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彭县-灌县断裂的活动构造与地表破裂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勇 黄润秋 +10 位作者 A.L.Densmore 周荣军 闫亮 N.Richardson 董顺利 M.A.Ellis 张毅 何玉林 陈浩 乔宝成 马博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3-415,共13页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彭县-灌县断裂亦发生了同震地表破裂。在前期对龙门山活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灾区进行了多次的野外调查和国际合作考察,重点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和地质灾害开展了详细...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彭县-灌县断裂亦发生了同震地表破裂。在前期对龙门山活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灾区进行了多次的野外调查和国际合作考察,重点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和地质灾害开展了详细的详细野外地质填图,利用全站仪和GPS对地表破裂进行了精确的测最,研究了的地表破裂地貌错位、构造组合和运动学,已实地测得地表破裂数据70余组(其中彭县-灌县断裂地表破裂数据20余组)。文章以彭县-灌县断裂地表破裂为切入点,在彭县-灌县断裂的关键部位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貌测量,主要测量了彭州磁峰、白鹿、绵竹金花和汉旺等地的地表破裂,标定了彭县-灌县断裂破裂带的垂向断距和水平断距,结果表明该地表破裂南西起于彭州磁峰,向北东延伸经白鹿、绵竹金花至绵竹汉旺,全长约40~50km。地表破裂带沿彭县-灌县断裂带的走向断续分布,单个破裂长度在几米到500余米不等,破裂带切割了多种类型的地貌单元,包括山脉基岩、河流阶地、冲洪积扇、公路、桥梁等,同时也使道路发生拱曲、破坏和桥梁垮塌或移位。其以脆性破裂为特征,以逆冲-右旋走滑为特点,断面倾角较陡,北西盘为上升盘,南东盘为下降盘,垂直位错介于0.39~2.70m之间,水平位错介于0.20~0.70m,平均垂直位错为1.6m,平均水平位错为0.6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彭州白鹿镇,其中最大垂直断错为2.7±0.2m,最大水平断错为0.7±0.2m。垂直位错与水平位错量之间的比值为2:1,表明该地震地表破裂带不仅存在逆冲运动分量和右旋走滑运动分量,而且逆冲运动分量大于右旋走滑运动分量,显示了彭县-灌县断裂破裂带具有以逆冲和缩短作用为主、右旋走滑作用为辅的破裂性质。其与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地表破裂相比较,该断裂的地表破裂程度远小于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地表破裂程度,主要表现在地表破裂的长度较短,垂直位错和水平位错也相对较小,而且为以逆冲作用为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彭县-灌县断裂与映秀-北川断裂地表破裂的平面组合样式显示为两条在平面上近于平行的北东向地表破裂带,其间由一条南北向的次级地表破裂带(小鱼洞断裂)将它们相连结,地下破裂面的剖面组合样式显示为叠瓦状,并在汶川地震震源附近或震源的上方相连的,是同"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彭县-县断裂 逆冲-走滑作用 龙门山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安县-灌县断裂带的特征——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岩心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光 李海兵 +5 位作者 张伟 刘栋梁 司家亮 王焕 黄尧 李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9-1232,共14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项目,计划在同震地表破裂带(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布置5口科学群钻:WFSD-1、WFSD-2、WFSD-3、WFSD-3P...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项目,计划在同震地表破裂带(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布置5口科学群钻:WFSD-1、WFSD-2、WFSD-3、WFSD-3P和WFSD-4,其中WFSD-3和WFSD-3P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以WFSD-3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岩石学、构造学、野外编录等研究。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裂岩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组成,未见假玄武玻璃。钻孔中存在26条规模不等的断裂带,断裂密度显示FZ634、FZ1215和FZ1250为主要断裂带,而FZ1250可能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主滑移带。安县-灌县断裂在地表和WFSD-3P、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层倾角分别约为60°、46°和38°,显示安县-灌县断裂倾角从地表至深部逐渐变缓,为一铲式逆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WFSD-3 安县-县断裂带 岩心 断裂岩
