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之望在潼川府路的经界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丽冰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1-44,共4页
经界是南宋政府通过对土地的清丈来确定土地产权状况,从而明晰土地产权,查出隐田漏税的情况,进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土地产权界定活动。在十几年的大规模经界当中,各地情况不一,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其中潼川府路的转运判官王之望由... 经界是南宋政府通过对土地的清丈来确定土地产权状况,从而明晰土地产权,查出隐田漏税的情况,进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土地产权界定活动。在十几年的大规模经界当中,各地情况不一,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其中潼川府路的转运判官王之望由于实行了一套比较灵活的措施,并且巧妙地结合了劝说理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税率而不增加总税额,与地方豪富进行合理合法的斗争,软硬兼施,使四川经界在上下基本满意的情况下尽快结束了,这对结绝当时全国范围的经界法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之望 潼川府 经界法
下载PDF
遗留在川西的唯一宋蒙战争遗址云顶城 被引量:3
2
作者 薛玉树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60-64,共5页
云顶城位于四川金堂海拔968米,相对高度513米的云顶山巅。它东与炮台山锁江相望以扼沱江金堂峡江防;西控成都平原以拱卫成都;南凭水磨河之深谷险水以临怀安军通往成都东山五场之通道;北恃危隘高定关与小云顶山互为依托而控成都至潼川府... 云顶城位于四川金堂海拔968米,相对高度513米的云顶山巅。它东与炮台山锁江相望以扼沱江金堂峡江防;西控成都平原以拱卫成都;南凭水磨河之深谷险水以临怀安军通往成都东山五场之通道;北恃危隘高定关与小云顶山互为依托而控成都至潼川府之孔道,实扼成都东面之门户而为东西川之要冲。宋代建国之初,即以此地形势险要而于山下建立怀安军,以使东西川有事皆可扼之于此而不得越境以西东,使之成为东西川之锁钥。南宋末抗蒙战争中建城于此,确有卓见远识。 云顶城是由于南宋末年宋蒙战争形势需要而筑设的。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安军 云顶 南宋末 潼川府 战争形势 金堂峡 成都 蒙军 战争中 宋军
下载PDF
清初川盐销黔与四川盐业的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曼 《盐业史研究》 1992年第1期52-58,共7页
清初,四川战乱频繁,人丁锐减,盐业凋零,课帑虚悬,盐制大坏。各盐产区“井圮灶废”,“百不存一”,“一切盐场政务,荒废已极。”产盐之井“仅存昔之什一”。井盐产地“在川东者则只万县、云阳、大宁、太平、忠州、彭水;在川南者则只富顺... 清初,四川战乱频繁,人丁锐减,盐业凋零,课帑虚悬,盐制大坏。各盐产区“井圮灶废”,“百不存一”,“一切盐场政务,荒废已极。”产盐之井“仅存昔之什一”。井盐产地“在川东者则只万县、云阳、大宁、太平、忠州、彭水;在川南者则只富顺、犍为;在川北者则只潼川府属及阆中而已。皆系贫民聚集经营,籍谋衣食,所产极微。人烟稀疏,销亦甚少,并无富商大户”。至于川盐销区,“自滇、黔告变,所在揭竿蜂起,盐无行销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顺 思南 潼川府 盐制 遵义 乾隆时期 雍正时期 彭水 射洪
下载PDF
文化遗珍藏梓州——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纵谈四川三台文化
4
作者 吴曦 张筠 张籍匀 《中国西部》 2015年第9期48-49,共2页
趟过2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四川省三台县,有着"北有梓州,南有成都"和"蜀川巨镇,郪道名邦"之盛誉。在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看来,抗战文化、客家文化、三教合一文化、诗圣文化、郪候文化是三台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些文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趟过2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四川省三台县,有着"北有梓州,南有成都"和"蜀川巨镇,郪道名邦"之盛誉。在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看来,抗战文化、客家文化、三教合一文化、诗圣文化、郪候文化是三台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些文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郪江崖墓 文化特性 抗战文化 客家文化 南有 三教合一 摩崖石刻 广汉郡 潼川府 省三台县
下载PDF
三台县马壕戏与搬目连 被引量:1
5
作者 邓亚曾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2-54,共3页
清代中叶以来,天府蜀都以目连戏为代表的社戏,流行于成都附近及三台、内江、南充等广大地区,源远流长,雅俗共赏,老少咸欣.其盛况和影响,不亚于鲁迅先生撰文回忆的浙东社戏. 三台县于清代为潼川府首邑,辖三台、射洪、盐亭、中江、遂宁、... 清代中叶以来,天府蜀都以目连戏为代表的社戏,流行于成都附近及三台、内江、南充等广大地区,源远流长,雅俗共赏,老少咸欣.其盛况和影响,不亚于鲁迅先生撰文回忆的浙东社戏. 三台县于清代为潼川府首邑,辖三台、射洪、盐亭、中江、遂宁、蓬溪、安岳、乐至等八县.她继承唐代统领半个四川省地的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余绪,到解放前一直是川西北重镇.她普及川剧,弘扬川剧的作用,为世人瞩目.加上传说中的中国目连故里——射洪县青堤渡离三台城不过百多里地,水陆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清代中叶 射洪 潼川府 蓬溪 蜀都 阳友鹤 放五猖 五台会兄 陈书舫
下载PDF
嘉定二年劉甲任寶謨閣直學士考
6
作者 黄光輝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1年第2期94-94,共1页
《宋史》卷三九七《劉甲傳》載:"(韓)侂胄誅,上念甲精忠,拜寶謨閣學士,賜衣帶、鞍馬……明年罷宣撫司,合利東、西爲一帥,治興元,移甲知潼川府。安丙既同知樞密院事,董居誼爲制置使,甲進寶謨閣學士、知興元府、利路安撫使,節制本路... 《宋史》卷三九七《劉甲傳》載:"(韓)侂胄誅,上念甲精忠,拜寶謨閣學士,賜衣帶、鞍馬……明年罷宣撫司,合利東、西爲一帥,治興元,移甲知潼川府。安丙既同知樞密院事,董居誼爲制置使,甲進寶謨閣學士、知興元府、利路安撫使,節制本路屯駐軍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 制置使 學士 潼川府
下载PDF
莫高窟第464窟首次重修年代再探
7
