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CC发动机纯火箭模态流场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留欢 南向军 张蒙正 《火箭推进》 CAS 2016年第2期42-46,共5页
基于某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结构及气动参数开展了飞行高度30 km、飞行速度8 Ma时,发动机纯火箭模态三维流场数值仿真。对进气道、燃烧室、尾喷管、火箭发动机等组件流场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了发动机总体推力。结果表明:纯火箭模... 基于某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结构及气动参数开展了飞行高度30 km、飞行速度8 Ma时,发动机纯火箭模态三维流场数值仿真。对进气道、燃烧室、尾喷管、火箭发动机等组件流场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了发动机总体推力。结果表明:纯火箭模态下,RBCC发动机进气道存在气流分离,喉部总压恢复系数约为0.34;燃烧室存在两股气流掺混,二级进出口总压损失约38.5%;二级燃烧室流场结构复杂,使得尾喷管入口截面气流参数分布不均,其总压畸变值为0.648;纯火箭模态下该RBCC发动机轴向推力约1 70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火箭模态 数值仿真
下载PDF
RBCC火箭引射模态热力壅塞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翔 何国强 +1 位作者 刘佩进 李宇飞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3-568,共6页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火箭引射模态下实现热力壅塞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实现热力壅塞可行性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燃烧室通道面积变化规律、加热方案、一次火箭与二次流掺混后的气流参数等对实现热力壅塞的影响,提出...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火箭引射模态下实现热力壅塞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实现热力壅塞可行性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燃烧室通道面积变化规律、加热方案、一次火箭与二次流掺混后的气流参数等对实现热力壅塞的影响,提出了判别能否实现热力壅塞的临界马赫数准则.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碳氢燃料发动机在地面静止状态下难以实现热力壅塞,在一定飞行状态下可以实现热力壅塞.通过地面直连实验实现了来流马赫数为1.2条件下的热力壅塞及其主动控制,壅塞位置的调节范围达到了燃烧室长度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火箭基组合循环 火箭引射模态 热力雍塞
下载PDF
火箭引射模态下一次火箭流量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吕翔 刘佩进 +1 位作者 何国强 刘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1-635,共5页
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火箭引射模态下一次火箭流量优化方法开展了研究,并对飞行条件下一次火箭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有效比冲作为优化目标的一次火箭流量单目标优化模型;建立了求解与一次火箭流量相匹配的二次... 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火箭引射模态下一次火箭流量优化方法开展了研究,并对飞行条件下一次火箭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有效比冲作为优化目标的一次火箭流量单目标优化模型;建立了求解与一次火箭流量相匹配的二次燃料流量的比例控制方法;在考虑发动机性能优化与弹道分析耦合作用的基础上,采用试验设计和遗传算法,建立了火箭引射模态下一次火箭流量优化方法。针对空中载机发射的RBCC发动机,开展了火箭引射模态下一次火箭流量优化,并根据弹道分析结果,给出了飞行条件下一次火箭流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为了克服飞行过程中声障阻力,一次火箭流量在Ma=1.0附近达到最大,此时对发动机提出较高的推力设计要求;在Ma=1.5附近,来流空气的冲压作用占主导地位,一次火箭流量出现较大程度的节流,此时对发动机提出较高的比冲设计要求;超过Ma=1.5后,一次火箭以较小的流量状态维持稳定工作;火箭引射模态下一次火箭流量调节比达到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火箭引射模态 一次火箭 优化 遗传算法
下载PDF
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理想热力循环优化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留欢 杜泉 张蒙正 《火箭推进》 CAS 2016年第3期21-25,32,共6页
基于RBCC发动机工作原理,开展了特定燃烧组织模式下,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的理想热力循环优化分析。根据火箭-冲压模态发动机工作特点,建立了工质热力循环过程模型,计算获得了最佳压缩点温度及其对应的最佳压缩比、最大循环功、热效... 基于RBCC发动机工作原理,开展了特定燃烧组织模式下,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的理想热力循环优化分析。根据火箭-冲压模态发动机工作特点,建立了工质热力循环过程模型,计算获得了最佳压缩点温度及其对应的最佳压缩比、最大循环功、热效率等参数。同时,给出了燃烧室最高温度、空燃比对最佳压缩比、最大循环功和热效率的影响规律,以及RBCC发动机热力循环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一级燃烧室最高温度、降低引射比、调整进气道压缩比至最佳压缩比等措施均可有效提高RBCC发动机最大循环功及循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 火箭-冲压模态 理想热力循环 优化分析
下载PDF
火箭引射模态下主火箭总压与RBCC发动机的匹配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吕翔 郑思行 +1 位作者 何国强 刘佩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4,197,共7页
