页
"潜气内转"本指一种音乐技巧,在清代发展成为骈文批评的重要话语。它指骈文在文意推进时,文气潜在转换,形成"意断气连"的效果。"不用虚字""平仄交替""骈散结合"是"潜气内转&qu... "潜气内转"本指一种音乐技巧,在清代发展成为骈文批评的重要话语。它指骈文在文意推进时,文气潜在转换,形成"意断气连"的效果。"不用虚字""平仄交替""骈散结合"是"潜气内转"的主要表现,这在六朝骈文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它点明了骈文与散文文气表现方式的不同,从审美气韵上对骈散异同作了探究。这也是清代沟通骈散理论取得的重要成就,进一步提高了骈文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骈文批评 六朝 潜气内转
下载PDF
“刚大之气”与“潜气内转”——试论理学思想对辛弃疾“以气为词”的影响
7
作者 陈逸鸣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6-64,122,共10页
作为南宋时代的杰出词人,辛弃疾词极具特色,被称为"以气为词",这与他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有关。理学思想对于辛弃疾"以气为词"的影响不是单向度的,而是既起到支持作用,又产生规范作用。其支持作用主要在于为"... 作为南宋时代的杰出词人,辛弃疾词极具特色,被称为"以气为词",这与他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有关。理学思想对于辛弃疾"以气为词"的影响不是单向度的,而是既起到支持作用,又产生规范作用。其支持作用主要在于为"以气为词"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启示,其规范作用则使得词人有意识地"潜气内转""摧刚为柔"。理学思想促使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变化多样、不拘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理学思想 为词 刚大之 潜气内转
下载PDF
词学史上的“潜气内转”说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玉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潜气内转"这一概念始于三国繁钦《与魏文帝笺》,原是形容声乐的运气技巧,唐宋词及明清戏曲演唱中的啭喉与此密切相关。清代学者开始将这一概念用于评论书法、诗歌等,而在光绪年间,不少学者以"潜气内转"为基本方法... "潜气内转"这一概念始于三国繁钦《与魏文帝笺》,原是形容声乐的运气技巧,唐宋词及明清戏曲演唱中的啭喉与此密切相关。清代学者开始将这一概念用于评论书法、诗歌等,而在光绪年间,不少学者以"潜气内转"为基本方法和特征沟通骈文与词两种文体,其中在词学批评中的影响为最大,并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潜气内转主要体现在长调中,讲究笔法内转深潜,并在结构上体现出浑化的特征。潜气内转的结构段落与静字有关,勾勒技法起了重要作用。潜气内转往往潜伏在丽密字面与四言句式之下,其宗旨在于通过内转形成力量,表达厚重的情感,部分地承传了六朝骈文的若干审美特点。晚清梦窗清真词风盛行,"潜气内转"为晚清词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为词体特性及词史发展的价值重估奠定了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气内转 词学史 清代学者 六朝骈文 明清戏曲 光绪年间 词学批评 民国年间
原文传递
骈文文论:从辞章之论到气韵之说——论朱一新“潜气内转”说的内涵、来源与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莫道才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6-223,共8页
清代以前的骈文文论基本上是辞章之论,到了清代才从骈散合一,开始跳出传统的骈散对立,寻求调和。而气韵说正是骈散合一说的理论支柱。朱一新的"潜气内转"说是近代散文理论的重要思想,源自于韩愈的"气盛言宜"说,但... 清代以前的骈文文论基本上是辞章之论,到了清代才从骈散合一,开始跳出传统的骈散对立,寻求调和。而气韵说正是骈散合一说的理论支柱。朱一新的"潜气内转"说是近代散文理论的重要思想,源自于韩愈的"气盛言宜"说,但从《无邪堂答问》的整体文章来看,是他重气节尚个性的人品思想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气内转 朱一新 韵说 辞章 文论 骈文 《无邪堂答问》 价值
原文传递
论六朝骈文的行文之气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鹏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蕴含非常丰富。古文主气盛言宜,但骈文之气不同于古文之气,主要表现为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借助虚词启承转合以及潜气内转四个方面。
关键词 句式参差 骈散结合 运用虚字 潜气内转
下载PDF