下载PDF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分析灌县-安县断裂重复地震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晨 丁志峰 +2 位作者 周晓峰 叶庆东 吕苗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11,370,共13页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识别ML0.0以上的重复地震.然后使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对这些地震进行重定位...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识别ML0.0以上的重复地震.然后使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对这些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243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灌县—安县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呈减弱趋势;地震震源的优势分布深度为5—15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地震呈高角度向西倾斜分布;地震震中沿NE向分布,与龙门山前山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研究区内南、北两段的地震活动性及b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区域应力方向由南到北发生的WNW向到ENE向转换的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互相关 重复地震 双差定位 县-安县断裂
下载PDF
古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以灌县古城旅游规划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冬琪 向月波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6期153-155,共3页
本文着眼于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周边古镇的调研和分析,以灌县古城为例,进行以"治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规划研究。提出对灌县古城的规划整合建议,从古城夜景、游客互动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品质等几个方面... 本文着眼于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周边古镇的调研和分析,以灌县古城为例,进行以"治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规划研究。提出对灌县古城的规划整合建议,从古城夜景、游客互动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品质等几个方面提升灌县古城的整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古城 旅游 规划
下载PDF
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断层泥低磁化率的矿物、化学响应和蠕滑作用环境 被引量:8
5
作者 何祥丽 李海兵 +7 位作者 张蕾 王焕 葛成隆 曹勇 白明坤 李成龙 叶小舟 韩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82-1796,共15页
断层带内的流体不仅可以通过水岩反应改变断裂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从而导致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变化,而且可以影响或控制断裂带的变形行为.断裂带中岩石磁学特征是由特定化学环境下磁性矿物的种类和含量所决定的,因此,从矿物学和... 断层带内的流体不仅可以通过水岩反应改变断裂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从而导致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变化,而且可以影响或控制断裂带的变形行为.断裂带中岩石磁学特征是由特定化学环境下磁性矿物的种类和含量所决定的,因此,从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探讨断裂岩的磁性变化,对揭示断层的变形行为和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文以汶川科钻WFSD-3P钻孔中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断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分辨率磁化率测试、XRD矿物成分半定量分析、XRF元素扫描以及不同价态Fe元素含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展断层磁学变化和变形环境的研究.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灌县—安县断裂带断层泥的磁化率值普遍低于对应的围岩磁化率平均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表明造成该断层泥低磁化率异常的原因是在间震期的长期流体作用下,铁磁性矿物(例如磁铁矿)转变成顺磁性矿物(铁硫化物、菱铁矿或含铁的黏土矿物).新生铁硫化物和含铁黏土矿物是在间震期缓慢形成的,而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弱化了断层强度,促进断层蠕滑,这说明断层泥低磁化率异常可能指示了该断裂在间震期长期缓慢活动,即为蠕滑变形.断层泥中黄铁矿的发育和高Fe^(2+)和S元素、低Fe^(3+)的特征显示灌县—安县断裂作用环境通常是在低温、还原环境中进行的.这些结果与低磁化率值的相关性暗示断层泥低磁化率异常可能对活动断层的低温还原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安县断裂带 断层泥 磁化率 蠕滑 WFSD-3P
下载PDF
蠕滑断裂带岩石组成和构造特征分析:以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何祥丽 李海兵 +3 位作者 王焕 张蕾 孙知明 司家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09-3224,共16页
