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明两代朵甘思灵藏王族历史考证 被引量:9
1
作者 沈卫荣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2期144-159,共16页
明朝所封五位教王之一灵藏地方的赞善王,在明代西藏和中央王朝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缺乏系统记载,学界对其一直知之不详。灵藏占据青、康、藏古代交通之枢纽位置,灵藏赞善王王族,兴起于元代,在元代即受朝廷封赐,委以官职,明永... 明朝所封五位教王之一灵藏地方的赞善王,在明代西藏和中央王朝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缺乏系统记载,学界对其一直知之不详。灵藏占据青、康、藏古代交通之枢纽位置,灵藏赞善王王族,兴起于元代,在元代即受朝廷封赐,委以官职,明永乐时又受封为王。灵藏的这一地方势力,与明朝廷的来往始于洪武中,终于天启六年(1626),几乎与明王朝相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族史 朵甘思 灵藏 赞善王
下载PDF
基于缺失重组实验的藏灵菇优势菌种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严胜蓝 周钺 +4 位作者 王洪伟 张玉 宋佳佳 刘士健 索化夷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6,40,共7页
为筛选藏灵菇发酵剂并探究其优势菌种对发酵乳品质的贡献,分别比较了8份自然藏灵菇和冻干藏灵菇发酵乳的品质差异,依据菌株活性和品质相似性筛选出一份适用于制备冻干发酵剂的藏灵菇,并分析其优势菌种,通过菌种缺失重组试验,探究各优势... 为筛选藏灵菇发酵剂并探究其优势菌种对发酵乳品质的贡献,分别比较了8份自然藏灵菇和冻干藏灵菇发酵乳的品质差异,依据菌株活性和品质相似性筛选出一份适用于制备冻干发酵剂的藏灵菇,并分析其优势菌种,通过菌种缺失重组试验,探究各优势菌种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干藏灵菇发酵剂的优势菌种包括Kazachstania unispora(单孢哈萨克斯坦酵母)、Lactobacillus kefiri(开菲尔乳杆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strain(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肠膜明串珠菌)、Acetobacter cibinongensis(芝庇侬醋杆菌)和Acetobacter fabarum(可可豆醋杆菌),这些优势菌种对细菌总数、酸度、持水力和关键香气成分等指标会产生显著差异。本研究探究了藏灵菇优势菌种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为开发冻干藏灵菇发酵剂和藏灵菇发酵乳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发酵剂 发酵乳 品质风味
下载PDF
藏灵菇发酵乳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刘绍昱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8期121-123,共3页
藏灵菇发酵乳是一种在牛奶或乳制品中加入新鲜或干燥藏灵菇的饮品。藏灵菇发酵乳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对人体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菌和促进肠道健康等方面具有功能性。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可以将藏灵菇发酵乳... 藏灵菇发酵乳是一种在牛奶或乳制品中加入新鲜或干燥藏灵菇的饮品。藏灵菇发酵乳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对人体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菌和促进肠道健康等方面具有功能性。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可以将藏灵菇发酵乳制成饮料、乳制品、调味品和膳食补充品等。基于此,本文对藏灵菇发酵乳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功能性食品
下载PDF
藏灵菇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慧 熊利霞 +2 位作者 易欣欣 张红星 张金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1-215,共5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苯酚-硫酸法获得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性能和酸奶品质进行测试。筛选的八株菌均具有高产胞外多糖和良好的发酵性能。其菌种鉴定结果是:菌株KT_x、KL_1、J_1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苯酚-硫酸法获得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性能和酸奶品质进行测试。筛选的八株菌均具有高产胞外多糖和良好的发酵性能。其菌种鉴定结果是:菌株KT_x、KL_1、J_1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T_x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菌株KS_4、J_4、P_1、P_5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其中嗜热链球菌Tx制备发酵剂的粘度最高,凝乳时间最短,感官综合评分最高,可利用此菌株进一步开发研制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功能性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发酵性能
下载PDF
混料设计在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剑忠 黄开红 +1 位作者 董明盛 江汉湖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6-822,共7页