论传统声乐理论对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兵 《音乐探索》 201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应该从传统声乐理论中汲取精华:崇尚自然之声,运用和发挥吟唱技术;力求做到"潜气内转",恰当运用偷气、换气等技巧;注重情感的抒发,尤其是要加入自己的情感;注意声、韵、调,讲究"依字行腔"与&...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应该从传统声乐理论中汲取精华:崇尚自然之声,运用和发挥吟唱技术;力求做到"潜气内转",恰当运用偷气、换气等技巧;注重情感的抒发,尤其是要加入自己的情感;注意声、韵、调,讲究"依字行腔"与"字正腔圆";不能机械地死盯乐谱,应自由灵活地创造装饰性歌腔等。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声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声乐理论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尚自然 潜气内转 依字行腔
下载PDF
传统审美思维视野下的清代骈文理论与骈文修辞美感特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旭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9-146,共8页
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作为一种文章形态之美的代表,它不仅有华美繁缛的文辞,同时还在修辞上综合运用了对偶、用典、隐喻、韵律等形式、修辞技巧,以及深蕴于其中的朴素辩证思维方式,这都是骈文修辞美感特质形成的学术... 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作为一种文章形态之美的代表,它不仅有华美繁缛的文辞,同时还在修辞上综合运用了对偶、用典、隐喻、韵律等形式、修辞技巧,以及深蕴于其中的朴素辩证思维方式,这都是骈文修辞美感特质形成的学术机理。清代骈文创作复兴的同时,清人在骈文理论上的诸多发明,值得后人重视,并藉此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骈文理论 修辞美感 “奇偶适变” 情感隐喻 潜气内转
下载PDF
韩愈“上书”及骈散朝廷文字刍议
13
作者 熊礼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韩愈倡复古文,虽不偏重诏令、奏议,必求为朝廷文字,但其所作朝廷文字却多达40余篇。此类文字或骈或散,其特色值得注意。韩愈上书(启)固有上行性质,并非献言于君,而和"与书"同类,不能称为朝廷文字。其书写策略,则可概括为"... 韩愈倡复古文,虽不偏重诏令、奏议,必求为朝廷文字,但其所作朝廷文字却多达40余篇。此类文字或骈或散,其特色值得注意。韩愈上书(启)固有上行性质,并非献言于君,而和"与书"同类,不能称为朝廷文字。其书写策略,则可概括为"自占地步"四个字。其骈体朝廷文字受陆贽文风影响,既保留了骈体朝廷文字的传统特点,又有新变之处。最突出的是以散行之气运偶对之文,变潜气内转为辞气浑浩流转而有动荡之势。其散行朝廷文字分为专体奏疏和经济奏疏两类,前者行文真气坌涌,古致淋漓,古文艺术特色显著;后者讲究实用,多用浅近通俗语言径遂直陈,或条陈其事,或随条分析,指事尽意,不为波澜,不向字句上争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上书 朝廷文字 潜气内转 古文艺术
下载PDF
论辛弃疾的人格特征——稼轩词别解
14
作者 王春庭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0-64,共5页
辛弃疾为人刚烈,执念唯一,处事果断,这种鲜明的人格特征,在他的词作中若隐若现。稼轩之词是其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其抒情特点是潜气内转,沉郁顿挫,其语言风格是风舒云卷,分外动人。读其词,论其世,乃知其志。
关键词 辛词 人格特征 潜气内转 风舒云卷
下载PDF
梦窗词艺术初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乔彬 《齐鲁学刊》 1983年第1期66-71,共6页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害也”(《花庵词选》引)。宋末的张炎则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后人或褒或贬,各有其论。以作品数量论,宋代著名词人中,梦窗词仅次于稼轩词,吴、辛的生活时期相去不远,但二人经历不同,词风迥异。辛弃疾有兼济恢复之志,出将入相之才,吴文英奔走权门,终生布衣,前者是“大声镗鎝,小声铿?”(刘克在《后村诗话》)的钟鼓,后者却象“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王沂孙》齐天乐》)的秋蝉。因此,由人品、气格看,吴文英当然不得入大词人之列。但因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仍使之不失为独具风格的重要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作品 代表性 梦窗词 吴文英 人品 欣赏者 主题思想 潜气内转 境界
下载PDF