断裂蠕滑可以连续释放部分构造应力,但仍可能造成重大的地质灾害,甚至具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断层岩是断裂作用中的直接产物,其物质组成和内部构造可为揭示断裂带滑移机制提供关键信息。2008年M_w7.9汶川地震中破裂的龙门山灌县-安县... 断裂蠕滑可以连续释放部分构造应力,但仍可能造成重大的地质灾害,甚至具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断层岩是断裂作用中的直接产物,其物质组成和内部构造可为揭示断裂带滑移机制提供关键信息。2008年M_w7.9汶川地震中破裂的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具有蠕滑性质,是探究大陆内部蠕滑断裂滑移机制的最佳案例。本文以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地表探槽和深部钻孔的断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碎屑统计、X射线粉末衍射矿物分析、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该断裂带断层泥碎屑含量和颗粒大小均小于断层角砾岩,其粘土矿物含量高达50%以上,且断层岩中普遍发育粘土-碎屑组构以及拖尾构造、似S-C组构等多种压溶构造。综合分析发现压溶作用、低摩擦系数物质以及颗粒滑移对灌县-安县断裂带的蠕滑变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三者相辅相成,因此认为灌县-安县断裂带的蠕滑过程主要是压溶作用和摩擦-颗粒滑移机制共同作用,该认识可更好地了解地震周期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 物质组成 构造变形 蠕滑机制 县-安县断裂带
下载PDF
灌县老城觅羌迹
7
作者 李祥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一条岷江,把昔日灌县今之都江堰市与上游羌区紧紧相连,这里自古是川西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分界所在,也是羌、汉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带。2008年"5·12"地震后,有关部门编制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没有列入都江堰市,但是... 一条岷江,把昔日灌县今之都江堰市与上游羌区紧紧相连,这里自古是川西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分界所在,也是羌、汉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带。2008年"5·12"地震后,有关部门编制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没有列入都江堰市,但是,无论从旅游文化还是民族文化角度考察,川西北地区的羌族文化,与以都江堰水利工程闻名的灌县城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羌汉文化
下载PDF
宏观角度人居环境初探--以灌县古城为例
8
作者 赵力元 王树声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4期25-25,共1页
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是十分注重山水自然的,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也恰好体现在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对灌县古城地理环境的梳理,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角度,来认识灌县古城的人居环境,进而从山水格局的角度探索古城人居环... 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是十分注重山水自然的,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也恰好体现在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对灌县古城地理环境的梳理,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角度,来认识灌县古城的人居环境,进而从山水格局的角度探索古城人居环境的思想,这对今后人居环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古城 人居环境 山水
下载PDF
民国以前灌县佛教寺院考
9
作者 王克明 施廷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7年第1期25-61,共37页
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资料证明,在东汉时期,灌县境域内就有佛教僧徒存在。三国时期,蜀地已有佛教传播。但因没有高僧,故影响不显。南北朝时期四川僻处西南一隅,夹在南北之中,虽时而自立,时而属南,时而归北,表面上政治上归属不定,在社会形... 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资料证明,在东汉时期,灌县境域内就有佛教僧徒存在。三国时期,蜀地已有佛教传播。但因没有高僧,故影响不显。南北朝时期四川僻处西南一隅,夹在南北之中,虽时而自立,时而属南,时而归北,表面上政治上归属不定,在社会形势上、宗教信仰上反而相对安定、同一。那时,南朝高僧入川弘法者甚多,如果他们要从江南到西域,或西域高僧要到中原传教,大多取道川西,灌县是其必经之路。但是,因为明清易代之际的战乱、天灾,灌县明代以前的乡乘史志竟无从寻觅。今据清及民国的几部灌县志以及1980年以来编撰的灌县地方乡(镇)志,对灌县佛教寺院的僧尼及其寺院资产简记,以补灌县佛教史志之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以前 佛教寺院 僧尼 寺院资产
下载PDF
四川都江堰灌县古城社区参与中的旅游增权研究
10
作者 程跃云 《特区经济》 2022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社区参与理论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探讨旅游增权在我国古城景区的应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依据斯彻文思旅游增权途径的四维框架构建了社区旅游增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增权对... 社区参与理论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探讨旅游增权在我国古城景区的应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依据斯彻文思旅游增权途径的四维框架构建了社区旅游增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增权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灌县古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和增权感知程度一般,经济增权状况相对最好,如在“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项感知较好,其次为心理增权和社会增权,政治增权状况最差,比如在“居民的意见能够得到重视”和“居民参与旅游决策”等方面认同度很低,影响了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旅游增权 增权路径 县古城
