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灰泥丘发育特征及储集意义 被引量:86
1
作者 李凌 谭秀成 +5 位作者 曾伟 周涛 杨雨 洪海涛 罗冰 边立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6-673,共8页
基于岩心及野外剖面观测,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灰泥丘发育特征及其储集意义。四川盆地灯影组普遍发育台内小型灰泥丘,发育规模不大,单个旋回厚度多小于2 m,但其发育频率很高,尤其在灯影组二段和四段频繁出现。构成灰泥丘的颗粒主要... 基于岩心及野外剖面观测,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灰泥丘发育特征及其储集意义。四川盆地灯影组普遍发育台内小型灰泥丘,发育规模不大,单个旋回厚度多小于2 m,但其发育频率很高,尤其在灯影组二段和四段频繁出现。构成灰泥丘的颗粒主要为与蓝菌群落建造有关的凝块石、藻叠层、核形石及粘结岩等,这些微生物粘结捕获灰泥,为灰泥丘建造的主体,相关的岩石类型主要有藻粘结凝块云岩、藻粘结骨架云岩以及与藻粘结凝块云岩共生的波状—柱状藻叠层云岩等。多期灰泥丘呈明显正地貌特征,发育大量格架构造、斑马状构造与层状晶洞构造;具有完整的丘基—丘核—丘坪、丘基—丘核—丘盖2种沉积演化模式,前者最为普遍。灰泥丘与储集层关系密切,丘核常发育规模不等的孔洞,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丘滩复合体构成了四川盆地灯影组的主力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泥丘 蓝藻菌 藻粘结凝块云岩 藻粘结骨架云岩 格架构造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白云岩储集层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多金属矿床中灰泥丘的发现及其意义——以武山和冬瓜山铜矿为例 被引量:41
2
作者 蒋少涌 丁清峰 +4 位作者 杨水源 朱志勇 孙明志 孙岩 边立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4-756,共13页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武山铜矿和冬瓜山铜矿层状硫化物矿体的详细研究,发现了大量具有层圈状构造、层纹状构造或不规则同心环状构造的矿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等,认为这类矿石在宏观构...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武山铜矿和冬瓜山铜矿层状硫化物矿体的详细研究,发现了大量具有层圈状构造、层纹状构造或不规则同心环状构造的矿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等,认为这类矿石在宏观构造上显示出类似于灰泥丘的孔洞系统,微观上又发现了细菌等微生物结构,判断其属于一种矿化的灰泥丘。资料显示,灰泥丘产出的环境为陆坡相,水深明显大于台地相,并且灰泥丘与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在国内外许多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矿床中均发现有灰泥丘。本文所研究的两个矿床中灰泥丘构造矿石保存状况略有不同,冬瓜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保留了大量显示原生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组构、并发现细菌等微生物结构,碳-氧同位素组成也显示原始沉积特征;而武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则显示出受热液改造的矿石组构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暂未发现细菌等微生物结构。冬瓜山和武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的发现,有力地佐证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海西期曾发生过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武山铜矿 冬瓜山铜矿 灰泥丘 热水喷流沉积成矿
下载PDF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灰泥丘中的微生物及其造岩和成丘作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廷山 沈昭国 +2 位作者 兰光志 王顺玉 戴鸿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作为生物礁的特殊类型 ,灰泥丘在古生代十分发育 ,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们是通过微生物造岩作用而形成的 ,而且 ,也在现代湖泊中发现了由兰菌藻的生命活动所形成的灰泥沉积物及灰泥丘。但是国际上一直没有在古生代灰泥丘中发现过细菌等微生... 作为生物礁的特殊类型 ,灰泥丘在古生代十分发育 ,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们是通过微生物造岩作用而形成的 ,而且 ,也在现代湖泊中发现了由兰菌藻的生命活动所形成的灰泥沉积物及灰泥丘。但是国际上一直没有在古生代灰泥丘中发现过细菌等微生物的实体化石 ,微生物促使碳酸钙沉淀、聚集的能力和机理也不明确。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纪和志留纪灰泥丘发育 ,笔者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 (川西北志留纪 )灰泥丘中菌藻类微生物的实体化石及其特征的造岩成丘现象 ,发现的菌藻类微生物实体化石有三种类型 :1.表面光滑的卵形球体型 ;2 .表面粗糙的椭球体型 ;3.网状结构型。而且 ,对寒武纪和志留纪灰泥丘凝块石作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也证明了其有机质生源为菌藻类微生物。这些凝块石灰泥丘中的菌藻类实体化石都显示了不同的沉积、造岩和成丘功能 ,因而证实了微生物在形成古生代灰泥丘中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古生代 作用 微生物 灰泥丘 生物沉淀作用 造岩作用 兰菌藻 生物礁
