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镇痛方法结合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观察断指血运防治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晓玲 张海波 +1 位作者 陈文 江雪莲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采用不同镇痛方法结合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Periscan PIMⅡ)系统动态观察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状态,防治血管危象以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及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2014年7月住院的345例,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me... 目的采用不同镇痛方法结合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Periscan PIMⅡ)系统动态观察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状态,防治血管危象以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及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2014年7月住院的345例,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对患者体质和手术危险性分级在Ⅰ、Ⅱ级的急诊单指及多指离断伤后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分为口服镇痛组、肌注镇痛组及连续臂丛阻滞镇痛组,每组各115例。比较三组患者再植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并采用Periscan PIMⅡ观察断指血流状态,计算再植指血管栓塞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指成活率及术后6个月再植指功能评分,以评价不同镇痛方法对断指再植术成活率及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连续臂丛阻滞镇痛组正常心理状况占65.22%,再植指血管栓塞率及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降低,成活率达93.04%,术后6个月再植指功能评分优良率亦明显增高,与口服镇痛组及肌注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riscan PIMⅡ可提供清晰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血运状态图像,为预防和处理血管危象提供可靠图像信息,结合连续臂丛阻滞术,在稳定患者不良心理状况、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及促进再植指功能康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 镇痛 栓塞 血管危象 成活
下载PDF
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探讨针灸作用原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栋 李顺月 +1 位作者 王淑友 马惠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针灸作用的显示 ,评价这一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对 10名健康人体针刺和电针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 ,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 目的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针灸作用的显示 ,评价这一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对 10名健康人体针刺和电针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 ,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针刺作用的关系。结果 :(1)针刺内关穴后 ,手掌部血流的增加以大小鱼际和手指的部位为主。 (2 )电针外关和曲池穴后 ,指尖和手指血流增加显著。 (3)不针刺对照组在 30分钟内前臂、手掌和手背血流的自然波动较小。结论 :针刺和电针都可以引起体表微循环的增加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可以对该过程予以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 血流成像仪 针灸 作用原理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针刺与电针对胃血流影响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栋 王淑友 +1 位作者 李顺月 马惠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和电针对胃整体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内脏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20只和针刺电针组18只分别针刺或电针"足三里"穴,对照组18只不针刺。应用激光多... 目的:观察针刺和电针对胃整体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内脏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20只和针刺电针组18只分别针刺或电针"足三里"穴,对照组18只不针刺。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胃血流灌注和微循环分布的改变。结果:(1)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对针刺前后的胃血流分布的改变显示清晰。(2)针刺或电针"足三里"穴后,胃血流灌注明显增加,除扇形分布的血管血流量较高外,其他部位的微循环血流量也明显增多。针刺或电针10 min时,血流量的增加达到最大,分别增加(0.50±0.11)PU和(0.66±0.16)PU;停针10 min内血流量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上。(3)对照组在观察的时间内胃血流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针刺和电针都可以增加胃血流的灌注,电针组的作用更强。