【目的】寻求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中各组分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发酵剂中5种菌种的不同组合对发酵奶风味成分的影响,建立各菌种在混合发酵剂中配比与发酵的主要代谢产物之间的回归模型,考查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 【目的】寻求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中各组分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发酵剂中5种菌种的不同组合对发酵奶风味成分的影响,建立各菌种在混合发酵剂中配比与发酵的主要代谢产物之间的回归模型,考查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分析得出乳酸的最大预测值为8.16g·L-1;丁二酮的最大预测值为77.23mg·L-1;乙醇的最大预测值为4259mg·L-1;二氧化碳的最大预测值为2.12g·L-1。对满足所有期望的响应值的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的最优组合为乳酸乳球菌(27%)、明串珠菌(37%)、开菲尔乳杆菌(11%)、干酪乳杆菌(10%)、克鲁维酵母(15%)。【结论】混料设计和调优软件可用于混合发酵剂中多组分和多目标参数优化,获得最优的发酵剂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设计 菇奶 纯培养发酵剂 优化
下载PDF
藏灵菇及其优势菌群的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甘伯中 杜宁娟 +4 位作者 李帆 妥彦峰 申永兵 刘兴龙 宋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108,共4页
以藏灵菇为发酵剂生产酸乳的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0h。获得的酸乳产品pH较低。用MRS培养基、Elliker培养基、TYC培养基和SL培养基从藏灵菇中分离出乳球菌、乳杆菌、链球菌和明串珠菌。将优选的分离菌组合发酵鲜牛乳,产酸... 以藏灵菇为发酵剂生产酸乳的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0h。获得的酸乳产品pH较低。用MRS培养基、Elliker培养基、TYC培养基和SL培养基从藏灵菇中分离出乳球菌、乳杆菌、链球菌和明串珠菌。将优选的分离菌组合发酵鲜牛乳,产酸速度更快,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菌群 发酵性能
下载PDF
藏灵菇中有益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剑 周剑忠 +2 位作者 孙宇辉 涂国全 王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244,共3页
从藏灵菇样品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3株醋酸菌和2株酵母菌。依据其形态、培养特征、部分生理学特性及细菌16S rRNA序列比对的结果,初步鉴定5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3株醋酸菌为醋杆菌属中3个不同种;2株酵母菌分属... 从藏灵菇样品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3株醋酸菌和2株酵母菌。依据其形态、培养特征、部分生理学特性及细菌16S rRNA序列比对的结果,初步鉴定5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3株醋酸菌为醋杆菌属中3个不同种;2株酵母菌分属于酒香酵母属和克鲁维酵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PCR-DGGE指纹技术与分离技术结合筛选藏灵菇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 被引量:47
8
作者 周剑忠 董明盛 江汉湖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32-1638,共7页
目的获得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并开发出纯培养发酵剂替代藏灵菇进行这类新型发酵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将PCR-DGGE指纹技术和传统培养方法结合,对藏灵菇发酵奶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DGGE指纹图谱显示混合菌群中细菌有... 目的获得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并开发出纯培养发酵剂替代藏灵菇进行这类新型发酵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将PCR-DGGE指纹技术和传统培养方法结合,对藏灵菇发酵奶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DGGE指纹图谱显示混合菌群中细菌有4条条带无对应的纯菌株,而纯菌株中有2株在混合菌群的图谱上没有相应的条带。通过对150株分离菌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获得了8组乳酸菌和5组酵母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和相似性比较,确立了藏灵菇发酵奶中的优势菌为肠膜明串珠菌、乳酸乳球菌、开菲尔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克鲁维酵母,单孢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发酵后期成为优势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分子生态的微生物高效筛选技术,为藏灵菇纯培养发酵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丰富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微生物多样性 优势菌 筛选
下载PDF
藏灵菇菌发酵性能以及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卓 吕加平 +2 位作者 冯铄涵 刘萌萌 张佳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7-150,共4页
