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麝鼩作为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张云 赵学忠 +4 位作者 张炳根 沈建中 唐家琪 鲍明荣 吴光华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1987年第4期209-210,共2页
1984年12月和1985年12月,在江苏武进县EHF疫区,野外捕捉小兽115窝,即行分类获灰麝鼩118只,其肺EHF抗原阳性7只,阳性率为5.9%;血清EHF抗体阳性8只,阳性率为6.7%。从EHF抗原阳性的灰麝鼩肺组织和EHF抗原阳性的窝巢革螨,各分离出一株EHF病... 1984年12月和1985年12月,在江苏武进县EHF疫区,野外捕捉小兽115窝,即行分类获灰麝鼩118只,其肺EHF抗原阳性7只,阳性率为5.9%;血清EHF抗体阳性8只,阳性率为6.7%。从EHF抗原阳性的灰麝鼩肺组织和EHF抗原阳性的窝巢革螨,各分离出一株EHF病毒,属首次报告。并提示EHF疫区灰麝鼩可作EHF的宿主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灰麝鼩 宿主动物 革螨
下载PDF
湖北省兽类新纪录—台湾灰麝鼩 被引量:4
2
作者 雷博宇 岳阳 +4 位作者 崔继法 吉晟男 余文华 韩文斌 周友兵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属于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麝鼩属,在台湾地区分布较广(Fang et al.,1997),其模式标本产于台湾台中市南投县。其后,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等认为其是灰麝鼩(Crocidu... 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属于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麝鼩属,在台湾地区分布较广(Fang et al.,1997),其模式标本产于台湾台中市南投县。其后,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等认为其是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的亚种或同物异名(Ellermanand Morrison-Scott,1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灰麝鼩 湖北 食虫类 新纪录
下载PDF
灰麝鼩与黑线姬鼠消化道解剖初步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永杰 袁兴勤 +3 位作者 胡锦矗 杨艳 方慧 王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5-19,33,共6页
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在四川南充地区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但食性迥异.本文对二者的消化道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解剖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别:灰麝鼩无盲肠,消化道总长仅为黑线姬鼠的一半,胃壁薄;黑线... 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在四川南充地区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但食性迥异.本文对二者的消化道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解剖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别:灰麝鼩无盲肠,消化道总长仅为黑线姬鼠的一半,胃壁薄;黑线姬鼠具盲肠,胃壁厚,从外观上可区分为两部分.同时二者口腔中的牙齿、上腭和舌的形态也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物种的消化道形态结构是与其食性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麝鼩 黑线姬鼠 消化道 解剖 比较
下载PDF
四川和贵州省兽类新纪录——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顺德 张琪 +3 位作者 李凤君 王旭明 王琼 刘少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台湾灰麝 (Crociduratanakae)属于嗣形目(Soricomorpha)鼢鼯科(Soricidae),首次被Kuro-da于1938描述,其模式产地在中国台湾台中市(Taichung)。随后一直被认为是灰麝胸(Crocidura attenuata)的亚种或同物异名(Corbetand Hil... 台湾灰麝 (Crociduratanakae)属于嗣形目(Soricomorpha)鼢鼯科(Soricidae),首次被Kuro-da于1938描述,其模式产地在中国台湾台中市(Taichung)。随后一直被认为是灰麝胸(Crocidura attenuata)的亚种或同物异名(Corbetand Hill,1992;Hutterer,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地理分布 四川 贵州 新记录
下载PDF
安徽黄山和宣城发现台湾灰麝鼩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中正 唐宏谊 +5 位作者 唐肖凡 刘孟文 满晓梅 赵涵韬 吴孝兵 吴海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5-819,共5页
2018年11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30°34′42″N,118°41′47″E)和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30°21′26″N,118°30′11″E)的针阔混交林采集到3只麝鼩属小型兽类。3只个体体型较小,体重11~14 g;背毛灰褐色,... 2018年11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30°34′42″N,118°41′47″E)和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30°21′26″N,118°30′11″E)的针阔混交林采集到3只麝鼩属小型兽类。3只个体体型较小,体重11~14 g;背毛灰褐色,腹部毛色稍淡;尾短而粗壮,上下异色,基部2/3散生稀疏的长刚毛,这些特征与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描述一致。基于Cyt b全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这3号标本与从GenBank下载的台湾灰麝鼩(GenBank登录号KX946002~KX946006、AB175080、AB175081)构成单系群(支持率为100%)。这3号标本Cyt b全序列与台湾灰麝鼩地模标本(GenBank登录号AB175080、AB175081)的遗传距离在0.76%~0.85%之间。基于以上结果,确定这3号标本为台湾灰麝鼩,这是该物种在安徽省的首次发现,也是其在华东地区的首个分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鼩 台湾灰麝鼩 分布新记录种 安徽省
