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问·灵兰秘典论》考释三则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永衍 郝军 徐勤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68,共2页
《内经》通行本之《素问.灵兰秘典论》,其思维方式与主体内容来自古《阴阳十二官相使》一文,但在其流传过程中有后人之加工整理;胆在人体既为六腑之一,又为"中精之腑",功能介于脏与腑之间,能出表入里、通达阴阳,为三阴三阳之... 《内经》通行本之《素问.灵兰秘典论》,其思维方式与主体内容来自古《阴阳十二官相使》一文,但在其流传过程中有后人之加工整理;胆在人体既为六腑之一,又为"中精之腑",功能介于脏与腑之间,能出表入里、通达阴阳,为三阴三阳之枢、五脏六腑之界,亦为人身之枢纽与桥梁,故为"中正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意为膀胱犹如贮水之堤坝,主贮藏人体之津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源流 中正 州都
下载PDF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内经》的诠释——以《素问·灵兰秘典论》一段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臧守虎 王振国 +1 位作者 刘更生 张庆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君主”、“神明”、“明”等概念及相关文句进行考察与诠释,认为“君主”是道家价值标准的君主,是阴性的;“神”、“明”浑言之即是“道”,析言之分别是阴、阳之义;“明”也是道家之“明...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君主”、“神明”、“明”等概念及相关文句进行考察与诠释,认为“君主”是道家价值标准的君主,是阴性的;“神”、“明”浑言之即是“道”,析言之分别是阴、阳之义;“明”也是道家之“明”,其义恰是光明的对立面———阴、暗。《内经》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只有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内经》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文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 君主 神明 诠释
下载PDF
柴浩然讲解《素问·灵兰秘典论》 被引量:5
3
作者 柴瑞震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938-940,共3页
目的:探讨柴浩然老师所讲《素问·灵兰秘典论》课程中关于十二官的功能、十二官相互关系以及心脏的领导作用。方法:整理柴浩然1960年代《素问·灵兰秘典论》课程讲稿。结果:柴浩然认为本节经文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阐明内脏十二... 目的:探讨柴浩然老师所讲《素问·灵兰秘典论》课程中关于十二官的功能、十二官相互关系以及心脏的领导作用。方法:整理柴浩然1960年代《素问·灵兰秘典论》课程讲稿。结果:柴浩然认为本节经文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阐明内脏十二官的功能和心的领导作用。结论:依《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论,心的功能正常,脏腑在心的领导下各守其职、相互协调,如此则脏腑行健、气血通畅、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健康长寿。心的功能不正常,则下属各脏腑就不能各司其职,因而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而产生病理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浩然 素问 灵兰秘典论 十二官 膻中
下载PDF
《灵兰秘典论》与心配土说 被引量:13
4
作者 田树仁 高兰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6-7,共2页
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两种五行配五脏,即心土、脾木、肺火、肝金、肾水,还有一种是心火、肝木、肺金、脾土、肾水之说。经考证认为,《灵兰秘典论》的心配土说很隐晦,表面上毫不带五行气息,故得以保留在《素问》中,否则早被心配火说修正了。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五行
下载PDF
阅甲骨文形象信息·读《灵兰秘典论》天真 被引量:2
5
作者 何乃举 季清华 +1 位作者 何乃文 何乃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621-624,共4页
目的中医有脑无理论,就象中医人知道自己有脑的生物体,却不知道脑的组织体是什么功能作为。面对现代西医学的挑战,中医人寻根问祖,原来自己的脑文化在秦汉前期被"历史断代文化"遗弃。中医人应该在中华文库中找回属于自己的脑... 目的中医有脑无理论,就象中医人知道自己有脑的生物体,却不知道脑的组织体是什么功能作为。面对现代西医学的挑战,中医人寻根问祖,原来自己的脑文化在秦汉前期被"历史断代文化"遗弃。中医人应该在中华文库中找回属于自己的脑文化。方法去认读甲骨文时期的文字形象信息,解读《黄帝内经》中质疑的生物名称。结果发现中医脑文化"玉海冰肌",文字使用的意识内容超前。结论中医应该论脑,必须要有中医人的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甲骨文“” 金文“” 息入灵兰
下载PDF
《素问·灵兰秘典论》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增贤 《国医论坛》 2018年第6期27-28,共2页
