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包装用树脂中灼烧残渣不确定度的评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龙美 江小平 +4 位作者 吴雄杰 赵康 李志平 王飞虎 方强 《包装学报》 2017年第2期39-43,共5页
以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为例,根据GB31604.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对聚乙烯树脂的灼烧残渣进行了检测,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评定了测量重复性、天平称量过程以及结果数值修约对测量结果... 以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为例,根据GB31604.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对聚乙烯树脂的灼烧残渣进行了检测,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评定了测量重复性、天平称量过程以及结果数值修约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评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灼烧残渣中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电子天平的最大允差和测量恒重要求的影响。在同一包含概率下,电子天平精度越高,测量不确定度越小,同时测量恒重要求越高,测量不确定度也相应越小;结果数值修约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也存在影响,应合理地对测量结果进行数值修约;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影响也占有一定比例,可通过增加测量次数,避免人为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灼烧残渣 不确定度 聚乙烯树脂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佳 《大众标准化》 2017年第5期40-42,共3页
通过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灼烧残渣的不确定度评定,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操作要点。
关键词 接触材料 灼烧残渣 测量
下载PDF
肌醇的灼烧残渣与水解后中和时pH值关系的探讨
3
作者 潘正祥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定量分析了肌醇的灼烧残渣与肌醇中的PO_4^(3-)含量关系、水解液中和至不同pH值时,滤液中的PO_4^(3-)和Ca^(2+)含量情况以及精制过程中的PO_4^(3-)去向,指出了灼烧残渣超标是由于中和时pH值过低所致。
关键词 肌醇 灼烧残渣 PH值
下载PDF
六氢哒嗪中的灼烧残渣去除方法研究
4
作者 何晓强 王小明 +3 位作者 郭强 何汉江 何勇 张明雨 《浙江化工》 CAS 2011年第3期25-26,共2页
六氢哒嗪制备过程中使用大量无机盐,直接导致了最终产品的灼烧残渣含量远远超标,本文研究了洗涤去除该无机盐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使灼烧残渣含量小于0.01%。
关键词 六氢哒嗪 灼烧残渣 无机盐
下载PDF
化学试剂硝酸铵灼烧残渣的不确定度的评估
5
作者 张帅 《化工管理》 2019年第23期40-41,共2页
按照GB/T 9741-2008《有化学试剂灼烧残渣测定通用方法》的分析方法处理分析样品,在此基础上建立灼烧残渣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测定过程不确定度的各种来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
关键词 硝酸铵 灼烧残渣 不确定度
下载PDF
聚乙烯树脂中灼烧残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6
作者 王彬 邵宇政 +1 位作者 谢中颖 李钲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1期271-271,278,共2页
按照2017年3月1日新实施的GB 31604.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的分析方法处理分析样品,在此基础上建立灼烧残渣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测定过程不确定度的各种来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
关键词 聚乙烯树脂 灼烧残渣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常用氨基酸添加剂的鉴别
7
作者 张永芳 《新农业》 2015年第9期55-56,共2页
配合饲料中广泛使用氨基酸添加剂,其中最常用的为蛋氨酸与赖氨酸。由于氨基酸饲料添加剂价格都很高,因此市场中不断有伪劣氨基酸出现,真假鉴别十分重要。
关键词 氨基酸添加剂 淡黄色结晶 手感粗糙 配合饲料 粗糙感 特异性 灼烧残渣 结晶粉 全部溶解 不溶物
下载PDF
钻井液用聚丙烯酰胺钾盐检测方法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蕾旭 侯勇 +2 位作者 赵菲 刘翠微 史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聚丙烯酰胺钾盐是钻井液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阴离子型聚合物。按照SY/T 5946—2002推荐方法进行检测过程中,存在无机盐对纯度的检测影响、特性黏数测定使用的易制爆化学品硝酸钠管理要求高、氯离子测定偏差较高等问题。在纯度检测的基础... 聚丙烯酰胺钾盐是钻井液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阴离子型聚合物。按照SY/T 5946—2002推荐方法进行检测过程中,存在无机盐对纯度的检测影响、特性黏数测定使用的易制爆化学品硝酸钠管理要求高、氯离子测定偏差较高等问题。在纯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乙醇加盐酸洗溶液,优化灼烧残渣的温度和时间,特性黏数测定使用氯化钠代替硝酸钠,氯离子含量测试优化样品处理和滴定pH值等方法和措施,提高聚丙烯酰胺钾盐技术指标检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纯洗溶液中加入1.5%盐酸,增加了含量无机盐的溶解,样品纯度甑别率提高40%;800℃灼烧3 h残渣含量能够较真实地体现样品的有效含量;采用氯化钠代替硝酸钠进行特性黏数测试,结果偏差范围为(0~0.40)/100 mL/g;氯离子测试过程中,高温灼烧处理样品,并增加了调整滴定溶液pH值,平行样间偏差由1.02%~1.73%降至0~0.18%之间。通过上述测试方法的优化,提高了聚丙烯酰胺钾盐技术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钾盐 纯度 灼烧残渣 特性黏数 氯离子含量
