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遗书所存灵裕之《大般涅槃经序》
1
作者 景盛轩 《中国佛学》 201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灵裕法师是北朝末期至隋初的著名高僧,僧传记载其著作颇丰,然今大多已经失传。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文献羽762号有一篇《大般涅槃经序》,经考证应是灵裕的作品。这篇序文对了解灵裕的佛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灵裕 大般涅槃经序 敦煌写经
下载PDF
圆融思想与末法观念——北朝《大集经》的流行与刻经 被引量:1
2
作者 圣凯 《佛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北朝时代出现一批《大集经》的修学者,尤其是地论师,而且他们重视"无碍"的思想影响了华严学的发展。敦煌遗书中,保存有《大集经》注释的残卷BD03106(腾6)——《大乘五门实相论》,是依《十地经论》的思想而解释《大集经》,既有... 北朝时代出现一批《大集经》的修学者,尤其是地论师,而且他们重视"无碍"的思想影响了华严学的发展。敦煌遗书中,保存有《大集经》注释的残卷BD03106(腾6)——《大乘五门实相论》,是依《十地经论》的思想而解释《大集经》,既有"转疏为论"的文本形式创新,更体现从"空"至"圆融"的诠释创新。同时,灵裕在营造大住圣窟时,特别凿刻《大集经·月藏分》;另外,如南响堂石窟以及山东刻经中也出现《大集经》等经句,彰显北朝佛教末法的危机意识与护法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集经》 灵裕 末法 护法 刻经
下载PDF
地论学派“南北二道”谱系观念的双重构建
3
作者 圣凯 《普陀学刊》 2019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地论学派在隋初的重要人物,主要有灵裕、净影慧远、志念,依三个人为中心,形成相州宝山寺、长安净影寺、晋阳三大学术中心。灵裕雕刻廿四圣人法师像、强调"传灯"的观念,《大法师行记》的"单线法统传承的叙述"、以《... 地论学派在隋初的重要人物,主要有灵裕、净影慧远、志念,依三个人为中心,形成相州宝山寺、长安净影寺、晋阳三大学术中心。灵裕雕刻廿四圣人法师像、强调"传灯"的观念,《大法师行记》的"单线法统传承的叙述"、以《十地经论》为传法之本,这些观念和行为皆体现出灵裕一系创建"地论宗"的冲动与努力。灵裕的"创宗立祖"观念与行动创造了地论学派的传承谱系,形成法统传承的叙述。而灵裕与净影慧远、志念三人的对峙,政治外护之间的不同与冲突,大大增强和放大了邺城佛教的原有"对峙"——道凭与法上、道宠与法上等。这种"历史传承""现实活动""谱系观念"的三者互动,地论学派在隋唐之际成为一种思潮,在道宣、智顗等人的著述中被记录下来,这些记载材料成为现代学者研究地论学派的根据,从而形成了以净影慧远来解释灵裕和志念的研究误区,用文本的思想差异来对应历史记录,从而最终完成地论学派的"双重构建"——灵裕的"法统构建"与学术研究的"历史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裕 地论学派 净影慧远 法统谱系
下载PDF
隋代成立“佛教宗派”新論 被引量:3
4
作者 楊維中 《佛教文化研究》 2015年第2期3-57,496-497,共56页
從現存史料可以看出,南北末期至隋初,學派佛教中出現了重視師承且帶有排他性的僧團。尤其是隋初地論大師靈裕在相州苦心經營,使地論學派向綜合創新方向發展,并且形分頭并化的態勢。《大法師行記》一文所蘊藏的南道'宗派化'的努... 從現存史料可以看出,南北末期至隋初,學派佛教中出現了重視師承且帶有排他性的僧團。尤其是隋初地論大師靈裕在相州苦心經營,使地論學派向綜合創新方向發展,并且形分頭并化的態勢。《大法師行記》一文所蘊藏的南道'宗派化'的努力表明,至少在靈裕弟子輩已經有了明確的正統'法系'的觀念。天台宗應該是從研習《法華經》和《大智度論》的'師'和'宗'中孕育出來的。智頻大師的所學、所傳以及他所確定的以自己爲領袖的'僧團'的發展目標已經大大超出了所謂佛教學派的範圍。如果不以宗派視之,這些在學派中不存的新元素就無法獲得恰切的說明。吉藏的所思和所作所爲,具有許多學派'師'不具備的新元素,如努力地建構排他性的法系以及思想方面的創新等等。對于這些新元素,不以三論宗去叙述肯定有貶低或者忽視的嫌疑。對于存在于信行身上的這些具有一定程度的'異端'色彩的新元素以及三階僧團的凝聚力和排他性,以'宗派'看待更爲妥帖。更何況這一僧團在信行圓寂之後,一直傳承數百年,非宗派難以表其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佛教 宗派成立 三階教 天台宗 三論宗 靈裕
下载PDF
房山石经之源与静琬的传承 被引量:7
5
作者 罗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2,共7页
关于房山石经的源头,中国的学者一般追溯到响堂山的唐邕刻经,再没有更深入地进行细致的探寻。静琬开创了房山石经这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其生平却仅有寥寥数语的简略记载。在静琬本人留下的五方《题记》中,只写下与刊刻石经及安置佛舍利有... 关于房山石经的源头,中国的学者一般追溯到响堂山的唐邕刻经,再没有更深入地进行细致的探寻。静琬开创了房山石经这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其生平却仅有寥寥数语的简略记载。在静琬本人留下的五方《题记》中,只写下与刊刻石经及安置佛舍利有关的文字,对自己的行迹则未置一词。静琬圆寂之前,因刊刻石经的大业尚未完成,不许其门徒安葬尸骨,弟子们因而也无法为他树碑立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石经 静琬 响堂山 唐邕刻经 慧思 《冥报记》 教理 教派传承 佛教 《帝京景物略》 灵裕 《华严经·净行品》 《八戒斋法》 《菩萨地持经》 《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 雷音洞 《高王观世音经》 《无量义经》 《金刚
