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梁朝洪 单剑锋 +1 位作者 盛笑形 俞帅英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4期708-711,共4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Ⅳ期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对照组110例,给予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Ⅳ期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对照组110例,给予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116例,接受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记录之前后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2(PGE2)]、肛肠动力学[最大峰值流速(PSV)、最小峰值流速(EDV)]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8%,明显低于对照组(81.82%,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VAS、5-HT、PGE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PSV、EDV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6%,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治疗Ⅳ期混合痔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疼痛并改善肛肠动力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潜行剥离 肛肠动力学 疼痛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瘘管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敏 田洋 +1 位作者 田洋平 田慧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第6期14-15,共2页
目的:为保证临床疗效,保护肛门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探讨高位肛瘘保留括约肌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瘘管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并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相对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 目的:为保证临床疗效,保护肛门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探讨高位肛瘘保留括约肌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瘘管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并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相对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两组术后疼痛、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瘘管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可靠,能很好维护肛门功能与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瘘管潜行剥离 保留括约肌 挂浮线
下载PDF
小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环状外痔68例
3
作者 王晏美 安阿玥 +1 位作者 蒋建婷 范学顺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小切口潜行剥离 治疗 环状外痔
下载PDF
瘘道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游离丝线牵引术治疗高位肛瘘5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敏 田慧 +1 位作者 李天然 徐小波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1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观察瘘道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游离丝线牵引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瘘道切开挂线引流术,观察组采用瘘道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游离丝线牵引术... 目的:观察瘘道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游离丝线牵引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瘘道切开挂线引流术,观察组采用瘘道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游离丝线牵引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疼痛程度评分及手术前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肛管压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高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手术后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手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瘘道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游离丝线牵引术治疗高位肛瘘,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治疗时间并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瘘道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游离丝线牵引术 瘘道切开挂线引流术
下载PDF
反取皮治疗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
5
作者 侯书文 《青岛医药卫生》 2003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8月至2002年5月对25例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患者进行反取皮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5例中23例反取皮植皮成活率95%以上,随访发现或活皮肤略呈苍白或颜色较深,皮下菲薄(3... 目的探讨治疗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8月至2002年5月对25例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患者进行反取皮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5例中23例反取皮植皮成活率95%以上,随访发现或活皮肤略呈苍白或颜色较深,皮下菲薄(3月至半年),术后10-12月皮片感觉基本恢复,1年左右皮肤变为有弹性,疗效满意。结论反取皮治疗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效果可靠,风险少,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潜行剥离 植皮
下载PDF
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8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浩然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行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 目的:探讨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行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术后并发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支管愈合时间和总愈合时间及治疗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疼痛明显、出血感染、肛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肛门功能损伤,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切开 瘘管潜行剥离 低位复杂性肛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骨膜外潜行剥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
