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肉冲突与情感节制——陈染与萨冈创作比较
1
作者 赵树勤 杨杰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中国当代女作家陈染与法国女作家萨冈在灵肉冲突的书写与叙事情感的节制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基于文化传统与写作背景的差异,陈染的作品又具有独立的个性特征,自我个体生命成长的迫切需要使得其作品拥有了更加强烈的女性主义意味。
关键词 陈染 萨冈 灵肉冲突 情感节制 比较
下载PDF
从灵肉冲突的比较中看个性解放的不同追求——郁达夫、丁玲自传体小说评析
2
作者 赵颖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95-98,共4页
郁达夫和丁玲的早期小说都以自叙传的形式表现真实的生命体验,《沉沦》中的"他"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都是经过"五四"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在追求美好爱情和个性解放的道路上面临着"灵"与&... 郁达夫和丁玲的早期小说都以自叙传的形式表现真实的生命体验,《沉沦》中的"他"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都是经过"五四"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在追求美好爱情和个性解放的道路上面临着"灵"与"肉"的冲突。然而,他们所经历的灵肉冲突又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异。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郁达夫和丁玲透过作品传达出的对个性解放的不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丁玲 灵肉冲突 个性解放
下载PDF
从灵肉冲突看白先勇小说的悲剧意识——以《花桥荣记》和《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子雅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6-7,共2页
白先勇是一个极具悲悯情怀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对人类困境的深情关注及对人生悲剧的不懈思索,本文从分析《花桥荣记》和《那片血一般的杜鹃花》中的灵肉冲突入手探究其中蕴含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 灵肉冲突 生存困境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沉沦》“灵肉冲突”新论
4
作者 霍超群 《俪人(教师)》 2015年第15期187-187,共1页
郁达夫《沉沦》中的“灵肉冲突”可理解为中国魂与日本情的矛盾;主人公“沉沦三部曲”背后体现的是其对日复杂情感的畸形反抗;作家用“灵肉冲突”表达民族情结的书写方式体现了留日派学生的普遍生存困境.
关键词 沉沦 灵肉冲突 日本观 矛盾性 民族情结
下载PDF
论“灵”与“肉”冲突下的女性自杀现象
5
作者 赵娜娜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女性命运是作家笔下说不尽的话题,作家们塑造了一系列自杀女性的形象,展现了她们在"灵"与"肉"交织的世界中进退维谷的窘境,在无可逃避的生存困境和爱而不得的精神困境中遭受的种种考验和折磨,以及最终的选择——自... 女性命运是作家笔下说不尽的话题,作家们塑造了一系列自杀女性的形象,展现了她们在"灵"与"肉"交织的世界中进退维谷的窘境,在无可逃避的生存困境和爱而不得的精神困境中遭受的种种考验和折磨,以及最终的选择——自杀,终结生命以解脱身心在现世中的苦难。作家们通过对自杀女性形象的刻画,揭示最真实的女性生存图景,进而反思女性的生存现状,完成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灵肉冲突 困境 生命关怀
下载PDF
《雪国》女性审美和自然审美的深度化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吴舜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雪国》的女性审美和自然审美都是极富魅力和人性深度的。象喻表述、理想倾注和哲思蕴含是其实现女性深度化审美的三种途径;人文精神渗透。
关键词 象喻境界 至美追求 灵肉冲突 自然崇拜 生命悲叹 超越体验
下载PDF
于“灵”、“肉”思辨中建构另一个自我——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清教传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安斌 卢俊霖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4-179,共6页
基于清教主义文学传统的视角考察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轨式、源流与美学特质,可以发现,由于对人性的不同认识,超验主义和清教文学在建构自我的过程中,表现出世俗人本意识与宗教人本意识的对立冲突。清教文化则在书写范式和宗教人本... 基于清教主义文学传统的视角考察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轨式、源流与美学特质,可以发现,由于对人性的不同认识,超验主义和清教文学在建构自我的过程中,表现出世俗人本意识与宗教人本意识的对立冲突。清教文化则在书写范式和宗教人本意识两方面,对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这两大范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清教主义 新亚当 灵肉冲突 善恶二元