以复原乳为原料,将藏灵菇菌作为发酵剂以10%的接种量在30℃、37℃、42℃培养至凝乳,4℃冷藏。考察了凝乳期间和后酸化过程中藏灵菇菌产酸能力以及藏灵菇菌发酵乳的保水率、黏度;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藏灵菇菌块、发酵... 以复原乳为原料,将藏灵菇菌作为发酵剂以10%的接种量在30℃、37℃、42℃培养至凝乳,4℃冷藏。考察了凝乳期间和后酸化过程中藏灵菇菌产酸能力以及藏灵菇菌发酵乳的保水率、黏度;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藏灵菇菌块、发酵乳上清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在42℃下藏灵菇菌发酵乳产酸快,9h达到81°T,37℃下发酵12h达到83°T。发酵乳冷藏1d后的测定的黏度值(表观黏度η′)由大到小依次为:η′37℃>η′42℃>η′30℃,三者保水率相近。综合考虑藏灵菇菌发酵乳较优发酵温度为37℃,发酵12h;藏灵菇菌块对大肠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且产生这种抑菌作用的物质对热敏感,发酵乳上清液对大肠杆菌起抑菌作用主要由酸度降低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菌 抑菌作用 发酵性能
下载PDF
藏灵菇发酵奶发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周剑忠 董明盛 +2 位作者 江汉湖 吴光红 沈美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9-33,共5页
本文研究了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中酸度、有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在发酵0、4、8、12、16、20h时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跟踪发酵过程中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的变化;用气相色谱(GC)跟踪了发酵过程中乙醇、丁二酮、... 本文研究了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中酸度、有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在发酵0、4、8、12、16、20h时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跟踪发酵过程中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的变化;用气相色谱(GC)跟踪了发酵过程中乙醇、丁二酮、乙醛和丙酮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乳酸和乙酸在发酵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发酵4h时,乳酸的生成量约是乙酸的20倍,发酵结束乳酸的量为8.56g/L(TK1),7.73g/L(TK2);乙酸的量为0.71g/L(TK1),0.81g/L(TK2),乳酸的量约是乙酸的9~12倍。柠檬酸从发酵开始就呈下降趋势。挥发性风味物质中乙醇的生成量最大,发酵结束分别达到3134mg/L(TK1),4994mg/L(TK2);丁二酮和乙醛的量较普通酸奶高,分别达到62.4mg/L(TK1)和37.8mg/L(TK1)。本研究也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发酵结束,发酵奶中乳杆菌达到2.3×109CFU/ml(TK1),1.3×108CFU/ml(TK2);乳球菌达到1.3×109CFU/ml(TK1),1.1×108CFU/ml(TK2);酵母菌1.6×106CFU/ml(TK1),6.6×106CFU/ml(TK2)。TK1和TK2之间存在较大差异,TK1的风味好于T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有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微生物
下载PDF
藏灵菇发酵乳乳清的抗氧化及免疫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屈长青 杜召凤 +2 位作者 韦兵 周华艳 姬云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7-1119,共3页
藏灵菇培养发酵后,将发酵液加热除去沉淀,获得乳清液,冷冻干燥后得到乳清粉,将其分别配成1%和5%溶液进行小鼠灌胃实验,15 d后,检测昆明种小白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液SOD活性、对鸡红细胞致敏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 藏灵菇培养发酵后,将发酵液加热除去沉淀,获得乳清液,冷冻干燥后得到乳清粉,将其分别配成1%和5%溶液进行小鼠灌胃实验,15 d后,检测昆明种小白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液SOD活性、对鸡红细胞致敏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及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剂量组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红细胞中SOD的活性也明显提高、并能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而且1%和5%剂量组都具有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的作用(P<0.05),这为开发利用藏灵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 抗氧化 免疫学活性
下载PDF
藏灵菇乳中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章 陈历水 +2 位作者 陈历俊 刘继超 姜铁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为了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法对11 株来源于西藏藏灵菇乳的乳酸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包括它们的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发现HN05菌株有较... 为了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法对11 株来源于西藏藏灵菇乳的乳酸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包括它们的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发现HN05菌株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根据菌株的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和基因型的特性,初步将HN05菌株鉴定为清酒乳杆菌清酒亚种(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 sak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乳 抗氧化活性 乳酸菌 鉴定
