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史旺成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2期17-21,共5页
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 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四谛”、“缘起性空”“四大增损”、“五大归纳法”等内容。“四谛”是佛教的基本内容:四谛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的意义是真理。四谛所依据的哲学理论是“缘起性空”“缘起”,亦名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哲学 缘起性空 缘起论 修持 摩诃止观 增损 灭谛 文殊师利 入不二法门
下载PDF
藏族古典小说的观念
2
作者 周炜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3-58,共6页
藏族古典小说是由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组成的,在这些小说的内容里,存不 存在一种贯穿始终的普遍规律呢?本文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从宏观上考察藏族古典小 说的内容,它是以喇嘛教宗教哲学思想观念为基础的,它是不同时代的作家群体... 藏族古典小说是由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组成的,在这些小说的内容里,存不 存在一种贯穿始终的普遍规律呢?本文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从宏观上考察藏族古典小 说的内容,它是以喇嘛教宗教哲学思想观念为基础的,它是不同时代的作家群体共同对 藏族社会审视的结果。 普列汉诺夫在谈及区域文化时指出:不同类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地理环境的影 响下形成的”黑格尔曾归纳了这样的三个方面:“即地理环境之作用于经济的作用、 之于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作用、之于人的性格作用”。他们所说的地理环境,应该 说就是指区域文化。按照他们的观点,不同的区域文化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存在。而黑格 尔进而强调这种社会存在对人的性格的支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作家群体 集体无意识 普列汉诺夫 宗教哲学 支配作用 灭谛 佛教哲学 缘起说 十二因缘
下载PDF
空灵精致 仙气氤氳——读许地山的散文
3
作者 沐金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1-44,共4页
许地山的散文,以宗教真义为灵魂,抒发情感,探索真理,一方面大胆地讴歌死亡,否定人生;另一方面又赞美生活,向往幸福。这种矛盾,实际上是许地山身上佛教思想和人道主义的对立在文学中的反映,表现了五四时期文学青年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惘,苦... 许地山的散文,以宗教真义为灵魂,抒发情感,探索真理,一方面大胆地讴歌死亡,否定人生;另一方面又赞美生活,向往幸福。这种矛盾,实际上是许地山身上佛教思想和人道主义的对立在文学中的反映,表现了五四时期文学青年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惘,苦闷与傍徨,反映了作者面对黑暗现实,深感理想不能实现时的焦灼痛苦的心境。许地山从小受宗教家风的熏染,后来的家境日渐困顿,个人生活的颠沛流离,使他一开始就站在弱者的角度谛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因此,他的作品渗透着深沉的宗教情感,氤氲着一脉仙气,显得空灵精致,意蕴幽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仙气 人生理想 文学青年 宗教情感 个人生活 五四时期 创作风格 言有尽而意无穷 灭谛
下载PDF
无慧者无定,无定者无慧。兼具定与慧,彼实近涅槃。——《法句经》
4
作者 君冈 《佛教文化》 1994年第2期4-4,共1页
这段经文很容易懂,无需多加解释。这里说的慧,按佛家的意思是观察四谛之法。四谛,一是苦谛,即说明人生多苦的真谛,苦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二是集谛,是说明人生为何是苦的真谛,人生的痛苦是因有贪瞋痴,造作种种恶业而招集来种种痛苦;三是灭... 这段经文很容易懂,无需多加解释。这里说的慧,按佛家的意思是观察四谛之法。四谛,一是苦谛,即说明人生多苦的真谛,苦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二是集谛,是说明人生为何是苦的真谛,人生的痛苦是因有贪瞋痴,造作种种恶业而招集来种种痛苦;三是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消灭痛苦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业 法句经 灭谛 无定 禅定 如水 定力 静之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儒佛交融的历史原因浅析
5
作者 诚遥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24-28,共5页
恩格斯说过,“任何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的。”①社会的动荡常为文化思想展示出相对广阔的驰骋原野。魏晋南北朝时代,其政治、经济乃歪社会,较之秦汉、隋唐虽显失落,但在文化思想领域由于中印文化的且争且合,一时奇峰竞... 恩格斯说过,“任何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的。”①社会的动荡常为文化思想展示出相对广阔的驰骋原野。魏晋南北朝时代,其政治、经济乃歪社会,较之秦汉、隋唐虽显失落,但在文化思想领域由于中印文化的且争且合,一时奇峰竞起,异彩迭现,而成为中国文明的史页上,一颗辉煌而沉甸的“怪叹号”。本文试就此时期儒、佛交融的历史原因做一大致的探讨。一、灾难的历史环境与两种力量相当的文化态势。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割据的年代,战乱频仍,政权交替频繁。从公元185年到公元589年,长达四百余年的历程中只有西晋为时仅24年的短期统一(公元280—304年),而在这仅有的二十来年的统一中又包含了长达十六年(公元291—30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这种长期的分裂割据和随之而来的诸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黄巾大起义被镇压后,北方“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人”②。官渡之战后,中原“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③。八王之乱,所致祸难,更是振古未闻。据《晋书》卷59《传论》载,其时西晋“帝京寡弱,狡寇凭陵,遂令神器劫迁,宗社颠覆。数十万众,并垂饵于豺狼;三十六王,咸陨身于锋刃”。继之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渡之战 思想领域 《晋书》 三十六 分裂割据 中国文明 送应氏 灭谛 导养得理 《洛阳伽蓝记》
下载PDF