《灵兰秘典论》作为《素问》的重要篇章,其对于后世研究藏象理论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学术界对于此篇的写作时间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十二脏理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考证分析十二官的构成,认为《灵兰秘典论》当出自魏晋之后;... 《灵兰秘典论》作为《素问》的重要篇章,其对于后世研究藏象理论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学术界对于此篇的写作时间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十二脏理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考证分析十二官的构成,认为《灵兰秘典论》当出自魏晋之后;其中所论述的十二脏理论有异于现行五脏六腑理论;十二脏理论所体现的是解剖学和古代传统文化观念对中医学早期理论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十二官 十二脏理论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从古代官制看《灵兰秘典论》的著作时间 被引量:2
7
作者 石相臣 《中医文献杂志》 2007年第3期5-7,共3页
学术界根据《素问》各篇的著作时间,把《素问》分成三个部分:认为"运气七篇"是王冰补入;《素问遗篇》疑是唐宋之人补入;其余部分(包括《灵兰秘典论》)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但是,笔者从《灵兰秘典论》中的官制入手,考证出《灵... 学术界根据《素问》各篇的著作时间,把《素问》分成三个部分:认为"运气七篇"是王冰补入;《素问遗篇》疑是唐宋之人补入;其余部分(包括《灵兰秘典论》)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但是,笔者从《灵兰秘典论》中的官制入手,考证出《灵兰秘典论》应完成于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官制 成书时间
下载PDF
《黃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节选) 被引量:1
8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共1页
黃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廩之官,五味出焉。... 黃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州都之官 相傅之官 君主之官 十二官 将军之官 岐伯 膻中
原文传递
《内经》使道学说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彤 李慧丽 王辉武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1035-1037,共3页
“使道”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精辟地道明了人体健康生命过程维持的关键,除了“主明”,还需要“使道通”。1使道学说的历史背景使道学说... “使道”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精辟地道明了人体健康生命过程维持的关键,除了“主明”,还需要“使道通”。1使道学说的历史背景使道学说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十二官 《黄帝内经》 人体健康 《内经》 使道 素问 历史背景
下载PDF
心悸怕冷的调理方法
10
作者 赵子剑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年第11期34-35,共2页
自测一下,是否有过感到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是否感到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怕冷腿肿?是否感到善惊易恐,精神不振,失眠多梦而易惊醒?如果出现过以上症状,就需要正确的自我调整或者就医了。想要了解心脏疾病会引发这些症状的原因,首... 自测一下,是否有过感到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是否感到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怕冷腿肿?是否感到善惊易恐,精神不振,失眠多梦而易惊醒?如果出现过以上症状,就需要正确的自我调整或者就医了。想要了解心脏疾病会引发这些症状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心脏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调理方法 自我调整 君主之官 心脏疾病
下载PDF
肾之“相使贵贱”内涵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立艳 陈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50-1852,共3页
从"水为万化之原,肾为人之始生""肾为元气之根,天癸之源""肾为五脏之根,化源五脏之精"3方面探讨了肾之"相使贵贱"的内涵。"水为万化之原,肾为人之始生",从肾五行属水,水为万化之源... 从"水为万化之原,肾为人之始生""肾为元气之根,天癸之源""肾为五脏之根,化源五脏之精"3方面探讨了肾之"相使贵贱"的内涵。"水为万化之原,肾为人之始生",从肾五行属水,水为万化之源角度论肾"贵";"肾为元气之根,天癸之源",从肾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重要性论肾"贵";"肾为五脏之根,化源五脏之精",从肾和五脏的相使关系论肾"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相使贵贱 五脏
下载PDF
浅谈以脾胃为中心的健康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鹏 王焕生 贺新怀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脾胃 健康观 阴阳平衡 灵兰秘典论 仓廪之本 脾脏功能 缪仲淳 万密斋
下载PDF
张仲景顾护脾胃在中医儿科学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丽 王新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1]古代医家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都依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健全。对于小儿来讲,脾胃功能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1]古代医家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都依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健全。对于小儿来讲,脾胃功能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护脾胃 中医儿科学 临床应用 张仲景 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运化功能 生长发育阶段 灵兰秘典论