下载PDF
灌縣“蜀學”傳承概述
11
作者 施廷俊 《蜀学》 2018年第1期8-43,共36页
灌縣扼成都平原入川西北藏羌山區交通要衝,爲古蜀國創基之地,鍾靈毓秀,山川形勝。自文翁創建'石室',而'蜀學'肇興,灌縣人蜚聲庠序,二千年間,代有其人。昔有江源常氏、青城何氏、導江張氏、永康焦氏諸家族耕讀傳家,簪纓... 灌縣扼成都平原入川西北藏羌山區交通要衝,爲古蜀國創基之地,鍾靈毓秀,山川形勝。自文翁創建'石室',而'蜀學'肇興,灌縣人蜚聲庠序,二千年間,代有其人。昔有江源常氏、青城何氏、導江張氏、永康焦氏諸家族耕讀傳家,簪纓繼世,文脈綿長,史不絕書。延及有清、民國,題名錦江、尊經、國子監南學與北大、中大、南開、中山、武大、復旦、浙大、川大、華大、齊魯等高等學府及中央歷史研究院的學者不下千人,其人或馳騁教壇、政界,或效命疆埸,並多令譽,且有以'名山事業'傳於後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學 灌縣 岷江 錦江 尊經 學風
下载PDF
民国时期灌县中药材市场研究
12
作者 陈鹤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0年第1期183-189,共7页
灌县(今都江堰市)自唐宋以来,就是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之地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界地带,物资交流频繁,因此成为重要的交易市场。中药材又是其中重要的商品。灌县出产的川芎、泽泻是大宗出口药材,藏族人口聚居区出产的鹿茸、川贝、麝... 灌县(今都江堰市)自唐宋以来,就是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之地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界地带,物资交流频繁,因此成为重要的交易市场。中药材又是其中重要的商品。灌县出产的川芎、泽泻是大宗出口药材,藏族人口聚居区出产的鹿茸、川贝、麝香等也经灌县集散,流通到全国各地,灌县从而成了重要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市场
下载PDF
灌縣歷史名人周因培、周盛典考略
13
作者 鄭宇翔 《蜀学》 2019年第2期74-84,共11页
周因培,廣西臨桂人,道光六年進士(1826),道光十至十五年間(1830—1835),曾兩任灌縣知縣,他爲官廉正,替灌縣百姓辦了不少實事。其間,他治理都江堰渠首,主持修建百丈堤;恢復重建奎光塔以振興當地文風,又籌建書院培養人才;主持重修建福樓... 周因培,廣西臨桂人,道光六年進士(1826),道光十至十五年間(1830—1835),曾兩任灌縣知縣,他爲官廉正,替灌縣百姓辦了不少實事。其間,他治理都江堰渠首,主持修建百丈堤;恢復重建奎光塔以振興當地文風,又籌建書院培養人才;主持重修建福樓和蟠龍橋。灌縣人一直感念周因培恩德,鑒於他爲官清廉,所以將他在奎光塔旁邊所建"蜚英山館"改建爲生祠,人稱"周公祠"。周盛典,灌縣人,在清光緒年間是紅極一時的人物。其人自幼聰明,在歷次科舉考試中一路順風,由秀才而舉人,由舉人而進士,最後中丙子恩科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以朝考一等入翰林院。他性格曠達,爲人平易、穩重,做事踏實認真,任職吏部十餘年,深得上級信任,同事贊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縣 歷史名人 事迹
下载PDF
龙门山前山断裂中段古地震研究
14
作者 官云彬 徐琳 +4 位作者 陈永东 秦宇龙 庞仁俊 刘大明 李海 《四川地震》 2023年第1期18-25,共8页
“5·12”汶川地震形成了3条地表同震破裂带,前人以此为线索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中段、前山断裂中段以及小鱼洞断裂开展了系列古地震探槽研究,在古地震识别、年代控制、活动特征和大地震原地复发周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前山断裂... “5·12”汶川地震形成了3条地表同震破裂带,前人以此为线索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中段、前山断裂中段以及小鱼洞断裂开展了系列古地震探槽研究,在古地震识别、年代控制、活动特征和大地震原地复发周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前山断裂中段中北部的探槽因古地震遗迹破坏较严重或未保存而效果不太理想,为补充前山断裂中段的古地震探槽研究基础数据,笔者在该断裂中部的汉旺镇群新村、北部的雎水镇月儿门村一带的Ⅱ级河流阶地上开挖了2条探槽,并进行了古地震研究工作。结果显示:(1)“5·12”汶川地震导致的地表垂向位移量在汉旺镇群新村白溪河南西岸为1.4~1.5 m,在雎水镇月儿门村雎水河东岸约0.53~0.6 m;(2)汉旺镇群新村探槽揭示了包括“5·12”汶川地震在内的至少2次大地震事件,且2次事件的垂向位移量相当,而雎水镇月儿门村探槽仅揭示了“5·12”汶川地震事件;(3)根据AMS^(14)C年龄测定结果,汉旺镇群新村探槽记录的前一次古地震事件应发生在2003±38 cal BP之前,与前人在擂鼓、映秀、小鱼洞、白鹿等地探槽记录的前一次古地震为同一事件,结合前人在地貌、古地震探槽方面的研究及历史记录,笔者认为这次古地震事件可能发生于3100 a BP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县—江油断裂 古地震 探槽
下载PDF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多断裂破裂的近地表同震滑移及滑移分解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桂华 徐锡伟 +6 位作者 于贵华 安艳芬 袁仁茂 郭婷婷 高翔 杨虎 谭锡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4-1394,共11页