粗探佛道二家世界观之异同——老庄之道与佛学四谛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葛睿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93-295,共3页
佛学是一种重视"智慧"和"觉悟"的思想,道学是以"道"为核心的,关于本体论,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学术体系。这两者在面对社会和人生问题时,都提出来完善的理论,他们的共同理想是,为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 佛学是一种重视"智慧"和"觉悟"的思想,道学是以"道"为核心的,关于本体论,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学术体系。这两者在面对社会和人生问题时,都提出来完善的理论,他们的共同理想是,为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指导一条正确的解决途径。本文旨在描述原始佛教和早期道学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的异同。原始佛教中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其四谛思想,老子、庄子所代表的早期道学之主要观点是在"道"的引领下的无为等思想,二者虽在表述上不一致,但终极目标却是统一的,即引导人们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追求心中的清净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谛
原文传递
佛法的总纲—四圣谛——佛学基本知识讲座之二
7
作者 魏艾 《法音》 1982年第2期26-28,共3页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佛法浩如烟海,典籍汗牛充栋。学者欲探其秘奥,究其要旨,除紧紧抓住缘起论的核心外,还要牢牢地握其总纲四圣谛。四圣谛称为佛法的总纲,大约有下而几点理由。1.佛陀一生教化,从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至化道...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佛法浩如烟海,典籍汗牛充栋。学者欲探其秘奥,究其要旨,除紧紧抓住缘起论的核心外,还要牢牢地握其总纲四圣谛。四圣谛称为佛法的总纲,大约有下而几点理由。1.佛陀一生教化,从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至化道圆满将入涅槃时,复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圣 遗教经 缘起论 鹿野苑 五蕴炽盛 至化 大不善地法 根本烦恼 灭谛
原文传递
原始佛教的缘起观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惠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5-27,共3页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文中写道:佛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圣谛"来概括(谛的意思是真理):苦谛,指经验世界的现实;因谛(或集谛),指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是痛苦的消灭;道谛,指灭苦的方法.佛经所说的道理非常多...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文中写道:佛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圣谛"来概括(谛的意思是真理):苦谛,指经验世界的现实;因谛(或集谛),指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是痛苦的消灭;道谛,指灭苦的方法.佛经所说的道理非常多,其实都是围绕四圣谛而展开讨论的.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则是缘起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佛教 缘起论 四圣 杂阿含经 赵朴初 世俗 自性 灭谛 业感缘起
原文传递
释伽牟尼与佛教
9
作者 兰光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3-43,共1页
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早期佛教和当时各种新思潮一样。是在列国时代的‘伟大转折’里所创立起来的新宗教。释伽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所提倡... 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早期佛教和当时各种新思潮一样。是在列国时代的‘伟大转折’里所创立起来的新宗教。释伽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所提倡的哲理以及由他开始的宗教运动对东方文明具有深远影响,作为历史人物他可以与之同时代的孔子相比。释伽牟尼原名悉达多·乔达摩,相传生于公元前566年或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485年。生于释伽国。释伽牟尼意为释伽族的隐修者。牟尼的原意是‘寂默’或佛陀(简称为佛,意即觉者)。释伽牟尼所传宗教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意为四项‘真理’。即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达多 早期佛教 寂默 灭谛 达摩 东方文明 历史人物 正精进 佛教教义
原文传递
涅槃
10
作者 拙缁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7-47,共1页
涅槃,既是佛家真理的代名词,又是佛家证悟的一种境界。它是消溶主客对立,超越时空障碍,证得生命永恒的境界。对凡夫来说,涅槃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因此,涅槃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涅槃”是“苦集灭道”
关键词 苦集 四圣 证悟 人我 灭谛 物我合一 无染 对文
原文传递
箧藏诗抄
11
作者 钱世明 《法音》 1988年第5期17-,共1页
关键词 灭谛 真色 妙悟 猛忆 尧年 觉海 尽意 外篇 沙当 觉生寺
原文传递
佛教常识答问
12
作者 赵朴初 《法音》 1981年第4期7-13,共7页
二、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 Dukkhas... 二、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 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 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 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 Magga-sacca)。佛教经籍非常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常识 缘起论 佛教教义 佛教经籍 灭谛 诸行无常 一切法 释迎牟尼 三法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