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引致激波传播规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辉 金星 李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空气光学击穿的激波流场结构的研究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光线追踪法,采用解耦的辐射输运方程,数值求解含能量源项的流体控制方程,对空气光学击穿诱导激波的传播过程和随时间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线... 空气光学击穿的激波流场结构的研究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光线追踪法,采用解耦的辐射输运方程,数值求解含能量源项的流体控制方程,对空气光学击穿诱导激波的传播过程和随时间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线形拟合,给出了激波传播的后期阶段激波半径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流场中的超压波形有几个峰值,由多列压缩-稀疏波组成,并且强度越来越弱。研究结果可为激光应用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致 激波传播 光线追踪法 能量源项
下载PDF
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的激波传播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惟中 张锁春 +1 位作者 王贻仁 谢佐恒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43-49,共7页
本文专门讨论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激波形成点、激波波阵面的位置、激波速度和激波能量等一系列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外星核区除存在首级激波外 ,还存在次级激波 ;激波波阵面的准确位置应在熵变化的最大点和外星核区中人为粘性压的... 本文专门讨论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激波形成点、激波波阵面的位置、激波速度和激波能量等一系列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外星核区除存在首级激波外 ,还存在次级激波 ;激波波阵面的准确位置应在熵变化的最大点和外星核区中人为粘性压的最大点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超新星 瞬发爆炸 激波传播 爆炸模型
下载PDF
辐射能耗对激波传播的影响
3
作者 范祖辉 俞允强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8-16,共9页
我们对激波传播的前期,以绝热解为基础,建立了辐射能耗对传播影响的一级微扰方程。若对传播后期采用无驱动近似,我们重新建立了等效分界时刻的定义标准。把前期作为绝热传播的方法与本方法比较表明,前者的结果比后者大若干倍。
关键词 超新星 激波传播 辐射能耗
下载PDF
基于激波传播路径的弹头斜入射双三角阵定位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逸雪 狄长安 +2 位作者 狄长春 宫新宇 计寒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6,共6页
为了减小传统双三角阵定位模型实际测量时由于弹头斜入射引入的定位误差,分析了弹头斜入射靶面时产生的激波至传感器的传播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激波传播路径的双三角阵弹头斜入射定位模型。为验证该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分别仿真分析了... 为了减小传统双三角阵定位模型实际测量时由于弹头斜入射引入的定位误差,分析了弹头斜入射靶面时产生的激波至传感器的传播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激波传播路径的双三角阵弹头斜入射定位模型。为验证该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分别仿真分析了斜入射和传统模型的定位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斜入射模型有效减小了由入射角引起的定位误差。设计了无风状态下5. 8 mm步枪的小角度射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同等硬件条件下,与传统双三角阵定位模型相比,斜入射定位模型弹头坐标测量平均定位误差减小了43. 46%,定位精度提高到了1 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头 声定位 激波传播路径 斜入射 双三角阵
下载PDF
激波的传播与干扰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基明 李祝飞 +3 位作者 朱雨建 翟志刚 罗喜胜 陆夕云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1-587,共47页
激波的传播特性既取决于激波的产生条件,也与所处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驱动条件、几何边界、介质的物理化学属性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激波传播特性的改变,而激波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对其波及的流场产生影响.尽管激波传播及其干扰现象广泛... 激波的传播特性既取决于激波的产生条件,也与所处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驱动条件、几何边界、介质的物理化学属性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激波传播特性的改变,而激波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对其波及的流场产生影响.尽管激波传播及其干扰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科技活动之中,其复杂机理的认识、规律的描述乃至应用潜力的挖掘仍有漫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气体中激波传播和干扰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描述特征,在对激波传播以及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目前的热点问题,包括激波/激波干扰、激波/边界层干扰、激波与湍流作用、激波的聚焦与点火以及激波作用下气体界面不稳定性等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讨论,旨在对近年来该领域的进展及获得的成果做一个概述和归纳,期望对将来的深入研究有一个鉴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传播 反射 /边界层相互作用 /界面相互作用 极线