原文传递
宝山大住圣窟刻经中的北方礼忏系统 被引量:6
6
作者 罗炤 《石窟寺研究》 2010年第1期161-179,共19页
东魏—隋朝时期的高僧灵裕在开皇九年开凿的安阳宝山大住圣窟外壁上雕刻一系列佛名和《略礼佛忏悔文》。这些刻经反映出一种与南朝众多礼忏文献不同的、在北朝两次灭佛和'末法'思想盛行背景下形成的北方礼忏系统。这一系统是在... 东魏—隋朝时期的高僧灵裕在开皇九年开凿的安阳宝山大住圣窟外壁上雕刻一系列佛名和《略礼佛忏悔文》。这些刻经反映出一种与南朝众多礼忏文献不同的、在北朝两次灭佛和'末法'思想盛行背景下形成的北方礼忏系统。这一系统是在改造《观药王药上菩萨经》的六种佛名并融合《决定毗尼经》的《忏悔文》之后产生的。本文对比了《观药王药上菩萨经》、大住圣窟和三阶教的《七阶佛名》相关佛名的同异,比较了灵裕与三阶教创始人信行在宗教身份、地位、学养、对待权贵的态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并且联系到开皇二十年三阶教被隋文帝禁断的史实,认为:三阶教的《七阶佛名》是沿袭大住圣窟的《略礼佛忏悔文》并稍加改动的产物。河北曲阳八会寺和北京房山石经山雷音洞的刻经,在礼忏方面与大住圣窟属于同一系统。龙门石窟擂鼓台中洞具有礼忏功能,是太平公主与神都太平寺僧众开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住圣窟 礼忏 灵裕 信行 三阶教 七阶佛名
原文传递
敦煌写本《无量寿观经义记》和《无量寿经义记》考论
7
作者 刘长东 《宗教学研究》 CSSCI 2000年第2期67-75,共9页
仅存于敦煌写卷中的《无量寿观经义记》和《无量寿经义记》,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曾引起日本学者的注意,但至今尚无人对此二义记作深入的探讨。本文对它们的时代和撰者作了考证,修正了日本学者望月信亨先生认为它们皆为隋释灵裕所撰... 仅存于敦煌写卷中的《无量寿观经义记》和《无量寿经义记》,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曾引起日本学者的注意,但至今尚无人对此二义记作深入的探讨。本文对它们的时代和撰者作了考证,修正了日本学者望月信亨先生认为它们皆为隋释灵裕所撰的观点;净土往生者的阶位判属问题是二义记的主要的思想内容,阐明其特点对于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弥陀净土教理的演进史是非常有价值的,故本文对它们的思想特点也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观经义记 灵裕 阶位判属
原文传递
南朝僧官考
8
作者 马麟 《法音》 2022年第12期31-32,33-45,共15页
东晋以后,中国佛教界出现政府任命僧人管理佛教宗教事务的制度。关于这项制度的草创和形成,早期僧史记载不清。隋代灵裕《僧尼制》、彦琮《僧官论》,今已不传。唐神清《北山录·住持行》概述唐前僧官,以北统南,源流未明。宋赞宁《... 东晋以后,中国佛教界出现政府任命僧人管理佛教宗教事务的制度。关于这项制度的草创和形成,早期僧史记载不清。隋代灵裕《僧尼制》、彦琮《僧官论》,今已不传。唐神清《北山录·住持行》概述唐前僧官,以北统南,源流未明。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设“立僧正(尼正附)”“僧统”“沙门都统”“僧主副员”等,纲举目张,有益后学,但丛抄僧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界 僧官 灵裕 僧主 宗教事务 赞宁 立僧 纲举目张
原文传递
佛藏溯源——禅林谈艺录之三
9
作者 孙宗文 《法音》 1987年第3期53-55,共3页
“藏”古文作匨,《说文》:“匿也”,故藏字一般都指储放东西的地方而言。但佛教中的藏除同样含此意义外,还有佛籍经典亦称藏,《善见律毗婆沙》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盖佛经最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道家经典也... “藏”古文作匨,《说文》:“匿也”,故藏字一般都指储放东西的地方而言。但佛教中的藏除同样含此意义外,还有佛籍经典亦称藏,《善见律毗婆沙》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盖佛经最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道家经典也同此称做道藏,如《宋史·王钦若传》说:“明年为景灵使,阅道藏”例。本录所说之佛藏,则专指佛教寺院堂塔中的仓房言,一般计有药藏、经藏和轮藏之分,试溯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藏 善见律毗婆沙 经藏 轮藏 佛教寺院 王钦若 摩竭提国 灵裕 大士 南朝佛寺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