7
作者 王晓宇 刘邓华 马明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4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骨膜外潜行剥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145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骨膜外潜行剥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8个月,其中只有6例由于创伤严重,术后出现皮肤坏死、骨外露... 目的探讨小切口骨膜外潜行剥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145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骨膜外潜行剥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8个月,其中只有6例由于创伤严重,术后出现皮肤坏死、骨外露,给予转移皮瓣术后痊愈;其余139例达到一期骨性愈合,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切口骨膜外潜行剥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可早期功能活动等优点,是胫骨下段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小切口 潜行剥离 锁定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瘘管潜行剥离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后马蹄型肛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先鹏 白湾湾 刘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8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瘘管潜行剥离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内口位于后正中的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试验组采用瘘管潜行剥离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对照组... 目的:观察瘘管潜行剥离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内口位于后正中的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试验组采用瘘管潜行剥离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选择缝合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瘘管潜行剥离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可以降低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后马蹄形肛瘘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 瘘管潜行剥离
下载PDF
改良式潜行剥离术治疗腋臭210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成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50-1150,共1页
腋臭是腋窝大汗腺分泌出特殊有机物经细菌分解而产生的臭味.大部分有家族史,与遗传有关。黑种人多于黄种人。其治疗方式较多:潜行剥离法、菱形切除、吸脂术、S形皮瓣法、Z形皮瓣法、激光、电干燥、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外擦药物。目... 腋臭是腋窝大汗腺分泌出特殊有机物经细菌分解而产生的臭味.大部分有家族史,与遗传有关。黑种人多于黄种人。其治疗方式较多:潜行剥离法、菱形切除、吸脂术、S形皮瓣法、Z形皮瓣法、激光、电干燥、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外擦药物。目前潜行皮瓣剥离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应用改良潜行剥离术治疗腋臭210例并进行12个月追踪、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行剥离 治疗方式 改良式 腋臭 注射无水乙醇 外擦药物 皮瓣法 细菌分解
下载PDF
外剥内扎术联合隧道式潜行剥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0例
10
作者 罗纪红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7期169-169,171,共2页
目的:观察提高环状混合痔的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外剥内扎术联合隧道式潜行剥离术治疗20例环状混合痔,并与外剥内扎术治疗18例环状混合痔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痊愈17例,好转2例,未愈1例,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3例,未愈5例,有... 目的:观察提高环状混合痔的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外剥内扎术联合隧道式潜行剥离术治疗20例环状混合痔,并与外剥内扎术治疗18例环状混合痔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痊愈17例,好转2例,未愈1例,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3例,未愈5例,有效率72.2%(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联合隧道式潜行剥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隧道式潜行剥离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与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丁好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37-139,14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与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至12月在宜兴市第...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与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至12月在宜兴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75例Ⅳ期混合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Ⅳ期混合痔患者,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与RPH联合外剥内扎术临床疗效相当,但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损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水肿发生率低,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自动痔疮套扎术 外剥内扎术 潜行剥离 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潜行剥离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贵青 王继红 史华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6期3733-3734,共2页
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取"小切口潜行剥离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8岁~65岁;病程2年~30... 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取"小切口潜行剥离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8岁~65岁;病程2年~30年;并发内痔嵌顿15例,血栓形成坏死8例。1.2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腰腧穴麻醉,充分扩肛,根据环状混合痔的分布情况,选取大的外痔部分(一般痔相应母痔),用止血钳提央其顶端,在其基底部外端向齿状线方向切一纵形小切口(放射状约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潜行剥离 小切口 结扎术 护理 内痔嵌顿
下载PDF
坏死性筋膜炎皮肤潜行剥离的治疗
13
作者 黄友华 周悦乎 罗兴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54-55,共2页