LDPI能以图像的形式显示针灸对胃血管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灌注 激光多普勒 针刺/电针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优化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彬 余丽娟 +7 位作者 王佳 赵磊 胡馨月 纪超男 魏玉玲 阳群芳 蒋青松 杨俊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优化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的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大鼠手术过程中的脑血流变化。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 目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优化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的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大鼠手术过程中的脑血流变化。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黄嘌呤氧化酶法,TBA法分别测定大鼠皮层海马中SOD活性改变,MDA含量变化。结果 LDF监测组大鼠全部存活,而无LDF监测组大鼠术后有3只死亡。手术组大鼠在缺血过程中脑血流降低70%,夹闭完成后,血流恢复至缺血前的80%。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再灌注大鼠寻台潜伏期、寻台路径显著增加,大脑皮层海马神经元出现严重核固缩、细胞丢失、神经元数目减少,细胞层次紊乱,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LDF监测能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死亡率,提高造模成功率;此模型可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 激光多普勒血流 血流
下载PDF
非接触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人手背部微循环血流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果明 税晓容 雷桅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1-2,6,I0001,共4页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观察人手背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方法采用非接触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10例健康成年人手背部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结果手背平均血流灌注量为60.72 PU,示指甲、大拇指甲、中指甲、无名指甲和小...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观察人手背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方法采用非接触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10例健康成年人手背部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结果手背平均血流灌注量为60.72 PU,示指甲、大拇指甲、中指甲、无名指甲和小指甲中血流灌注量分别为(302.64±115.32)、(339.99±137.53)、(353.44±131.36)、(356.53±129.05)、(389.39±146.32)PU,大拇指、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上部血流灌注量分别为(238.06±139.08)、(195.64±78.15)、(144.80±73.76)、(143.85±75.34)、(146.74±54.80)PU,大拇指、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下部血流灌注量分别为(128.23±50.84)、(105.65±41.84)、(73.16±27.79)、(81.61±31.18)、(71.15±25.13)PU。结论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观察到人手背不同部位的表面血流灌注量存在差异,血流灌注量手指甲以示指甲最低而小指甲最高,上半部从大拇指到小指依次减少,下半部大拇指最高而小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 微循环 血流灌注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伟 冯国营 +4 位作者 苗艳英 许晓博 张连双 刘桂香 许春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6,94,共4页
目的:评价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实验组在LDF监测下制作模型,当栓线插入深度约为18~20rain时,有轻微阻力... 目的:评价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实验组在LDF监测下制作模型,当栓线插入深度约为18~20rain时,有轻微阻力,同时LDF显示血流下降至基础值的30%以下,即为栓塞成功,于1h后拔栓线见血流明显回升,即为再灌注成功;对照组按传统法当栓线插入深度约为18~20mill时,有微阻力即认为栓塞成功,于缺血1h后拔栓线实现再灌注。12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48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测定脑梗死。结果:对照组认为插线成功的大鼠仍有14.3%无神经损伤症状,出现缺损症状的大鼠约有13.3%未出现梗死灶。实验组经LDF判断模型成功的大鼠均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和较稳定的梗死灶。结论:应用LDF能显著提高MCAO模型复制的成功率和模型的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模型评价 激光多普勒血流 大鼠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干预随意皮瓣的成活 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邵洪波 姚月明 +3 位作者 张庆富 冯建科 白永强 王车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842,共5页
