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套灌区典型灌排单元农田耗水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任东阳 徐旭 黄冠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5,共8页
由于耕荒地交错分布、作物插花种植、地下水埋深浅等特点,河套灌区灌溉水利用情况极为复杂。该研究以灌区典型灌排单元(农渠尺度)为研究对象,基于2 a野外试验观测数据,对整个观测区及其内部的不同作物田块分别建立水平衡方程,推求研究... 由于耕荒地交错分布、作物插花种植、地下水埋深浅等特点,河套灌区灌溉水利用情况极为复杂。该研究以灌区典型灌排单元(农渠尺度)为研究对象,基于2 a野外试验观测数据,对整个观测区及其内部的不同作物田块分别建立水平衡方程,推求研究区平均给水度和不同作物田块腾发量,继而对研究区灌溉水利用状况及盐分归趋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给水度为0.062,而仅考虑地下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为0.037;该研究提出的经验方法"上升下降法"可以较好地估算不同作物田块的腾发量;2 a中农毛渠系统输水损失水量(包括渗漏和蒸发)约占引水量的18%,灌到田间的水量占76%,直接退走的水量占6%;通过不同土地类型间地下水的横向交换,农田不但全部利用了田间灌溉水量,还通过地下水侧向流入的方式利用了约12%的渠道渗漏量,荒地利用了约65%的渠道渗漏量,排沟排走了23%;最终研究区农田腾发消耗了总引水量的78%,积累了总引入盐分的39%,荒地腾发消耗了总引水量的11%,承纳了总引入盐分的40%。研究结果可为灌区水盐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发量 盐分 地下水 灌排单元 水量平衡模型 给水度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稻季灌排单元沟渠中氮磷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风险 被引量:4
2
作者 华玲玲 张富林 +3 位作者 翟丽梅 刘宏斌 范先鹏 王洪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15-2723,共9页
江汉平原稻田多以灌排单元的形式存在,其中,沟渠是灌排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汉平原腹地典型灌排单元内自然沟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5年水稻整个生长季自然沟渠水深、水质的连续原位监测,研究灌排单元内自然沟渠水深、氮磷浓度... 江汉平原稻田多以灌排单元的形式存在,其中,沟渠是灌排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汉平原腹地典型灌排单元内自然沟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5年水稻整个生长季自然沟渠水深、水质的连续原位监测,研究灌排单元内自然沟渠水深、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季,沟渠水深维持在30~70 cm之间,灌溉事件增加的沟渠内水深高于降雨事件;水稻生长季,受水稻追肥的影响,沟渠水总氮(TN)浓度分别于6月18日和7月30日出现两个不同程度的峰值,且生育前期氨氮(NH_4^+-N)浓度高于硝氮(NO_3^--N),施肥是影响沟渠水中氮浓度的主要因子;整个水稻生长季沟渠水总磷(TP)浓度波动较大,主要受颗粒态磷(PP)浓度变化影响,外界扰动(如降雨、灌溉事件)是影响沟渠水TP浓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水稻生长后期即收获期,沟渠水中TN和TP浓度分别为0.22 mg·L^(-1)和0.06 mg·L^(-1),水质均达地表水水质Ⅱ类标准.灌排单元内,拦截沟渠与周边河道的路基高约2~2.5 m,无特大暴雨情况下,沟渠水很少漫过路基通过溢流向周边水体排水.水稻移栽直至第一次追肥后的3 d应控制沟渠水的外排.自然沟渠对降雨、灌溉和农田径流带入的氮磷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通过在灌排单元出水口人为控制稻季沟渠水外排,直至水稻收获期,将使沟渠水水质达Ⅱ类标准,降低了灌排单元沟渠排水给周边水体带来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排单元 沟渠 氮磷 农业面源污染
原文传递
基于指示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土壤轻度盐渍化风险分析
3
作者 张高鹏 张文聪 +2 位作者 张秀红 孙国华 王子茉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9-11,共3页
针对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变异性较高的问题,基于指示克里格插值方法,分析土壤盐渍化的时空风险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时期0~100cm土层土壤均属于轻度盐渍化且呈中等变异性;指示变异函数符合高斯模型且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土壤盐分的... 针对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变异性较高的问题,基于指示克里格插值方法,分析土壤盐渍化的时空风险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时期0~100cm土层土壤均属于轻度盐渍化且呈中等变异性;指示变异函数符合高斯模型且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引起的。研究区北部轻度盐渍化风险大且分布集中,建议采用水利工程措施为主、农业生物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南部土地利用强度较高,人为农业活动较为频繁,应加强田间管理来防治土壤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灌排单元 指示克里格 土壤盐渍化
下载PDF
洱海近岸不同种植类型农田沟渠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安强 雷宝坤 +4 位作者 刘宏斌 王洪媛 翟丽梅 毛妍婷 张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7-705,共9页
为研究不同种植类型对沟渠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以洱海西岸苗木地、菜地和稻田3种种植类型农田内的典型灌排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沟渠径流流入和流出灌排单元断面的氮、磷浓度,分析不同种植类型对沟渠径流氮、磷浓度的影响及相对贡献... 为研究不同种植类型对沟渠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以洱海西岸苗木地、菜地和稻田3种种植类型农田内的典型灌排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沟渠径流流入和流出灌排单元断面的氮、磷浓度,分析不同种植类型对沟渠径流氮、磷浓度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类型农田沟渠出水径流氮、磷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菜地、稻田和苗木地,其中稻田和苗木地沟渠出水口径流总氮(TN)浓度大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而总磷(TP)浓度低于地表Ⅳ类水标准,菜地沟渠出水口径流TN、TP浓度远大于地表V类水标准。菜地沟渠出水口径流中各形态氮、磷浓度均大于沟渠入水口,苗木地则相反。5、6月稻田沟渠出水口径流各形态氮、磷浓度大于沟渠入水口,其他月份则相反。3种种植类型下沟渠径流氮磷的主要形态为无机氮和可溶性总磷(DTP),分别占TN和TP浓度的70.32%~81.49%和70.33%~79.33%,NO_3^--N占无机氮浓度的75.13%~84.75%。不同种植类型对沟渠径流TN、NH_4^+-N、NO_3^--N、TP和DTP浓度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菜地(56.41%、85.81%、44.61%、66.17%和64.80%)、稻田(-4.50%、-15.14%、-10.01%、-0.85%和-0.29%)和苗木地(-89.88%、-64.81%、-96.49%、-72.11%和-6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氮磷流失 沟渠径流 种植类型 灌排单元 洱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