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缕梅物种濒危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魏宏图 金念慈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4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一步分析现存个体和居群数均极少的中国金缕梅科一新属种──银缕梅的物种濒危度。首先挑选对小种群绝灭有影响的随机干扰因素,建立了包括20个评价指标在内的因素集。然后通过对评价指标定量化和权分配一系... 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一步分析现存个体和居群数均极少的中国金缕梅科一新属种──银缕梅的物种濒危度。首先挑选对小种群绝灭有影响的随机干扰因素,建立了包括20个评价指标在内的因素集。然后通过对评价指标定量化和权分配一系列处理,并通过最初一、二层的综合评判,求得濒危度和保护等级,进而确定物种的濒危状态及其在省级和国家级的保护序次。研究结果表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十分灵敏,可操作性强,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植物物种实际濒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度 保护 银缕梅 综合评判值
下载PDF
滇产单子叶植物的多样性格局与保护
2
作者 文妍莉 李嵘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探讨云南不同地理单元的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组成及其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在完善云南单子叶植物物种数据库的基础上,使用物种丰富度、加权特有性、受威胁程度、系统发育多... 探讨云南不同地理单元的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组成及其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在完善云南单子叶植物物种数据库的基础上,使用物种丰富度、加权特有性、受威胁程度、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特有性、进化特异性全球濒危度指数等指标,揭示云南单子叶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整合自然保护地的分布,确定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结果表明:云南单子叶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加权特有性与系统发育特有性、受威胁指数与进化特异性全球濒危度指数均显著(P<0.001)正相关;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具有最高的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组成多样性和特有性;除西北部和东南部,其他区域的标准化系统发育多样性均较高;云南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是单子叶植物的重点保护区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将有助于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历史和进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特有现象 濒危度 系统发育 保护空缺
下载PDF
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分级问题的微机定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宏图 傅立国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A00期111-118,共8页
风险程度(濒然度)分级问题是稀有濒危植物优先保护评价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应用改进了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为基础的系统模式识别,定量研究了中国稀有濒危植物濒危等级;用动态的系统分级阈值,裁定100个待评种等级之归属。
关键词 濒危度 濒危植物 珍稀植物 分级
下载PDF
大田县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文甫 《林业勘察设计》 2019年第3期74-77,80,共5页
大田县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共有13科17属20种。对大田县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濒危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其地理分布和濒危的主观及客观原因,提出了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加强就地保护、严格保护执法、加强科技保护与加强宣传教育等保... 大田县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共有13科17属20种。对大田县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濒危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其地理分布和濒危的主观及客观原因,提出了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加强就地保护、严格保护执法、加强科技保护与加强宣传教育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县 珍稀濒危植物 濒危度 生境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公众科学数据的区域性鸟类多样性评价方法
5
作者 顾燚芸 薛嘉祈 +4 位作者 高金会 谢心仪 韦铭 雷进宇 闻丞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143,共11页
鸟类是理想的生物多样性指示类群。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以下简称“记录中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鸟类监测公众科学数据平台,其记录覆盖94%的全国鸟种和94.3%的县级行政区。本研究基于公众科学数据,参考《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23-20... 鸟类是理想的生物多样性指示类群。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以下简称“记录中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鸟类监测公众科学数据平台,其记录覆盖94%的全国鸟种和94.3%的县级行政区。本研究基于公众科学数据,参考《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23-2011)中的受胁物种丰富度指数,构建了鸟类丰富度指数(RB_A)和珍稀濒危鸟类丰富度指数(RTB_A),继而提出一种对区域鸟类多样性进行评价的新方法。本研究计算了自2014年起,各省级、地级、县级行政区(不含市辖区)每年在记录中心的累积记录鸟种数对官方发布鸟种数的覆盖率和省级行政区记录的累积珍稀濒危鸟种数对官方发布数据的覆盖率,并计算了自2018年起各级行政区每年的RB_A和RTB_A,以了解各地鸟类丰富度指数的逐年变化情况,并分析记录中心数据集的发展趋势和两个指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记录中心数据对全国各级行政区的鸟种覆盖率自2014年起逐年增加,在2023年分别有94.1%的省级、59.0%的地级和49.0%的县级行政区(不含市辖区)的鸟种覆盖率超过90%;记录中心的累积珍稀濒危鸟种数据在省级行政区的覆盖率亦呈上升趋势,但略低于所有鸟种覆盖率。自2020年起,全国每年观测到的鸟种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中部分省份每年观测到的鸟种总数在2022年出现下降。自2020年起,各省级行政区的RB_A和RTB_A整体呈现上升趋势。RB_A范围为0.50–0.96,RTB_A范围为0.45–0.98,显示RTB_A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表明,RB_A和RTB_A在本地用户提交记录数量充足的地区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应用。RTB_A对于鸟类多样性的变化更为敏感,更能体现在地鸟类保护状况。随着记录中心等公众科学平台的发展,以RB_A和RTB_A为代表的基于公众科学的评价指数在物种多样性评估和物种监测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科学 鸟类 鸟类丰富指数 珍稀濒危鸟类丰富指数 生物多样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