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侯英荣 刘静 +1 位作者 李红心 王凤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在不同离心时间时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离心时间。方法:采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PT、APTT、FIB、TT试剂。结果:FIB检测结果在离心5 min与离心15 mi...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在不同离心时间时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离心时间。方法:采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PT、APTT、FIB、TT试剂。结果:FIB检测结果在离心5 min与离心15 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标本应至少3 000r/min,离心10 min后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血液凝固试验/方法 纤维蛋白原 时间因素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孝桢 王雨涵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试验对象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和有血管并发症组。用Sysmex CA 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测定3组试验对象的PT、A...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试验对象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和有血管并发症组。用Sysmex CA 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测定3组试验对象的PT、APTT;用Olympus AU 6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有血管并发症者体内常有凝血功能障碍,其PT、APT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PT、APTT的缩短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无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病变可能使患者PT、APTT缩短,且缩短水平与患者体内HbA1c呈负相关,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结果重新采血复查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海鲸 王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58-559,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方法对20例住院患者凝血检验APTT异常的标本,重新静脉采血复查,并比较两次检验结果。结果首次测量结果与复查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6.21,P<0.05),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方法对20例住院患者凝血检验APTT异常的标本,重新静脉采血复查,并比较两次检验结果。结果首次测量结果与复查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6.2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标本采集时,标本及时充分摇匀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异常结果,有重新采血复查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对比研究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顾正航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了解常规检验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异常的概率,分析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14例患者凝血检验APTT异常的标本,进行重新静脉采血复查,并将两次检验结果做具体... 目的探讨了解常规检验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异常的概率,分析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14例患者凝血检验APTT异常的标本,进行重新静脉采血复查,并将两次检验结果做具体比较。结果首次检验结果与复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标本进行及时充分处理对检验结果准确应具有很大影响,异常结果需要进行重新采血确保检测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对比研究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颅内血肿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创忠 王今才 +1 位作者 李琛 王玉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冲洗治疗颅内血肿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检测分析33例应用尿激酶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差比值(INR)、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酶原含量(FIB)。结果 术中、术后凝... 目的 探讨尿激酶冲洗治疗颅内血肿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检测分析33例应用尿激酶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差比值(INR)、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酶原含量(FIB)。结果 术中、术后凝血机制无明显改变,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结论 尿激酶冲洗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确切、损伤小,且不会破坏凝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尿激酶 凝血机制 凝血酶原时间 激活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酶原含量
下载PDF
早期尿激酶应用对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晓丽 李桂英 +3 位作者 王晓英 王桃霞 陆云 段小婷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应用对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5例,根据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应用对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5例,根据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置管首次透析后即开始采用尿激酶封管法和滴注法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对照组置管首次透析后先采用常规肝素封管,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时再开始采用尿激酶封管法和滴注法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观察比较两组透析6个月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次数和首次导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两组透析1、3及6个月时的血流量及静脉压;两组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酶时间;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导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析3、6个月时观察组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时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仅对照组PT降低(P<0.05);观察组透析6个月时P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可有效防治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防治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肾透析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军 刘红 苗素梅 《社区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 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34例脑梗死患者,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的测定以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并与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治... 目的 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34例脑梗死患者,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的测定以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并与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2 8天后,治疗组APTT明显延长,Fg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蚓激酶胶囊可以延长APTT ,降低Fg ,并能改善神经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激酶胶囊 临床分析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APTT 脑梗死患者 纤维蛋白原 治疗前后 对照组 治疗组 延长 FG
