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火逆证刍议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福霞 杨卓欣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火逆证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16条:“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另外《伤寒论》中另有12处也记载了火疗变证。张隐庞注日:“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即因... 火逆证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16条:“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另外《伤寒论》中另有12处也记载了火疗变证。张隐庞注日:“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即因误用了灸、熏、熨、烧针、温针等火法而引起的变证。以上诸法中,仅灸法的目的在于温经,其余疗法皆为发汗。而诸法之中,又只有熏法可用于解除轻微的表邪,其余疗法热力则较强,难于掌握出汗的多少、缓急,易助热生火而耗气动血。故《伤寒论》阐述火逆,并非有轻灸之意,而只是告诫临床用灸如用药,要得法才能救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火逆 中医病机 针灸禁忌
下载PDF
张仲景的“火逆”观与孙思邈之“热证可灸”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治忠 张家维 《针灸临床杂志》 1994年第3期1-2,共2页
张仲景的“火逆”观与孙思邈之“热证可灸”论510407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陈治忠,张家维(指导)张仲景,东汉时期伟大的中医医药学家,有“医圣”、“中医之祖”之称谓,在他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中,共有专论或涉论针灸学方面条... 张仲景的“火逆”观与孙思邈之“热证可灸”论510407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陈治忠,张家维(指导)张仲景,东汉时期伟大的中医医药学家,有“医圣”、“中医之祖”之称谓,在他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中,共有专论或涉论针灸学方面条文四十余条,虽然内容所占全部经文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火逆 孙思邈 热证可灸
下载PDF
火逆犯肺咳嗽医案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钱俊华 钱苏海 傅天啸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146-1147,共2页
[目的]从火邪致病特点来探索火邪致咳的治疗规律。[方法]从清代和近代咳嗽医案入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历代论述来分析火邪犯肺咳嗽的特殊性。[结果]肺位居上,火性上炎,火逆犯肺咳嗽具有易发性;其致病以阴虚之火为多见,如肾阴虚、心阴... [目的]从火邪致病特点来探索火邪致咳的治疗规律。[方法]从清代和近代咳嗽医案入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历代论述来分析火邪犯肺咳嗽的特殊性。[结果]肺位居上,火性上炎,火逆犯肺咳嗽具有易发性;其致病以阴虚之火为多见,如肾阴虚、心阴虚、肝阴虚,此外,也有食积所化之实火;其治疗宜清火、宜降气、宜养阴、宜消积。[结论]其他病邪所致之咳嗽,也可仿照火邪致咳的分析方法来探索其发病机理及其证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逆犯肺 咳嗽 二续名医类案 证治规律
下载PDF
热证用灸与《伤寒论》中火逆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必清 沈必勤 《针灸临床杂志》 1998年第9期48-50,共3页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著作,同时也记述了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经验,确立了“三阳病宜针,三阴病宜灸”的治疗大法及针灸禁忌。有学者认为仲景首倡...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著作,同时也记述了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经验,确立了“三阳病宜针,三阴病宜灸”的治疗大法及针灸禁忌。有学者认为仲景首倡热证禁灸之说,束缚了灸法在临床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火逆 灸法
下载PDF
从火逆证看火疗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康善平 《国医论坛》 2000年第4期7-7,共1页
关键词 伤寒论 火逆 疗法
下载PDF
《伤寒论》中“火逆”新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尹改珍 《新疆中医药》 1998年第1期2-4,共3页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火逆 中医学
下载PDF
《伤寒论》火逆证与放疗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勇 王梅 《中国现代医药》 2005年第3期46-47,共2页
“火逆”一词,首见于《伤寒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6条日:“…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张隐庞注:“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因误用了艾灸、烧针、熏... “火逆”一词,首见于《伤寒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6条日:“…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张隐庞注:“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因误用了艾灸、烧针、熏慰等火法,而引起的逆证、变证。现今临床上虽典型的误火变证较少发生,但细揣在肿瘤治疗中由于放射治疗所出现的毒副反应症候群,却与《伤寒论》所载误火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辨证方法有诸多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火逆 放疗 肿瘤 治疗
下载PDF
《伤寒论》火逆证治探要 被引量:2
8
作者 任桂华 《中医函授通讯》 1994年第1期2-3,共2页
