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枢经》中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
1
作者 韩佳桐 王昊 杨秋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灵枢经》是中医学理论原典,其著述年代的语言特征与当今差别大,常出现理解歧义。本文试通过认知语言学转喻原则分析语词转喻的叙事目的,突出语言的临床启示意义。本文归纳《灵枢经》中常用的转喻代指关系、阐释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发... 《灵枢经》是中医学理论原典,其著述年代的语言特征与当今差别大,常出现理解歧义。本文试通过认知语言学转喻原则分析语词转喻的叙事目的,突出语言的临床启示意义。本文归纳《灵枢经》中常用的转喻代指关系、阐释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发现《灵枢经》中转喻在体质、病机、治则治法的论述中均见运用,重点在于展现生理、病理之“象”内部和“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象思维的临床应用提供实例。《灵枢经》中转喻是用于说明临证思想的叙事行为,承担了提取生病理本质特征、连贯诊治路径、整合临床理论体系的重要叙事功能,对后世医籍产生了广泛的叙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转喻 叙事
下载PDF
《灵枢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治疗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袁艳红 韩一益 +4 位作者 王丽娟 裴梦莹 李红 阚仁惠 安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灵枢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治疗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盐城市中医院治未病科、针灸脑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60例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 目的:探讨《灵枢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治疗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盐城市中医院治未病科、针灸脑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60例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灵枢经》人迎寸口脉诊法针刺治疗。均治疗5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4周,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枢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下针刺治疗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人迎寸口脉诊法 针刺 足少阳胆经偏盛型 失眠
下载PDF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未艾 常小荣 +3 位作者 章海凤 刘密 张国山 林海波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03-204,F0003,共3页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对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特别是着重辨证论治的针术。九针十二原第一主要论九种不同形态针具的名称和功用,以及人体十二原穴的治疗意义。故取篇中"九针"和"...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对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特别是着重辨证论治的针术。九针十二原第一主要论九种不同形态针具的名称和功用,以及人体十二原穴的治疗意义。故取篇中"九针"和"十二原"之文,以"九针十二原"命篇。本文从九针的选用,用针的基本原则,十二原穴的作用及针刺治病的效应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学术思想,这些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九针十二原》第一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关于《脉书》和《灵枢经脉管》中“脉”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辛立 陈易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5,共3页
通过对两书的探讨提出“脉”的概念起源于对血管的认识,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当时解剖学知识、哲学思想及脏象学说的不断影响,从而形成今天的经络理论。它是一种有形实体与哲学思想、推断假设的复杂结合。
关键词 脉书 灵枢经
下载PDF
《灵枢经》对彭氏眼针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秦微 王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1074,共4页
彭老依据历代医家关于眼(目)与脑、脏腑、气血、经络的联系的论述,受到有关五轮、八廓八卦学说的启发,创立了眼针疗法。其中《灵枢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基础理论著作,挖掘其中相关经典论述,还原本源,发现创新,对于眼针疗法中医基础... 彭老依据历代医家关于眼(目)与脑、脏腑、气血、经络的联系的论述,受到有关五轮、八廓八卦学说的启发,创立了眼针疗法。其中《灵枢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基础理论著作,挖掘其中相关经典论述,还原本源,发现创新,对于眼针疗法中医基础理论源流的确立,使其一脉相承,更好、更快、更广的发展做理论支撑;同时从新的视角研究中医特色疗法,起到一些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眼针 脏腑 气血津液 经络 五轮八廓学说 观眼识病(证)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灵枢经》流传情况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成建军 赵舒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61-63,共3页
《灵枢经》古称《九卷》、《黄帝针经》,系《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北宋时期到史崧本刊出之前的传本则多为《黄帝针经》或简称《针经》。对《灵枢经》在北宋、南宋及金元时期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考查,并把金元时期医家著作中引用《灵枢经》... 《灵枢经》古称《九卷》、《黄帝针经》,系《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北宋时期到史崧本刊出之前的传本则多为《黄帝针经》或简称《针经》。对《灵枢经》在北宋、南宋及金元时期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考查,并把金元时期医家著作中引用《灵枢经》及《针经》部分与现行史崧本《灵枢经》进行对照分析,认为《针经》自身可能有不同传本,今本《灵枢经》可能来自《针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针经》 流传情况
