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南龙陵—澜沧断裂带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郝明 王庆良 +1 位作者 崔笃信 秦姗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通过分析云南西南部1988、1991和2012年3期精密水准观测数据,获取了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结果表明:龙陵—澜沧断裂带上的永德—永康段相对于周围区域的运动处于快速隆起状态,结合地震分布和构造地质等方面资料,认为该地区为一... 通过分析云南西南部1988、1991和2012年3期精密水准观测数据,获取了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结果表明:龙陵—澜沧断裂带上的永德—永康段相对于周围区域的运动处于快速隆起状态,结合地震分布和构造地质等方面资料,认为该地区为一个中强震长期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陵-澜沧断裂 速度场 同震形变 震后形变 危险区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汉母坝—澜沧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兴旺 袁道阳 +2 位作者 张波 方良好 邵延秀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108-115,共8页
通过对汗母坝-澜沧断裂晚第四纪地质、地貌实地调查与测量,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该断裂晚第四纪最新构造活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汗母坝-澜沧断裂为一条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长约120km,整体走向NNW。该断裂活动习... 通过对汗母坝-澜沧断裂晚第四纪地质、地貌实地调查与测量,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该断裂晚第四纪最新构造活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汗母坝-澜沧断裂为一条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长约120km,整体走向NNW。该断裂活动习性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北段称为汗母坝断裂,是1988年耿马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南段称为澜沧断裂,是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晚第四纪以来其新活动形成了丰富的断错地貌现象,如冲沟和山脊右旋位错、断层沟槽、断层垭口、断层陡坎、断陷凹坑等。根据断裂断错地貌特征的相应资料估计,该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速率约为(4.7±0.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母坝-澜沧断裂 断层地貌 断层陡坎 右旋走滑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澜沧断裂全新世滑动速率与走滑起始时间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兴旺 袁道阳 +2 位作者 张波 何文贵 方良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地质填图,获得滇西南地区澜沧断裂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性参数,澜沧断裂属于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断裂带的东南段,北起耿马县联合村,向南东经澜沧县哈卜吗、战马坡、大塘子至澜沧县城东南,总体走向NNW,长度约...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地质填图,获得滇西南地区澜沧断裂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性参数,澜沧断裂属于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断裂带的东南段,北起耿马县联合村,向南东经澜沧县哈卜吗、战马坡、大塘子至澜沧县城东南,总体走向NNW,长度约85 km.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右旋走滑断裂,兼具倾滑分量,沿断裂形成了丰富的断错地貌现象,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崖、冲沟右旋、断层陡坎、断层沟槽、断层垭口和断陷凹坑等.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选择典型断错地貌进行差分GPS测量,结合所获相应地貌面的年代数据,得到该断裂全新世以来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4.2±2.3)mm/a,其结果与现今GPS观测所得速率相当,反映了该断裂长期以来滑动速率的稳定性.同时根据岩体的最大位错量4.6-4.8 km,估算断裂开始右旋走滑的时代为距今约1.1 Ma,即早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断裂 河流阶地 滑动速率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龙陵—澜沧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邵延秀 袁道阳 梁明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1023,2,共13页
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断裂带位于地震活动强烈的滇西南地区,该地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MS≥7.0大地震,已知的历史地震破裂几乎覆盖了整条断裂带.本文首先对滇西南地区主要断裂的最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该区域地震活动b值图像的空... 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断裂带位于地震活动强烈的滇西南地区,该地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MS≥7.0大地震,已知的历史地震破裂几乎覆盖了整条断裂带.本文首先对滇西南地区主要断裂的最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该区域地震活动b值图像的空间扫描计算,圈定出高应力集中区,并结合历史地震和现今小震的分布情况以及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的活动强度、古地震最晚离逝时间等定量参数,综合分析龙陵—澜沧断裂带的未来大震危险性;最后基于地震空区理论,识别该断裂带存在的地震空区.研究结果表明,龙陵—澜沧断裂带内的龙陵、永德、沧源、澜沧及孟连断裂中东段在未来10年内均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性,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陵—澜沧断裂 B值 地震空区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澜沧断裂古地震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兴旺 袁道阳 +2 位作者 何文贵 张波 方良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6-385,526,共10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地质填图,对滇西南地区的澜沧断裂的最新活动性开展了翔实的调查,重点对该断裂的古地震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中南段3个探槽剖面的详细分析和样品年代测试,对其存在的古地震事件进行了判定,初步确定...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地质填图,对滇西南地区的澜沧断裂的最新活动性开展了翔实的调查,重点对该断裂的古地震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中南段3个探槽剖面的详细分析和样品年代测试,对其存在的古地震事件进行了判定,初步确定了6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年代,分别为距今约3700a、2300-2500a、1200-2000a、900-1200a、500-600a和20a。古地震具有周期复发的特征,其复发间隔为500-60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断裂 古地震 地震复发间隔 14C测年
下载PDF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与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虢顺民 徐锡伟 +3 位作者 向宏发 周瑞琦 董兴权 张晚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 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 ;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 ,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 ;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 ,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 ,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 ,断裂带可划分出 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 ,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 9个 ,其中大震区 1个 (永康 -永德地区 ) ,强震区 3个 (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 ) ,中强震区 5个 (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 -澜沧、勐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 新生断裂 地震破裂分段 地震预测 活断层 地震构造
下载PDF
滇西南澜沧断裂带温泉溶解无机碳释放通量与成因
7
作者 靳宇飞 刘伟 +2 位作者 刘燚 张茂亮 徐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945-956,共12页
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为代表的大陆碰撞带是现今全球最为典型的构造活跃区之一,但该地区活动断裂深部碳来源和释放通量的总体研究程度仍然不足。滇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内部发育一系列左旋和右旋走滑断层,地震活动频发,水热活... 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为代表的大陆碰撞带是现今全球最为典型的构造活跃区之一,但该地区活动断裂深部碳来源和释放通量的总体研究程度仍然不足。滇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内部发育一系列左旋和右旋走滑断层,地震活动频发,水热活动丰富。对滇西南澜沧断裂带及其周边12个温泉的水化学组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温泉水为HCO_(3)-Na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并受到围岩矿物溶解和离子交换反应的影响。基于溶解无机碳浓度与碳同位素组成的质量平衡模型揭示了深部碳对溶解无机碳的贡献比例为46.9%~78.0%,结合温泉水流量估算得到澜沧断裂带深部碳释放通量约为440 t/a,进而推算得到滇西南地区溶解无机碳深部碳释放通量约为3×10^(4) t/a。澜沧断裂带附近温泉的深部碳比例和释放通量均明显高于远离断裂带的温泉,证实走滑断层对深源含碳流体的形成和释放起到主要控制作用,为进一步理解滇西南地区活动断裂带深部碳释放的机制与规模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地球化学 温泉 溶解无机碳 深部碳释放 澜沧断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