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近期水热爆炸的阶段性演化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上官志冠 赵慈平 +2 位作者 李恒忠 高清武 孙明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水热爆炸是活动性地热田的典型显示。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的水热爆炸活动,但前期一度沉寂。1993年以来水热爆炸活动再度活跃。在过去十年间,研究区内发生过较大的爆炸喷发事件20余次,且规模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对爆炸... 水热爆炸是活动性地热田的典型显示。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的水热爆炸活动,但前期一度沉寂。1993年以来水热爆炸活动再度活跃。在过去十年间,研究区内发生过较大的爆炸喷发事件20余次,且规模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对爆炸形成泉点的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研究了区内近期水热爆炸活动的演化特征。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区内近期引发水热爆炸活动的气体源区有从浅层、中层向深层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区内未来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的爆炸活动,其危险性应引起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热海火山地热 水热爆炸 阶段性演化 危险性
下载PDF
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空气钻探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烨 卢予北 陈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8-533,共6页
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地层破碎、漏失、缺水严重,传统的钻井液循环体系建立需要大量工程用水。为此,钻探成本和效率将是突出问题。针对项目区地层和环境条件,结合"云南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在上部由气孔状玄武... 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地层破碎、漏失、缺水严重,传统的钻井液循环体系建立需要大量工程用水。为此,钻探成本和效率将是突出问题。针对项目区地层和环境条件,结合"云南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在上部由气孔状玄武岩、火山灰、致密玄武安山岩交替互层的复杂地层中进行了空气钻探试验。当无法建立循环体系时,采用"空气顶漏"钻进工艺,可以实现空气正循环取心钻探和大口径空气潜孔锤扩孔钻进,并且岩心采取率和质量得以保证。与其它方法相比可以解决无水地区的钻探问题,同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钻孔质量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热构造带 缺水 空气钻探 破碎漏失 顶漏钻探
下载PDF
非火山地热区玛旁雍热田土壤CO_2脱气研究
3
作者 肖琼 王鹏 +1 位作者 沈立成 薛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19-2028,共10页
地热活动是地球脱气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过程常伴随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选取非火山地热区西藏玛旁雍热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菲克扩散定律对地热田区土壤CO_2脱气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一般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0.167~0.771 kg/(m^2... 地热活动是地球脱气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过程常伴随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选取非火山地热区西藏玛旁雍热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菲克扩散定律对地热田区土壤CO_2脱气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一般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0.167~0.771 kg/(m^2·a),含喷气孔区域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2.054~7.877 kg/(m^2·a),含喷气孔地区的土壤CO_2脱气通量是一般土壤脱气量的18.9倍;与全球火山区土壤脱气量(0.001~2.25 Mt/(m^2·a))相比,其值显著偏低;但比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的CO_2排放量(187.46 g/(m^2·a))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地热系统中的CO_2含量主要来源于岩浆脱气和热液同长石等围岩矿物的蚀变反应。区内土壤CO_2的低脱气通量受透水性较差的碎屑岩沉积盖层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脱气 CO2通量 脱气机制 火山地热 玛旁雍热田
下载PDF
利用火山地热资源发展腾冲地区旅游休闲渔业思路
4
作者 王若颖 张卓 《黑龙江水产》 2010年第4期39-44,共6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渔业已发展成为休闲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正日益成为带动渔业经济增长和促进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云南腾冲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山水和自然风貌,兴办以渔字为招牌、发展温泉旅游观光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渔业已发展成为休闲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正日益成为带动渔业经济增长和促进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云南腾冲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山水和自然风貌,兴办以渔字为招牌、发展温泉旅游观光和游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渔业经济的内涵,使之形成发展火山温泉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热 休闲渔业 发展思路
下载PDF
火山地热温泉型景区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孟晶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4期298-298,共1页
