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灌注模式的探讨
1
作者 靳凤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乳腺肿瘤是一种血管依赖性的肿瘤,其发生、倍增时问、细胞周期、肿瘤大小,以及转移和复发都与新生血管有密切关系。肿瘤〈2mm时,可依靠细胞弥散作用获取营养(无血管期)。随着肿瘤继续生长,仅依靠弥散作用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开始... 乳腺肿瘤是一种血管依赖性的肿瘤,其发生、倍增时问、细胞周期、肿瘤大小,以及转移和复发都与新生血管有密切关系。肿瘤〈2mm时,可依靠细胞弥散作用获取营养(无血管期)。随着肿瘤继续生长,仅依靠弥散作用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开始出现大量新生血管,支持肿瘤进一步生长和浸润(血管期)。肿瘤新生血管形态和数量方面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肿瘤 灌注模式
原文传递
乳腺良恶性病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俊明 汤庆 +2 位作者 何炼图 周大治 吴碧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局灶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的声像特征,并与常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比较,探讨其在乳腺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3例乳腺病例(45个乳腺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局灶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的声像特征,并与常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比较,探讨其在乳腺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3例乳腺病例(45个乳腺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较常规超声检查高。乳腺肿块恶性组的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检查,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效能,有助于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灶 超声造影 灌注模式
下载PDF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卵巢肿块的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智利 陈莉 谌芳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11期73-75,F0004,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在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别,探讨CEUS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52例卵巢肿块分为良性组(30例)和恶性组(22例),回顾分析2组常规超声与CEUS对肿块血流的显示情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在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别,探讨CEUS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52例卵巢肿块分为良性组(30例)和恶性组(22例),回顾分析2组常规超声与CEUS对肿块血流的显示情况及CEUS的灌注情况。结果 CEUS对卵巢肿块内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100.0%(52/52)比76.9%(40/52),(P<0.001)];常规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CEUS(P<0.05),ROC曲线下面积亦低于CEUS(Z=2.765,P<0.01)。结论 CEUS显示卵巢肿块内血流能力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能更准确显示病灶内部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提示CEUS能显著提高卵巢肿块定性诊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卵巢肿块 灌注模式
下载PDF
相对造影参数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刘晓芳 毛世杰 康春松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技术,探讨相对造影参数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用造影剂SonoVue,对34例乳腺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良性14例,恶性20例),应用随机配置的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对病灶及病灶旁组织勾勒感兴趣区,测量其声学...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技术,探讨相对造影参数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用造影剂SonoVue,对34例乳腺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良性14例,恶性20例),应用随机配置的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对病灶及病灶旁组织勾勒感兴趣区,测量其声学定量参数,进一步获得相对造影参数。结果病灶的相对峰值强度、相对达峰时间、相对曲线下面积,良恶性病灶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相对曲线尖度,良恶性病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各有特点。超声造影研究中,应充分重视病灶周围腺体的增强情况,病灶的相对造影参数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灶 超声造影 灌注模式 相对造影参数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倩倩 牛丽娟 《癌症进展》 2019年第7期758-759,783,共3页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也是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常规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淋巴结的血...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也是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常规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淋巴结的血流模式,但其诊断效能仍然存在争议。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声检查方式,可以显示直径﹤100μm的小血管,从而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组织灌注信息,对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针对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基本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诊断效能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灌注模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超声造影评估及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吕琦 惠品晶 +1 位作者 丁亚芳 颜燕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及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明确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患者51例。...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及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明确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患者51例。患者于术前行超声造影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造影剂在斑块内的不同扩散方式,分为“由内向外”灌注模式(造影剂从颈动脉管腔向斑块内扩散)和“由外向内”灌注模式(造影剂从颈动脉外膜向斑块内扩散)。根据斑块内造影增强程度分为无增强、中等增强以及广泛增强。