下载PDF
锥颅血肿碎吸加尿激酶冲洗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董伟峰 宣宏飞 顾水均 《浙江创伤外科》 2006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尿激酶冲洗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凝血机制 锥颅血肿碎吸 激活凝血酶原时间 锥颅碎吸 蛋白含量 标准差
下载PDF
凝血四项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梁庆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61-1061,共1页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于不同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F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合理有序安排实验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将同一标本分别置于室温(18...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于不同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F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合理有序安排实验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将同一标本分别置于室温(18~25℃)及4℃条件下4h、8h、10h、24h,采用日本东亚SysmexCA50型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美国太平洋凝血试剂测定PT、APTT、TT和FIB,并将所得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室温下,标本放置8h PT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4h 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24hTT和FIB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下,标本放置24hPT、APTT、TT和FI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即、APTT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试验 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应用凝血酶生成试验评估肝硬化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卓 杨飞兰 +4 位作者 李三清 王志荣 邹莉 孙婉贞 李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59-561,共3页
目的研究抗凝血因子和促凝血因子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生成试验(TGA)结果的影响,探讨TGA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93名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凝血象、... 目的研究抗凝血因子和促凝血因子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生成试验(TGA)结果的影响,探讨TGA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93名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凝血象、凝血活酶、抗凝因子和抗凝血酶的测定。TGA利用荧光读数仪测定,通过软件监测绘制样本的凝血酶生成曲线。结果 PT受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Ⅸ和蛋白C浓度的影响,而APTT结果主要由FⅡ、FⅨ和FⅩ决定。在5pmol/L组织因子(TF)的TGA反应体系中,凝血酶生成潜力(ETP)比值受FⅡ、抗凝血酶和蛋白C水平的影响,并且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1pmol/L TF反应体系中ETP比值主要由FⅨ和蛋白C决定,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的ETP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和TGA受凝血和抗凝因子的调控,并且TGA实验对于蛋白C浓度变化较为敏感;TGA能够在PT延长的情况下,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TGA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生成试验 血栓形成 肝硬化
下载PDF
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及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伟伟 《药品评价》 CAS 202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共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T(17.49±1.20)s、APTT(34.15±2.89)s、PT(12.03±0.84)s,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29.83±3.66)h,短于对照组,输血量(523.26±31.53)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患者,能有效缩短TT、APTT、PT及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泮托拉唑 凝血酶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时间 输血量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12
作者 张纪梅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9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30万μ加入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1h,1日1次,连用3天;普通肝素6250μ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30万μ加入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1h,1日1次,连用3天;普通肝素6250μ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1日2次,连用7天。用药前后对比观察凝血指标、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23例UAP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3%,其中显效47.8%;心电图总改善率78.1%,恢复正常者26%;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但无临床出血等并发症,无1例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 UAP 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尿激酶 肝素 小剂量尿激酶 联合治疗 普通肝素 疗效观察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前后对比观察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兔血浆应用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试验以评价医疗器械促凝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文润 莫晓彦 +3 位作者 颜林 田胜慧 曹穗兰 杨立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兔血浆应用于PTT试验以评价医疗器械促凝活性的可行性。方法:以ASTM F2382-04标准为研究基础,选择5种医疗器械或材料,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分别使用人血浆和兔血浆进行PTT试验。结果:对两种血浆的PTT试验结果进行促凝活性分级,除... 目的:探究兔血浆应用于PTT试验以评价医疗器械促凝活性的可行性。方法:以ASTM F2382-04标准为研究基础,选择5种医疗器械或材料,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分别使用人血浆和兔血浆进行PTT试验。结果:对两种血浆的PTT试验结果进行促凝活性分级,除玻璃珠组的促凝血活性分级有差异外,其他4种医疗器械或材料的促凝活性分级均为:重度、中度、轻度、极轻。结论:兔血浆和人血浆的PTT试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当人血浆来源不足时,兔血浆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血浆来源应用于PTT试验以评价医疗器械的促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 医疗器械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活性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凝血四项检查正常参考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纯莉 张天芬 +2 位作者 潘娟 郑国波 温乾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5期1978-1979,共2页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的范围。方法对本实验室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凝血四项日常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分段统计,结果优选的方法,各分段统计在反复剔除"±3s"后获得恒定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95%...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的范围。方法对本实验室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凝血四项日常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分段统计,结果优选的方法,各分段统计在反复剔除"±3s"后获得恒定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95%可信区间(x±1.96s),确定本室正常参考范围。结果本室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为,凝血酶原时间(PT):10.7~14.7s,国际标准化比率(INR):0.78~1.1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8.7~48.7s,纤维蛋白原(Fg):1.46~4.6g/L。结论建立了该实验室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的范围,能满足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激活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参考范围
