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灵山圣墓
- 1
-
-
作者
江草蛉
-
出处
《劳动保障世界》
1994年第4期39-39,共1页
-
文摘
古城泉州古迹多。出东门行二公里,在起伏不大的丘陵上就可以看到一些墓碑掩映在翠柏绿树之中。这是一片伊斯兰教徒们的墓地,人们称之为"灵山"。在这处风景秀美的地方,有一个石亭子,亭子中间并列安放着两座花岗岩雕刻的长方形墓盖,据说这里长眠着两位伊斯兰传教士。墓后有一半圆形石筑回廊,高约三米,廊中立有石碑数方,正中间一方刻有用阿拉伯文书写的石碑,上面记述了墓主人的事略以及当时泉州伊斯兰教徒活动的情况。此碑立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从石亭了、石墓盖和环形回廊的建筑形式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墓地与伊斯兰民族风格的协调和统一,别具一格。
-
关键词
伊斯兰民族
灵山圣墓
至治
东门行
石墓
墓主人
三年
正中间
石棺
世界三大宗教
-
分类号
K928.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穆斯林墓葬石刻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陆芸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学术探索》
2007年第2期94-99,共6页
-
文摘
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以及海南岛曾发现了大量的穆斯林墓葬石刻,它们的出土说明了宋、元时期外国穆斯林留居中国的事实,也说明当时上述沿海港口城市的繁华和吸引力。通过对各地穆斯林墓葬石刻研究,可以展示当时穆斯林的生活、信仰等情况。一些证据表明,当时中国可能存在着十叶派穆斯林。
-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穆斯林
墓葬石刻
蕃客
十叶派
宛葛素墓
灵山圣墓
-
Keywords
South East China
Muslim
tomb scriptures
Islam
Shi'at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谈伊斯兰词语的翻译
- 3
-
-
作者
从恩霖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1年第1期19-20,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许多与伊斯兰有关的书籍中,常常出现译词或引用语汇欠妥的地方,这说明译者或作者对伊斯兰教知识较生疏。用词不当会引起风波,导致不良影响,故含义相似的词汇翻译异常重要,要把握不同宗教的性质和特点、喜爱与憎忌。
-
关键词
词汇翻译
用词不当
灵山圣墓
译词
穆圣
清真女寺
陕西大寺
《古兰经》
汉译名
误译现象
-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
-
题名海與風的幅面——从福州,到泉州
- 4
-
-
作者
阿来
-
机构
四川省作协
-
出处
《泉州文学》
2015年第8期4-13,共10页
-
文摘
去海边,往福建的海边。那里,海与风有更宽阔的幅面。临上路前,我正在中国的另外一端——西部高原。大多数时候,我都在亚洲内陆的高原上穿行。高原上,风横吹,山脉不动,荒野却在汹涌。荒野上面的草、树,还有砂尘,相互争逐。然后,是夜的降临:星光稀朗,寒气下降,一切都凝结,霜花闪烁,星星点点。连水都静下来了,一条条奔流的河,泻入内陆的咸水湖,静止、凝结,如酥酪,如硝盐,如水成岩。水成岩,就是水中物质凝结成的石头。只剩下一个人,在时间的深渊旁。
-
关键词
泉州港
西部高原
亚洲内陆
横吹
福船
灵山圣墓
琉球
海上贸易
刺桐花
福建巡抚
-
分类号
P457.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泉州海洋文化的追寻
- 5
-
-
作者
徐振忠
-
出处
《泉州文学》
2015年第10期11-13,共3页
-
文摘
大海,是摇荡着泉州这座东亚文化之都文明的伟大摇篮。一代代勤劳勇敢智慧的泉州人,踩着大海那色彩常新的碧波所组成的丝绸之路,走向亚非各国,走向欧洲,走向大洋彼岸的新大陆。而当涨潮时节,来自世界各国的商船与客船,又带来了各国的商人与客人来到泉州,有的在泉州侨居,并一代代传下去。泉州也像是广纳百川的大海,成为一个移民大都会。
-
关键词
文化之都
海洋文化
勤劳勇敢
涨潮时
南番
来泉
宗教文化
一类口岸
灵山圣墓
海陆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南国翡翠——清源山
- 6
-
-
作者
王志义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环境监察》
2022年第5期126-128,共3页
-
文摘
如果说,泉州城“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那么,清源山便可以说是“满山都是文化,满山都是历史”。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这座被誉为“闽海蓬莱第一山”的名山,群山环拥,总面积6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米.
-
关键词
清源山
福建省东南部
灵山圣墓
泉州市区
齐云山
三台山
东北岸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海上丝绸之路与宗教文化的交流
- 7
-
-
作者
陆芸
-
出处
《理论参考》
2014年第9期28-29,共2页
-
文摘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著名的有昙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同样,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时穆斯林商人一手提着货物,一手拿着《古兰经》,乘着海船向东方而来,在中国古代名港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留下了不少伊斯兰教的遗迹。
-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宗教文化
中外贸易
昙摩耶舍
早期佛教
《古兰经》
达摩
佛教经典
灵山圣墓
义净
-
分类号
B968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