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分为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根据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不同造影灌注模式斑块的病理特征及斑块纤维帽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的斑块造影灌注模式及造影增强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1个斑块中,超声造影“由内向外”灌注模式23个(23/51,45.1%),其中18个为典型溃疡型,5个斑块为裂隙型。超声造影“由内向外”灌注模式的斑块中,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高于“由外向内”灌注模式(73.9%vs 25.0%,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由内向外”灌注模式是斑块纤维帽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8.5,95%CI:2.4~30.1,P=0.001)。51例患者中,有症状患者42例,无症状患者9例。缺血性卒中有症状的患者中斑块造影剂“由内向外”灌注模式的发生率高于无症状患者(52.4%vs 11.1%,P=0.024)。缺血性卒中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在超声造影增强级别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结论造影剂在颈动脉斑块内“由内向外”的灌注模式可为诊断斑块纤维帽破裂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标志,是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超声造影 灌注模式 纤维帽破裂
原文传递
小肝细胞性肝癌迟发性复发病灶超声造影特征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惠 王绮 +2 位作者 袁建军 孙晓芳 魏常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6-779,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小肝细胞性肝癌(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迟发性复发病灶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初发性小肝癌(primary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sHCC)52例68个病灶为对照组,2年内首发的复发... 目的观察分析小肝细胞性肝癌(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迟发性复发病灶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初发性小肝癌(primary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sHCC)52例68个病灶为对照组,2年内首发的复发性小肝细胞性肝癌(recurrent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sHCC) 293例367个病灶为RsHCC 1组(R1组),2年后首发的RsHCC 46例51个病灶为RsHCC 2组(R2组),分析比较三组间超声造影强化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开始消退时间、低增强开始时间及各时相灌注模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R2组与对照组及R1组比较,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及低增强开始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参数指标在R1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2组分别与对照组及R1组比较,动脉期和延迟期时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三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R1组与对照组各时相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迟发性RsHCC超声造影灌注模式虽仍以快进快退为主,但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肝癌迟发性复发灶超声造影强化模式的研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个简便、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复发性小肝癌 灌注模式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原发性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8
作者 查俪晶 闻卿 +1 位作者 徐雯 黄品同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与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3例FOP患者(FOP组)和7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原发性肺癌组)的常规超声及超...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与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3例FOP患者(FOP组)和7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原发性肺癌组)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资料。常规超声记录病灶大小,超声造影记录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及病灶的灌注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构建ROC曲线,获得最佳AT临界点作为鉴别诊断参考值。结果FOP组与原发性肺癌组在性别分布及病灶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P组患者年龄小于原发性肺癌组(P=0.013)。超声造影显示FOP组AT小于原发性肺癌组[(6.9±2.4)s对(11.4±4.3)S,P=0.000]。造影增强后FOP组20例(87.0%)表现为树枝状离心性灌注,2例(8.7%)表现为向心性灌注,1例(4.3%)表现为均匀灌注;原发性肺癌组12例(16.0%)表现为树枝状离心性灌注,58例(77.3%)表现为向心性灌注,2例(2.7%)为均匀灌注,3例(4.0%)为不均匀灌注。两组灌注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另外,分别有8例FOP(34.8%)及31例原发性肺癌(41.3%)病灶中合并无灌注的坏死区(P=0.574)。依据ROC曲线分析,当取AT为8.5s时诊断效能最佳,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4.7%、82.6%。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FOP与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原发性肺癌 造影剂到达时间 灌注模式
原文传递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
9
作者 游进进 左祥荣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4期199-203,共5页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状态,常合并明显的循环或细胞代谢异常,死亡率高达40%以上。微循环功能障碍是脓毒性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外周微循环灌注不足是最易识别的临床表现之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apillary refill tim...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状态,常合并明显的循环或细胞代谢异常,死亡率高达40%以上。微循环功能障碍是脓毒性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外周微循环灌注不足是最易识别的临床表现之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apillary refill time,CRT)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床边评估外周微循环的方式,很早就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又重新得到重视,并被2021年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推荐应用。本篇综述主要从CRT的测量方法、在脓毒性休克中的意义、局限性及多模式灌注评估几个方面,阐述CRT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旨在提高大家对CRT的认识,规范CRT的临床应用,提高CRT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脓毒性休克 微循环障碍 模式灌注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