下载PDF
激波喷出过程和在林带中的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常熹钰 易仕和 +3 位作者 罗俊荣 周勇为 文定元 邓湘雯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3-378,共6页
运用激波管技术研究了激波从管口喷出和在林带中传播这两个基本问题。给出了三方面的结果 :揭示了激波从管口喷出时的复杂流场 ,显示了主激波弯曲和衰减 ,二次激波的形成和合拢 ,涡环的长大和发展 ,以及涡环前缘出现正激波等基本物理现... 运用激波管技术研究了激波从管口喷出和在林带中传播这两个基本问题。给出了三方面的结果 :揭示了激波从管口喷出时的复杂流场 ,显示了主激波弯曲和衰减 ,二次激波的形成和合拢 ,涡环的长大和发展 ,以及涡环前缘出现正激波等基本物理现象 ;显示了激波在林带中的传播过程 ,取得了激波遇林地的反射 ,马赫杆形成 ,激波与林冠的相遇 ,林冠对涡环的阻滞效应等纹影照片 ;沿激波在林地的传播方向测量了地面压力 ,证实林带有明显的消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模拟 激波传播 喷出过程 林火 灭火
下载PDF
行星际慢激波的传播和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友秋 孙树计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167,共7页
采用二维理想MHD模型,分别在日球赤道面(二维二分量模型)和日球子午面(二维三分量模型)内研究太阳风中慢激波的传播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慢激波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由原慢激波和新产生的快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该激波系统在... 采用二维理想MHD模型,分别在日球赤道面(二维二分量模型)和日球子午面(二维三分量模型)内研究太阳风中慢激波的传播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慢激波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由原慢激波和新产生的快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该激波系统在子午面内相对慢激波源中心法线基本对称,而在赤道面内则是不对称的:快激波阵面和慢激波阵面之间存在一个切触点,该处两个激波合并,蜕化为气体激波。上述切触点相对激波源中心法线东偏,且东偏角度在激波系统向外传播过程中不断增加。初步分析表明,行星际磁场的螺旋结构是产生日球赤道面内慢激波传播和演化的东西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磁场 螺旋结构 行星际慢 太阳风 激波传播 演化
下载PDF
激波在Laval喷管中传播特性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吴清松 王登芝 徐燕侯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S1期10-14,共5页
采用高解GRP有限差分方法求解了激波在Laval喷管中的传播特性.按照不同喷管截面形状及入射激波Mach数,得到七种可能的波谱结构。
关键词 激波传播 Laval喷管 数值研究
下载PDF
超高压燃油喷雾特性及诱导激波传播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贾涛鸣 虞育松 李国岫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43-2247,共5页
在现代柴油机的研究中,提高喷射压力对于改善射流雾化效果及燃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主搭建的超高压燃油喷雾系统,对超高喷射压力条件下射流雾化宏观特性(喷雾贯穿距、喷雾锥角)进行研究。采用纹影系统和高速摄影仪相结合的实... 在现代柴油机的研究中,提高喷射压力对于改善射流雾化效果及燃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主搭建的超高压燃油喷雾系统,对超高喷射压力条件下射流雾化宏观特性(喷雾贯穿距、喷雾锥角)进行研究。采用纹影系统和高速摄影仪相结合的实验系统,得到超高喷射压力条件下的喷雾图像,并在喷雾体前端捕捉到激波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在超高喷射压力下的激波传播特性,包括激波角、多重激波现象等。通过本实验研究,得到超高喷射压力下的激波传播特性,探索超高压对诱导激波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喷射压力 宏观喷雾特性 激波传播特性
原文传递
激波穿过孔板系统的传播及其诱导的流场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应清 徐燕侯 吴清松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6年第2期69-73,共5页
基于Euler方程,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GRP有限差分法及算子分裂技术,对激波通过孔板系统的传播、绕射和反射,以及诱导的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清楚地给出了激波传播、绕射、反射、及相互干扰的复杂流场结构。与实验... 基于Euler方程,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GRP有限差分法及算子分裂技术,对激波通过孔板系统的传播、绕射和反射,以及诱导的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清楚地给出了激波传播、绕射、反射、及相互干扰的复杂流场结构。与实验结果比较,早期两者吻合较好,后期由于湍流发展的影响,必需考虑粘性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板系统 激波传播 绕射 反射
