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45靶向作用激活素受体ⅠB抑制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连筱 郑筱娇 +2 位作者 徐科君 张富斌 崔李宁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9期1129-1132,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miR-145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Ad-miR-145重组腺病毒,分离培养3周龄的SPF级ICR雌性小鼠卵巢颗粒细胞(mGC),以不同浓度的Ad-miR-145(0 mol、50 mol、100 mol)感染m GC,48 h后通过CCK-8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 目的探讨miR-145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Ad-miR-145重组腺病毒,分离培养3周龄的SPF级ICR雌性小鼠卵巢颗粒细胞(mGC),以不同浓度的Ad-miR-145(0 mol、50 mol、100 mol)感染m GC,48 h后通过CCK-8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收集细胞通过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2 mRNA的表达情况;提取细胞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中cyclin D2的蛋白水平;同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调查miR-145对其预测靶基因激活素受体ⅠB(ACVRⅠB)的调控作用。结果成功获得滴度为8.91×10^(10) ifu/mL的高表达miR-145腺病毒,该腺病毒可在mGC中高表达miR-145;腺病毒介导的miR-145高表达可抑制m GC的增殖活力,并可抑制m GC中cyclin D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miR-145可抑制ACVRⅠB 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 miR-145通过靶向作用ACVRⅠB抑制小鼠m G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 激活素受体ⅰB 增殖 细胞周期蛋白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徙
2
作者 李斌 唐仕波 +1 位作者 林少芬 孟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4-907,共4页
目的:研究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RT-PCR分析ALK1和ALK5在HUVEC激活状态下表达的变化。脂质体转染pcDNA3.1+ALK1到HUVECs,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s增殖的改变,boyden小... 目的:研究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RT-PCR分析ALK1和ALK5在HUVEC激活状态下表达的变化。脂质体转染pcDNA3.1+ALK1到HUVECs,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s增殖的改变,boyden小室检测ALK1对HUVECs迁徙的影响。结果:ALK1在HU-VEC安静状态高表达,ALK1能促进HUVECs的增殖和迁徙。结论:ALK1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徙在血管重塑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受体ⅰ 激活受体 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下载PDF
利奈唑胺对MRSA感染致慢性骨髓炎大鼠细菌负荷和骨修复的影响
3
作者 陈立喜 陈元良 +1 位作者 卓泽铭 王和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究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慢性骨髓炎大鼠细菌负荷及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奈唑胺组,每组15只。模型组、利奈唑胺组大鼠双侧胫骨近端骨缺损后接种10μL 1.0&... 目的探究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慢性骨髓炎大鼠细菌负荷及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奈唑胺组,每组15只。模型组、利奈唑胺组大鼠双侧胫骨近端骨缺损后接种10μL 1.0×108 CFU/mL MRSA,构建慢性骨髓炎模型。造模后7 d,利奈唑胺组腹腔注射利奈唑胺54 mg/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葡萄糖注射液,连续14 d。观察创口愈合情况、Rissing评分、胫骨X线Norden评分和细菌负荷情况,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灶周围骨骼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胫骨组织TGF-β1、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Smad1/5、p-Smad1/5、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全部甲级愈合,模型组乙级愈合3只、丙级愈合12只,利奈唑胺组乙级愈合9只、丙级愈合6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11,P<0.01);利奈唑胺组大鼠Rissing、Norden评分及细菌负荷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局部骨质破坏、髓腔内及骨膜下脓肿且有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纤维化,利奈唑胺组大鼠骨质破坏、炎细胞浸润、纤维化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骨骼肌TGF-β1、IL-1β、IL-6水平和胫骨组织TGF-β1、ALK-1、p-Smad1/5蛋白表达升高,BMP-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奈唑胺干预后可以逆转上述指标的改变(P<0.05)。结论利奈唑胺可通过抑制TGF-β/BMP通路活化减轻MRSA感染所致慢性骨髓炎大鼠细菌负荷,促进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奈唑酮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激活受体 SMAD蛋白质类
下载PDF
微小RNA-210-3p靶向ACVR1B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莉 孙率真 +5 位作者 程菲杨 段军 王国洲 刘娟 王帅 程伏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8-156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3p(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SW620、DLD1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将miR-210-3p抑制剂(inhibitor)及inhibitor阴性对...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3p(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SW620、DLD1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将miR-210-3p抑制剂(inhibitor)及inhibitor阴性对照(NC)转染于RKO细胞中, 设为miR-210-3p inhibitor实验组以及NC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10-3p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实验(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激活素A的ⅠB型受体(ACVR1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两样本间比较采取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均高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 以RKO中升高最为明显(2.33±0.51、5.54±0.95、1.80±0.15、3.34±0.45比1.00±0.02,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miR-210-3p的miR-210-3p inhibitor实验组和NC组, qRT-PCR测量实验组miR-210-3p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44±0.04比1.02±0.27, t=3.26,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学实验验证miR-210-3p对结直肠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CCK-8表明, miR-210-3p inhibitor组24、48、72 h细胞吸光度明显低于NC组(0.33±0.01比0.41±0.01、0.51±0.01比0.72±0.03、0.80±0.02比1.01±0.08, t=0.378、17.900、23.920、5.494,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板克隆试验显示, miR-210-3p inhibitor组细胞集落个数明显少于NC组[(370.67±13.80)个比(518.67±11.50)个, t=14.27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划痕愈合实验表明miR-210-3p inhibitor组划痕愈合度低于NC组[(7.91±0.55)%比(21.22±1.00)%, t=20.3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10-3p inhibitor组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中通过微孔膜的细胞数显著低于NC组[(145.00±5.67)个比(208.00±10.54)个, t=9.157, P<0.05;(122.33±8.02)个比(195.67±6.81)个, t=12.07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预测软件(miRDB、miRWalk和StarBase 2.0)预测, 并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潜在靶点, 结果显示ACVR1B作为miR-210-3p靶基因位点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miR-210-3p inhibitor组ACVR1B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倍数明显高于NC组, mRNA表达(2.00±0.03比1.00±0.11, t=14.54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相对倍数为[(67.89±0.65)%比(37.85±0.86)%, t=48.26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210-3p显著高表达, 并通过靶向ACVR1B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小RNA 激活A的B型受体
原文传递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对血管形成相关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斌 唐仕波 +1 位作者 林少芬 孟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R1)基因在血管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构建PcDNA3.1+HESR1重组质粒、RNA干扰用pSIREN+HESR1质粒。脂质体将这两个质粒分别转染到HUVEC,并以转染空白质粒体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R1)基因在血管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构建PcDNA3.1+HESR1重组质粒、RNA干扰用pSIREN+HESR1质粒。脂质体将这两个质粒分别转染到HUVEC,并以转染空白质粒体作为对照。在HUVEC内分别高表达HESR1、下调HESR1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内HESR1不同表达状态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第2受体(KDR)、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血管生成因子1(Ang1)表达的改变。结果在HUVEC内高表达HESR1基因能下调KDR的表达,上调ALK1、Ang1的表达;当抑制HESR1基因,KDR的表达上调,ALK1、Ang1的表达下调。结论HESR1基因可调控HUVEC中KDR、ALK1、Ang1的表达,在血管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激活受体 血管生成诱导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