下载PDF
川北旺苍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灰泥丘沉积特征及造丘环境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骋 谭秀成 +5 位作者 周博 李凌 曾伟 陈虹宇 苏成鹏 施开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214,共13页
目前川北地区早寒武世微生物藻与古杯参与的生物礁(丘)发育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测剖面与镜下分析,川北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发育三期灰泥丘。对该剖面灰泥丘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发育在滑塌角砾灰岩之... 目前川北地区早寒武世微生物藻与古杯参与的生物礁(丘)发育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测剖面与镜下分析,川北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发育三期灰泥丘。对该剖面灰泥丘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发育在滑塌角砾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枝状和房室状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砾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含云生物碎屑灰岩,发育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后期演化为钙质砂泥岩结束生长。第二期生物丘发育在鲕粒滩间生屑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肾状藻,次为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漂浮砾岩和亮晶鲕粒灰岩,纵向上发育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最终再度沉积鲕粒灰岩。第三期灰泥丘发育在藻叠层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为古杯和微生物藻,岩性主要为古杯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丘基、丘核和丘盖。进一步分析三期灰泥丘的成丘环境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属于台缘斜坡环境内的斜坡灰泥丘低能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第二期属于台地边缘灰泥丘,经历四期演化阶段;第三期为台缘高能鲕粒滩向陆一侧能量相对较低的台缘古杯灰泥丘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剖面中灰泥丘多与鲕粒滩共存,构成丘滩复合体,为后期研究储集性能和油气富集关系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泥丘 模式 仙女洞组 川北地区 微生物藻 古杯
下载PDF
生物礁、滩、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地震识别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永垚 王英民 +3 位作者 许翠霞 李冬 吴宇翔 赵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984,822-823,共14页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生物礁、滩及灰泥丘实例分析,寻求三者的识别方法,建立地震识别标志。依据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提出"三角分类"方案,相应归纳出"点、线、面、体、时"综合地震识别法,其中...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生物礁、滩及灰泥丘实例分析,寻求三者的识别方法,建立地震识别标志。依据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提出"三角分类"方案,相应归纳出"点、线、面、体、时"综合地震识别法,其中"点"即分析单个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构型,"线"即分析地质体的沉积环境,"面"即刻画地质体的平面分布,"体"即刻画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时"即解剖地质体的纵向旋回性。应用该方法在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共识别出了5类生物礁、3类滩和2类灰泥丘。其中生物礁具有低频、中—强振幅、中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反射构型,内部具有海侵—海退旋回,位于构造高部位,沉积于高能环境;滩呈低频、中连续、中—强振幅地震反射结构,席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构造斜坡带,形成于高能环境;灰泥丘具有低频、强振幅、非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斜坡相对底部位,沉积于低能环境。"点、线、面、体、时"识别方法将沉积特征、环境能量、地球物理响应及旋回分析有机结合,能可靠地识别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揭示出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局部发育生物礁,广泛发育碳酸盐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灰泥丘 地震识别 南海西北部
下载PDF