下载PDF
《灵枢经》中足三里穴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亦农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37-38,共2页
《灵枢经》中足三里穴的治疗作用孙亦农(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主题词《灵枢经》,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始载于《内经》,尤其是《灵枢经》中,其间有关足三里穴主治运用的记载达15处之多,但从其治疗作用看,不外“扶助中阳”和“健胃和... 《灵枢经》中足三里穴的治疗作用孙亦农(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主题词《灵枢经》,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始载于《内经》,尤其是《灵枢经》中,其间有关足三里穴主治运用的记载达15处之多,但从其治疗作用看,不外“扶助中阳”和“健胃和中”两大方面。l扶助中田《灵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足三里穴 穴位
下载PDF
宋金以来《灵枢经》的版本流传 被引量:5
8
作者 成建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10-212,216,共4页
在简要回顾北宋以前《灵枢经》流传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古本《灵枢经》在内容与结构上都与今本《灵枢经》有所不同。对北宋时期《灵枢经》的流传情况作了考察,认为《灵枢经》在北宋初期已大部分亡佚,而北宋哲宗时经政府版行之高丽献本... 在简要回顾北宋以前《灵枢经》流传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古本《灵枢经》在内容与结构上都与今本《灵枢经》有所不同。对北宋时期《灵枢经》的流传情况作了考察,认为《灵枢经》在北宋初期已大部分亡佚,而北宋哲宗时经政府版行之高丽献本《针经》是《灵枢经》首次有明确史载的版刻。此后,《灵枢经》全本才得以流传于世。《灵枢经》在北宋末南宋初又一次失传,南宋绍兴乙亥年(1155)经史崧献出家藏旧本《灵枢经》后才得以重新传世。在考察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今本《灵枢经》即是史崧将哲宗时刊本《针经》易名《灵枢经》并加以校勘整理而来。并对《灵枢经》宋金以来到清末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版本 宋金 文献学
下载PDF
《灵枢经》古今概念术语错乱误解考 被引量:5
9
作者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140-1143,共4页
《灵枢经》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仍有较多的文句,以及一些原文断句之误导致错解,以使今书概念术语作出不同的解释,并误解了原意。在研究经典中,难免有失于经典之义,如:《灵枢经》"神乎神,客在门""刺之害中而不去,... 《灵枢经》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仍有较多的文句,以及一些原文断句之误导致错解,以使今书概念术语作出不同的解释,并误解了原意。在研究经典中,难免有失于经典之义,如:《灵枢经》"神乎神,客在门""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黄帝曰:愿闻六腑之病。岐伯答曰:面热者足阳明病,鱼络血者手阳明病,两跗之上脉竖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中气穴,则针游于巷""是主……所生病""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手太阳之筋原文‘本支者,……以痛为输’与手少阳之筋原文‘其支者……以痛为输’重复。""手某某之筋、足某某之筋""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十二经脉……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手之六阳,从手至头……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蹻脉从足至目""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等等,若能深思求解,弄清原意,就会正确地运用经典,达到指导临床工作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古今概念 术语错乱 解考
下载PDF
《灵枢经·骨度》古今实测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直 李顺保 田凯文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法:将《灵枢经·骨度》篇的测量值与古代六部医籍骨度值及现代文献实测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与六部医籍骨度值相同,与现代骨度实测值... 目的:研究《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法:将《灵枢经·骨度》篇的测量值与古代六部医籍骨度值及现代文献实测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与六部医籍骨度值相同,与现代骨度实测值亦基本相同。结论:《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真实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骨度》 骨度 测量
下载PDF
《灵枢经》中脉诊与针灸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饶艳秋 韩乃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86-587,共2页
关键词 灵枢经 脉诊 针灸
下载PDF
明赵府居敬堂本《灵枢经》校刻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春雨 赵允南 张沁园 《中医文献杂志》 2001年第2期18-18,共1页
<灵枢经>是中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其早期流传经历了战国至秦汉一个很长的时期,隋唐以前主要是以师徒相授、传抄等形式流传,大概在宋代始有版刻行世,金元以后刊刻渐多.今存<灵枢经>的版本的数十种,其中明朝嘉靖年间赵康王朱... <灵枢经>是中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其早期流传经历了战国至秦汉一个很长的时期,隋唐以前主要是以师徒相授、传抄等形式流传,大概在宋代始有版刻行世,金元以后刊刻渐多.今存<灵枢经>的版本的数十种,其中明朝嘉靖年间赵康王朱厚煜居敬堂刻本<简称赵府居敬堂本>较为著名,其刊刻精良,保存完整.清代藏书家王韬得此刻本,于卷八末空白处有墨笔题记云:"此书得于日本友人寺田弧处,谓为宋本,每半页八行,每行十七字,字结体颇大,而点书严密,宋本无疑,是可宝也."此虽为王韬的一种误认,但明刻居敬堂刻本的刊刻精良从中可见一斑.此本与元·胡氏古林堂刻本,明·熊宗立种德堂本相校,现将此本在版刻与校勘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赵府居敬堂版本 校刻特点
下载PDF