结合最新的研究资料,系统阐述了某火山地热温泉的形成条件和地质特征,指出温泉地热区属对流传导型地热区,分布范围局限,但因其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不同,其它地质作用的影响,近代的火山活动的差异,所以两者所显示的自然风光不同,开发利用... 结合最新的研究资料,系统阐述了某火山地热温泉的形成条件和地质特征,指出温泉地热区属对流传导型地热区,分布范围局限,但因其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不同,其它地质作用的影响,近代的火山活动的差异,所以两者所显示的自然风光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也不同。研究火山地热温泉型景区的地质特征要同时注意其共性和特性,这是我们应遵循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热 温泉型景区 地质特征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热区逸出气体的物质来源 被引量:37
6
作者 上官志冠 郑雅琴 董继川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4期318-324,共7页
根据天池火山地热区逸出气体的化学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讨论了这些气体的物质来源.提出该区逸出气体主要源自壳内幔源岩浆残留体;长白地热区可能与古火山喷发通道相连,其下方有一稳定的地热水和深源气储库,储库热水温度约(166±9)... 根据天池火山地热区逸出气体的化学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讨论了这些气体的物质来源.提出该区逸出气体主要源自壳内幔源岩浆残留体;长白地热区可能与古火山喷发通道相连,其下方有一稳定的地热水和深源气储库,储库热水温度约(166±9)℃;锦江地热区逸出气体可能是通过活动构造带快速由深部向地表迁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热 深源气体 气体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腾冲火山区剧烈地热活动与地震流体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立 高文斐 +3 位作者 苏有锦 孙自刚 段胜朝 曾庆堂 《高原地震》 2019年第A01期5-11,共7页
对云南腾冲火山区剧烈地热活动及伴随的泉水发浑变色等宏观现象进行了现场调查及分析。通过对水样、气样化学组分、水温变化、降雨、该地区水热爆炸记录及当地震例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腾冲剧烈地热活动,以及伴随的水发浑变色、... 对云南腾冲火山区剧烈地热活动及伴随的泉水发浑变色等宏观现象进行了现场调查及分析。通过对水样、气样化学组分、水温变化、降雨、该地区水热爆炸记录及当地震例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腾冲剧烈地热活动,以及伴随的水发浑变色、流量增大、水温升高和喷水等宏观现象是该区域断裂活动增强和地下幔源物质活动加剧,分析认为是地震活动性的宏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流体宏观异常 腾冲 温泉 火山地热活动 地震相关性
下载PDF
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在火山区地热探测中的应用——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火山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彭芬 黄少鹏 +2 位作者 时庆金 程玉祥 荆勇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914,共16页
能源的全球性短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得绿色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热资源作为其中一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地热资源的勘查中,传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投入高、难度大,而遥感技术具有... 能源的全球性短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得绿色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热资源作为其中一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地热资源的勘查中,传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投入高、难度大,而遥感技术具有经济、高效、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已逐渐成为地热资源探测与调查的一种新技术手段。地热能开发的首选地区往往是新生代火山活动区,因其在相对较小的深度内就能获得很高的温度。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遥感技术探测火山地热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这项技术在美国黄石公园、日本阿苏火山以及我国长白山火山和腾冲火山的应用。同时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新生代火山活动构造区作为实例,利用美国NAsA陆地卫星Landsat-7 ETM+第6波段的红外遥感数据反演了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结合ETM+7-4-1波段组合影像的地质构造解译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对研究区地表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异常区多位于北东东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汇处或与环形构造密切相关。本文圈定了7个地表温度异常区作为这一地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火山地热 地表温度反演 地质构造解译 热异常
下载PDF
裂谷火山型地热系统——奥卡瑞地热田基本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志敏 魏小东 +3 位作者 杨惠童 胡圣标 王志伟 施亦做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12期16-21,共6页
东非裂谷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高温地热带之一,肯尼亚奥卡瑞地热田位于东非裂谷带中部,是典型的大陆裂谷火山型高温地热田.奥卡瑞地区断裂系统十分复杂,按走向可分为5组,其中以北西向为主要断裂,与裂谷走向一致.地热田整体面积约100km^2,目... 东非裂谷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高温地热带之一,肯尼亚奥卡瑞地热田位于东非裂谷带中部,是典型的大陆裂谷火山型高温地热田.奥卡瑞地区断裂系统十分复杂,按走向可分为5组,其中以北西向为主要断裂,与裂谷走向一致.地热田整体面积约100km^2,目前投入生产的主要是东北区、东区和穹顶区,已落实热储面积约42km^2,主要有3个热源分别对东区、西区和穹顶区供热.奥卡瑞地热田是肯尼亚目前已知的热储温度最高的地热田,热储埋深为500~3000m,最高温度370℃,平均温度240℃.奥卡瑞高温地热系统的形成,与该地区晚第四纪强烈的火山活动有关,热田的盖层是最近一次火山活动的喷发物,以流纹岩为主,透水性差且裂缝不发育,使盖层成为良好的隔水层.热田热储主要为第四系火山岩,其中西区以凝灰岩为主,东区以粗面岩为主.地热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部分为渗入来源.综合分析认为,奥卡瑞地热田是一个由新近浅层侵入岩浆提供热源,由断裂、裂缝和有一定孔渗条件的火山岩构成热储,蚀变火山岩、流纹岩提供盖层,断裂作为热流体交换通道的火山型高温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瑞地热 热储 热源 盖层 断裂 火山地热系统
下载PDF