陕西宁强早志留世灰泥丘中微生物及其造岩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廷山 边立曾 +2 位作者 俞剑华 兰光志 孙蓬育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3-266,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 ,在陕西宁强早志留世深缓坡微晶灰泥丘中发现 3种微生物化石 ,分别为 :( 1 )表面光滑卵球体 ,其大小为 5μm× 3μm ,壳体表面光滑 ,长轴端具有圆形凹坑或凸起 ,可能为芽体及芽痕 ;此类化石能与真菌类菌孢对比 ;( ...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 ,在陕西宁强早志留世深缓坡微晶灰泥丘中发现 3种微生物化石 ,分别为 :( 1 )表面光滑卵球体 ,其大小为 5μm× 3μm ,壳体表面光滑 ,长轴端具有圆形凹坑或凸起 ,可能为芽体及芽痕 ;此类化石能与真菌类菌孢对比 ;( 2 )表面粗糙的椭球体 ,其大小为 60 μm× 50 μm ,壳体表面粗糙 ,具蠕虫状断续条纹 ,并有方解石胶结物生长 ;( 3)网格状结构 ,由钙化的胶质席状物及枝状物组成 ,网呈枝状分叉 ,盖覆于灰泥之上并参加造岩。经能谱分析 ,所有微生物化石均由碳酸钙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化石 灰泥丘 造岩作用 早志留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灰泥丘孔洞中钙化红藻生殖器官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宝民 张水昌 +1 位作者 边立曾 王大锐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36,共7页
20 0 2年 10月 ,作者对塔里木盆地柯坪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岩进行了野外考察 ,之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室内薄片鉴定和岩石学、沉积学及古生物学研究 ,发现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岩为典型的灰泥丘建造。而且 ,在灰泥丘... 20 0 2年 10月 ,作者对塔里木盆地柯坪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岩进行了野外考察 ,之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室内薄片鉴定和岩石学、沉积学及古生物学研究 ,发现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岩为典型的灰泥丘建造。而且 ,在灰泥丘的孔洞方解石薄片中 ,发现这些孔洞是球状钙化红藻生殖器官化石 ,该球状红藻生殖器官具有托叶保护 ,托叶内发育囊果包被 ,囊果内发育有孢子囊群。将此化石命名为Calciumcarpiumxiaolbu lakeum gen .etsp .nov .。这一发现和认识 ,丰富了寒武纪藻类生物群的内容 ,明确了肖尔布拉克组灰泥丘中孔洞与红藻生殖器官之间的联系 ,在沉积学、古生物学研究上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泥丘孔洞 红藻 生殖器官 化石 塔里木盆地 古生物学
下载PDF
川北地区灯影组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储集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尘 曾伟 +2 位作者 金民东 钟雨师 陈武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4年第3期23-28,78,共6页
过去,对于灰泥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积学特征方面。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到灰泥丘的沉积演化模式和在储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包裹体测试分析、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川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中存在... 过去,对于灰泥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积学特征方面。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到灰泥丘的沉积演化模式和在储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包裹体测试分析、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川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中存在的灰泥丘进行研究。发现川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中的灰泥丘具备国内外典型的灰泥丘识别标志,在纵向上将灰泥丘划分为丘基、丘核和丘坪3个亚相,并详细阐述构成灰泥丘的主要岩石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灰泥丘的典型生长序列;最终明确灰泥丘的丘核和丘坪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有利相带。这一新成果表明灰泥丘具有良好的含油气性,丰富了四川盆地灯影组的沉积类型,拓宽了灯影组的下一步勘探思路,并为国内外灰泥丘相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地区 灯影组 灰泥丘 沉积特征 储集性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光红 张宝民 +1 位作者 边立曾 刘静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是在古老碳酸盐岩台地逐渐沉没过程中生长发育的。横向上,它向台地高部位层层爬坡,纵向上,为多旋回叠丘。建造灰泥砂丘的生物主要是菌藻类—奥特藻及其相近的属,尚有珊瑚、苔藓虫、层孔虫、海绵等。其岩石...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是在古老碳酸盐岩台地逐渐沉没过程中生长发育的。横向上,它向台地高部位层层爬坡,纵向上,为多旋回叠丘。建造灰泥砂丘的生物主要是菌藻类—奥特藻及其相近的属,尚有珊瑚、苔藓虫、层孔虫、海绵等。其岩石类型主要是泥晶凝块格架岩、泥晶凝块障积格架岩、泥晶藻凝块粘结岩。其沉积相可分为丘中心、丘前和丘间三个相带。灰泥丘的演化受控于海进速率同灰泥丘的增长速率及海水深度与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泥丘 中晚奥陶世 塔中地区 地层 碳酸岩
