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灵宝派礼斗仪式音乐研究
1
作者 刘胪婷 《民族音乐》 2023年第5期18-20,共3页
福州礼斗仪式是福州灵宝派北斗文化信仰的载体,亦是福州地区道教最具特色的科仪之一。礼斗仪式中使用的音乐,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灵宝派音乐的形态与风格特征。本文从福州灵宝派礼斗仪式的内容、仪式中的音乐特征等方面,阐释福州灵宝派礼... 福州礼斗仪式是福州灵宝派北斗文化信仰的载体,亦是福州地区道教最具特色的科仪之一。礼斗仪式中使用的音乐,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灵宝派音乐的形态与风格特征。本文从福州灵宝派礼斗仪式的内容、仪式中的音乐特征等方面,阐释福州灵宝派礼斗仪式音乐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派 穹窿玉斗 道教音乐 福州
下载PDF
陶渊明与道教灵宝派关系之检讨——以涉酒诗文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9,共9页
有关陶渊明涉酒诗文的思想渊源,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中古道教发展史与陶渊明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结合古灵宝经对"酒戒"的特殊态度及其承袭早期天师道而来的厨会制度,证明其饮酒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道教灵宝派的生活... 有关陶渊明涉酒诗文的思想渊源,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中古道教发展史与陶渊明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结合古灵宝经对"酒戒"的特殊态度及其承袭早期天师道而来的厨会制度,证明其饮酒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道教灵宝派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涉酒诗文 灵宝派
下载PDF
刘宋时期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化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翔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1,共3页
灵宝派以灵宝经书闻名,以灵宝斋法见长,系道教的三山符录道派之一,在刘宋时期大流行于世;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原因在于它作为一个道派成功完成了社会化历程,灵宝经书普度一切人,超度三界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需要,灵宝斋法的提醒... 灵宝派以灵宝经书闻名,以灵宝斋法见长,系道教的三山符录道派之一,在刘宋时期大流行于世;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原因在于它作为一个道派成功完成了社会化历程,灵宝经书普度一切人,超度三界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需要,灵宝斋法的提醒功能强化了灵宝派独特的社会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派 大流行 社会化
下载PDF
台湾道教灵宝派普渡仪式与音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雅中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根据刘枝万教授、丁煌教授、吕锤宽教授等人的研究及道法源流之稽考,台湾的道士派别可分成正一(正乙)与灵宝两派。正一派道士主司具有[度生][2]性质的道士,如拜斗、安太岁、拜天公仪式,做三献或建醮等职务,即民间说法红白大事中的红事(... 根据刘枝万教授、丁煌教授、吕锤宽教授等人的研究及道法源流之稽考,台湾的道士派别可分成正一(正乙)与灵宝两派。正一派道士主司具有[度生][2]性质的道士,如拜斗、安太岁、拜天公仪式,做三献或建醮等职务,即民间说法红白大事中的红事(吉事),常被一般民众称为[红头道士]或[红头司公][3],而灵宝派则职司拔度亡魂的[度死][4]斋(阴)事法术的道士,其业务除了从事祈安植福、驱邪压煞等仪式外更兼办各种丧事幽法,加上仪式所用之科仪道书常称为[灵宝]某经,因而有[乌头道士]或[灵宝道士]的称号。普渡仪式就仪式意涵而言,实属祭拜超度孤魂的阴事祭仪,因此笔者就从灵宝派道士所行之普渡仪式中去探寻仪式的内容与音乐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度仪式 仪式音乐 道教灵宝派
下载PDF
灵宝派在刘宋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
5
作者 吴靖梅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5期241-241,共1页
