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间带污泥产絮凝细菌W17分离与絮凝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洪艳 王红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7-130,243,共5页
对采自天津潮间带的污泥进行富集培养,从混合菌群中筛选高效产絮凝细菌。经过5次平板分离,获得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产絮凝细菌W17。根据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Enterococcus sp.W17(Genebank号... 对采自天津潮间带的污泥进行富集培养,从混合菌群中筛选高效产絮凝细菌。经过5次平板分离,获得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产絮凝细菌W17。根据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Enterococcus sp.W17(Genebank号KP198609)。在不同碳源(葡萄糖、果糖、木糖、乳糖、纤维素和淀粉)、起始p H值(5.0~10.0)和盐度(4‰~70‰)等培养条件下,分别测定菌株W17生长和产絮凝性质。结果表明,菌株W17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生长和产絮凝,其中葡萄糖是菌株W17生长和产絮凝的最适碳源。在起始p H值5.0~10.0范围内,菌株W17产絮凝的最适起始p H值是6.0,絮凝率可达到(91±5.83)%。菌株W17在设定盐度范围内,都能够生长并具有产絮凝性质,该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在淡水和海水培养条件下,菌株W17的产絮凝率分别是(94±5.50)%和(87±5.67)%。产絮凝菌株W17有望应该用于废水特别是高盐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污泥 ENTEROCOCCUS sp.W17 培养条件 絮凝活性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潮间带污泥细菌Clostridium sp. T7产氢特性分析
2
作者 刘洪艳 王文磊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2-15,共4页
产氢菌株Clostridium sp. T7分离自天津海水浴场潮间带的污泥.研究起始pH、碳源、氮源、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T7产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T7最适产氢的起始pH是6.0,能够利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碳源发酵产氢.菌株T7能够利用牛肉膏和... 产氢菌株Clostridium sp. T7分离自天津海水浴场潮间带的污泥.研究起始pH、碳源、氮源、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T7产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T7最适产氢的起始pH是6.0,能够利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碳源发酵产氢.菌株T7能够利用牛肉膏和酵母粉为单一氮源产氢,不能利用蛋白胨为氮源进行产氢.NaCl质量分数能影响菌株T7的产氢量,海水培养条件(NaCl质量分数为3%)下,最高产氢量是每摩尔葡萄糖(1.48,±0.05)mol,相比之下,淡水培养条件下其产氢量提高20%.NaCl质量分数在0.4%~7%时,菌株T7都能够产氢,这表明菌株T7有望应用于淡水或高盐有机废水产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污泥 产氢菌株 产氢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