下载PDF
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灰泥丘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屠锡艳 李明 +2 位作者 刘永华 李芃 张晓光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2年第6期51-54,共4页
中国南方晚石炭世海域广大,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黔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地区。工作区晚石炭世地层发育较典型的生物泥丘,是开展生物灰泥丘研究的良好场所。本文对生物礁发育的地层开展了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详细分析了产礁地... 中国南方晚石炭世海域广大,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黔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地区。工作区晚石炭世地层发育较典型的生物泥丘,是开展生物灰泥丘研究的良好场所。本文对生物礁发育的地层开展了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详细分析了产礁地层中蜓等生物群特征,通过对比研究,确定本区生物灰泥丘的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上部地层,即马平组下部地层。通过与世界Waulsortian丘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黔南地区所发育的灰泥丘与Waulsortian丘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确定黔南地区所发育的灰泥丘并非Waulsortian相,是石炭纪特殊的灰泥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生物灰泥丘 沉积环境 建造过程 黔南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碳酸盐灰泥丘成因与储集性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晓萍 张宝民 柳少波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26-32,共7页
灰泥丘与生物礁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但两者的形成环境及内部组成完全不同。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环境是灰泥丘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所建造。川南志留系主要发育中—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龙马溪组、石半栏组... 灰泥丘与生物礁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但两者的形成环境及内部组成完全不同。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环境是灰泥丘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所建造。川南志留系主要发育中—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龙马溪组、石半栏组、韩家店组和秀山组,其中石牛栏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性较硬,上下地层相对为软岩层,构成“两软夹一硬”的地晏剖面结构。灰泥丘主要发育在石牛栏组,属于典型的开阔台地内缓坡泥丘。灰泥丘储层主要发育在丘翼和丘顶微相中,经历了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使丘翼储集物性变差,而白云石化作用使丘顶物性变好。因此丘翼灰岩被胶结后储集性能普遍较差,平均孔隙度1%~2%,渗透率(3~5)×10^(-3)μm^2;丘顶白云石化后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孔隙度4%~5%,渗透率(6~8)×10^(-3)μm^2,构成了川南地区相对有利的天然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灰泥丘 四川盆地 志留纪 碳酸盐岩储集层 胶结作用 孔隙度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灰泥丘研究综述:基于内蒙古石炭纪—二叠纪灰泥丘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振 刘建波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8,共10页