下载PDF
藏灵菇发酵纯牛奶过程中的物性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祎琳 李云飞 +2 位作者 梅俊 王邦权 刘志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8-211,224,共5页
为了研究藏灵菇发酵纯牛奶过程中的物性变化,测定了不同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藏灵菇发酵液的pH、保水率(WHC)、脱水收缩率、粘度、乳糖、蛋白质这六方面物性指标的影响。利用SAS统计软件,科学地分析了藏灵菇发酵过程中的以上指标的变化... 为了研究藏灵菇发酵纯牛奶过程中的物性变化,测定了不同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藏灵菇发酵液的pH、保水率(WHC)、脱水收缩率、粘度、乳糖、蛋白质这六方面物性指标的影响。利用SAS统计软件,科学地分析了藏灵菇发酵过程中的以上指标的变化规律,解释了形成此种规律的原因。最后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直观地展示了藏灵菇发酵液和市售酸奶在结构上的区别。解释了藏灵菇发酵液粘度曲线的特殊性。电镜扫描显示藏灵菇发酵液与市售酸奶相比无复杂的空间结构,发酵温度和时间及其交互效应对于以上物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 乳糖 蛋白质 电镜扫描
下载PDF
微囊化纯培养发酵剂发酵奶与藏灵菇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剑忠 黄开红 +1 位作者 董明盛 江汉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3-176,共4页
利用从藏灵菇中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混合发酵,比较了这种纯培养菌种发酵的酸奶与藏灵菇发酵奶在感官、主要风味成分以及优势菌株数量的差异。HPLC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发酵奶的乳酸产量分别为7.62 g/L和7.85 g/L,无显著差异;GC检测结果表... 利用从藏灵菇中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混合发酵,比较了这种纯培养菌种发酵的酸奶与藏灵菇发酵奶在感官、主要风味成分以及优势菌株数量的差异。HPLC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发酵奶的乳酸产量分别为7.62 g/L和7.85 g/L,无显著差异;GC检测结果表明,微囊化纯培养发酵剂发酵奶中丁二酮的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藏灵菇奶;GC-MS检测结果表明,2种发酵奶中挥发性风味成分有90%相同;感官评定表明微囊化纯培养发酵剂发酵奶的可接受程度显著高于藏灵菇奶。表明,微囊化纯培养发酵剂发酵奶既保持了藏灵菇奶原有的特征,又在风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表明微囊化纯培养发酵剂可以替代藏灵菇进行这类发酵奶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风味成分
下载PDF
藏灵菇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辑 田政 +2 位作者 赵笑 曹永强 杨贞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03-208,共6页
利用苯酚-硫酸法从15个不同地区藏灵菇样品中筛选出3个高产胞外多糖样品(K4、K7、K12)。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K4、K7、K12高产胞外多糖的条件为:接种量K4为9%、K7和K12为7%;发酵时间K12为12 h、K4和K7为18 h;发酵温度均为37℃;脱脂乳浓度... 利用苯酚-硫酸法从15个不同地区藏灵菇样品中筛选出3个高产胞外多糖样品(K4、K7、K12)。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K4、K7、K12高产胞外多糖的条件为:接种量K4为9%、K7和K12为7%;发酵时间K12为12 h、K4和K7为18 h;发酵温度均为37℃;脱脂乳浓度均为11%。藏灵菇K4、K12分别与商业发酵剂搭配制备发酵乳,结果表明,K12发酵乳的凝乳时间最短(4.52 h),胞外多糖含量和活菌数分别保持在50 mg/L左右和8.20 log cfu/m L以上,且具有较高的持水力和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发酵乳 乳酸菌
下载PDF
藏灵菇中嗜热链球菌高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慧 张红星 代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5,共5页
利用从藏灵菇中筛选的产胞外多糖(EPS)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研究提高多糖产量的环境因素。针对影响胞外多糖合成的4个因素,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高产胞外多糖优化发酵条件,即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 利用从藏灵菇中筛选的产胞外多糖(EPS)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研究提高多糖产量的环境因素。针对影响胞外多糖合成的4个因素,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高产胞外多糖优化发酵条件,即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6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为3%。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是优化前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胞外多糖 优化条件
下载PDF
藏灵菇乳酸菌耐胃肠道逆环境特性及降胆固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冉冉 王世平 刘慧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4,101,共4页
