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叶马尾藻多糖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芳 郑育声 +2 位作者 尹学琼 沈琦 杨冬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6,共4页
采用NaOH水溶液对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进行超声浸提,通过Sevag法脱蛋白、柱层析,分离得2种浅黄色海绵状水溶性马尾藻多糖SP1、SP2。在质量浓度2g/100mL NaOH水溶液中80℃超声1h,再在80℃恒温水浴4h,得最高多糖产率为13.4%。... 采用NaOH水溶液对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进行超声浸提,通过Sevag法脱蛋白、柱层析,分离得2种浅黄色海绵状水溶性马尾藻多糖SP1、SP2。在质量浓度2g/100mL NaOH水溶液中80℃超声1h,再在80℃恒温水浴4h,得最高多糖产率为13.4%。SP1、SP2苯酚-硫酸显色反应呈阳性,紫外扫描、电泳检测表明多糖纯度较好;凝胶渗透色谱测得SP1、SP2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6、77kD,红外光谱显示SP1、SP2有硫酸基、羧基和α-D-半乳吡喃糖的特征吸收峰。以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SP1、SP2抗氧化活性,10mg/mL的SP1、SP2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分别为87.2%、61.5%;SP1、SP2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人前髓白细胞(HL60)生长的作用,而SP2抗癌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叶马尾藻 多糖 抗癌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盐度对灰叶马尾藻排卵及幼孢子体早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健鹏 赵素芬 +3 位作者 孙会强 刘东超 李海娟 李国荣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4,共8页
通过离体组织培养, 观察了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 卵细胞分裂过程, 并探讨盐度对其卵释放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盐度范围(15‰~42‰)内, 灰叶马尾藻均能正常排卵, 其中盐度22‰~34‰时, 卵可集中快速放散, 而... 通过离体组织培养, 观察了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 卵细胞分裂过程, 并探讨盐度对其卵释放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盐度范围(15‰~42‰)内, 灰叶马尾藻均能正常排卵, 其中盐度22‰~34‰时, 卵可集中快速放散, 而偏高或偏低盐度导致卵子释放延迟, 同时高盐(30‰~42‰)比低盐(15‰~26‰)处理的灰叶马尾藻释放更多卵子.卵从卵窝孔刚排出时为1 核卵, 在随后4h 内经核分裂形成8 核卵, 其中只有1 个子核可与精子核结合成为受精卵, 其他子核消失.受精卵的第一、二次分裂为横分裂, 而第三、四次为纵分裂, 4 次分裂历时4~5h, 之后分裂速度加快, 细胞数目迅速增多, 1d 内形成幼孢子体.第2d 以假根生长为主, 此后叶状部逐渐生长.盐度显著影响灰叶马尾藻幼孢子体早期发育, 当盐度22‰~38‰时假根生长正常, 偏高或偏低盐度均不利于假根生成和伸长, 其中高盐度对假根生长的抑制程度更强;叶状部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6‰~38‰.综上所述, 灰叶马尾藻卵释放及幼孢子体早期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6‰~34‰, 其中最适盐度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叶马尾藻 盐度 排卵 幼孢子体 发育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灰叶马尾藻有性生殖和幼孢子体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素芬 李海娟 +2 位作者 孙会强 李健鹏 李国荣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3-570,共8页
通过离体组织培养,观察了灰叶马尾藻(Sargassumcinereum)有性生殖特征,探讨了光照强度20、40、60、80、120、160μmol/(m2.s)对其有性生殖与幼孢子体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叶马尾藻每窝一般排卵4~6个,单核,核分裂产生2~8核卵。... 通过离体组织培养,观察了灰叶马尾藻(Sargassumcinereum)有性生殖特征,探讨了光照强度20、40、60、80、120、160μmol/(m2.s)对其有性生殖与幼孢子体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叶马尾藻每窝一般排卵4~6个,单核,核分裂产生2~8核卵。受精卵依次经过2次横分裂、2次纵分裂,再经多次分裂形成梨形幼孢子体。光照强度对灰叶马尾藻卵及受精卵大小、分裂速度影响不显著,80~120μmol/(m2.s)时合子分裂较快。光照强度极显著影响灰叶马尾藻幼孢子体假根数量及其长度。培养第9天幼孢子体产生分枝,叶状部生长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适宜光强范围为40~120μmol/(m2.s),早期生长以40~60μmol/(m2.s)最适,出现分枝后以80~120μmol/(m2.s)最适。本研究结果为灰叶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叶马尾藻 光照强度 有性生殖 幼孢子体 生长
原文传递
杂色鲍与2种海藻混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素芬 孙会强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期40-46,共7页
在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模拟研究了杂色鲍(Hall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与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生态混合养殖效果,分析了2种海藻对养殖水体中氮盐、... 在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模拟研究了杂色鲍(Hall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与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生态混合养殖效果,分析了2种海藻对养殖水体中氮盐、磷盐的控制作用以及杂色鲍、2种海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鲍鱼与这两种大型海藻混合养殖,可明显提高鲍鱼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水体中氮、磷盐含量,从而改善鲍鱼养殖环境。单种养殖的鲍鱼病死率是混养病死率的1.92倍。低密度混合养殖时,鲍鱼生长率较高。鲍鱼混合养殖水体中的氮盐、磷盐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种养殖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比灰叶马尾藻具有更强的吸收氮盐与磷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养殖 杂色鲍 灰叶马尾藻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 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