国外很多学者对灰泥丘的形成机制和时空演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我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程度较低。目前灰泥丘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灰泥的无机成因和微生物成因争论、客观分类方法的缺乏以及灰泥丘时空分布的研究精度低等。灰泥丘是... 国外很多学者对灰泥丘的形成机制和时空演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我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程度较低。目前灰泥丘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灰泥的无机成因和微生物成因争论、客观分类方法的缺乏以及灰泥丘时空分布的研究精度低等。灰泥丘是以灰泥为主要成分的、正凸起的碳酸盐岩建造,可含有碳酸盐颗粒和平底晶洞构造等,但不具有格架构造。根据灰泥丘的成分分类方法,灰泥丘被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生物碎屑灰泥丘、微生物灰泥丘、生物碎屑—微生物灰泥丘和纯灰泥丘。石炭纪—二叠纪灰泥丘的时空分布具有规律性,表现为石炭纪晚杜内期到早维宪期的Waulsortian丘或似Waulsortian丘、晚维宪期到谢尔普霍夫期的生物碎屑—微生物灰泥丘和石炭纪巴什基尔期到二叠纪萨克马尔期的藻灰泥丘。异地来源的灰泥通过无机堆积等物理作用形成正地形;微生物在灰泥丘的形成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灰泥,而且起到重要的粘结巩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灰泥丘 分类方法 形成机制 来源 时空分布 控制因素 石炭纪 二叠纪 内蒙古
原文传递
龙门洞:与名胜古迹相伴的奥陶系灰泥丘
13
作者 李越 《生物进化》 2007年第4期40-42,共3页
龙门洞公园门口北侧的陡崖上,有一个长约数百米,高约几十米,草木稀少的石壁。该石壁就是大约在4.5亿年前奥陶纪晚期形成的一个生物礁。位于陕西省陇县西北部,陕甘交界处的景福山,主峰海拔1924米,以险峻的地貌景观和历史悠久的道教古迹... 龙门洞公园门口北侧的陡崖上,有一个长约数百米,高约几十米,草木稀少的石壁。该石壁就是大约在4.5亿年前奥陶纪晚期形成的一个生物礁。位于陕西省陇县西北部,陕甘交界处的景福山,主峰海拔1924米,以险峻的地貌景观和历史悠久的道教古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在景福山主峰西北方约1公里处的山腰上有一个旅游点——龙门洞公园。这里海拔约180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泥丘 奥陶系 生物礁 奥陶纪 门洞 碳酸钙 陆表海 海底 晚期形成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碳酸盐泥丘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文智 杨晓萍 Steve KERSHAW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15-1615,共1页
关键词 发育特征 碳酸盐岩 灰泥丘 四川盆地 志留系 储层 水动力条件 碳酸盐矿物
下载PDF
宁强广元地区志留系宁强组灰岩的微相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越 傅启龙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4-306,共13页
志留纪时期在扬子地台西北缘宁强湾沉积的宁强组,是一套巨厚的泥页岩夹小型局限台地相灰岩。局限台地相灰岩的沉积类型主要有生物礁、生物层和灰泥丘三种,按岩性可分为灰泥岩、颗粒岩、障积岩、粘结岩、格架岩、漂浮岩、灰砾岩等类型... 志留纪时期在扬子地台西北缘宁强湾沉积的宁强组,是一套巨厚的泥页岩夹小型局限台地相灰岩。局限台地相灰岩的沉积类型主要有生物礁、生物层和灰泥丘三种,按岩性可分为灰泥岩、颗粒岩、障积岩、粘结岩、格架岩、漂浮岩、灰砾岩等类型。岩石的微相分析和宏观相带的识别相结合,能指示各种沉积类型不同部位的环境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 生物礁 灰泥丘 生物层 宁强组 志留系
下载PDF
自生泥晶:过去,现在和未来
16
作者 沈越峰 张乐 +1 位作者 沈臻欢 陈亚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3-598,共26页
自生泥晶,也称作原地微晶碳酸钙或原地灰泥以区分他生泥晶或异地泥晶,指的是通过无机和/或有机媒介过程作用在原地形成的泥晶碳酸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自生泥晶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概括;对自生泥晶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荧光和阴... 自生泥晶,也称作原地微晶碳酸钙或原地灰泥以区分他生泥晶或异地泥晶,指的是通过无机和/或有机媒介过程作用在原地形成的泥晶碳酸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自生泥晶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概括;对自生泥晶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荧光和阴极发光特征进行了总结;对自生泥晶的形成过程和来源(包括生物矿化作用、有机矿化作用和无机沉淀三种方式)进行了探讨;对自生泥晶在不同沉积环境碳酸盐岩中的贡献及其地球化学指示进行了论述;对自生泥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分布做了归纳;最后对自生泥晶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认为正确认识自生泥晶的性质,其形成过程和来源对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丘的演化和地球化学指示、建筑工程和环境修复、探寻地外生命和油气地质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微晶碳酸钙 生物矿化作用 有机矿化作用 微生物岩 灰泥丘
下载PDF
礁滩体与建设性成岩作用 被引量:47
17