为深入理解汶川地震破裂的构造运动机制,本文选取典型的观测点,利用多种地质地貌标志测绘分析得到了汶川M_s8.0地震发震断裂的近地表三维同震滑移矢量.结果显示,北川映秀断裂上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北西盘沿88°方位角水平滑移2.58 ... 为深入理解汶川地震破裂的构造运动机制,本文选取典型的观测点,利用多种地质地貌标志测绘分析得到了汶川M_s8.0地震发震断裂的近地表三维同震滑移矢量.结果显示,北川映秀断裂上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北西盘沿88°方位角水平滑移2.58 m、垂直滑移3.70 m;安县—灌县断裂上的白鹿汉旺破裂北西盘沿134°方位角水平滑移1.63 m,垂直滑移2.00m;小鱼洞破裂带南西盘沿76°~79°方位角水平滑移2.15~2.71 m,垂直滑移1.36~1.51 m.平行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和白鹿—汉旺破裂段合计形成1.72 m右旋走滑和3.49 m垂直断裂带的NW向水平缩短,总滑移方向(106°)与断裂带整体走向(42°)呈64°夹角,整个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处于斜向挤压的构造环境.结合震源过程反演成果的分析显示,斜滑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和逆冲型白鹿汉旺破裂段可能是在汶川地震中最大的一次子事件过程以滑移分解的形式而同时破裂形成的,滑移分解作用使两条断裂以斜滑与逆冲组合的力学性质产生破裂而非相同性质的斜滑破裂.小鱼洞破裂以低角度斜滑为主,可能是安县灌县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以滑移分解形式同时破裂的纽带.小鱼洞断裂是龙门山断裂带长期处于斜向挤压的构造环境的产物,不只是逆冲断裂系中的捩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同震地表变形 滑移分解 北川-映秀断裂 安县-县断裂 小鱼洞断裂
下载PDF
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过程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海兵 司家亮 +6 位作者 裴军令 付小方 王宗秀 李宁 侯立玮 吴富峣 潘家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7-698,共22页
汶川地震(M_s8.0)形成了具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的映秀-北川破裂带、纯逆冲性质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以及它们之间具左旋走滑-逆冲性质的小鱼洞破裂带,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其地表破裂过... 汶川地震(M_s8.0)形成了具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的映秀-北川破裂带、纯逆冲性质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以及它们之间具左旋走滑-逆冲性质的小鱼洞破裂带,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其地表破裂过程对理解发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根据地表破裂带的不同运动特性以及分段性,并结合不同地段同震断层擦痕行迹,探讨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通过详细分析,认为沿地表破裂带出现南北两个大的滑移量峰值,以及南北两段破裂带的几何分布和运动特性均不同,表明汶川地震是由南北两个次级破裂事件组成,这个结论与地震波数据反演结果一致,并根据八角庙和北川地区同震断层擦痕的运动学对比研究,推测汶川地震初期破裂以逆冲运动为主,沿映秀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同时形成约100~80km长近纯逆冲性质的映秀-清平段地表破裂带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并且在这两条破裂带向NE方向扩展过程中形成了小鱼洞地表破裂带。由于南部初期破裂事件触发了北川断裂的活动,造成后期破裂事件的发生。后期破裂事件以右旋走滑(或右旋斜冲)运动为主,沿映秀-北川断裂形成龙池-深溪沟-八角庙-清平-擂鼓-北川-南坝-石坎等一线破裂带,该破裂带在映秀断裂带上叠加了第一次破裂事件形成的部分破裂带,整体地表破裂带南段(映秀-清平段)叠加了两次不同性质的破裂过程,北段(擂鼓-北川-南坝-石坎段)只反映了第二次破裂事件的过程。所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中约270km长的映秀-北川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而约80km长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为纯逆冲性质。地震破裂过程是一动态复杂的物理过程,上述地表破裂模型可以解释两条不同性质破裂带的形成。但是否符合实际的地震破裂过程,还需要通过近台网地震波数据精细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破裂带 县-安县破裂带 同震断层擦痕 地表破裂过程
下载PDF
地表探槽断裂岩岩石磁学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不同滑移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栋梁 李海兵 +3 位作者 李德贵 孙知明 司家亮 王焕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0-2265,共16页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上地震断裂岩为岩石磁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上两个探槽内断裂岩为对象,包括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上的八角庙探槽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上的九龙探槽,结合目前已发表的地表及WFSD-1孔的研究成果,从岩石磁学角度探讨汶川地震断裂带经历的地震滑移机制:1综合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八角庙探槽和其它位置的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震断裂带附近断层泥的高磁化率源于新生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故映秀-北川地震断裂曾经历高温快速热增压地震滑移机制;2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上九龙探槽内断层泥略低的平均磁化率源于其铁的硫化物含量比断层角砾及侏罗纪砂岩多,铁的硫化物可能源于地震过程或断裂岩抬升到地表后的地表作用,如果断层泥中铁的硫化物多含量源于地震过程,则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曾经历低温慢速机械润滑地震滑移机制;3两条断裂经历的不同地震滑移机制可能受控于断裂深部结构,如断层产状,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的陡倾角易产生高温快速地震滑移,而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的缓倾角更易产生低温慢速地震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地震断裂 