背景:己酮可可碱作为一种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药物,20世纪60年代已作为血管扩张药应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但应用己酮可可碱的血液流变学作用,作用于皮瓣微循环促进皮瓣成活还尚无相关研究。目的:应用己酮可可碱干预临床... 背景:己酮可可碱作为一种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药物,20世纪60年代已作为血管扩张药应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但应用己酮可可碱的血液流变学作用,作用于皮瓣微循环促进皮瓣成活还尚无相关研究。目的:应用己酮可可碱干预临床随意皮瓣,评价其促进皮瓣成活和改善皮瓣血循环的状态。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皮肤组织缺损进行随意皮瓣修复患者39例,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7~54岁。将39例病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在随意皮瓣术后第2天静脉点滴给予己酮可可碱250mL,1次/d,直至皮瓣修复术后14d,于皮瓣断蒂术后第1天再次静脉点滴给予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至断蒂术后7d。对照组未给予己酮可可碱治疗。以LISCA型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仪评价皮瓣移植后断蒂前、断蒂后皮瓣远端与皮瓣蒂部血流灌流量PU值。结果与结论:39例患者均完全治愈出院,无一例中断实验。断蒂前,药物组和对照组皮瓣远端PU值变化较为明显,呈逐渐上升趋势,药物组高于对照组(P<0.05);断蒂后,两组皮瓣远端PU值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断蒂前,两组皮瓣蒂部PU值降低后逐渐升高,对照组上升缓慢,药物组术后7d即进入血液灌流稳定期,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断蒂后即刻,两组皮瓣蒂部PU值降低,此后药物组PU值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随意皮瓣均全部成活,断蒂后均成功修复皮肤缺损。证实己酮可可碱可明显提高随意皮瓣术后整体的血液灌流,有利于促进皮瓣早期成活,早期断蒂,有效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随意皮瓣 血流变化 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仪 组织移植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阎广晖 韦正翔 《医疗设备信息》 2002年第1期13-14,41,共3页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 (LDPI )是上世纪末医学诊断仪器的最新成果之一。它能非侵入性的检查人体浅表组织的血流灌注的动力学变化 ,从而完成对组织微血管血流灌注的客观的、量化的二维空间检测。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及...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 (LDPI )是上世纪末医学诊断仪器的最新成果之一。它能非侵入性的检查人体浅表组织的血流灌注的动力学变化 ,从而完成对组织微血管血流灌注的客观的、量化的二维空间检测。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及其在烧伤整形外科、皮肤病学、创伤修复、血管活性药物开发研究等学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灌注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 原理 应用
下载PDF
青年人群前磨牙牙髓血流灌注量研究
9
作者 黄晓凤 胡玉萍 +2 位作者 李娇娇 韦方圆 黎淑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青年人群的前磨牙牙髓血流灌注量(PBF),统计分析青年人群前磨牙生理状态下PBF参考值范围,探讨年龄、性别、牙位对PBF的影响。方法: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两所高校的在校生及就诊于右江民族医学...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青年人群的前磨牙牙髓血流灌注量(PBF),统计分析青年人群前磨牙生理状态下PBF参考值范围,探讨年龄、性别、牙位对PBF的影响。方法: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两所高校的在校生及就诊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患者招募150名志愿者。使用LDF进行前磨牙PBF值检测,硅橡胶印模材料将LDF探头垂直固定于前磨牙颊侧中线距龈缘2~3 mm的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及记录检测结果,并讨论影响PBF的相关因素。结果:(1)健康人群前磨牙PBF参考值范围:男性上颌第一前磨牙:(10.19±4.28)PU;上颌第二前磨牙:(11.29±4.33)PU;下颌第一前磨牙(10.07±4.63)PU;下颌第二前磨牙(10.67±4.39)PU。女性:上颌第一前磨牙(10.20±4.68)PU;上颌第二前磨牙(10.57±4.22)PU;下颌第一前磨牙(9.46±4.15)PU;下颌第二前磨牙(10.35±4.78)PU。(2)上颌前磨牙PBF值较下颌同名前磨牙PBF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二前磨牙PBF值较同颌第一前磨牙PBF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第二前磨牙PBF值与第一前磨牙PBF值间存在弱正相关性(P<0.05)。(4)同颌同名牙PBF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25、44PBF值存在性别差异(P<0.05)。PBF值与年龄间的相关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群上颌前磨牙的PBF值较下颌前磨牙的PBF值高,第二前磨牙的PBF值较同颌第一前磨牙血流值高,同颌同名前磨牙PBF值不存在差异,可作为对照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血流 前磨牙 牙髓血流灌注
下载PDF
复方莪倍霜对斑块状银屑病皮损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坪 舒友廉 +1 位作者 刘瓦利 张维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5-717,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流灌注指标与斑块状银屑病皮损症状的相关性,观察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斑块状银屑病皮损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LDPI),于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对靶皮损评分,对靶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的血流灌注扫... 目的评价血流灌注指标与斑块状银屑病皮损症状的相关性,观察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斑块状银屑病皮损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LDPI),于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对靶皮损评分,对靶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的血流灌注扫描,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皮损评分与各血流灌注指标的关系,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的血流灌注改变情况。