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灌丛化成因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朱二雄 王金洲 +1 位作者 薛华 徐靖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草地灌丛化现象愈加普遍,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是如今草地环境学、草地生态学、旅游学、土壤学、畜牧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分别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总结了草地灌丛化的潜在成因,在此...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草地灌丛化现象愈加普遍,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是如今草地环境学、草地生态学、旅游学、土壤学、畜牧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分别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总结了草地灌丛化的潜在成因,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草地灌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总结了草地灌丛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潜在途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研究成果对我国履行“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和实现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灌丛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 过度放牧
下载PDF
草地灌丛化成因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欢 聂士瑞 +1 位作者 何燕敏 杜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草地灌丛化作为全球普遍发生的现象,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球变化生态学,草地生态学,物候学,旅游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定义为草地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物量、密度和盖度的增加导致草本植物生物量、密度和盖度减少的现... 草地灌丛化作为全球普遍发生的现象,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球变化生态学,草地生态学,物候学,旅游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定义为草地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物量、密度和盖度的增加导致草本植物生物量、密度和盖度减少的现象。草地灌丛化是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火烧等互相作用的结果。草地灌丛化导致草原土地格局和生物格局发生改变,表现出“沃岛”效应、草原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地生产力的变化。未来草地灌丛化研究应该聚焦于草地灌丛化的机理、对草地-灌木生态系统的地上、地下部分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对我国的草原生产区生态管理和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灌丛 灌丛机理 过度放牧 火烧 气候变
下载PDF
高寒草地灌丛化对土壤团聚体生态化学计量学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文明 刘超文 +4 位作者 周青平 邓增卓玛 唐思洪 迪力亚尔·莫合塔尔 侯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8,共12页
草地灌丛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驱动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川西高寒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为对象,分析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草地灌丛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驱动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川西高寒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为对象,分析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主要富集在0.053~0.25 mm团聚体内,灌丛化降低了团聚体内生源物质含量。2)灌丛化后团聚体内C/N、C/P和N/P均呈增加趋势,且C/N最大值出现在>2 mm团聚体中,而C/P和N/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002 mm和0.002~0.053 mm团聚体中(P>0.05)。3)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土壤酶活性呈>0.25 mm团聚体内富集,灌丛化后土壤各粒径团聚体中蔗糖酶活性增加、而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4)脲酶和β-D葡萄糖苷酶在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中均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全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蛋白酶和磷酸酶与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该区域土壤生源物质主要固存于大团聚体内,而大团聚体易被外界干扰破碎,可见灌丛化现象不利于该研究区有机碳的长期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化草地 土壤团聚体 土壤酶活性 土壤生源物质 生态学计量比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灌草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瑞红 蔡文涛 +3 位作者 来利明 姜联合 王永吉 郑元润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352-1360,共9页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植物群落的演替起着决定作用,探讨灌丛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鄂尔多斯高原天然分布的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与油蒿(Artemisia ordosica)过渡区的不同...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植物群落的演替起着决定作用,探讨灌丛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鄂尔多斯高原天然分布的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与油蒿(Artemisia ordosica)过渡区的不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选择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植物群落,采用环刀法采集土壤样品,分析6个不同群落0-5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的过程中,1)0-50cm土层土壤质地发生显著变化(P<0.05),由砂质壤土变为砂土,土壤砂粒含量由阶段Ⅰ的77.5%上升到阶段Ⅵ的89.2%,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分别由阶段Ⅰ的0.59%和21.9%下降到阶段Ⅵ的0.21%和10.6%;表层土壤含水量由阶段Ⅰ的6%下降到阶段Ⅵ的4%,土壤容重由阶段Ⅰ的1.58g·m^(-3)上升到阶段Ⅵ的1.77g·m^(-3);2)土壤全氮、全碳、全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0-5cm表层土壤的全氮、全碳、全磷分别从阶段I的0.08%、0.77%、0.41%下降到阶段Ⅳ的0.03%、0.25%、0.23%,土壤全钾整体上波动较大。3)土壤表层肥力下降,质量降低,水分含量降低,限制了浅根系草本植物的生长,有利于深根系的半灌木植物油蒿的入侵。在鄂尔多斯高原灌丛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应注重提高表层土壤质量,促进灌丛化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灌丛 本氏针茅 油蒿 土壤质地 根系分布 群落演替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草地灌丛化不同阶段主要植物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巧燕 来利明 +5 位作者 周继华 姜联合 杨柳 易三桂 孙清琳 郑元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6,共8页