下载PDF
血常规及凝血相关指标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云静 邓春颖 +4 位作者 左俊琴 崔啸宇 郑娇 刘斌 毛文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03例,根据患者发病7 d内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89例)和未进展组(21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相关指标(MPV、NLR)及凝血相关指标(PT、APTT、FIB),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常规及凝血相关指标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其对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NLR、D-二聚体、FIB等高于未进展组,凝血酶时间、PT、APTT低于未进展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PT、APTT、FIB、NLR均是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显示,MPV、NLR、PT、APTT、FIB 5项联合检测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813~0.905)。结论血常规相关指标(MPV、NLR)及凝血相关指标(PT、APTT、FIB)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密切有关,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早期病情进展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莲心碱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王辉 刘刚 罗顺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讨莲心碱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同时评价其抗血栓作用。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采用比浊法观察莲心碱对大鼠体内血小板1、5min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的影响;通过毛细管法和减尾法分别研究莲心碱对小... 目的探讨莲心碱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同时评价其抗血栓作用。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采用比浊法观察莲心碱对大鼠体内血小板1、5min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的影响;通过毛细管法和减尾法分别研究莲心碱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尾出血时间的影响,同时评价莲心碱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采用Chandler法及动静脉旁路模型研究莲心碱对大鼠体外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莲心碱5mg·L-1和10mg·L-1均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体内血小板1、5min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明显延长大鼠PT、APTT和TT;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及尾出血时间;不同程度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结论莲心碱可明显对抗血栓形成,并具有对抗血小板聚集和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心碱 血小板聚集 出血时间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凝血功能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崇慧峰 唐吉斌 +2 位作者 曹春鸾 高继兵 杨月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1期1296-1296,1298,共2页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1例临产孕妇和83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1例临产孕妇和83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及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血液凝固因子 临产妇女
下载PDF
复合红花黄色素抗凝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雪婷 杨晓君 王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59-1763,共5页
【目的】研究双亚酸、红花黄色素及其复合制剂的抗凝血作用。【方法】用双亚酸、红花黄色素及其复合制剂给小鼠灌胃20 d后,测定其对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作用;其对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T)、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的影响。... 【目的】研究双亚酸、红花黄色素及其复合制剂的抗凝血作用。【方法】用双亚酸、红花黄色素及其复合制剂给小鼠灌胃20 d后,测定其对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作用;其对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T)、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双亚酸、红花黄色素及其复合制剂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凝血酶原时间、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结论】红花黄色素具有抗凝血的作用,红花黄色素和双亚酸复合制剂的抗凝血作用强于红花黄色素单一组分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 凝血时间 出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下载PDF
术前纤维蛋白原单次目标给药对PLIF术中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卜文豪 吴群林 +1 位作者 骆喜宝 屠伟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4-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单次目标给药,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术中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择期做PLIF的患者60例,依据术前FIB水平分为FIB≥3.0g/L组(NC组,n=20)和低FIB组(FIB<3.0...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单次目标给药,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术中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择期做PLIF的患者60例,依据术前FIB水平分为FIB≥3.0g/L组(NC组,n=20)和低FIB组(FIB<3.0g/L,n=40),低FIB组再分为低FIB对照组(LC组,n=20)和术前FIB单次给药组(PF组,n=20)。PF组于麻醉诱导完成后输入纤维蛋白原;LC、NC组于麻醉诱导完成后输入纤维蛋白原剂量所需溶媒等容积的生理盐水。3组患者于给药前、后测定凝血4项及用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术毕称量出血量。结果 FIB在给药后PF组为(3.75±0.23)g/L,明显高于NC组(2.62±0.33)g/L和LC组(2.23±0.22)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值在给药后PF组为(21.42±7.15)U/min,高于NC组(18.21±5.62)U/min和LC组(15.21±5.63)U/min。PF组出血量为(516.74±135.53)g,低于NC组(660.71±119.34)g和LC组(726.72±160.47)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FIB单次目标给药可以有效提高FIB水平及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手术期间 出血 凝血酶时间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君 郑晓莉 刘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其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结肠癌患者109例,对照组41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其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结肠癌患者109例,对照组41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imer)。结果:PT、APTT随病情加重稍有延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Dimer随病情加重而增高,AT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此3项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其变化与病情发展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