基于传统的"等压面假设"理论,建立了RBCC发动机主火箭的引射性能分析模型,研究了主火箭总压与RBCC发动机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若隔离段通道面积比小于0.65,在主火箭总压较低条件下,隔离段内二次流容易达到壅塞,无法进一步... 基于传统的"等压面假设"理论,建立了RBCC发动机主火箭的引射性能分析模型,研究了主火箭总压与RBCC发动机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若隔离段通道面积比小于0.65,在主火箭总压较低条件下,隔离段内二次流容易达到壅塞,无法进一步提高空气流量;在地面静止状态下,随主火箭总压增加,空气流量逐步增大,等压面上形成Fabri壅塞后,进一步增加主火箭总压,反而会降低空气流量;在火箭引射模态下,RBCC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可细分为引射作用占主导地位的进气道亚临界状态和临界状态、冲压作用占主导地位的进气道超临界状态,其分界马赫数分别约为0.7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高超声速飞行器 火箭引射模态 火箭 隔离段
下载PDF
RBCC发动机火箭及火箭冲压模态热力循环分析
6
作者 南向军 李斌 何国强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5期39-45,共7页
为了研究RBCC发动机火箭模态及火箭冲压模态的工作特性,基于发动机地面自由射流试验结果,利用一维气动理论构建了发动机火箭及火箭冲压模态的性能分析模型,对发动机6 Ma来流条件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发动机轴向的沿程气流参数,... 为了研究RBCC发动机火箭模态及火箭冲压模态的工作特性,基于发动机地面自由射流试验结果,利用一维气动理论构建了发动机火箭及火箭冲压模态的性能分析模型,对发动机6 Ma来流条件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发动机轴向的沿程气流参数,分析了发动机的热力循环、工作效率、有效能分布以及部件和排气中的有效能分配比例。结果表明:一维计算得到的推力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以内;火箭冲压模态下火箭燃气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的热循环效率(约提升20%),火箭燃气的引入对有效能产生率和有效能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火箭冲压和冲压模态的有效能产生率分别为0.45和0.48;火箭模态推力增益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火箭燃气的能量添加至冲压流道中,形成了有效的热力循环,产生了机械能增量,最终表现出推力增益,约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发动机 火箭模态 热力循环 有效能分析 一维分析
下载PDF
RBCC发动机火箭推力增益之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昊 王君 《火箭推进》 CAS 2017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提高火箭基冲压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下火箭推力增益,基于模拟飞行Ma=4来流条件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火箭射流与冲压主流超/超剪切流动的特性,探讨了火箭推力增益的组成,并给出了提高火箭推力增益的措施:1)冲压流道、火... 为提高火箭基冲压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火箭冲压模态下火箭推力增益,基于模拟飞行Ma=4来流条件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火箭射流与冲压主流超/超剪切流动的特性,探讨了火箭推力增益的组成,并给出了提高火箭推力增益的措施:1)冲压流道、火箭工作参数的选取必须确保两股超声速剪切流之间的流动匹配,在有限空间内快速、低损的实现高能火箭射流与低能冲压主流间的动量及质量输运,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动机喷管排气速度及压力;2)采用高室压火箭,通过增加推力室室压,提高火箭燃气膨胀程度,减小火箭推力增益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 火箭冲压模态 推力增益
下载PDF
Dynamic Modeling and Active Control of a Strap-on Launch Vehicle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盼 郭绍静 蔡国平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16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Dynamic modeling and active control of a strap-on launch vehicl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the dynamic modeling, the double-compatible free-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dynamic model of th... Dynamic modeling and active control of a strap-on launch vehicl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the dynamic modeling, the double-compatible free-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dynamic model of the system, and its model precision i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fixed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and free-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In the active control, the swing angle of rocket motor is used as design variable, and the control law design based on the model of mass center motion is adopted to validate the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ouble-compatible model synthesis method can properly approximate the FEM which is used as the benchmark solution, and the model precision of the double-compatibl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fixed-interface and free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s. Based on the control law design, the deflection of mass center of the launch vehicle is very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p-on launch vehicle dynamic modeling active contr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