下载PDF
现实婚姻与理想爱情——《盛夏的果实》的婚恋观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国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29-32,共4页
《盛夏的果实》写了彭山花与黄宛儿这两个与戴逸飞密切相关的女性,一个代表现实的婚姻,一个代表理想的爱情,两种不同的情感模式几乎让戴逸飞体验了生命的两极;他在波澜不惊的灵肉冲突中行走,寻找人性的平衡与生命的自由,这本身就意味着... 《盛夏的果实》写了彭山花与黄宛儿这两个与戴逸飞密切相关的女性,一个代表现实的婚姻,一个代表理想的爱情,两种不同的情感模式几乎让戴逸飞体验了生命的两极;他在波澜不惊的灵肉冲突中行走,寻找人性的平衡与生命的自由,这本身就意味着深刻的人生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鹏飞 盛夏的果实 现实的婚姻 理想的爱情 彭山花 黄宛儿 灵肉冲突
下载PDF
白先勇《游园惊梦》的身体美学解析
9
作者 刘苹 廖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采用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表达了人世无常、生命飘忽的佛学主题。其主人公钱夫人的生命体验中交织着欲望与灵魂的剧烈矛盾,但是身体与心灵的关系并非白先勇小说主人公灵肉的二元对立,而是彼此交融表现为一...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采用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表达了人世无常、生命飘忽的佛学主题。其主人公钱夫人的生命体验中交织着欲望与灵魂的剧烈矛盾,但是身体与心灵的关系并非白先勇小说主人公灵肉的二元对立,而是彼此交融表现为一种身体美学形态。这一形态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内涵:身体表达灵肉的冲突,身体表征文化的怀旧,身体集聚认同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游园惊梦》 身体美学 灵肉冲突 文化怀旧 集聚认同
下载PDF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宗教叙事变异研究--兼议英语诗歌翻译教学中“诗学意识”的培养
10
作者 朱立华 宋慧萍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71-77,92,共8页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宗教叙事”变异艺术,主要体现在“灵肉合致”到“灵肉冲突”的变异、“灵肉一元论”到“灵肉二元论”的转化。构建宗教学与叙事学交叉研究模型,分析拉斐尔前派诗歌灵肉关系从“合致”到“冲突”的变异动因、灵肉之间...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宗教叙事”变异艺术,主要体现在“灵肉合致”到“灵肉冲突”的变异、“灵肉一元论”到“灵肉二元论”的转化。构建宗教学与叙事学交叉研究模型,分析拉斐尔前派诗歌灵肉关系从“合致”到“冲突”的变异动因、灵肉之间的同构与交互关系,解读其诗歌宗教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神性与人性的分裂、病态美学、肉欲主义,透视其“宗教”“死亡”和“爱情”的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叙事 拉斐尔前派诗歌 灵肉合致 灵肉冲突
下载PDF
轻逸与沉重的肉身——试谈赵玫《上官婉儿》的身体伦理叙事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静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撬起地球。赵玫在《上官婉儿》中利用身体这个支点,解构了传统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善恶分明的伦理叙事,而建立了独特的女性身体伦理叙事。探讨这一身体伦理叙事是什么,并进一步深度阐释由身体辐射出的独特生死观... 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撬起地球。赵玫在《上官婉儿》中利用身体这个支点,解构了传统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善恶分明的伦理叙事,而建立了独特的女性身体伦理叙事。探讨这一身体伦理叙事是什么,并进一步深度阐释由身体辐射出的独特生死观和灵与肉冲突在当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伦理 生死观 灵肉冲突
下载PDF
上帝死了——评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神父形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冶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84-89,共6页
以功利主义的现世追求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精神价值观发展到19世纪,暴露出了种种弊端,为了寻找失却了的人类温情,人们把眼光投向过去,造成了19世纪灵肉尖锐交锋的时代特征,19世纪文学作品中的神父形象以他们尖锐深刻的内心冲突,表现了... 以功利主义的现世追求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精神价值观发展到19世纪,暴露出了种种弊端,为了寻找失却了的人类温情,人们把眼光投向过去,造成了19世纪灵肉尖锐交锋的时代特征,19世纪文学作品中的神父形象以他们尖锐深刻的内心冲突,表现了这一时代特征。灵肉交锋的结果仍然是肉体对灵魂的否定,这些神父不得不以他们绝望的微笑,向人们宣布了这样一个真理——上帝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丁梅斯代尔 蒙太尼里 冉阿让 19世纪 灵肉冲突 西方文学 谢尔 基督教 圣约翰