宁波九龙湖火山岩非地热异常区地热资源勘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晓今 秦莉红 邱京卫 《城市地质》 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
宁波地区属浙东南陆相火山岩区,地层在数千米深度内以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火山碎屑岩(凝灰质粉砂岩为主)及少量熔岩为主。这一套地层总体上孔隙不发育,渗透性极弱,岩石热导率低,属于非地热异常区。地质构造发展的长期地质历史造就了断裂和... 宁波地区属浙东南陆相火山岩区,地层在数千米深度内以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火山碎屑岩(凝灰质粉砂岩为主)及少量熔岩为主。这一套地层总体上孔隙不发育,渗透性极弱,岩石热导率低,属于非地热异常区。地质构造发展的长期地质历史造就了断裂和裂隙系统,该地区地热类型属隆起区断裂深循环型。九龙湖地区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氡气和热释汞综合测量及高精度重力等综合物探手段,以寻找孔隙度较高的地层或断裂构造带,对于寻找地热资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分析研究区地表水和地热水的水文地球特征,运用地球化学温标预测地热水温度,表明地层深部可能还赋存有更高温度的热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非地热异常区 物探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云南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
11
《地理教育》 2006年第4期62-62,共1页
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的腾冲,与缅甸接壤,面积129平方千米。
关键词 云南 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 中学 地理教学 中国地理 教学参考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与建议 被引量:6
12
作者 刁谦 牛树银 +6 位作者 孙爱群 真允庆 张福祥 宋涛 陈中 陈超 孙璐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经过多年地热资源勘查实践,初步认为控制地热的因素是:热源主要来自深部的地幔楔;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是形成地热资源和区域高地热场的重要控制因素;喜山期形成地热的温度要高于燕山期形成地热的温度;地表浅部的温泉群是勘... 经过多年地热资源勘查实践,初步认为控制地热的因素是:热源主要来自深部的地幔楔;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是形成地热资源和区域高地热场的重要控制因素;喜山期形成地热的温度要高于燕山期形成地热的温度;地表浅部的温泉群是勘查深部地热的重要线索;区域构造背景(裂谷、碰撞及俯冲带)和局部深部构造(断裂、破碎带)是提供地热上升的通道;形成地热田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储层,还要蕴藏地热温度和一定厚度的盖层。可概括为(热)源–通(道)–储(层)–盖(层)4个字的规律。我国东部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以地热资源分布的空间位置,分为五个方面来阐述:即花岗岩地热、火山(岩)地热、矿山地热、油气田地热和城市地热。其中矿山地热和火山(岩)会伴有“热害”。为了加速我国东部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进程,提出关于对中、低温热水型地热发电、开发立法和优选地热靶区、化“害”为“利”的攻关科研、以“EGS”经济支撑和热水勘查钻孔长期保存的五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花岗岩地热 火山(岩)地热 矿山地热 油气田地热 城市地热
下载PDF
腾冲热海地区NW向断裂活动性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上官志冠 高清武 赵慈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1,共6页
腾冲热海是中国最著名的火山地热区 ,近期区内水热流体活动异常强烈。研究区内几乎所有 95℃以上的沸泉、喷沸泉以及 1993年以来发生的 2 0余次水热爆炸点均沿NW向断裂分布 ,显示该断裂目前处于强烈活动之中。钍、氡射气测量结果确定了N... 腾冲热海是中国最著名的火山地热区 ,近期区内水热流体活动异常强烈。研究区内几乎所有 95℃以上的沸泉、喷沸泉以及 1993年以来发生的 2 0余次水热爆炸点均沿NW向断裂分布 ,显示该断裂目前处于强烈活动之中。钍、氡射气测量结果确定了NW向断裂的存在和具体位置。研究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热海地热 地球化学 射气探查 NW向断裂 地震层析成像 火山地热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正府 郑国东 +3 位作者 孙玉涛 张茂亮 张丽红 成智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12,共9页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地评估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在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 通量
下载PDF
新书要览
15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16-217,共2页
构造地质学杨国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6K,120P 本书是详细而系统地介绍新兴学科——构造地球化学的一本专著。全书除绪言外,共分六章。绪言主要介绍了构造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 构造地质学杨国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6K,120P 本书是详细而系统地介绍新兴学科——构造地球化学的一本专著。全书除绪言外,共分六章。绪言主要介绍了构造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历史作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球化学 构造地质学 应力场 火山地热 化学动力学 组合类型 一本 水热活动 岩区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及邻区深部碳释放规模与成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文斌 郭正府 +2 位作者 李菊景 马琳 刘嘉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1556,共16页