作者 张丽卉 《西夏研究》 2022年第1期57-61,共5页
莫高窟第464窟原是北朝时期开凿的多室禅窟,后经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造而成为礼佛窟。关于该窟首次重修的年代问题,目前学界有西夏前期、西夏中后期和元代初期三种不同观点。第464窟后室壁画为首次重修时所绘。本文通过该窟后室壁画中所呈... 莫高窟第464窟原是北朝时期开凿的多室禅窟,后经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造而成为礼佛窟。关于该窟首次重修的年代问题,目前学界有西夏前期、西夏中后期和元代初期三种不同观点。第464窟后室壁画为首次重修时所绘。本文通过该窟后室壁画中所呈现的多种西夏时期艺术特征认为其绘于西夏时期。经研究,前室素壁现存的两则汉文题记书写于壁画绘制之前,其书写年代上限为1118年,可进一步将其首次重修年代确定为西夏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64窟 西夏木板画 潼川府 西夏中晚期
下载PDF
汉唐名邦 巴褪重镇
8
作者 左启 李贤 郑怡 《中国西部》 2015年第9期20-25,共6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其有明确记载可考的历史,在2200年以上,加上商周时期创建的"郪王城",其历史远远超过3000年。唐朝梓州时期的东川道和宋朝潼川府时期的梓州路、潼川府路(治所在今天的三台县),是...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其有明确记载可考的历史,在2200年以上,加上商周时期创建的"郪王城",其历史远远超过3000年。唐朝梓州时期的东川道和宋朝潼川府时期的梓州路、潼川府路(治所在今天的三台县),是省级行政机构。在四川,一度有"北有梓州,南有成都"之谓,梓州(今三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曾与成都不相伯仲,在全国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州路 潼川府 商周时期 南有 发展 剑南道 剑南东节度 梓州草堂 涪城县
下载PDF
秦九韶与他的《数书九章》
9
作者 杨烈光 《文史杂志》 1989年第3期25-26,共2页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省安岳县龙台乡秦家坝(一说周礼乡)人。父亲秦季(?),字宏父,曾任南宋知州、秘书少监等职。秦九韶生性敏慧,豪宕不羁。早年随父居住中都(今北京),勤奋好学。由于家庭关系原因,使他有机会得与当时的天文...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省安岳县龙台乡秦家坝(一说周礼乡)人。父亲秦季(?),字宏父,曾任南宋知州、秘书少监等职。秦九韶生性敏慧,豪宕不羁。早年随父居住中都(今北京),勤奋好学。由于家庭关系原因,使他有机会得与当时的天文历法家、数学家、建筑家等各方面的专家接触,从而学得不少的天文、历算、建筑等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他还广采博览,多方涉猎,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技术到诗词文章,乃至游戏、武术均皆通晓。这为他以后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秦九韶随父到了四川潼川府(今三台县)任上。这年他游历涪州(今涪陵),得观石鱼(长江在涪陵江中的礁石,称“白鹤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九韶 数书九章 秘书少监 涪州 宋理宗 数学大师 科学技术知识 建筑家 天文历法 潼川府
下载PDF
1958-1962年四川省人口死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树基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7,共11页
文章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及新修地方志所载数据,对1958-1962年间四川省各地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这几年中,四川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940万,占灾前全省人口总数的13%。
关键词 死亡问题 非正常死亡人口 成都 绵州 潼川府 龙安 眉州 资州 嘉定 泸州 叙州 叙永厅 重庆 顺庆 保宁 太平厅 绥定 夔州 忠州 酉阳州
原文传递
阙名《牛头山瑞圣寺碑》系南宋文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大宏 朱志强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40,共6页
清编《全唐文》卷990收有阙名《牛头山瑞圣寺碑》,其中诸位官员的职事官及散官名皆与宋制相合,尤其以"閤门舍人"一职始置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在碑文所涉及的官职中设置最晚,故当是南宋文。作者姓氏不详,名当作"灵"... 清编《全唐文》卷990收有阙名《牛头山瑞圣寺碑》,其中诸位官员的职事官及散官名皆与宋制相合,尤其以"閤门舍人"一职始置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在碑文所涉及的官职中设置最晚,故当是南宋文。作者姓氏不详,名当作"灵"。清人劳格尝考此碑为北宋文,结论差近事实,但持据皆误,不可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头山瑞圣寺碑》梓州 潼川府 《全唐文》《全宋文》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冯沅君在三台的个性书写
12
作者 杨华丽 《新文学评论》 2014年第2期119-125,110,共8页
被誉为'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四川三台,隋唐时被称为梓州,宋、元、明时被称为潼川府。在'自古文人皆入蜀'的文学史上,三台是一个流寓文学比较繁荣的小城: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杨炯、卢照邻,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被誉为'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四川三台,隋唐时被称为梓州,宋、元、明时被称为潼川府。在'自古文人皆入蜀'的文学史上,三台是一个流寓文学比较繁荣的小城: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杨炯、卢照邻,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张九龄、韩愈、刘禹锡、李商隐、苏轼、杨万里、李调元等都曾在此地留下许多珍贵的诗文墨迹。其中,杜甫于唐玄宗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流寓三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镇 潼川府 流寓 诗仙 书写 被誉为 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