下载PDF
灵与肉:从郁达夫到张贤亮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福生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87-92,22,共7页
把张贤亮和郁达夫放在一起,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内在的历史的联系。第一,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是困难中落拓的知识分子,而且人物的思想苦闷、感情纠葛往往集中表现在灵与肉的冲突之中。在郁达夫称之为“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 把张贤亮和郁达夫放在一起,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内在的历史的联系。第一,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是困难中落拓的知识分子,而且人物的思想苦闷、感情纠葛往往集中表现在灵与肉的冲突之中。在郁达夫称之为“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的零余者”,在张贤亮笔下则是:“一个苟活下来的,软弱而浅薄的无神论者”这两类形象生活的时代,经历的路径虽不相同,但在灵与肉冲突中所遭受的折磨、苦难和考验却有明显的相同之处。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郁达夫 《灵与肉》 灵肉冲突 缨花 零余者 知识分子 灵与肉的冲突 苟活者 伪善
下载PDF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从心灵写真的魅力看《沉沦》和《莎菲女士的日记》
14
作者 何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41-45,共5页
提及郁达夫和丁玲的成名之作《沉沦》、《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人们就会想到这两篇小说轰动性的社会效应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有人说《沉沦》的问世“象缺堤的洪水,滔滔之势泛滥全国”,说《日记》的发表犹如向文坛“... 提及郁达夫和丁玲的成名之作《沉沦》、《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人们就会想到这两篇小说轰动性的社会效应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有人说《沉沦》的问世“象缺堤的洪水,滔滔之势泛滥全国”,说《日记》的发表犹如向文坛“抛下一颗炸弹,引起震惊”。“不真不诚,不能动人”。《沉沦》和《日记》之所以能产生“维特热”式的时效和持久的感染力,主要是因为作者用心灵写真的手法坦诚直露地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这种毫不讳饰的心灵写真甚至使得镇定自持的读者也难免为之欣然动容,由衷共鸣,真是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篇小说面世已半个多世纪了,两位作者也先后作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沦》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 郁达夫 写真 金石为开 小说 诗情美 魅力 灵肉冲突
下载PDF
鲁迅先生的一些“雪泥鸿爪”
15
作者 朱金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2年第6期66-68,共3页
1 1924年暑假,鲁迅先生与其他学者一起,曾赴西安讲学,并留下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那著名文章,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鲁迅7月7日动身,8月12日返京,这段经历在《鲁迅日记》中,有极准确的记载,但只有一千多字,可惜过于简略了。今天... 1 1924年暑假,鲁迅先生与其他学者一起,曾赴西安讲学,并留下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那著名文章,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鲁迅7月7日动身,8月12日返京,这段经历在《鲁迅日记》中,有极准确的记载,但只有一千多字,可惜过于简略了。今天人们谈起鲁迅赴陕的经历,往往依据当时及后来的回忆文字,往往也语焉不详。其实,当时与鲁迅同车、同船赴陕的王桐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日记 中国小说 王桐龄 文字 西安 灵肉冲突 复旦大学 南先生 代表作 基督教徒
下载PDF
心灵写真 各尽其美——《沉沦》和《莎菲女士的日记》比较分析
16
作者 何益明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1期87-92,共6页
郁达夫和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思想气质、艺术风格差异很大的作家。郁的基本情调是浪漫主义的,而丁是现实主义的,他们各自构成一个“完全特殊的艺术世界”,闪耀着不同的艺术光彩。但在他们的早期创作中我们却能发现一些惊人的近... 郁达夫和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思想气质、艺术风格差异很大的作家。郁的基本情调是浪漫主义的,而丁是现实主义的,他们各自构成一个“完全特殊的艺术世界”,闪耀着不同的艺术光彩。但在他们的早期创作中我们却能发现一些惊人的近似之处:他们都从审视自己人生追求所走过的道路及所得的感受开始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沉沦》 丁玲 郁达夫 写真 灵肉冲突 比较分析 小说 作品 性格悲剧