结果血流灌注增高值(靶皮损血流值与正常皮肤血流值的差值)与皮损单项症状(红斑、鳞屑、浸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相关(P<0.01);复方莪倍霜治疗后,随着皮损评分的降低,血流灌注增高值亦相应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6)。结论血流灌注增高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斑块状银屑病皮损的症状变化;复方莪倍霜能够改善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增高的血流灌注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 血流灌注 复方莪倍霜 银屑病 斑块状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楠 李雪松 +3 位作者 荣健 郭少雷 齐铁伟 黄正松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前后的脑血流灌注量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再灌注前后的不同时段的脑皮层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前后的脑血流灌注量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再灌注前后的不同时段的脑皮层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及亚低温对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亚低温处理后,大鼠再灌注后即刻、再灌注后24h的脑皮层局部脑血流灌注量显著下降,但再灌注后48h的血流灌注量恢复至再灌注前水平。非亚低温处理的大鼠,再灌注后即刻脑皮层局部脑血流灌注量变化不大,但再灌注后24,48h的血流灌注量显著下降,没有恢复至再灌注前水平。结论亚低温早期干预可逆转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低灌注性缺血状态,对慢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 亚低温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系统
下载PDF
电针傍刺对褥疮大鼠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玉红 孙忠人 +4 位作者 孙琦 刘尚策 李竹馨 陈瑜 李成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傍刺对褥疮大鼠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将SD雌性大鼠用自制装置固定大鼠腿部近膝关节骨隆突造模处,采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褥疮模型,将60只褥疮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再将其随机分为1、3、5... 目的:观察电针傍刺对褥疮大鼠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将SD雌性大鼠用自制装置固定大鼠腿部近膝关节骨隆突造模处,采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褥疮模型,将60只褥疮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再将其随机分为1、3、5、7、10天5个时间组,每小组6只。另设正常组6只。模型组给予碘伏常规治疗,电针组予以电针傍刺治疗。采用Peri Cam PSI系统监测SD大鼠褥疮组织不同时间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电针组于治疗后3天起血流平均灌注量逐渐增加,治疗后5天至7天血流平均灌注量增加明显,治疗后7天至10天起血流平均灌注量增加缓慢。电针组治疗后5天起血流平均灌注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傍刺可以增加褥疮组织血流灌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傍刺 褥疮 激光多普勒血流 血流灌注
下载PDF
小波变换在人体血流灌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涛 申广浩 +3 位作者 姜茂刚 谢康宁 闫一力 罗二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3784-3787,共4页
目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的皮肤平均血流灌注量和血流速度等这些传统的评估微循环的参数指标在电磁场对人体微循环影响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跟其在动物实验中相似的结果。因而本研究欲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寻求新的评估人体微循环的参数指标... 目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的皮肤平均血流灌注量和血流速度等这些传统的评估微循环的参数指标在电磁场对人体微循环影响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跟其在动物实验中相似的结果。因而本研究欲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寻求新的评估人体微循环的参数指标,给人体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电磁场对人体微循环影响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在低频段具有较高频率分辨率的连续小波变换将二维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信号转换为包含时间和频率信息的三维信号,由此可以清楚地同时观察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在不同频段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在0.005 Hz^2 Hz频率范围内存在6个可能与微循环控制机理有关的特征峰值,峰值的幅度随着时间有所变化。结论:小波变换可作为分析人体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信号的一种有效工具,为后续电磁场对人体微循环影响的研究奠定基础,并且其对微弱、背景噪声强的医学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激光多普勒 血流灌注 微循环 电磁场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流量变化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兴威 李亚梅 +3 位作者 应洪亮 杨小玉 闫鹏 高琦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SCI/R)中的脊髓血流量(SCBF)与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相关性。