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深部碳释放通量与机制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洋中脊、大洋俯冲带和大陆裂谷等地质单元,缺少对大陆碰撞带深部碳释放规模与机理的关注,从而制约了对大陆碰撞带深部... 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深部碳释放通量与机制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洋中脊、大洋俯冲带和大陆裂谷等地质单元,缺少对大陆碰撞带深部碳释放规模与机理的关注,从而制约了对大陆碰撞带深部碳循环过程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起源于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是研究大陆碰撞带深部碳循环的理想地区。为此,在近年来青藏高原温室气体释放野外观测与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估算了高原南部及邻区火山-地热区的CO_(2)释放规模并探讨了其释放模式。气体He-C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温泉水热活动特征等显示,青藏高原南部及邻区的深部碳释放主要受深部岩浆房、断裂和浅部水热系统等因素的控制。依据深部流体源区和上升运移控制因素的差异,可以将青藏高原南部及邻区的深部碳释放划分为三大类:(1)以壳内水热系统脱碳为主的藏南地区;(2)深大断裂控制的以水热系统脱碳为主的川西地区;(3)深部岩浆房和浅部水热系统共同控制的滇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土壤微渗漏CO_(2)释放通量介于18.7~52.3Mt/yr之间,温泉溶解无机碳释放通量约为0.13Mt/yr;高原邻区的川西、滇东南断裂带温泉CO_(2)释放规模为0.1Mt/yr;腾冲火山区CO_(2)释放通量介于4.5~7.1Mt/yr之间。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及邻区每年向大气圈释放CO_(2)的规模为23.4~59.6Mt,这一规模与全球其他构造背景(如洋中脊、大洋俯冲带、大陆裂谷等)火山区深部碳释放规模相当,表明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大陆碰撞带是地质源CO_(2)释放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带 深部碳观测 碳释放通量 火山-地热 青藏高原
下载PDF
CENOZOIC VOLCANISM 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2
17
作者 WANG Xi-kui1, QIU Shan-wen2, SONG Chang-chun2, KULAKOV Aleksey3, TASHCHI Stepan3, MYASNIKOV Evgeny3 (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P.R.China 2.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This paper is concentrated on Cenozoic volcanism 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re are a lot of Cenozoic volcanoes, a large area of volcanic rocks,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faults and rich geothermal ... This paper is concentrated on Cenozoic volcanism 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re are a lot of Cenozoic volcanoes, a large area of volcanic rocks,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faults and rich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time and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Cenozoic volcanism and the 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of hot springs and high geothermal flux regions in Northeast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geological, geothermal, drilling and volcanological data.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hot springs and high geothermal flux regions are related to the Cenozoic volcanism, rifting and faulting in Northeast China. It is especially emphasized that the hot springs and high geothermal anomaly areas are controlled by active deep fault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enozoic volcanism regions, rift basins, active fault belts, activated plate suture zones and large earthquake occurrence points are the best areas for prospecting geothermal resources.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younger volcanic zones are richer than those in older volcanic belts. The hot springs and active or activated faults might be a very good clue for looking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SM active faults geothermal resources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FRAME DESIGN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FOR VOLCANIC ACTIVITIES IN CHANGBAI MOUNTAINS
18
作者 BOLi-qun ZHAOYun-ping HUARen-ku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4期347-351,共5页
Volcanic erup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however,a host of facts have proven that the Changbai Mountains volcano is a modern dormant one and has ever erupted disastrously. With the rapid devel... Volcanic erup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however,a host of facts have proven that the Changbai Mountains volcano is a modern dormant one and has ever erupted disastrous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space monitoring of volcanic activities has already become possible,particular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The paper,through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geothermal anomaly factors such as heat radiation,heat conduction and convection,depicts the monitoring principles by which volcano activities would be monitor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Reasons for abrupt geothermal anomaly are mainly analyzed,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geothermal anomaly in the volcanic regions is explained. Also,a variety of noises disturbing the transmission of normal geothermal anomaly are presented. Finally,some clues are given based on discussing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echanism toward the volcanic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volcanic activity geothermal anomaly changbai mountains