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凡误用火攻如熏、熨、灸、烧针等法所导致变证者,均可视为火逆证。现今临床典型的误火变证虽较少发生,但《伤寒论》所载误火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辨证方法,乃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误治病证后的辨证施治有着... 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凡误用火攻如熏、熨、灸、烧针等法所导致变证者,均可视为火逆证。现今临床典型的误火变证虽较少发生,但《伤寒论》所载误火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辨证方法,乃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误治病证后的辨证施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注释 火逆
下载PDF
《伤寒论》火逆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建伟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3,共2页
《伤寒论》,论及误用针灸的内容共17条,其中误用火灸者11条,误用温针(包括烧针)者6条。综其内容,皆系误用火法(条文中有“熨”、“火劫”、“火迫”、“火”、“火熏”、“火灸”、“灸”、“火逆”、“烧针”、“温针”等概念,然均含... 《伤寒论》,论及误用针灸的内容共17条,其中误用火灸者11条,误用温针(包括烧针)者6条。综其内容,皆系误用火法(条文中有“熨”、“火劫”、“火迫”、“火”、“火熏”、“火灸”、“灸”、“火逆”、“烧针”、“温针”等概念,然均含“火热”之意,故本文概之日“火”法)取汗而引起的变逆之证。现按其引起变证的病理本质,分述于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火逆
下载PDF
《伤寒论》火逆证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紫星 陈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7期10-12,共3页
《伤寒论》成书之时,多种火法已经流行,如“温针”“烧针”“熨”“炙”“熏”等方法,火逆证即为误用火法而引起的变证。本文结合《伤寒论》关于火逆证论述的条文,总结火法类型及禁忌症,分析其产生变证的原因、引起变证的种类,从中探索... 《伤寒论》成书之时,多种火法已经流行,如“温针”“烧针”“熨”“炙”“熏”等方法,火逆证即为误用火法而引起的变证。本文结合《伤寒论》关于火逆证论述的条文,总结火法类型及禁忌症,分析其产生变证的原因、引起变证的种类,从中探索出临床火法的应用及火逆证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中医误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疗法 火逆 误治
下载PDF
《伤寒论》火逆病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浩军 范文东 林麟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49-50,共2页
东汉末年《伤寒论》成书之时,多种火疗方法已较为流行,在《伤寒论》中就有第16条、119条、267条的"温针",117条、29条的"烧针",110条的火熨,114条的火熏,115条、116条的用火灸等5种火疗方法的记载。火逆病为误用火疗所出现的变证,... 东汉末年《伤寒论》成书之时,多种火疗方法已较为流行,在《伤寒论》中就有第16条、119条、267条的"温针",117条、29条的"烧针",110条的火熨,114条的火熏,115条、116条的用火灸等5种火疗方法的记载。火逆病为误用火疗所出现的变证,张仲景对火逆为患甚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火逆 病因 病机 方证
下载PDF
何谓火逆上气?其证候表现是什么?如何泡疗?
12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49-49,共1页
答:火逆上气是指肺胃津亏,虚火上炎而致的咳喘证。其表现是:咳嗽气喘,咽喉干燥不利,伴有咯痰不爽,气短,乏力,食少,舌红少苔,脉虚数。治法:滋养肺胃,止逆下气. 处方:麦门冬汤.
关键词 证候表现 火逆 肺胃津亏 上炎 咳嗽气喘 麦门冬汤 咳喘证
下载PDF
机立窑看火逆反式操作法
13
作者 滕冯生 《水泥技术》 2004年第1期82-83,共2页
不少几十年的看火工习惯于正常布料,对直接向偏火或塌边处点式堆料,往往这一步不敢迈,也不敢突破……但是一旦突破了,却是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水泥 机立窑 火逆反式操作法 点式堆料 反法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23章 火法可损阳和津,火逆多在血与神——火逆证的因机证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关于火逆证的病因病机。方法:对《伤寒论》中第110条、第111条、第112条、第113条、第114条、第115条、第116条、第117条、第118条、第119条进行分析。结果:①火逆证是在伤寒病治疗过程中是使用火法不当而造成的...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关于火逆证的病因病机。方法:对《伤寒论》中第110条、第111条、第112条、第113条、第114条、第115条、第116条、第117条、第118条、第119条进行分析。结果:①火逆证是在伤寒病治疗过程中是使用火法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变证。火法是指当时人们以火热强迫取汗以达到治疗伤寒的一种方法,包括了捂法、熏法、熨法、灸法、烧针等。②"失溲"一症出自《伤寒论》第6条和第110条,与小便少或小便不利、小便不得相连,如果是失禁,就绝不应该与上述症状相连,所以"失溲"一症,应是小便不通。结论:本文对《伤寒论》中火逆证的病因病机分析得详细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火逆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18章 蓄水分轻证重证 变证有火逆水逆——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伤寒论》第67条、第69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正同为蓄水,但前者的蓄水量大且处于发展状态,已经影响到津液的化生,所以...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伤寒论》第67条、第69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正同为蓄水,但前者的蓄水量大且处于发展状态,已经影响到津液的化生,所以口渴和小便不利同时存在,且表有留邪而脉浮发热;而后者蓄水量小且形成后不再发展,尚未波及津液的化生,所以仅有小便不利而无口渴,且表邪已尽仅为蓄水。故其治疗时以茯苓利水,生姜散水,桂枝化水,甘草制水(通过益脾而制约水湿的继续产生),通利已蓄积而不再继续增多的蓄水。②水逆和火逆两病是在古代简陋的医疗条件下,采用"水法""火法"治疗伤寒等热性病,经常发生的医疗事故所造成的两种后果。水逆,其表现多为"喘""烦""意欲饮水,反不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肉上粟起"等。火逆的表现尤为复杂,以神、色异常表现为主,比如发黄、烦躁、惊狂、谵语等,且极易波及血分。③无论从生理或者是病理上来看,"心开窍于耳"都有其合理性,五行中心属火,火性炎上,耳在上,易与心气相通,心之清阳濡养耳窍;而肾属水,水性趋下,二阴在下,易与肾气相通,浊阴出于下窍。若说肾开窍于耳,既与其肾脏属水下行的特性不符,而且距离较远,不符合"上竞上,下竞下""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原则。结论:探讨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蓄水证 火逆