《灵枢经》针灸治则辨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亚渭 安军明 《山西中医》 2000年第5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灵枢经 针灸疗法 治则
下载PDF
《灵枢经》“后沃沫”小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仁述 《西部中医药》 1989年第2期10-11,共2页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脾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关于“后沃沫”含义至今有两种说法,一认为大便下冷沫;一认为涎沫从口中出。持第一种意见的如隋·杨上善《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注:“大...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脾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关于“后沃沫”含义至今有两种说法,一认为大便下冷沫;一认为涎沫从口中出。持第一种意见的如隋·杨上善《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注:“大便沃冷沫也”。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亦言是脾气不下疏而后沃沫;近人陈璧琉等合编的《灵枢经白话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沃沫 灵枢经 膈中 邪气脏腑病形 脉急 太素 脉诊 马莳 杨上善 丹波元简
下载PDF
论研读《灵枢经》的思维视角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登本 《中医药通报》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灵枢经》《素问》共同缔造了中医药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二者所论内容各有侧重。《灵枢经》以经络、腧穴、刺治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病证的刺灸处方为其主要内容,对后世经络学、腧穴学、灸疗学知识的传扬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务必... 《灵枢经》《素问》共同缔造了中医药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二者所论内容各有侧重。《灵枢经》以经络、腧穴、刺治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病证的刺灸处方为其主要内容,对后世经络学、腧穴学、灸疗学知识的传扬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务必要运用多维度视角予以研读,才能阐释其中的奥旨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多维度 学习
下载PDF
《灵枢经》“和”针治神思想管窥
16
作者 钟霞 赵琳琳 郭威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9期1450-1452,1500,共4页
“和”系中医传统文化思想之一,也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治神”是针刺治疗的关键。梳理《灵枢经》经典条文,从和阴阳、和血气、和虚实、和七情、和医患5个层次分别阐述所蕴含的“和”针治神思想,以启发临床医者重视“和”针治神,提... “和”系中医传统文化思想之一,也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治神”是针刺治疗的关键。梳理《灵枢经》经典条文,从和阴阳、和血气、和虚实、和七情、和医患5个层次分别阐述所蕴含的“和”针治神思想,以启发临床医者重视“和”针治神,提高针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中和 治神 阴阳 针刺
下载PDF
《灵枢经》语法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婷 《北京中医》 2003年第2期42-43,共2页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 ,古今语法存在着差异性。古医籍作为古代汉语的特殊载体 ,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灵枢经》一书语法现象为例 ,对古医籍中的语法特点进行探析 ,得出如下结论 :(1)古医籍中的语法现象符合古...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 ,古今语法存在着差异性。古医籍作为古代汉语的特殊载体 ,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灵枢经》一书语法现象为例 ,对古医籍中的语法特点进行探析 ,得出如下结论 :(1)古医籍中的语法现象符合古代汉语语法规律。 (2 )古医籍语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名词活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定语后置这三种语法现象较于一般古籍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古医籍 语法 古汉语
下载PDF
刘衡如《灵枢经》校注的成就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作阵 《中医药文化》 2008年第1期50-51,共2页
刘衡如(1900—1987年),著名中医文献学家。曾发表“中国医学阴阳五行的起源”、“试论六经血气多少之常数”等多篇论文,参与整理、校注或审定中医古籍《本草纲目》、《灵枢经》、《针灸甲乙经》等20余部,纠正了古籍中大量错误。正... 刘衡如(1900—1987年),著名中医文献学家。曾发表“中国医学阴阳五行的起源”、“试论六经血气多少之常数”等多篇论文,参与整理、校注或审定中医古籍《本草纲目》、《灵枢经》、《针灸甲乙经》等20余部,纠正了古籍中大量错误。正如钱超尘先生所说,刘先生的“研究工作,把中医古籍的整理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版本、句读、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刘衡如应占有重要一页”。刘先生的《灵枢经》校注成就同样令人瞩目。校勘《灵枢》2000余条,证据凿凿,至今是研究学习《灵枢经》的重要参考著作。本文就该书的校勘成就和校勘方法做些介绍,以备今之学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衡如 灵枢经 校勘
下载PDF
从《灵枢经》看脉诊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19
作者 王权礼 张秋雁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4期46-47,共2页
通过对《灵枢经》的学习,发现脉诊在针灸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针前诊脉可以知是否可针;诊脉决定针灸取穴;决定针灸治疗的具体治则治法;针后诊脉可知疗效及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 灵枢经 脉诊 针灸
下载PDF
《灵枢经》史崧注疑误辨证
20
作者 邓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53-154,共2页
《灵枢经》史崧注是宋代语音研究的重要资料,对于《灵枢经》的研读也有帮助。人卫版《灵枢经》史崧所注反切、直音和释义内容的校勘尚有疏漏,试举出7则,予以辨证。
关键词 灵枢经 史崧 校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