下载PDF
腾冲
19
作者 王帮旭 崔黔顺(摄影) +1 位作者 若有所思(摄影) 段兆顺(摄影) 《普洱》 2020年第2期90-93,共4页
1极边之地的茶香腾冲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明代在此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腾冲是亚洲火山较集中的地区,境内有多座火山。腾冲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泉眼众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腾冲 云南省保山市 火山地热 极边 石头城 温泉
原文传递
The transport of water in subduction zones 被引量:64
20
作者 ZHENG YongFei CHEN RenXu +1 位作者 XU Zheng ZHANG ShaoB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51-682,共32页
The transport of water from subducting crust into the mantle is mainly dictated by the stability of hydrous minerals in subduction zones.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subduction zones is a key to dehydration of the subduc... The transport of water from subducting crust into the mantle is mainly dictated by the stability of hydrous minerals in subduction zones.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subduction zones is a key to dehydration of the subducting crust at different depths. Oceanic subduction zones show a large variation in the geotherm, but seismicity and arc volcanism are only prominent in cold subduction zones where geothermal gradients are low. In contrast, 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s have low geothermal gradients, resulting in metamorphism in cold subduction zones and the absence of arc volcanism during subduction. In very cold subduction zone where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is very low(?5?C/km), lawsonite may carry water into great depths of ?300 km. In the hot subduction zone where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is high(>25?C/km), the subducting crust dehydrates significantly at shallow depths and may partially melt at depths of <80 km to form felsic melts, into which water is highly dissolved. In this case, only a minor amount of water can be transported into great depths. A number of intermediate modes are present between these two end-member dehydration modes, making subduction-zone dehydration various. Low-T/low-P hydrous minerals are not stable in warm subduction zones with increasing subduction depths and thus break down at forearc depths of ?60–80 km to release large amounts of water. In contrast, the low-T/low-P hydrous minerals are replaced by low-T/high-P hydrous minerals in cold subduction zones with increasing subduction depths, allowing the water to be transported to subarc depths of 80–160 km. In either case, dehydration reactions not only trigger seismicity in the subducting crust but also cause hydration of the mantle wedge.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minor amounts of water to be transported by ultrahigh-pressure hydrous minerals and 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s into the deeper mantle. The mantle wedge overlying the subducting slab does not partially melt upon water influx for volcanic arc magmatism, but it is hydrated at first with the lowest temperature at the slab-mantle interface, several hundreds of degree lower than the wet solidus of hydrated peridotites. The hydrated peridotites may undergo partial melting upon heating at a later time. Therefore, the water flux from the subducting crust into the overlying mantle wedge does not trigger the volcanic arc magmatism immedi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duction zones Oceanic crust Mantle wedge Thermal structure Hydrous minerals Water transport Arc magmat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