清嘉庆至光绪时期沟通骈散的骈文理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奚彤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清代中期以来,批评界与创作界对骈文的逐渐重视,奠定了骈文与古文同等的地位。同时,由于骈文与古文都是文言文,许多人也意识到两者不乏可以互相借鉴之处,因此在创作中融通骈散的主张应运而生。持此主张的批评家因心中不存骈散相争的芥蒂... 清代中期以来,批评界与创作界对骈文的逐渐重视,奠定了骈文与古文同等的地位。同时,由于骈文与古文都是文言文,许多人也意识到两者不乏可以互相借鉴之处,因此在创作中融通骈散的主张应运而生。持此主张的批评家因心中不存骈散相争的芥蒂,便能在比较开阔的视野内看待骈文,所以对其体制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的批评观点又能前后相承,且随时代的推移而不断演进。所以至清末朱一新终于提出一套沟通骈散的较完整的骈文批评理论,它涉及骈文史、骈文特征、骈文创作等方面,对后人都有直接影响。本文不仅关注朱一新的理论建树,也追溯了前人为它所作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骈散 朱一新 《无邪堂答问》 潜气内转
下载PDF
李商隐七律“上四下三”句法研究——李商隐“以骈文为诗”新探
17
作者 张浅吟 《励耘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76-287,共12页
“以骈文为诗”是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但以往的研究都关注其骈文与诗在对偶、用典方面的相似性。如果从诗的“句法”看,李商隐七律中间两联的“上四下三”句法正对应其骈文的特点。在叙事、抒情上,“上四下三”句法对应着骈文的“潜... “以骈文为诗”是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但以往的研究都关注其骈文与诗在对偶、用典方面的相似性。如果从诗的“句法”看,李商隐七律中间两联的“上四下三”句法正对应其骈文的特点。在叙事、抒情上,“上四下三”句法对应着骈文的“潜气内转”;在用典上,樊南骈文用典的特色为七律“上四下三”浓缩典故提供了基础。这也是李商隐骈文与诗文体互参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以骈文为诗 句法 上四下三 潜气内转
下载PDF
梦窗词的艺术个性试探
18
作者 杨柏岭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65-71,共7页
梦窗词的艺术个性试探杨柏岭梦窗词历时七百余年,人们视之如迷宫。前人对它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南宋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言也。”①而张炎却说:”梦窗如七宝搂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 梦窗词的艺术个性试探杨柏岭梦窗词历时七百余年,人们视之如迷宫。前人对它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南宋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言也。”①而张炎却说:”梦窗如七宝搂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②时至清代中期,常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窗词集》 艺术个性 吴梦窗 潜气内转 词人 汉赋 创作个性 《毛颖传》 弗洛伊德 自然景观
下载PDF
试论桐城文派与晚清词论的关系
19
作者 邵康慧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6-25,共10页
桐城派文论在清代通过文传师授产生广泛影响,对词体发展有理论贡献,余绪波及近代。方苞推崇“雅洁”风格与姚鼐“阴阳刚柔”理论为词体在美学上提供另一种思路。谭献注意到词与古文相通,蔡桢、蒋兆兰等将古文笔法引入词论,沈祥龙主张词... 桐城派文论在清代通过文传师授产生广泛影响,对词体发展有理论贡献,余绪波及近代。方苞推崇“雅洁”风格与姚鼐“阴阳刚柔”理论为词体在美学上提供另一种思路。谭献注意到词与古文相通,蔡桢、蒋兆兰等将古文笔法引入词论,沈祥龙主张词家应兼通古文诗赋;在修辞和篇章结构方面,古文可资借鉴,其法度体格与叙议功能为词境开拓提供参照。词与文均注重行气,“潜气内转”正是从桐城文派辗转接续的一个重要批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文派 晚清词论 古文笔法 潜气内转 破体
下载PDF
少林真传金刚掌
20
作者 盛绍伦 《少林与太极》 2008年第8期20-21,共2页
金刚掌是少林秘传绝技,内养浩然之气,外练神风铁骨,以意引气,气入丹田后潜气内转,周流全身。久练此功者筋骨强壮、内气充盈、精力充沛,一旦运功发劲,出手顿足可断砖碎石,用之击人重如铁石击身,非常人所能承受。少林真传金刚掌... 金刚掌是少林秘传绝技,内养浩然之气,外练神风铁骨,以意引气,气入丹田后潜气内转,周流全身。久练此功者筋骨强壮、内气充盈、精力充沛,一旦运功发劲,出手顿足可断砖碎石,用之击人重如铁石击身,非常人所能承受。少林真传金刚掌与技击相结合,可起到健体防身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 浩然之 潜气内转 精力 常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