下载PDF
粉状废活性炭再生利用
9
作者 肖宝钧 谢继华 黄伯明 《江苏化工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84-87,共4页
本文推荐以酸碱化学处理为基础,采用浮选法再生用于淀粉糖液净化的粉状废活性炭。此法工艺过程简单、操作简便、再生炭质量好,成本低。适于中小型葡萄糖厂就地应用。既可消除废炭造成的污染,又可以得到再生利用。
关键词 活性炭再生 浮选法 胶质体 化学处理 胶团 有机化工厂 工艺过程 糖液 灼烧残渣 废水处理
下载PDF
L—精氨酸的制备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勇 庄建新 章元炳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1983年第3期5-8,共4页
本文报道了运用国产732、717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从批量900kg毛发酸水解提取CYS后的母液中,分离提取Arg的全过程。每柱产量达到了Arg9.3kg以上。本文提出了以自来水代替部分无离子水的方法;还指出了用乙醇和活性炭作脱色剂,比单用活性炭脱... 本文报道了运用国产732、717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从批量900kg毛发酸水解提取CYS后的母液中,分离提取Arg的全过程。每柱产量达到了Arg9.3kg以上。本文提出了以自来水代替部分无离子水的方法;还指出了用乙醇和活性炭作脱色剂,比单用活性炭脱色的效果好。产品质量达到了日本味之素公司同类产品的标准。本方法经过试生产,产量和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味之素公司 无离子水 产品质量 精氨酸 试生产 粗品 工艺路线 灼烧残渣 生产过程 强碱性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用有机土质量评价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新 张鑫 +1 位作者 胡亚楠 姚如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0-116,共7页
随着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度和难度不断增加,油基钻井液现场技术服务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处理剂与体系类型繁多、性能指标不规范、处理剂和体系标准不统一等,加之作为油基钻井液主要材料的有机土,虽然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随着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度和难度不断增加,油基钻井液现场技术服务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处理剂与体系类型繁多、性能指标不规范、处理剂和体系标准不统一等,加之作为油基钻井液主要材料的有机土,虽然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基钻井液有机土技术规范:Q/SY 1817—2015》,但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施工现场有机土质量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基钻井液技术的长远发展和有形化建设。为了进一步扩大油基钻井液用有机土标准的适用性、提升其规范性、给后续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从油田施工现场收集了26种油基钻井液用有机土样品,按照理化性能和钻井液性能分别进行了评价实验。其中,理化性能着重讨论了烘失量、筛余、灼烧残渣、堆积密度、胶体率等项目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制定;钻井液性能分别讨论了有机土在0号柴油和5号白油钻井液中120℃热滚前后的ϕ3读值、动切力、动塑比和中压滤失量。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油基钻井液用有机土质量控制技术指标建议:①修订胶体率检测方法;②增加灼烧残渣、堆积密度两项检测项目;③提高筛余量的标准筛目数;④修订钻井液性能评价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土 油基钻井液 质量评价实验 灼烧残渣 堆积密度 控制指数指标
下载PDF
国家标准《GB/T 337.1-2014 工业硝酸 浓硝酸》操作注意事项解析
12
作者 刁翠莲 姜英爽 +2 位作者 徐祖会 周艳丽 崔玉祥 《技术与教育》 2020年第3期10-13,共4页
通过对国家标准《GB/T 337.1—2014工业硝酸浓硝酸》的解读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总结了硝酸含量、亚硝酸含量、灼烧残渣含量分析操作的分析技巧和注意事项,对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确保出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提供了必要保证。
关键词 工业硝酸 密度 硝酸含量 亚硝酸含量 灼烧残渣
下载PDF
天然姜黄色素的研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忠智 相茂强 +1 位作者 何天寿 胡友英 《贵州化工》 1989年第1期27-30,共4页