原文传递
安徽省首次从灰麝鼩肾组织中分离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被引量:1
6
作者 顾黎莉 张永根 +1 位作者 胡艳美 王俊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930,共2页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病原菌群复杂、储存宿主种类较多,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安徽省自1962年证实钩体病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疫情发生。由于省内具有不同的地理区划,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不同,因而钩体病流行特征、菌群分布、流行...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病原菌群复杂、储存宿主种类较多,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安徽省自1962年证实钩体病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疫情发生。由于省内具有不同的地理区划,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不同,因而钩体病流行特征、菌群分布、流行形式及宿主动物种类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黄疸出血群 灰麝鼩
原文传递
云南兽类鼩鼱科一新纪录——台湾灰麝鼩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峰 万韬 +3 位作者 陈中正 Narayan Prasad Koju 何锴 蒋学龙 《动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5-869,共5页
于2006年10月及2015年8月在中国云南省采集到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3号成体标本。1号雄性与1号雌性的标本来自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22°53′59″N,103°41′23″E,2 088 m),另1号雌性标本采自富宁县里... 于2006年10月及2015年8月在中国云南省采集到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3号成体标本。1号雄性与1号雌性的标本来自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22°53′59″N,103°41′23″E,2 088 m),另1号雌性标本采自富宁县里达镇半边箐(23°28′11"N,105°35′59″E,1 442 m)。其尾毛长而稀疏,尾长变异大,后足宽大,后足足底和掌外侧垫突出、聚集且呈圆形,这些特征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吻合。其线粒体Cyt b与地模标本的遗传距离为1.6%。采集地生境为原生林与次生林交界处和落叶季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灰麝鼩 新纪录 云南省 动物地理
原文传递
河南信阳发现台湾灰麝鼩
8
作者 蒋海军 胡理群 +3 位作者 周言言 赵海鹏 路纪琪 田军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1-758,共8页
于2013年和2018年在河南信阳新县与浉河共采集到3号鼩鼱成年个体标本,基于齿色特征初步鉴定为劳亚食虫目鼩鼱科麝鼩属(Crocidura)物种。对所采3号标本的Cyt 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并通过构建系统发... 于2013年和2018年在河南信阳新县与浉河共采集到3号鼩鼱成年个体标本,基于齿色特征初步鉴定为劳亚食虫目鼩鼱科麝鼩属(Crocidura)物种。对所采3号标本的Cyt 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关系树进一步明确所采3只标本的分类地位。根据标本形态、头骨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确定该物种为台湾灰麝鼩(C.tanakae),为河南哺乳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标本现存于郑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所(编号分别为IBE20131005、IBE2018100501和IBE2018100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灰麝鼩 鼩鼱科 哺乳动物 分布新记录种 大别山 河南
原文传递
灰绒麝凤蝶的饲养和生物学习性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红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5-49,59,共6页
药用植物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重要植物资源之一,昆虫传粉对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本研究对灰绒麝凤蝶(Byasa mencius)开展饲养实验,结合野外定点观察,记录访花、取食、化蛹和羽化等行为和习性,分析实验饲养条件... 药用植物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重要植物资源之一,昆虫传粉对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本研究对灰绒麝凤蝶(Byasa mencius)开展饲养实验,结合野外定点观察,记录访花、取食、化蛹和羽化等行为和习性,分析实验饲养条件下影响化蛹和羽化的主要因素,探讨人工饲养方法。结果表明,灰绒麝凤蝶对多个科、属的多种药用植物具有访花和传粉行为,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食料的充沛程度、湿度和饲养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化蛹和羽化的成功率。