目的探讨藏灵菇乳酸菌的胃肠道耐受性及体外降胆固醇功效。方法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pH2.0~4.0、胆盐浓度0.2%~0.4%,采用活菌计数,研究乳酸菌的耐受特性;同时体外观察其降胆固醇作用。结果初筛得到耐受性较好的KTX、KS4和KL1三株菌;经... 目的探讨藏灵菇乳酸菌的胃肠道耐受性及体外降胆固醇功效。方法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pH2.0~4.0、胆盐浓度0.2%~0.4%,采用活菌计数,研究乳酸菌的耐受特性;同时体外观察其降胆固醇作用。结果初筛得到耐受性较好的KTX、KS4和KL1三株菌;经复筛KS4和KTX两株菌的耐受胃肠道逆环境的能力较强;体外降胆固醇的作用明显。结论藏灵菇乳酸菌KS4和KTX耐受特性较好,且有很好的降胆固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耐受性 降胆固醇 体外
下载PDF
藏灵菇发酵乳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颖 隋玉杰 +1 位作者 钟莉莉 郑永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筛选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菌株,为乳酸菌体外、体内的降胆固醇生理特性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邻苯二甲醛法从源于藏灵菇发酵乳中的7株乳酸菌中筛选具有较高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研究其耐酸性、耐胆盐活性、生... 目的:筛选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菌株,为乳酸菌体外、体内的降胆固醇生理特性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邻苯二甲醛法从源于藏灵菇发酵乳中的7株乳酸菌中筛选具有较高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研究其耐酸性、耐胆盐活性、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抑菌特性;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RNA寡核苷酸碱基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结果:筛选得到1株降胆固醇效果明显的乳酸菌LA1,胆固醇降解率达到50.36%,且呈现较好的耐酸性和耐胆盐活性,其中LA1在第10小时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8小时进入稳定期;其能在pH1.5的MRS培养基中存活至少3h,在含0.3%胆盐的MR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经鉴定为嗜酸乳杆菌;抑菌实验表明: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菌株可作为后续体内活性和机制研究的原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嗜酸乳杆菌 16SrRNA
下载PDF
藏灵菇菌发酵麦芽汁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岳春 马长新 杨慧静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8期183-187,共5页
将大麦芽粉碎,加水糖化制成麦芽汁;大豆浸泡磨浆制成豆浆,然后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接藏灵菇进行发酵,制成麦芽汁新型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麦芽汁制备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糖化温度为65℃,糖化至无... 将大麦芽粉碎,加水糖化制成麦芽汁;大豆浸泡磨浆制成豆浆,然后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接藏灵菇进行发酵,制成麦芽汁新型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麦芽汁制备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糖化温度为65℃,糖化至无碘反应;豆浆制备最佳条件为:在15℃,pH=5.5条件下浸泡12h,然后将大豆与水按1∶8的比例进行磨浆,在95℃下保温10min;麦芽汁饮料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汁与豆奶按9∶1混合,接入6%的藏灵菇,在42℃下发酵6h。在此工艺下制备的饮料,经测定各项理化指标为:酸度36.5°T,还原糖5.29%,可溶性固形物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汁 大豆 发酵 饮料
下载PDF
藏灵菇益生菌奶片的制作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袁祎琳 梅俊 +2 位作者 彭勇 王邦权 李云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8-285,共8页
为了以藏灵菇为发酵剂研制出新型片剂乳制食品,该文通过口味正交试验确定了藏灵菇益生菌奶片的最佳制作工艺配方,其配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脱脂藏灵菇奶冻干粉+40%全脂奶粉+14%白砂糖粉+2.5%硬脂酸镁+2.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31%... 为了以藏灵菇为发酵剂研制出新型片剂乳制食品,该文通过口味正交试验确定了藏灵菇益生菌奶片的最佳制作工艺配方,其配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脱脂藏灵菇奶冻干粉+40%全脂奶粉+14%白砂糖粉+2.5%硬脂酸镁+2.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31%脱脂奶粉。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配比的脱脂藏灵菇益生菌奶片,绘制线性判别分析(LDA)图,客观地描述了脱脂(包括不同评分)和全脂藏灵菇益生菌奶片在LDA图上的分布区域。藏灵菇益生菌奶片的初始乳酸菌总数对数值为9.26,经过120d的4℃保存,乳酸菌总数对数值为7.41,满足市售要求。将藏灵菇和脱脂藏灵菇奶片的扫描电镜图进行比较展示了其结构以及内部菌种的分布。综合成本和品质分析,认为藏灵菇益生菌奶片的生产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优化 质量控制 菇益生菌奶片 电子鼻 线性判别分析 电镜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