草地灌丛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普遍现象,理解草地灌丛化的过程和机制对灌丛化草地的恢复十分必要。目前有多种假说解释草地灌丛化现象,尽管大部分假说认为灌木和草本植物对土壤水分的不同利用方式在草地灌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 草地灌丛化是全球草地退化的普遍现象,理解草地灌丛化的过程和机制对灌丛化草地的恢复十分必要。目前有多种假说解释草地灌丛化现象,尽管大部分假说认为灌木和草本植物对土壤水分的不同利用方式在草地灌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直接实验证据仍十分缺少。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流动沙地沙米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和固定沙地本氏针茅群落4个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阶段主要物种对不同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在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0 cm),而灌木植物对中深层(50~20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较多;灌木植物水分利用的可塑性强,在遭受水分胁迫时,灌木植物能够根据土壤水分的可利用性而改变对不同土层水分的利用。以上结果对于认识鄂尔多斯高原不同演替阶段主要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具有一定意义,同时表明降低放牧等人为因素对表层土壤的干扰,改善表层土壤结构,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是鄂尔多斯高原油蒿灌丛化草地恢复为地带性本氏针茅草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灌丛 演替阶段 水分利用 稳定同位素 油蒿 本氏针茅
原文传递
光学与雷达遥感协同的大尺度草地灌丛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邵京 李晓松 +1 位作者 杨珺婷 刘代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受全球变化及人类利用方式强度影响,草地灌丛化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最为突出问题之一。准确掌握大尺度草地灌丛化信息,对草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及气候变化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在地表粗糙度、灌木生物量... 受全球变化及人类利用方式强度影响,草地灌丛化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最为突出问题之一。准确掌握大尺度草地灌丛化信息,对草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及气候变化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在地表粗糙度、灌木生物量等估算上已经展现出了一定潜力,其与多光谱光学影像的结合从理论上来说具备开展草原灌丛化监测的可能,然而目前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选择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以欧空局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及地面草原灌丛化样地观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相关性分析及随机森林等模型方法,开展了锡林郭勒草原的灌丛覆盖度估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光学数据与草地总覆盖度显著相关,但对草地灌丛化特性不敏感,相对来说3月份的红边植被指数与6月份的光学植被指数与灌丛覆盖度相关性略高。(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对于灌丛覆盖度有较强敏感性(VH极化好于VV极化),且高相关性贯穿了整个生长期,其中6月份的VH极化数据与灌丛覆盖度相关性可达0.64。(3)联合光学与雷达数据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实现较高精度草地灌丛覆盖度估算(R^(2)=0.76,RMSE=0.05),其中雷达数据Sentinel-1的贡献度为71.54%,光学数据Sentinel-2的贡献度为2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灌丛 合成孔径雷达 随机森林 灌丛覆盖度
原文传递
Dynamic Changes of the Bush Encroachment in Low Altitude Area of Ethiopia
7
作者 XING Yuanyuan WANG Yongdong +4 位作者 YOU Yuan SONG Qin HARE Malicha Loje JORRO Zinabu Bora JIRMA Guyo Huka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8年第3期281-289,共9页
Bush encroachmen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nd it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livestock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Africa where livestock is a primary source for the livelihoods of many people. ... Bush encroachmen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nd it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livestock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Africa where livestock is a primary source for the livelihoods of many people. In this study, methods of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nd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es of a land use change significance index(Ci) and a singl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were applied to remote sensing imagery of Ethiopia for 1986–2016. The results show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bush encroachment in low altitude areas(pastures 1500 m above sea level) of Ethiopia in the 30 year period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several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is phenomenon.(1) The area of bush encroachme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a maximum of 3.74×10^3 km^2 in 2003, which represented 68.97% of the total area, and declined slightly from 2003~2016.(2) Among classification types, the area of severe shrub grassland was the largest, accounting for 28.36–49.10% of the total area, while the area of moderate bush encroachment accounted for 9.77–16.68%, and slight bush encroachment accounted for 5.52–7.57%.(3) The expansion rate of shrubby grassland was 0.74% for the 30 year period, while the average annual expansion rate was 2.16% for the 8 years from 1995–2003.(4)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were the two main land use types of shrub grassland transformation in low altitude areas and bush encroachment changed large amounts of forest land into grassland due to shrub grassland manage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basic data for revealing the impacts of development processes on subsequent bush encroachment and can inform better manage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s in low altitud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sh encroachment singl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land use change significance index low altitude areas of Ethiop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