方法阻断兔腹主动脉法制备腰段脊髓IR模型,实验组根据SCI/R时间段分为假手术组、缺检查。结果在缺血30 min组腰髓局部血灌注量迅速下降至基线值的-7...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SCI/R)中的脊髓血流量(SCBF)与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相关性。方法阻断兔腹主动脉法制备腰段脊髓IR模型,实验组根据SCI/R时间段分为假手术组、缺检查。结果在缺血30 min组腰髓局部血灌注量迅速下降至基线值的-77.51%(p=2.01E-17),有明确病理学改变。再灌注初始,局部血流迅速增高并超过基线水平,随后逐渐降低,再灌注1 h后局部血灌注基本恢复基线水平(3.7%P值=0.437 899),以后血流量低于基线水平,出现缺血后延迟低灌注;直至再灌注4 h(-23.5%,P值=1.34E-3),低灌注保持相对稳定,血流未见恢复,病理学改变明显进一步加重。结论研究表明SCI/R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具有时间依从性,组织延迟性低灌注损伤是SCI/R重要病理学特点,为脊髓继发性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流 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
下载PDF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和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血流灌注量的数值是否具有直接可比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德福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3-53,共1页
背景与目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和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均可以运用于监测微血管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然而,这两种技术测量得到的数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背景与目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和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均可以运用于监测微血管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然而,这两种技术测量得到的数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有明确的结论。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评估LDF和LSCI测得数值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血流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血流灌注 数值 可比性 微血管 LDF 测量
原文传递
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后靶皮肤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晨 胡文 +2 位作者 邓爱东 顾晓松 顾剑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177-179,F0002,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成人周围神经断裂后靶皮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缝合后早期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的基础血流灌注及在冷、热等刺激后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两点辨别觉和单丝触觉评定... 目的:初步了解成人周围神经断裂后靶皮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缝合后早期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的基础血流灌注及在冷、热等刺激后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两点辨别觉和单丝触觉评定感觉功能。结果:神经断裂缝合后22~37 d,患侧手掌桡侧半皮肤及示、中指指腹基础血流灌注较正常减少约90%,且以0℃冰水或45℃温水刺激30 s后局部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患侧示、中指指腹不能感知规格6.65单丝触压,两点辨别觉超过25 mm。结论:失神经皮肤区域处于低血流灌注状态,且对冷、热等刺激无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皮肤血流灌注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脑血流低灌注磁感应相移检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文才 种银保 +3 位作者 秦明新 庄伟 马结实 赵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6期707-713,共7页
磁感应相移(MIPS)技术以检测生物组织介电特性为基础,具有非接触、无创、可连续监测等优点,是检测脑缺血非常有效的方法。为验证MIPS技术检测失血性休克脑血流低灌注的有效性,本研究在自研的MIPS检测系统上对20只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进... 磁感应相移(MIPS)技术以检测生物组织介电特性为基础,具有非接触、无创、可连续监测等优点,是检测脑缺血非常有效的方法。为验证MIPS技术检测失血性休克脑血流低灌注的有效性,本研究在自研的MIPS检测系统上对20只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进行脑血流灌注检测,同时采用动脉血乳酸(ABL)以及激光多普勒(LDF)脑血流值作为对照指标。选取19只家兔实验数据纳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失血性休克发生,脑血流灌注MIPS值由基线(0°)下降到(-5.28±1.99)°,ABL浓度由(3.55±2.24)mmol/L上升到(13.34±6.66)mmol/L,LDF脑血流值基线百分比由100%下降到(59.26±51.57)%,脑血流灌注MIPS值与ABL浓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16),且MIPS测量值较LDF测量值具有更好的分辨力。结果表明MIPS技术能有效检测失血性休克脑血流低灌注,采用脑血流灌注MIPS指标作为院前检测失血性休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相移 血流灌注 失血性休克 动脉血乳酸 激光多普勒