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5 位作者 边立曾 申银民 贾进华 张立平 曹宏 杨晓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0-289,共20页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后可形成好的储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主要受沉积微相与建设性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前者是基础,并以高能的礁滩相带为最好;后者主要包括破裂、白云石化和溶蚀三大类,并以白云石化或溶蚀为最优,其中的溶蚀分布最广泛、影响最深刻而对优质储层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礁滩储层中的古岩溶类型最为丰富多彩,包括同生期、准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热流体岩溶的所有类型,白云岩化礁滩体也不例外。其中,同生-准同生期岩溶的形成机制与礁滩沉积时高频层序旋回向上变浅序列的短暂暴露淋溶有关,表生期岩溶则受控于礁滩沉积后三级层序旋回Ⅰ型界面的暴露淋溶。由此,导致礁滩储层中除了可以也是(碳酸盐岩中)唯一保存原生孔隙外,还发育了次生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礁丘、灰泥丘尤其是丘间洼地中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它们自身没有有效的原生孔隙,但岩溶作用可以形成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灰泥丘 岩溶作用 破裂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同生期岩溶 准同生期岩溶 表生期岩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生物礁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36
18
作者 欧阳睿 焦存礼 +2 位作者 白利华 苌蘅 王玉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6,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多种类型生物礁 ,主要造礁生物包括海绵、托盘类、层孔虫、珊瑚、隐藻类、苔藓虫、蓝绿藻、绿藻、管孔藻科红藻等 ,主要礁体类型为灰泥丘和少量的骨架礁、障积礁。分析钻探揭示的生物礁特征 ,结论是...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多种类型生物礁 ,主要造礁生物包括海绵、托盘类、层孔虫、珊瑚、隐藻类、苔藓虫、蓝绿藻、绿藻、管孔藻科红藻等 ,主要礁体类型为灰泥丘和少量的骨架礁、障积礁。分析钻探揭示的生物礁特征 ,结论是灰泥丘主要形成于棚内及棚缘内带环境 ,骨架礁与障积礁主要形成于棚内与棚缘环境。通过沉积相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研究 ,预测塔中地区的陆棚边缘相带和塔中北部斜坡的中部地带 ,有望找到带状或断续带状分布的生物礁带。塔中 1号断裂西端的顺托果勒西区块已发现 6个地震异常反射体 ,从其发育层位、所处环境和内部反射特征来看 ,极可能是生物礁丘。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地区 生物礁 特征 分布 灰泥丘 骨架礁 障积礁 棚内 棚缘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震旦纪沉积古地理 被引量:65
19
作者 刘静江 李伟 +9 位作者 张宝民 周慧 袁晓红 单秀琴 张静 邓胜徽 谷志东 樊茹 王拥军 李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53,共19页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和局限海盆沉积。紧邻上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发育的川滇大裂谷对上扬子台地的演化、沉积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有着重要影响。灯影期,上扬子台地曾经有过一次由裂谷活动导致的快速沉降,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由台地到海盆的变化。岩相古地理的演变控制着四川盆地震旦系沉积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也控制着该区常规油气及页岩气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台地震旦系 古地理 半孤立台地碳酸盐岩台地攀西裂谷灰泥丘 局限海盆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台缘礁滩复合体建造模式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振宇 孙崇浩 +2 位作者 杨海军 周成刚 张正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6-552,共7页
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台缘高能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主要包括生物礁丘、灰泥丘、粒屑滩、滩间海等沉积类型,纵向上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的多旋回组合。单个礁滩复合体下部发育粒屑滩,上部为灰泥丘和(或)礁丘,之上为下一旋... 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台缘高能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主要包括生物礁丘、灰泥丘、粒屑滩、滩间海等沉积类型,纵向上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的多旋回组合。单个礁滩复合体下部发育粒屑滩,上部为灰泥丘和(或)礁丘,之上为下一旋回的粒屑滩亚相所覆盖。横穿宽3~10km的区域,特别是台地边缘向陡坡转折的高地为礁生长相对集中区,而向内侧则更多出现滩相。不同沉积期礁滩单元分布范围不同,从良三段到良一段沉积期间内呈现逐步向塔中Ⅰ号坡折带迁移的缩减趋势。经后期多次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的改造,形成沿台缘分布且具有非均质性变化的礁滩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复合体 灰泥丘 粒屑滩 上奥陶统 塔中Ⅰ号坡折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