一、概述: 食用色素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天然食用色素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其优点是使用安全,色调自然,一些品种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欢迎。我国利用天然色素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天然... 一、概述: 食用色素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天然食用色素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其优点是使用安全,色调自然,一些品种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欢迎。我国利用天然色素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天然色素在着色力、稳定性、生产成本等方面存在一些弱点,致使食品色素市场曾一度被合成色素所占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组织 药理作用 着色力 发展前景 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 灼烧残渣 日落黄 结晶粉 耐光性
下载PDF
琥珀酸
14
作者 蒋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62-64,共3页
又名:丁二酸(Butanediacid);亚乙基二羧酸(Ethylene dicarboxylic acid) 实验式:C<sub>4</sub>H<sub>6</sub>O<sub>4</sub> 分子量:118.09 结构式: 物化性能:本品为无嗅。
关键词 dicarboxylic 二羧酸 亚乙基 ETHYLENE 实验式 丁二酸 主要生产厂家 物化性能 灼烧残渣 加氢反应
下载PDF
化学法活性炭新工艺扩大试验简报
15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33,共1页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与上海活性炭厂共同协作,于1991年4月23~30日在上海活性炭厂进行了生产装置的化学法活性炭新工艺——磷酸法制取活性炭的扩大试验。试验所用活化剂是以磷酸为主料,另配加适量的助催化剂,对生产...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与上海活性炭厂共同协作,于1991年4月23~30日在上海活性炭厂进行了生产装置的化学法活性炭新工艺——磷酸法制取活性炭的扩大试验。试验所用活化剂是以磷酸为主料,另配加适量的助催化剂,对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采用了新工艺。试验进展顺利,取得了满意结果。现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厂 林产化学工业 试验简报 助催化剂 扩大试验 关键工序 生产过程 亚甲基蓝 灼烧残渣 产品品种
下载PDF
氯化铵分析中的异常现象的探讨及排除
16
作者 李春峰 《氯碱工业》 CAS 2005年第6期37-39,共3页
根据标准GB2946-92和ZBG21008-90,针对氯化铵分析中的异常现象,分析了工业氯化铵中灼烧残渣和农业氯化铵中钠盐含量测定结果异常偏低的原因,并排除了异常现象的干扰,讨论了灼烧温度和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指出了分析中正确控制样品的... 根据标准GB2946-92和ZBG21008-90,针对氯化铵分析中的异常现象,分析了工业氯化铵中灼烧残渣和农业氯化铵中钠盐含量测定结果异常偏低的原因,并排除了异常现象的干扰,讨论了灼烧温度和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指出了分析中正确控制样品的灼烧温度和时间的重要性,总结了氯化铵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测定 异常 灼烧残渣 钠盐 温度
下载PDF
浅谈影响工业氯化铵质量的因素
17
作者 崔新景 倪月 《纯碱工业》 CAS 2011年第3期27-28,共2页
从实验数据对比出发分析了氯化铵主含量达不到优级品的原因,找出了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粒度 灼烧残渣 盐分 碱性物
下载PDF
在还原剂保护下合成“硫代硫酸铵60%溶液”的工艺方法
18
作者 杨作杰 《运城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11-13,共3页
本文叙述了“硫代硫酸铵60%溶渣合成工艺的改进。原合成方法存在的缺点,是反应物易被氧化而生成杂质,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改进的工艺方法,使合成反应在还原剂存在和保护下进行,解决了这一问题,使产品质量达到英国照相级标准。
关键词 硫代硫酸铵 产品质量 产品标准 多硫化铵 二氧化硫气体 亚硫酸铵 低温反应 照相底片 设备装置 灼烧残渣
下载PDF
采用联合精铵法生产优等品精铵的可行性分析
19
作者 李新春 《纯碱工业》 CAS 2006年第5期33-35,共3页
通过对联合精铵法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的分析,提出了提高精铵产品质量的办法,并通过相应计算加以验证。
关键词 联合精铵法 灼烧残渣 喷洗
下载PDF
解读农药产品的几项特殊技术指标
20
作者 申继忠 《中国农药》 2018年第12期24-29,共6页
在从事农药登记工作时,时常需要阅读农药原药或制剂技术指标,有几项技术指标如水分、酸碱度(或pH)、不溶物(或颗粒物)以及灰分(灼烧残渣)等常常令人困惑或者似懂非懂,不知道什么产品需要制定这样的指标,甚至不知道这些指标的确切合义是... 在从事农药登记工作时,时常需要阅读农药原药或制剂技术指标,有几项技术指标如水分、酸碱度(或pH)、不溶物(或颗粒物)以及灰分(灼烧残渣)等常常令人困惑或者似懂非懂,不知道什么产品需要制定这样的指标,甚至不知道这些指标的确切合义是什么。正是因为如此,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农药标准制定联席会议(JMPS)也称这些指标为“灰色指标”。因此,本文将这几项指标称为“特殊指标”,并根据作者自己的体会对这几个指标予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指标 农药产品 解读 农药登记 农药原药 灼烧残渣 农药标准 世卫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