下载PDF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大鼠后肢缺血模型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盛家 陈兵 +5 位作者 佟铸 张淑文 史小林 许晴 张斌 张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F)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LDPI)监测Lewis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血流和血压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后肢急性缺血后血流变化特点。方法切除大鼠左后肢股动脉制备急性后肢缺血模型,于术后2、7、14、28及4...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F)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LDPI)监测Lewis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血流和血压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后肢急性缺血后血流变化特点。方法切除大鼠左后肢股动脉制备急性后肢缺血模型,于术后2、7、14、28及49 d对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肢体采用LDF进行血流、血压检测,于术后7 d采用LDPI进行血流检测。结果所有大鼠术后均成活,未发现后肢坏死;在术后14 d内手术侧后肢平均分为2分,在49 d平均分为1分。大鼠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肢体血流比值在术后2 d由术前的1上升至1.31±0.439(P=0.021),术后7 d和14 d分别为0.82±0.538和0.93±0.29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但均明显低于术后2 d的值(P=0.032和P=0.019);术后28 d下降到最低点(0.41±1.970),明显低于术后2、7和14 d值(P=0.004、P=0.007和P=0.006);在术后49 d手术侧后肢血流恢复到接近术前值(0.98±0.093),明显低于术后2 d(P=0.010)而高于术后28 d值(P=0.005),与术后7 d和14 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和P=0.382)。大鼠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肢体血压比值术后2 d由术前的1明显下降至0.47±0.375(P=0.031);术后7 d继续下降至0.44±0.118,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术后14 d下降到最低点(0.35±0.115),明显低于术后2 d和7 d值(P=0.001和P=0.036);术后28 d开始上升(0.54±0.146),明显高于术后14 d值(P=0.008),但与术后2 d(P=0.493)和7 d(P=0.55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9 d恢复接近术前值(0.97±0.094),明显高于术后2、7、14和28 d值(P=0.013、P=0.021、P=0.002和P=0.031)。结论切除大鼠后肢股动脉及分支的方法制备后肢急性缺血模型,在术后14~28 d患肢缺血处于最严重阶段。LDF和LDPI可以动态监测肢体血流及血压的变化,对监测大鼠后肢术后缺血的动态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血流 激光多普勒成像仪 后肢缺血 动物模型 大鼠
原文传递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股骨头坏死的血流改变 被引量:5
19
作者 闵红巍 李子荣 +1 位作者 程立明 史振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1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检测临床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坏死区和头颈交界正常区的血液灌注量。方法2007年至2008年对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2侧行股骨头钻孔减压自体干细胞植入,按照ARCO分期Ⅱ期为A组...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1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检测临床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坏死区和头颈交界正常区的血液灌注量。方法2007年至2008年对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2侧行股骨头钻孔减压自体干细胞植入,按照ARCO分期Ⅱ期为A组,46髋(ⅡA6髋、ⅡB22髋、ⅡC18髋);Ⅲ期为B组,36髋(ⅢA20髋、ⅢB10髋、ⅢC6髋),术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股骨头坏死区及头颈交接区的血流灌注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坏死区灌注量为(30.2±3.0)PU,头颈交界区灌注量为(103.4±4.4)PU,B组坏死区灌注量为(30.6±2.8)PU,头颈交界区灌注量为(103.4±3.9)PU,A组和B组坏死区灌注量均低于正常区,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和B组之间坏死区和头颈交界区的灌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DF可以有效地检测股骨头坏死区血流灌注量减少,为进一步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液灌注 激光多普勒血流
原文传递
人工肛门括约肌对兔结肠血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宗海 陈飞 +2 位作者 杨六成 李强 傅晓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3-764,共2页
目的界定人工肛门括约肌工作压力范围。方法观察人工肛门括约肌挤压肠壁时肠壁血流灌注量改变,分析人工肛门括约肌压力与肠壁血流灌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人工肛门括约肌工作压力与肠壁血流灌注量之间密切相关(R2=0.462,P=0.000),括约肌... 目的界定人工肛门括约肌工作压力范围。方法观察人工肛门括约肌挤压肠壁时肠壁血流灌注量改变,分析人工肛门括约肌压力与肠壁血流灌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人工肛门括约肌工作压力与肠壁血流灌注量之间密切相关(R2=0.462,P=0.000),括约肌压力达到20mmHg之前,肠壁血流灌注量未发生变化,压力增加至70mmHg时,肠壁血流灌注量减少到基线的49.66%,90mmHg时,血流灌注量减少至基线的30.02%。结论人工肛门括约肌压力在20~70mmHg时,肠壁血流灌注量减少不到1/2,能有效避免肠缺血发生,为人工肛门括约肌整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肛门 肛门括约肌 肠缺血 血流灌注 激光多普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