下载PDF
“火逆理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谦锋 张曦 +2 位作者 周春祥 陈沁磊 王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火逆"是指《伤寒论》中提到的火法用之不慎出现各种变证。与现代临床放疗与化疗作用于人体之后伤阴耗气、损阴伤津而表现出的阴伤火热证候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运用滋阴泻火方法治疗放化疗后出现的各症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火逆"是指《伤寒论》中提到的火法用之不慎出现各种变证。与现代临床放疗与化疗作用于人体之后伤阴耗气、损阴伤津而表现出的阴伤火热证候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运用滋阴泻火方法治疗放化疗后出现的各症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着重探讨运用火逆理论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逆理论 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伤寒论
原文传递
王檀教授从胆火上逆论治哮病经验总结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海娇 王檀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2期1-2,共2页
导师王檀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呼吸病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总结其临床实践经验,阐明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火"为根本,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哮",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指导临床实践。结合北方地区寒冷气... 导师王檀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呼吸病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总结其临床实践经验,阐明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火"为根本,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哮",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指导临床实践。结合北方地区寒冷气候,认为厥寒之下必有伏火,同时考虑到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土壅木郁,胆为阳木,胆腑失于通降,胆腑内藏少阳,郁而化为胆火,火性炎上,熏灼腠理,肺管暴急,肺气奔迫而出,哮病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病 哮病主于 王檀教授
下载PDF
泻火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牛晓玲 孙志广 +2 位作者 颜翠红 杨丽丽 颜靖文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泻火降逆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口服,观察组在常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 目的:观察泻火降逆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口服,观察组在常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泻火降逆汤辨证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血清P物质(SP)、胆囊收缩素(CCK)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00%,对照组为6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心、胸痛、反酸、腹胀、嗳气等症状的痊愈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P及CCK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火降逆汤能较好地改善肝胃郁热证GERD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使SP、CCK等胃肠激素分泌趋于正常,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郁热证 胃肠激素
下载PDF
泻火降逆凉血止血生肌配合射频消融治疗鼻出血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卫旭 潘山 +1 位作者 岑翠莲 李华标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泻火降逆凉血止血生肌配合射频消融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到我院就诊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均占据50例。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中药泻火降逆凉血止血生肌配合射频消融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到我院就诊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均占据50例。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与80.00%,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4.00%与20.00%,P<0.05。结论:对鼻出血患者采取中药泻火降逆凉血止血生肌配合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显著,便于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止血生肌 射频消融 治疗 鼻出血
下载PDF
李思康运用“透天凉”手法针刺支沟穴治疗胃火上逆型呃逆经验
20
作者 舒丽 李思康 《现代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97-99,共3页
李思康主任认为胃火上逆型呃逆为中焦火郁,上逆冲膈而致,需清胃降气;又因呃逆属三焦经病,故治疗取三焦经穴支沟穴为主穴,针刺用“透天凉”手法,针下凉感可循手少阳三焦经传导入中焦胃膈之处,以泄胃火治本,降气逆治标,以达标本同治之效。
关键词 透天凉 支沟穴 针刺 李思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