县-安县地震断裂 岩石磁学 地震滑移机制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卫星 李书兵 +2 位作者 刘树根 罗啸泉 王睿婧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686-691,共6页
川西坳陷中段盆山过渡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构造解释存在多解性。前人多采用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模型进行解释,文中依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分层变形构造模型更加合理。盆山过渡带以安县—灌县断层和关口断层为界,可分为叠瓦构... 川西坳陷中段盆山过渡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构造解释存在多解性。前人多采用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模型进行解释,文中依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分层变形构造模型更加合理。盆山过渡带以安县—灌县断层和关口断层为界,可分为叠瓦构造带、分层变形带和山前单斜带。垂向构造以须家河组3段和中、下三叠统为界,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3个层次,浅层和中层总体呈叠瓦构造,深层构造变形弱。以绵竹为界,研究区分为北东段和南西段,北东段构造倾角大、垂向位移明显,南西段构造倾角小、水平位移大。构造演化分析表明,印支晚期以安县—灌县断层活动为代表,推覆构造活动强烈并有较大的水平收缩变形量;燕山早期构造相对平静;燕山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关口断层发育,水平收缩变形量相对小,而基底隆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盆山过渡带 前展式叠瓦构造 分层变形构造 安县-县断层 川西坳陷中段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白鹿镇段的变形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浩 李勇 +4 位作者 董顺利 闫亮 马博琳 乔宝成 冯镜权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8-271,共4页
汶川8.0级地震在彭县—灌县断裂上形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位于彭州磁峰与安县睢水之间,全长约90km,白鹿镇位于该断裂地表破裂带的南段。应用全站仪和GPS对地表破裂带的垂直位错量、水平位错量、构造缩短率进行精确测量,结果显示,沿彭县—... 汶川8.0级地震在彭县—灌县断裂上形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位于彭州磁峰与安县睢水之间,全长约90km,白鹿镇位于该断裂地表破裂带的南段。应用全站仪和GPS对地表破裂带的垂直位错量、水平位错量、构造缩短率进行精确测量,结果显示,沿彭县—灌县断裂,白鹿镇地表破裂的垂直位错量和水平位错量都是最大的,其中最大垂直位错量位于白鹿老街,为(2.7±0.2)m,最大水平位错量位于白鹿河堤岸,为(0.7±0.2)m。究其原因,可能是沿彭县—灌县断裂,白鹿地区煤层含量最为丰富,煤层厚度最大,因而该地区软弱岩层的屈服强度相对最低,从而导致该地区断层两侧岩体的滑动量最大。另外,通过白鹿中学附近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探槽,甄别出两条呈叠瓦状排列的分支断层,该探槽所揭示的地表破裂面倾角度数及倾角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与通过震源机制解推断的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彭县—县断裂 地表破裂 白鹿镇 同震位错
下载PDF
厚朴道地性的遗传学证据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宝林 吴勐 +1 位作者 斯金平 李家实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 :利用RAPD技术探讨厚朴的道地性问题。方法 :选择代表厚朴主要分布区的 1 1个产地 33个个体的材料作为样本 ,经DNA提取 ,用 74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筛选到 1 7个合适的引物 ,得到 1 1 6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1 0 5条 ,计算... 目的 :利用RAPD技术探讨厚朴的道地性问题。方法 :选择代表厚朴主要分布区的 1 1个产地 33个个体的材料作为样本 ,经DNA提取 ,用 74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筛选到 1 7个合适的引物 ,得到 1 1 6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1 0 5条 ,计算样本间相似性系数 ,又进行了聚类分析 ,得到聚类图。结论 :结果支持厚朴不应分为两个亚 (变 )种 ,而应分为三个地理宗 ;“川朴”及“温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且与有效成分相关 ,故而其道地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朴 厚朴 木兰属 种源 道地性 样本间 分布区 过渡类型 遗传学 遗传差异 温朴 随机引物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