我院1980年3月至1989年2月收治3例下肢外伤感染后所致坏死性筋膜炎,经彻底清创将皮肤潜行剥离改用皮肤戳口加压缝合固定,均获痊愈。现报道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30岁,左大腿轧伤外敷草药1天后出现红肿,次日延及整个左下肢,皮肤起散在性水... 我院1980年3月至1989年2月收治3例下肢外伤感染后所致坏死性筋膜炎,经彻底清创将皮肤潜行剥离改用皮肤戳口加压缝合固定,均获痊愈。现报道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30岁,左大腿轧伤外敷草药1天后出现红肿,次日延及整个左下肢,皮肤起散在性水泡,青紫斑,伴寒战、高热。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蜂窝织炎”,数日后给予切开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行剥离 坏死性筋膜炎 下肢外伤 急性蜂窝织炎 青紫斑 清创术 轧伤 病例摘要 全身中毒症状 坏死组织
下载PDF
潜行剥离缝合术联合RPH治疗环状混合痔48例治疗体会
14
作者 张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2期166-166,共1页
目的研究潜行外痔剥离缝合术与RPH(内痔或痔上黏膜套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4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给予潜行剥离缝合术联合RPH治疗,并对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无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后... 目的研究潜行外痔剥离缝合术与RPH(内痔或痔上黏膜套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4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给予潜行剥离缝合术联合RPH治疗,并对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无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论潜行剥离缝合术联合RPH 48例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潜行剥离缝合术 RPH
下载PDF
外伤性肢体皮肤大面积潜行剥离的诊治分析
15
作者 肖志强 李绍刚 +2 位作者 朱建民 付汉清 孙承军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3年第14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肢体皮肤大面积潜行剥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组19例中16例确诊后,采用“反取皮”法,切除皮下脂肪,保留全厚皮,植回原位,充分引流,加压包扎。结果:16例痊愈,效果满意。3例误诊,致使皮肤全部坏死。结论... 目的:探讨外伤性肢体皮肤大面积潜行剥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组19例中16例确诊后,采用“反取皮”法,切除皮下脂肪,保留全厚皮,植回原位,充分引流,加压包扎。结果:16例痊愈,效果满意。3例误诊,致使皮肤全部坏死。结论:肢体皮肤大面积潜行剥离伤的预后同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关系成正比。凡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处理,预后良好。反之,伤残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皮肤 潜行剥离 皮下脂肪 全厚皮 反取皮法
下载PDF
潜行剥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86例体会
16
作者 丁德勤 《湖南中医杂志》 1990年第6期22-22,共1页
环状混合痔,特别是巨大型环状混合痔,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外痔部分环状连接,痔内多伴无数小血栓及广泛结缔组织增生,内痔部分也广周连,“剪口结扎”法难以顾全,往往不能一次性手术解决问题。我院采用潜行剥离术,配合内注... 环状混合痔,特别是巨大型环状混合痔,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外痔部分环状连接,痔内多伴无数小血栓及广泛结缔组织增生,内痔部分也广周连,“剪口结扎”法难以顾全,往往不能一次性手术解决问题。我院采用潜行剥离术,配合内注法治疗环状混合痔8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行剥离 混合痔 环状
下载PDF
内痔注射后延期外痔潜行剥离术治疗混合痔88例
17
作者 周昌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8年第1期41-41,共1页
采用35213部队医院杨洲的枯黄萎缩液分两步注射内痔上方和内痔区粘膜下层,15d后再次内痔区粘膜下注射并潜行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88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混合痔患者88例,男54例,女34例。年龄24~76岁,平均47岁。病... 采用35213部队医院杨洲的枯黄萎缩液分两步注射内痔上方和内痔区粘膜下层,15d后再次内痔区粘膜下注射并潜行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88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混合痔患者88例,男54例,女34例。年龄24~76岁,平均47岁。病程0.5~40年。混合痔数目1个32例,2个37例,3个以上16例,环状混合痔3例。1.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肛门,插入肛门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枯黄萎缩液 潜行剥离
全文增补中
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附7例报告) 被引量:9
18
作者 翁翔 王学顺 蔡翔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51-52,共2页
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文献报告不多,国内文献报告13例。本院自1982年以来其收治7例。治疗方法,对躯干和下肢8处行反复穿刺放血,加压包扎;全下肢2处行网格状全厚皮片再植,单侧全肢2处(上、下肢各1处)行网格状中厚皮片再植均获成... 大面积皮肤潜行剥离伤文献报告不多,国内文献报告13例。本院自1982年以来其收治7例。治疗方法,对躯干和下肢8处行反复穿刺放血,加压包扎;全下肢2处行网格状全厚皮片再植,单侧全肢2处(上、下肢各1处)行网格状中厚皮片再植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皮肤 潜行剥离 文献报告 全下肢 治疗方法 加压包扎 全厚皮片 中厚皮片 再植
原文传递
内痔分段横切横缝外痔弧型潜行剥离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
19
作者 杨晓冬 《黑龙江中医药》 2005年第6期25-25,共1页
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如何彻底治疗减少复发,减轻和避免术后并发症、后遗症,临床治疗是比较困难。笔者受痔肛垫下移理论和PPH(吻合器齿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术)术的启发,从2003年以来,应用内痔分段横切横缝外痔... 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如何彻底治疗减少复发,减轻和避免术后并发症、后遗症,临床治疗是比较困难。笔者受痔肛垫下移理论和PPH(吻合器齿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术)术的启发,从2003年以来,应用内痔分段横切横缝外痔弧型潜行剥离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环状混合痔 潜行剥离 临床治疗 外痔 横切 分段 内痔 术后并发症 切除吻合术 减少复发
原文传递
小切口潜行剥离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95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华明 王春芳 +1 位作者 鲁贵青 秦慧英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9年第8期24-24,共1页
我们采用小切口潜行剥离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95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39例;年龄30~65岁;病程3~25年。其中内痔嵌顿6例,血栓形成坏死3例。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潜行剥离 结扎术 小切口 治疗 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内痔嵌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