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雷诺应力与涡黏性模型的分离流预测对比分析
- 1
-
-
作者
赵雅甜
邵志远
阎超
向星皓
-
机构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出处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72,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02367)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S2021JJQNJJ2716)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A-20200202)。
-
文摘
现代飞行器设计对流动分离的准确预测需求愈发迫切,但使用广泛的涡黏性模型预测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雷诺应力模型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可能获得可信度更高的结果,但其性能优势仍需进一步评估与发掘。选取了SST模型、Stress-BSL(Baseline)模型分别作为涡黏性和雷诺应力模型的代表,对二维驼峰、二维跨声速凸块、跨声速三维ONERA M6机翼等算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实验值,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均出现流动分离点提前,再附点滞后的现象,但Stress-BSL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表现出了强逆压梯度下预测分离流动的优势。通过分析发现,2种模型对雷诺应力的低估导致了分离区较大。具体表现为SST模型引入的Bradshaw假设限制了湍动能的生成,使得模型计算的涡黏性系数偏小,强逆压梯度下低估边界层雷诺应力,导致流动分离提前。而分离区上缘处的雷诺应力预测偏小则被认为是流动再附滞后的主要原因。对于雷诺应力模型,误差主要来源于雷诺应力输运方程再分配项的模化不准。最后,针对上述原因,对SST模型关键封闭参数进行了重新标定,并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模型预测表现好于原模型结果。
-
关键词
雷诺应力模型
涡黏性模型
雷诺应力
分离流动
激波诱导分离
-
Keywords
Reynolds stress model
eddy viscosity model
Reynolds stress
separation flow
shock induced separation
-
分类号
V21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超声速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型
- 2
-
-
作者
洪金森
-
机构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
-
出处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3,共7页
-
文摘
给出了前缘后掠角65°,双弧形剖面的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动显示结果。实验马赫数为1.10、1.53、2.53、3.01和4.01,攻角范围5°~25°。借助于蒸汽屏、纹影和油流技术拍摄了脱体和表面流型照片。蒸汽屏显示表明:在机翼背风面三角形区域的脱体流型可在垂直于前缘的法向攻角和法向马赫数构成的坐标平面上,区分出七种不同的流型;在切尖区域,有侧缘分离涡形成,后缘拖出尾涡。从摄取的纹影照片与横截面上的蒸汽屏照片一起,可获得机翼弓形激波位置随马赫数变化,以及激波-诱导分离线位置随马赫数和攻角变化曲线。在机翼上表面通过油流显示出主再附线、二次分离线、二次再附线和侧缘涡区。显示出的流型与其它有关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得很好。
-
关键词
流动显示
旋涡
激波-诱导分离
机翼气动力学
-
Keywords
flow visualization
vortex
shock induced separation
-
分类号
V211.4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V211.7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典型航空分离流动的雷诺应力模型数值模拟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舒博文
杜一鸣
高正红
夏露
陈树生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
出处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79-494,共16页
-
文摘
先进飞行器设计对CFD方法的边界层分离模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涡黏性模型因建模和构造层面的理论缺陷导致其分离流动预测可信度较低。雷诺应力模型由于未对雷诺应力及其分量关系进行建模,对湍流非平衡、旋转以及雷诺应力各向异性等流动现象具有天然的理论优势。为验证与确认雷诺应力模型对典型航空分离流动的预测能力,基于SSG/LRR-g模型,以NACA4412翼型大攻角分离、M6机翼跨声速分离以及F6翼身结合区分离流动为例,探讨了雷诺应力模型对逆压梯度、激波诱导分离、二次流动分离等典型航空分离流动预测的适应性。通过与k-ω剪应力输运(SST)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发现,雷诺应力模型对分离泡大小、速度型分布、雷诺应力分布和激波位置等关键特征的模拟精度较涡黏性模型显著提升,基本验证了雷诺应力模型可在翼身接合区角区流动和三维强激波诱导分离等问题中得到正确的流动特征,而SST模型在此类流动中基本失效,显示了雷诺应力模型在典型航空分离流动中较涡黏模型的优势。同时,发现k-ω SST模型所包含的Bradshaw假设在三维激波诱导分离较强时严重影响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是预测结果偏离试验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基于计算结果与模型构造提出了雷诺应力模型以及涡黏性模型可能的改进方向。
-
关键词
湍流模型
分离流动
雷诺应力模型
涡黏性模型
激波诱导分离
二次流动
-
Keywords
turbulence model
separated flow
Reynolds stress model
eddy viscosity model
shock induced separation
secondary flow
-
分类号
V21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