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臭蛙消化道6种激素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8
1
作者 金显文 黄山 吴孝兵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花臭蛙(Rana schmackeri)消化道激素阳性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方法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五羟色胺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胃幽门部密度最高,胃体其次,食道和直... 目的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花臭蛙(Rana schmackeri)消化道激素阳性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方法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五羟色胺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胃幽门部密度最高,胃体其次,食道和直肠较少;生长抑素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和小肠,其中幽门部较多,食管和直肠未见分布。胃泌素阳性细胞只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两个部位检测到。而胰多肽、胰高血糖素和P-物质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见其分布。结论花臭蛙消化道这六种内分泌细胞分布与其他两栖类动物比较,既显示了两栖类动物在生活习性及动物消化生理方面消化道激素阳性细胞分布的某些共性,又显示了不同物种在消化道的结构特点、生活环境、食性等方面存在的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臭蛙 消化道 激素阳性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穹窿下器内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曹翠丽 池学谦 +3 位作者 刁劲夫 沈国华 马常升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8-720,共3页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穹窿下器 RECEPTOR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保护作用 第二性征 生殖系统 生理作用
下载PDF
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鼻中隔黏膜P物质及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
3
作者 谢慧 熊大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4820-4822,4825,共4页
目的观察鼻中隔黏膜P物质(SP)、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n Receptor Positive,ER+)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大鼠及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变化,以研究脾气虚证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目的观察鼻中隔黏膜P物质(SP)、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n Receptor Positive,ER+)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大鼠及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变化,以研究脾气虚证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AR组),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综合因素再加上卵清蛋白建立大鼠脾气虚变应性鼻炎模型(脾气虚AR组)。取该2组和健康大鼠血清行组胺检测,并取鼻中隔黏膜行常规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动物鼻中隔黏膜SP、ER+细胞表达。结果SP、ER+在2组动物中的表达均增高,与AR组相比,脾气虚AR组鼻中隔黏膜SP表达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但2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鼻黏膜ER+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变化。结论SP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鼻黏膜ER+可能与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病情加重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P物质 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中肥大细胞数量与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马小鹏 易珉 +3 位作者 田夫 李宓 李明忠 冯亮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06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jiomaofliver,CHL)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ER+)与肥大细胞(Mastcell,MC)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HL20例标本中ER的表达及MC数量,并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间质中的ER...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jiomaofliver,CHL)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ER+)与肥大细胞(Mastcell,MC)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HL20例标本中ER的表达及MC数量,并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间质中的ER+细胞与MC的形态特征相似;间质中的ER+细胞与MC在数量上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4,(P<0.01)。结论MC可能是雌激素在CHL的重要靶点,对调控CHL的增长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肥大细胞
下载PDF
SAHA在Leptin诱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冯秀艳 韩翰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目的为了阐明SAHA调控Leptin诱导的乳腺癌ER+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我们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动态监测Leptin对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动细胞分析仪Muse Cell Analyzer分析Leptin和SAHA对MCF-7细胞活力、... 目的为了阐明SAHA调控Leptin诱导的乳腺癌ER+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我们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动态监测Leptin对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动细胞分析仪Muse Cell Analyzer分析Leptin和SAHA对MCF-7细胞活力、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产生的影响,并应用细胞凋亡抗体芯片测定Leptin和SAHA两种处理因素作用MCF-7细胞后相关凋亡通路分子表达变化的情况。结果低浓度Leptin对MCF-7细胞生长有诱导作用,其浓度为0.625 nmol·L^(-1)时作用效果最明显。细胞分析结果表明,SAHA能明显抑制Leptin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经SAHA处理后MCF-7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细胞被大量阻滞于G_0/G_1期。凋亡抗体芯片筛查结果发现,SAHA可明显诱导MCF-7细胞内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的表达,并且与凋亡产生密切相关的TRAIL DR5、p21^(CIP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上升,Claspin、Clusterin、XIAP、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而Leptin对上述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反作用。结论 Leptin、SAHA对乳腺癌ER^+细胞MCF-7的影响可能与乳腺癌细胞内凋亡通路激活有关,特别是与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引发的Caspase-3释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MCF-7 SAHA 瘦素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慧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DNA-Ch IP方法测定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DNA-Ch IP方法测定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影响;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技术探究SAHA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的情况。结果 SAHA明显影响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在针对p21^(WAF1/CIP1)基因功能的筛查中发现,SAHA可明显诱导p21^(WAF1/CI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可调节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结论 SAHA通过影响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程度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MCF-7 SAHA p21(WAF1/CIP1) 乙酰化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在SAHA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静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阐明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 B)在SAHA诱导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应用ELISA方法测定SAHA作用于MCF-7细胞后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 目的阐明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 B)在SAHA诱导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应用ELISA方法测定SAHA作用于MCF-7细胞后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通过Bio Station^(IM)活细胞工作站实时收集各种处理因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干预的形态学影响;并通过自动细胞分析仪Muse Cell Analyzer分析SAHA对MCF-7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AHA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其最佳作用浓度为10μmol·L^(- 1),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ELISA结果表明,SAHA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中Cat B的表达。实时活细胞工作站成像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Cat B抑制剂Cystatin C和SAHA联合应用可有效阻止SAHA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细胞学实验结果表明,SAHA能使MCF-7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高;然而经过Cystatin C处理后的MCF-7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凋亡发生率下降。结论 Cat B在SAHA诱导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MCF-7 组织蛋白酶B SAH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佛波醇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中三苯氧胺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蔡开琳 陈道达 +3 位作者 王国斌 卢晓明 张锦辉 田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发生三苯氧胺耐受与细胞外生长信号转导途径活性水平的关系。方法 向乳腺癌细胞株MCF 7细胞中转染入含周期素D1基因调控序列的报告基因D1△ 2 690 pXP2 ,用 1× 10 -7mol/L佛波醇酯 (TPA)改变...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发生三苯氧胺耐受与细胞外生长信号转导途径活性水平的关系。方法 向乳腺癌细胞株MCF 7细胞中转染入含周期素D1基因调控序列的报告基因D1△ 2 690 pXP2 ,用 1× 10 -7mol/L佛波醇酯 (TPA)改变细胞内蛋白激酶活性 ,检测三苯氧胺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MCF 7细胞中 ,1× 10 -6 mol/L三苯氧胺抑制报告基因表达 [基础表达 :( 16.2 8± 3.39)RLU ,三苯氧胺处理 :( 4.32± 1.39)RLU] ;而 1× 10 -7mol/LTPA作用 12h可明显促进表达 ,( 88.11± 15 .14 )RLU ,并且可使三苯氧胺产生促进报告基因表达作用 ,[( 131.12± 35 .83)RLU ,P <0 .0 1]。结论 细胞外信号途径激酶活性改变可明显影响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中三苯氧胺的作用 ,可能是三苯氧胺耐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氧胺 佛波醇酯 乳腺肿瘤 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