该研究可为灰绒麝凤蝶的规模化养殖和蝶类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蝶 生物学习性 饲养 马兜铃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灰麝的种群数量变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爱国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汇集了 1 989~ 1 996年云南保山市坝区的调查资料和其它地区的文献资料 ,对灰麝种群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 ,灰麝集中分布于海拔 1 6 5 0m的保山市坝区 ,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海拔高度的局限性特征。种群相对数量高峰分别出现在 6月和 8... 汇集了 1 989~ 1 996年云南保山市坝区的调查资料和其它地区的文献资料 ,对灰麝种群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 ,灰麝集中分布于海拔 1 6 5 0m的保山市坝区 ,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海拔高度的局限性特征。种群相对数量高峰分别出现在 6月和 8~ 1 2月。灰麝的年变动在保山坝区居民区鼠型小兽群落中组成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 季节变动 年变动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两种麝鼩的核型和G-带研究
11
作者 蔡灵超 叶建平 +1 位作者 陈冲 陈萍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72-75,共4页
采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以胰酶法制作G带,报道了云南2种麝鼩的核型和G带.白尾梢麝鼩(Crocidura fuliginosa)二倍染色体数目(2n)为40,常染色体臂数(FN)为50;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e)2n=40,FN=52.G-带比较结果显示,2种麝鼩的G... 采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以胰酶法制作G带,报道了云南2种麝鼩的核型和G带.白尾梢麝鼩(Crocidura fuliginosa)二倍染色体数目(2n)为40,常染色体臂数(FN)为50;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e)2n=40,FN=52.G-带比较结果显示,2种麝鼩的G带很相似,进一步表明该属动物的核型进化很保守;两者核型差异在于:灰麝鼩6号染色体是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它与白尾梢麝鼩6号端着丝粒染色体以及19号端着丝粒染色体近着丝粒部分的带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鼩 白尾梢麝鼩 灰麝鼩 核型 G-带
下载PDF
贵州省鼩鼱的几种吸虫
12
作者 金大雄 顾以铭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1年第3期257-264,共8页
我们在贵州省的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 Milne-Edwards,水麝鼩Chimmaroyale platycephala himalayica Gray及大长尾鼩Soriculus(chodsigoa)salenskii Kastschenko中检获五种吸虫,其中一种是新宿主记录,四个新种,两个属是我国的新记录... 我们在贵州省的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 Milne-Edwards,水麝鼩Chimmaroyale platycephala himalayica Gray及大长尾鼩Soriculus(chodsigoa)salenskii Kastschenko中检获五种吸虫,其中一种是新宿主记录,四个新种,两个属是我国的新记录。 宿主名称依Ellerman & Morrison-Scott,1951订正,其汉名依《拉汉兽类名称》。量度为毫米,括弧内为平均值,模式标本存贵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 贵阳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 新宿主 模式标本 灰麝鼩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两种小型兽类的游泳行为及皮毛防水性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康娟 张琛 +1 位作者 王勇 张美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1-429,共9页
洞庭湖区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对湖区小型哺乳动物造成一定压力。具有游泳能力的小型哺乳动物可利用水体逃生扩散,游泳能力影响其分布情况。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洞庭湖区主要优势鼠种,在湖区各生境中均占优势;灰麝鼩(Crocidu... 洞庭湖区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对湖区小型哺乳动物造成一定压力。具有游泳能力的小型哺乳动物可利用水体逃生扩散,游泳能力影响其分布情况。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洞庭湖区主要优势鼠种,在湖区各生境中均占优势;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在湖区亦有分布,二者分布特点不同,可能与游泳能力有关。为观察比较二者游泳能力,野外捕捉动物进行游泳实验,观察并比较二者的游泳行为及皮毛吸水率。结果发现,灰麝鼩采用狗刨式在水面游泳,背腹部没入水中,身体与水面倾斜度较大,利用四肢划水提供动力,游泳期间无漂浮行为,皮毛吸水率随游泳时间延长而增长,游泳行为及皮毛吸水率无性别差异。黑线姬鼠也采用狗刨式在水面游泳,仅腹部没入水中,身体与水面倾斜度较小,主要利用后肢划水,可漂浮在水面,皮毛吸水率随游泳时间延长而增长,游泳行为及皮毛吸水率无性别差异。两者比较显示,黑线姬鼠采用水生适应程度较好的游泳方式,游泳能力比灰麝鼩强,其皮毛防水性能优于灰麝鼩,皮毛吸水率和吸水率速率显著低于灰麝鼩。上述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灰麝鼩都具有一定的水中运动能力,但黑线姬鼠的游泳方式及皮毛防水性比灰麝鼩强,可能是其广泛分布于洞庭湖湖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灰麝鼩 皮毛吸水率 皮毛吸水速率 水生适应 游泳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