【摘要】刘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在此之前,由于魏晋时期道教被民间作为号召起义的工具,故刘宋前期统治者对其严加防范,且由于佛教的发展,更是使道教面临极大的冲击。而灵宝派却能够在刘宋陆修静对道教改革后,使“灵宝... 【摘要】刘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在此之前,由于魏晋时期道教被民间作为号召起义的工具,故刘宋前期统治者对其严加防范,且由于佛教的发展,更是使道教面临极大的冲击。而灵宝派却能够在刘宋陆修静对道教改革后,使“灵宝之教,大行于世”。文章欲就南朝刘宋时期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考究灵宝派在当时的发展,以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刘宋 灵宝派
下载PDF
晋末南朝灵宝派经教仪式与天文历算关系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子路 盖建民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5,共5页
灵宝派继承了早期道教研习天文历算学的传统,所传经典认为宇宙并非杂乱无章,天地运度、星辰度数均可推算。灵宝派之道不再仅是某种非对象性活动下的神秘经验,而亦一变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中所把握的自然规律。作为神圣天书的灵宝经被认为... 灵宝派继承了早期道教研习天文历算学的传统,所传经典认为宇宙并非杂乱无章,天地运度、星辰度数均可推算。灵宝派之道不再仅是某种非对象性活动下的神秘经验,而亦一变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中所把握的自然规律。作为神圣天书的灵宝经被认为是神真推算历法选择时节后方传诸世,历算活动中对天文异常变化的把握亦成为信众勤行灵宝经法的心理动因。灵宝派通过天文历算研究,试图为道教神学寻找理性与经验基础。其整理道教科仪、提升道教组织素质的活动虽属信仰行为,但实际上增强了传统数学与天文学传播发展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派 斋醮仪式 天文历算 信仰与理性
原文传递
阁皂山灵宝派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泽洪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关键词 灵宝派 道教 閤皂山 葛玄 葛洪
原文传递
灵宝派:道教科仪音乐传统的主载体 被引量:1
8
作者 蒲亨强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科仪 音乐传统 灵宝派 道教文化 道教音乐 主载体 寇谦之 正斋 陆修静 上清
原文传递
閤皂山宫观史及其灵宝派传承世系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龙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7,共8页
本文根据笔者在閤皂山收集到的数块道士墓碑等材料,结合已有文献,探讨唐到清代閤皂山宫观及其灵宝宗坛传承的历史,到清雍正十二年,閤皂山灵宝派共传了73代。此外,文章订正了明代俞策《閤皂山志》几处错误记载,补充数位在閤皂山较有影响... 本文根据笔者在閤皂山收集到的数块道士墓碑等材料,结合已有文献,探讨唐到清代閤皂山宫观及其灵宝宗坛传承的历史,到清雍正十二年,閤皂山灵宝派共传了73代。此外,文章订正了明代俞策《閤皂山志》几处错误记载,补充数位在閤皂山较有影响的閤皂宗传人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閤皂山 宫观史 灵宝派
原文传递
灵宝派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琳 《宗教学研究》 1983年第2期12-12,共1页
道教教派之一。始创于东晋末年。道教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仅为神灵宝贵之意。晋安帝隆安(397—401)中,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伸,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宋时... 道教教派之一。始创于东晋末年。道教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仅为神灵宝贵之意。晋安帝隆安(397—401)中,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伸,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宋时,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唐闾丘方远:《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灵宝派受上清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派 道教 上清 太平经 陆修静 天尊 东晋 葛洪 南朝
原文传递
道教灵宝派授篆论略
11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3,共1页
张泽洪先生在《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授策是早期道教实行的经法制度,更是南方灵宝、正一、上清三大道派赖以传承的主要科法。道教授篆制度根据道士所受法策阶品,将道士分成不同法位等级。
关键词 早期道教 灵宝派 《世界宗教研究》 论略 2010年 制度 道士
原文传递
葛玄——灵宝派在铅山玉虚观的传承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志鸿 宁明伦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灵宝派 道观 道教活动 斋醮科仪 宫观 修道 盛兴 万历 文人