下载PDF
“气化”概念辨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玲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气化 阳气 三焦 《素问·灵兰秘典论》
下载PDF
医学伦理学(3)——我国古代传统医德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少鹏 高志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2期I0009-I0012,共4页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古代文献 传统医德 《黄帝内经》 灵兰秘典论 医学起源 中医理论 枢》 《素问》 医德思想
下载PDF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至道在微……以传保焉”的诠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臧守虎 《中医研究》 2006年第10期59-62,共4页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至道在微……以传保焉”一段进行诠释。此段不仅在“道”“微”“消(肖)”“当”“恍惚”“保(宝)”等众多表层用词、组句上,而且在词句所反映的内在思想上,皆与《老子》有诸多相同、相...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至道在微……以传保焉”一段进行诠释。此段不仅在“道”“微”“消(肖)”“当”“恍惚”“保(宝)”等众多表层用词、组句上,而且在词句所反映的内在思想上,皆与《老子》有诸多相同、相似、相关之处。由此可见,《黄帝内经》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黄帝内经》援引道家的理论概念以发挥医理,正确理解与诠释《黄帝内经》离不开对道家思想文化的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文化 《老予》 《素问·灵兰秘典论》 注释
下载PDF
王肯堂泄泻病诊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苗彦霞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36-39,共4页
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幼科》及《医镜》《灵兰要览》对泄泻病均有阐述,概括王氏所论,他认为泄泻主要因于内伤饮食,外感寒湿,脾土受伤,不能运化,以致水谷不分,偏渗大肠而发病。首次提出了泄泻专病专方治疗,并结... 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幼科》及《医镜》《灵兰要览》对泄泻病均有阐述,概括王氏所论,他认为泄泻主要因于内伤饮食,外感寒湿,脾土受伤,不能运化,以致水谷不分,偏渗大肠而发病。首次提出了泄泻专病专方治疗,并结合分型论治与对症处理,体现了针对病、证、症结合论治的思路。其对泄泻的分型论治,涉及到病因、病位、病性、病程、兼夹疾病等多方面,反映了王氏论治泄泻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肯堂 泄泻 诊治思路 证治准绳 幼科 医镜 灵兰要览
下载PDF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内经》的诠释——以《素问》“心者……其宗大危”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臧守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道家思想文化 素问 灵兰秘典论 神明 君主 诠释
下载PDF
女子仰仗“肝将军”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双庆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8期75-75,共1页
"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女子情绪不稳,易发火、易情绪化、想得多、爱唠叨,常常"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关键词 将军之官 肝生于左 黄帝内经·素问 明堂五脏论 释言 右上腹部 情绪不稳 灵兰秘典论 感时 情绪化
下载PDF
膻中小考
20
作者 贾钰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2期3-3,共1页
膻中一词屡见于古典医籍中,始见于《黄帝內经》。综观《素问》、《灵柩》162篇,谈到膻中多处,但各有不同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三: 一是指心包络。《素问·灵兰秘典论》载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之句,认为膻中象君主身边的内... 膻中一词屡见于古典医籍中,始见于《黄帝內经》。综观《素问》、《灵柩》162篇,谈到膻中多处,但各有不同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三: 一是指心包络。《素问·灵兰秘典论》载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之句,认为膻中象君主身边的内臣,把人身最高统治者——心的意志、行为传达出来。因心在志为喜,故此处喜乐二字是代指心的功能变化的。另《灵枢·张论》尚有“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的说法,认为它又象皇帝居住的宫城,起到护卫作用。从上述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此二处的膻中指的就是心包络。因其包裹于心外,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一旦邪气犯心,心包先于受病。二是指人体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膻中 心包络 灵兰秘典论 《素问》 宫城 代指 古典医籍 八会穴 根结篇 大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