下载PDF
平面激波在含灰方腔中的绕射与反射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柏懿 王超 戚隆溪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2,共5页
研究了平面激波在含灰方腔中绕射和反射及其诱导的两相流动。通过对方腔中含有不同直径固体颗粒的几种情况所做的数值分析,得到了颗粒存在及其粒径大小对方腔流动以及激波绕射的影响。
关键词 含灰气体 方腔流动 绕射 反射 激波传播 含灰方腔 两相流动 流动结构
下载PDF
河外射电双源中相对论激波和热斑的计算分析
12
作者 孔祥言 徐燕侯 钟钊新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1982年第2期81-90,共10页
本文用两种介质以相对论的速度相互碰撞的模式,根据相对论理想流体的激波理论,详细计算了射电子源形成初期的主要参数,包括分离速度和激波传播速度.对热斑从星系内过渡到星系际空间准稳定状态的演化过程作了定性的一般讨论.然后用强激... 本文用两种介质以相对论的速度相互碰撞的模式,根据相对论理想流体的激波理论,详细计算了射电子源形成初期的主要参数,包括分离速度和激波传播速度.对热斑从星系内过渡到星系际空间准稳定状态的演化过程作了定性的一般讨论.然后用强激波关系对准稳态子源的有关参数进行了近似计算.所得结果与观测数据大体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斑 激波传播 理想流体 星系核 星系结构 子源 相对论性 分界面 计算分析
下载PDF
用激波速度法比较不同电嘴的放电性能
13
作者 吴文东 张世铮 潘忠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1982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用高速照相机结合纹影仪录取高能电嘴放电时产生的激波传播过程的试验方法,并根据录取的激波半径和时间的关系,比较了不同电嘴的放电性能。
关键词 电嘴 激波传播 速度法 纹影仪 火花塞 速度递减法 流场显示仪 照相机 放电性能
下载PDF
粉尘气体激波在管道直拐角处的绕射和反射
14
作者 吴清松 吴广钰 +1 位作者 徐燕侯 刘幸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61-365,共5页
采用高分辨率数值方法和算子分裂技术研究了稀颗粒群假定下粉尘气体激波通过管道直拐角处时的绕射和反射,得到不同时刻的复杂流场结构.通过比较,找到了粉尘气体激波和纯气体激波传播特性的基本差异,讨论了颗粒的不同物理性质对波后... 采用高分辨率数值方法和算子分裂技术研究了稀颗粒群假定下粉尘气体激波通过管道直拐角处时的绕射和反射,得到不同时刻的复杂流场结构.通过比较,找到了粉尘气体激波和纯气体激波传播特性的基本差异,讨论了颗粒的不同物理性质对波后流场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气体 激波传播 绕射 反射 管道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内聚等温冲击波传播问题近似研究
15
作者 李强 《教学与科技》 1992年第1期252-258,共7页
关键词 等温冲击 激波传播 传播
下载PDF
激光产生的激波在靶材中的传播及层裂效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建泉 陈荣华 +1 位作者 强希文 刘锋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应用一维理想弹塑性流体力学模型 ,通过有限差分方法 ,研究了XeCl准分子脉冲强激光辐照固体靶材时 ,表面烧蚀压力在靶材中产生的激波的形成、持续和衰减过程 ;并应用累积损伤判据和动态断裂准则 ,分别计算了金属铝和碳酚醛靶材的层裂损伤。
关键词 准分子 激波传播过程 靶材 层裂损伤
原文传递
Predicting the shock arrival time using 1D-HD solar wind model 被引量:3
17
作者 ZHANG Ying CHEN JingYi FENG XueSh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1期1053-1058,共6页
A 1D-HD shock propag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arrival time of interplanetary shocks at 1 AU. Applying this model to 68 solar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February 1997 to October 2000, it is found that ... A 1D-HD shock propag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arrival time of interplanetary shocks at 1 AU. Applying this model to 68 solar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February 1997 to October 2000, it is found that our model could be pract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STOA, ISPM and HAFv.2 models in forecasting the shock arrival time. The absolute error in the transit time from our model is not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 models for the same sample events. Also, the prediction test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of our model is ≤10% for 31% of all events, ≤30% for 75%, and ≤50% for 84%,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relative errors of the other mod- els. These results might demonstrate a potential capability of our model in terms of real-time foreca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到达时间 激波传播 一维 太阳风 相对误差 太阳活动 绝对误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