全文增补中
阁皂宗灵宝道述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树森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9期37-42,共6页
阁皂宗灵宝道述论郭树森阁皂宗是道教符篆科教派的三大宗之一(其他两宗是龙虎宗和茅山宗),由灵宝派繁衍而来,以江西阁皂山为本山,故称阁皂宗。阁皂宗约形成于唐代中期,以三国时的葛玄为其始祖,昌盛于唐宋,元以后并入正一道。一... 阁皂宗灵宝道述论郭树森阁皂宗是道教符篆科教派的三大宗之一(其他两宗是龙虎宗和茅山宗),由灵宝派繁衍而来,以江西阁皂山为本山,故称阁皂宗。阁皂宗约形成于唐代中期,以三国时的葛玄为其始祖,昌盛于唐宋,元以后并入正一道。一、阁皂宗由灵宝派繁衍而来灵宝派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派 道教 崇真宫 陆修静 葛玄 述论 葛巢甫 道士 佛教戒律
下载PDF
元《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音乐史料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蒲亨强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一、文献概况 题为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撰于元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后文均简称《金书》),是元朝最大型的道教仪式音乐文献,共320卷。文献题名甚费解,且向无人解释,故试析之。“灵宝”,指明此书... 一、文献概况 题为宁全真传授、林灵真编撰于元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后文均简称《金书》),是元朝最大型的道教仪式音乐文献,共320卷。文献题名甚费解,且向无人解释,故试析之。“灵宝”,指明此书所记内容之道派归属,“领教”,殆为统领各教派之意,“济度”,应为“救济超度”,“金书”,即“经典珍贵之书”。合解为“统领各教派的救济超度科仪的灵宝派经书”。仅从题名可见出,元朝科仪音乐的主流仍是灵宝派,其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在实践中超越了道派的局限,而为各道派所认同共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献 金书 史料研究 文献题名 科仪音乐 道教仪式 灵宝派
下载PDF
论新加坡保赤宫“灵宝大法司地契砖”的仪式文化内涵
15
作者 钟建华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8-32,共5页
新加坡保赤宫现存的"灵宝大法司地契砖"是南洋华人社会难得一见的阴阳契,为1898年保赤宫重修后举行"庆成奠安清醮"的最后科仪环节即"安龙谢土"仪式的重要产物。通过与新加坡保赤宫祖地--闽南地区,及与之... 新加坡保赤宫现存的"灵宝大法司地契砖"是南洋华人社会难得一见的阴阳契,为1898年保赤宫重修后举行"庆成奠安清醮"的最后科仪环节即"安龙谢土"仪式的重要产物。通过与新加坡保赤宫祖地--闽南地区,及与之具有共同历史渊源的台湾等处的"庆成醮""安龙谢土"与"地契砖"安设等仪式内容的比较,显示了保赤宫"灵宝大法司地契砖"的安设,既考虑到了其时新加坡为英属海峡殖民地之一的同时,又杂糅了仪式主持者的道教灵宝派科仪特点,以及闽南祖地的地契砖传统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赤宫 “庆成醮” 闽南祖地 灵宝派科仪 地契砖
下载PDF
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音乐史料研究
16
作者 蒲亨强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一、概况:序、目录 继元代大型科仪音乐文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刊行二十一年之后的明宣德七年(公元1333年),又一部大型科仪书——《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后简称《大成金书》面世,从书名看,后书多“上清”、“大成”两个定... 一、概况:序、目录 继元代大型科仪音乐文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刊行二十一年之后的明宣德七年(公元1333年),又一部大型科仪书——《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后简称《大成金书》面世,从书名看,后书多“上清”、“大成”两个定语,少“领教”一词,上清派本与灵宝派在科仪传统上有师承关系,“大成”,集大成之谓也。两书的道派师承关联是显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献 金书 史料研究 明代 师承关系 科仪 灵宝派 上清
下载PDF
葛玄灵宝法及铅山的道教氛围
17
作者 袁志鸿 宁明伦 《上海道教》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道教灵宝派祖师、三国时的高道葛玄(164-244)到江西铅山县云游,登上云岗山(今为葛仙山玉虚观)修道,并仙举于该山。此后,铅山道教日益昌盛。据明万历《铅书》记载“铅山邑小,而道集之大”。至明时已有道观17座,名胜仙迹荟萃,文人... 道教灵宝派祖师、三国时的高道葛玄(164-244)到江西铅山县云游,登上云岗山(今为葛仙山玉虚观)修道,并仙举于该山。此后,铅山道教日益昌盛。据明万历《铅书》记载“铅山邑小,而道集之大”。至明时已有道观17座,名胜仙迹荟萃,文人高道云集,无不与灵宝派祖师葛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派 道教 道观 修道 氛围 文人 三国 名胜 铅山县