下载PDF
丁玲早期的爱欲书写
17
作者 赵瑾怡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五四时期的爱欲书写以非圆满'爱欲'的形式诉说着五四儿女爱的欲望,彰显着他们冲破封建大家庭的婚恋限制,争取自由恋爱的努力。丁玲在20世纪20年代的'灵肉冲突'书写是五四时期爱欲书写潮流中的典型代表。主要指,两性爱情... 五四时期的爱欲书写以非圆满'爱欲'的形式诉说着五四儿女爱的欲望,彰显着他们冲破封建大家庭的婚恋限制,争取自由恋爱的努力。丁玲在20世纪20年代的'灵肉冲突'书写是五四时期爱欲书写潮流中的典型代表。主要指,两性爱情中,主体之间无法同时实现灵魂契合、肉体欲望满足。《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中,丁玲书写了处于不同阶层、处境的女性灵魂与肉体之间无法弥合的缝隙。描述了阿毛、莎菲、梦珂或出走失败,或出走后难以立足于社会的结局,探索了出走的娜拉的出路问题,展现了五四时代语境下女性获得爱情的艰难。揭示了新时期的女性内心的分裂、孤独、被异化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爱欲书写 灵肉冲突
下载PDF
走向“理想主义”的沉沦——郁达夫小说剖析
18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0-38,56,共10页
中国现代小说以忧郁入题的当首推冰心的《一个忧郁的青年》。然而,冰心感兴趣的不是,忧郁的青年,而是青年关于忧郁的思考。冰心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直觉触及到了由传统向着现代的社会转型中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关键,并在一定程度... 中国现代小说以忧郁入题的当首推冰心的《一个忧郁的青年》。然而,冰心感兴趣的不是,忧郁的青年,而是青年关于忧郁的思考。冰心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直觉触及到了由传统向着现代的社会转型中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关键,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由忧郁而后奋斗这一“过渡时代必有现象”的普遍存在。这样,《一个忧郁的青年》的意义也就超出小说本身,促进着关于忧郁与奋斗的小说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理想主义 《沉沦》 浪漫主义 颓废主义 中国现代小说 社会转型 零余者 小说叙事 灵肉冲突
下载PDF
《孤独的收割者》对《沉沦》写作策略的影响--以郁达夫文论为参照
19
作者 王佳帆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1,共9页
通过郁达夫文论的引导,可以发现《沉沦》是以《孤独的收割者》中"情绪的要素"和"背景"为基础再创作的新文本,《沉沦》的写作策略服务于相关的创作理念,小说中反向改译《孤独的收割者》也是为了适应《沉沦》的立意... 通过郁达夫文论的引导,可以发现《沉沦》是以《孤独的收割者》中"情绪的要素"和"背景"为基础再创作的新文本,《沉沦》的写作策略服务于相关的创作理念,小说中反向改译《孤独的收割者》也是为了适应《沉沦》的立意。郁达夫化用《孤独的收割者》不仅是为了借西方浪漫主义美化小说的抒情写景,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小说中构成"灵肉的冲突"。但由于写作技巧的欠缺,"灵肉的冲突"虽然作为叙事结构存在于《沉沦》中,作为"根本观念"却差强人意。分析《沉沦》这部创造社开山之作,化用《孤独的收割者》的成功与不完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沉沦》以及青年郁达夫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思考,对理解创造社一系列小说也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litary Reaper 《沉沦》 诗化小说 灵肉冲突
下载PDF
二十年代中国新浪漫文学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邬冬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2-51,41,共11页
二十年代中国新浪漫文学论邬冬文“五四”落潮后,中国新文坛也随着整个时代的沉寂而落寞起来。一团彷徨的迷雾悄悄地在作家们的心内弥漫。后来,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了《离骚》中两行诗作题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二十年代中国新浪漫文学论邬冬文“五四”落潮后,中国新文坛也随着整个时代的沉寂而落寞起来。一团彷徨的迷雾悄悄地在作家们的心内弥漫。后来,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了《离骚》中两行诗作题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颇耐人寻味的。它不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 象征主义 新浪漫主义 郭沫若 表现主义 浪漫追求 自然主义 二十年代 灵肉冲突 宇宙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