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质感和灵魂超越——评雪漠的《野狐岭》
1
作者 张凡 党文静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9-35,共7页
雪漠的《野狐岭》是长篇"大漠"与"灵魂"两大叙写主题的一次碰撞与交融。小说以百年前两支著名驼队在野狐岭神秘失踪为叙事原点,由"我"持咒召请、倾听各家幽魂一一道来,意图揭开岁月尘封的神秘面纱,还原... 雪漠的《野狐岭》是长篇"大漠"与"灵魂"两大叙写主题的一次碰撞与交融。小说以百年前两支著名驼队在野狐岭神秘失踪为叙事原点,由"我"持咒召请、倾听各家幽魂一一道来,意图揭开岁月尘封的神秘面纱,还原那段逝去已久的历史原本。整部小说给人以强烈的生命质感,作家试图通过对个体、物种以及历史的"超越"来实现对人的灵魂的一次"跨界",把万物生灵与人类相提并论,共同礼遇,以期在芸芸众生间筑起一座"众生平等"的神性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感 灵魂超越 众生平等 世界情怀
下载PDF
一个文本背后的灵魂超越与本体回归——从鲁迅小说《离婚》说开来
2
作者 殷静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4-29,共6页
长久以来,鲁迅很多作品的阐释都被限定在一些固定的话语中,如启蒙、国民性、社会与文化批判等,对鲁迅本人的理解也逐渐成为用鲁迅作品进行"六经注我"的过程。这种现象在文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显露,而鲁迅研究尤为严重。现... 长久以来,鲁迅很多作品的阐释都被限定在一些固定的话语中,如启蒙、国民性、社会与文化批判等,对鲁迅本人的理解也逐渐成为用鲁迅作品进行"六经注我"的过程。这种现象在文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显露,而鲁迅研究尤为严重。现以鲁迅小说《离婚》为例,从文本出发重新解读,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家本人微观体验,细致考察这一文本的历史语境,为今天重新阅读鲁迅、理解鲁迅作品提供一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离婚》 古典笔法 思想转折 灵魂超越 身份回归
下载PDF
《天外》:一种实现灵魂超越的尝试
3
作者 杨恒达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荷兰华文女作家林湄的小说《天外》,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人文精神和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本传统融汇一体并在一群欧华新移民的普通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整部作品贯穿着主人公郝忻与歌德笔下人物浮士德的精神对话,展示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同... 荷兰华文女作家林湄的小说《天外》,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人文精神和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本传统融汇一体并在一群欧华新移民的普通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整部作品贯穿着主人公郝忻与歌德笔下人物浮士德的精神对话,展示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同时,作品的核心在于探讨人类的共同性人文追求。作品设定精神探索的目标,从灵魂对肉体、灵魂对主观情怀和倾向性、灵魂对女性主体三个方面的超越书写实现精神探索,尝试给予读者以人生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湄 欧华文学 灵魂超越
原文传递
论阿来《云中记》的声音书写与精神意蕴
4
作者 赵泽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107-114,共8页
《云中记》是作家阿来历经十年的情感沉积与打磨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小说。不同于以往以地震为题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悲悯、沉静、敬畏与庄重是这部小说的主旋律,这也与作家受到《安魂曲》的启发以及声音书写有着密切的联系。灾难音景的铺... 《云中记》是作家阿来历经十年的情感沉积与打磨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小说。不同于以往以地震为题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悲悯、沉静、敬畏与庄重是这部小说的主旋律,这也与作家受到《安魂曲》的启发以及声音书写有着密切的联系。灾难音景的铺设为小说奠定了哀而不伤的总基调,随后云中村百姓的迁移也让读者从声学空间角度感受到灾后的自然之常与文明之变。而阿巴的归乡祭祀与摇铃安魂既是云中村祭师的绝唱,也引起了读者和书中人物在精神上的极大共鸣。这种书写不仅展示了作家在灾难面前对生存与死亡、传统与现代、毁灭与重生的思考,更是作家在情感上对逝去亡灵的缅怀与安抚以及灵魂上对生者创伤的一次治愈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云中记》 声音书写 灵魂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