全文增补中
台南灵宝道派的开通冥路科仪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守诚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62,共17页
开通冥路科仪,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演行拔度济幽法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田野调查中所掌握的科仪文本及影像材料,并结合明代《道藏》中相关内容,对本场科仪的文本、科介、文检、法器等内容加以介绍和考证。首先,收集和整理了台南地区较... 开通冥路科仪,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演行拔度济幽法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田野调查中所掌握的科仪文本及影像材料,并结合明代《道藏》中相关内容,对本场科仪的文本、科介、文检、法器等内容加以介绍和考证。首先,收集和整理了台南地区较为知名的多家灵宝道坛所使用的科仪底本,并斟酌异同、权衡优劣,厘定出一份较权威的《无上拔度开通冥路科仪》文本,进而援引历代道书文献,考镜源流,指出台南道士圈中世代传承的科仪文本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次,通过分析科介表演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诠释。台南灵宝派道士敷演开通冥路科仪时穿插了不少的肢体动作,它们分散于唱曲念白之间,是对科仪文本的补充、深化和完善,也是全场科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南 开通冥路科仪 科介流程 科仪文检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南部灵宝道派的引魂过桥仪式
19
作者 姜守诚 李海龙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85,共6页
引魂度桥是宋元以降道教度亡仪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台湾地区南部盛行的民间丧葬拔度法事中,引魂过桥亦是必设的科仪项目之一。本场科仪的表演旨在通过外在、直观的坛场陈设以及戏剧化的表现形式,形象地展示出亡魂在执法道士的引领下... 引魂度桥是宋元以降道教度亡仪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台湾地区南部盛行的民间丧葬拔度法事中,引魂过桥亦是必设的科仪项目之一。本场科仪的表演旨在通过外在、直观的坛场陈设以及戏剧化的表现形式,形象地展示出亡魂在执法道士的引领下,在金童、玉女的佑护下,平安度过法桥的情景。我们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科仪文献,对当地各家道坛敷演引魂过桥科仪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详细阐释了其节次流程及象征意义,并着重讨论了台南与高屏两地科介表演、坛场陈设等方面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南部 引魂过桥
原文传递
台南灵宝道派的打城科仪
20
作者 姜守诚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1,共14页
打城科仪,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拔度斋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当地民众的朴素理解,"打城"就是打破地狱城、将囚禁在阴府冥界中的亡魂拯救出来。今台南灵宝道派演行的打城科仪共计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符合道门传统的、具有... 打城科仪,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拔度斋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当地民众的朴素理解,"打城"就是打破地狱城、将囚禁在阴府冥界中的亡魂拯救出来。今台南灵宝道派演行的打城科仪共计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符合道门传统的、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打城科仪,其以唱念为主,有十分完整和规范的节次流程;第二部分是闾山法派色彩浓重的打城戏,其以真人与鬼将的对话为主,穿插以唱曲和念白,最后以真人手持三清宝戟刺破象征地狱的纸城而结束。我们对这两部分的仪式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打城戏表演中使用的道具(纸城)、法器(三清宝戟、七星剑、锡杖)、打五方送煞的物品(鞭炮、扫帚、草龙、盐米)及文检(救苦天尊之竖疏献状)等也予以介绍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南地区 打城科仪 拔度亡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