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瓜疫病苗期灌根接种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永琦 张显 +1 位作者 咸丰 王军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184,共3页
以不同抗性西瓜品种为材料,用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进行西瓜疫病苗期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进行西瓜疫病苗期接种适宜浓度是1×10^6个孢子/mL;适宜的接种苗龄为2片真叶期;调查和鉴定苗期抗病性的最适时... 以不同抗性西瓜品种为材料,用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进行西瓜疫病苗期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进行西瓜疫病苗期接种适宜浓度是1×10^6个孢子/mL;适宜的接种苗龄为2片真叶期;调查和鉴定苗期抗病性的最适时期为接种后的12-1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疫病 灌根接种 苗期 抗性鉴定
下载PDF
辣椒抗疫病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15
2
作者 关天舒 刘长远 +3 位作者 王丽萍 梁春浩 王辉 李柏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利用苗期接种法对国内外217份辣椒材料进行辣椒疫病的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辣椒种质材料之间的抗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幼苗发病率为0%~99%,病情指数为1.48~88.52,其中高抗材料有84份,占试材总数38.71%;抗病材料有57份,占总试材数... 利用苗期接种法对国内外217份辣椒材料进行辣椒疫病的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辣椒种质材料之间的抗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幼苗发病率为0%~99%,病情指数为1.48~88.52,其中高抗材料有84份,占试材总数38.71%;抗病材料有57份,占总试材数的26.27%;感病材料有34份,其中8份来自国外2,6份来自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抗病材料 筛选 灌根接种
下载PDF
广藿香抗病植株筛选技术研究
3
作者 杨春雨 魏建和 +2 位作者 张争 冯锦东 甘炳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1期173-174,共2页
目的:研究广藿香抗青枯病植株筛选技术.方法:用灌根接种法,检测广藿香苗木在不同菌种浓度下,表现出的不同抗性.结果: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浓度达到107-108个/ml,5ml/株,在日平均温度为20-35℃,土壤湿度15-25%,103d等条件下,海南栽培苗... 目的:研究广藿香抗青枯病植株筛选技术.方法:用灌根接种法,检测广藿香苗木在不同菌种浓度下,表现出的不同抗性.结果: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浓度达到107-108个/ml,5ml/株,在日平均温度为20-35℃,土壤湿度15-25%,103d等条件下,海南栽培苗死亡率大于98%.结论:用灌根接种法,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浓度达到107-108个/ml,5ml/株,在日平均温度为20-35℃,土壤湿度15-25%等条件下,能筛选到不同抗性的广藿香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广藿香青枯病 筛选 灌根接种
下载PDF
烟草品种抗青枯病鉴定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纪成灿 方树民 +3 位作者 顾钢 林海 吴正举 陈剑芳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烟草青枯病t1菌株对K730、红花大金元等品种分别作不同接种方法、不同菌量、不同重复和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以及与黄瓜花叶病 (CMV)交叉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对烟草青枯病的抗性 ,烟草旺长初期采用切根灌菌液接种与病区田间自然鉴定... 采用烟草青枯病t1菌株对K730、红花大金元等品种分别作不同接种方法、不同菌量、不同重复和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以及与黄瓜花叶病 (CMV)交叉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对烟草青枯病的抗性 ,烟草旺长初期采用切根灌菌液接种与病区田间自然鉴定结果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9784 ) ,接种浓度以 10 8cfu/ml为宜。不同抗感品种在田间不同重复鉴定中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幅波动 ,但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抗性水平。根据不同生育期与t1菌株的相互作用 ,参试 10个品种可以分为全期中抗型、苗感成株期中抗型和全期感病型 3类。烟株生长初期感染黄瓜花叶病(CMV)后青枯病明显减轻 ,干扰了烟草品种对该病的抗性表达水平。查明了上述影响因素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品种 抗性鉴定 菌液接种
下载PDF
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Inoculation on Plant Growth and Phthalic Ester Degradation in Two Contaminated Soils 被引量:8
5
作者 CHENRui-Rui YINRui LINXian-Gui CAOZhi-H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63-269,共7页
A 60-day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 as a typical organic pollutant phthalic ester and cowpea (Vigna sinensis) as the host plan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 A 60-day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 as a typical organic pollutant phthalic ester and cowpea (Vigna sinensis) as the host plan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inoculation on plant growth and degradation of DEHP in two contaminated soils, a yellow-brown soil and a red soil. The air-dried soils were uniformly spray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EHP, inoculated or left uninoculated with a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us, and planted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uscular mycorrhizae phthalic ester degradation plant growth soil poll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