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地震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5县23个村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勇 谭静 +1 位作者 刘浩 马标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257,共6页
基于对地震灾区5个县23个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深入探析了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和就业途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灾区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者非农就业的可... 基于对地震灾区5个县23个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深入探析了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和就业途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灾区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者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且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拥有技能和培训经历、社会关系网络发达的灾区农村劳动力通常选择外出务工;此外,家庭劳动力越多、非农收入比重越高、实际经营农地面积越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影响因素 PROBIT模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地震灾区农村的社会资本与公共物品集体供给——基于汶川灾区都江堰D镇的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阳杨 陆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7-76,共10页
充足的公共物品供给乃是促进地震灾区乡村重建与振兴的重要前提。当灾区乡村无法通过政府及时获得所需公共物品时,集体供给便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文章基于汶川灾区都江堰D镇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资本与乡村灾后重建过程中公共... 充足的公共物品供给乃是促进地震灾区乡村重建与振兴的重要前提。当灾区乡村无法通过政府及时获得所需公共物品时,集体供给便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文章基于汶川灾区都江堰D镇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资本与乡村灾后重建过程中公共物品集体供给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地震灾区乡村的公共物品可分为"软"性公共物品与"硬"性公共物品,且受社会资本的显著影响。其中,信任对"硬"公共物品集体供给与"软"公共物品集体供给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支持对"硬"公共物品集体供给施加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归属感和参与则对"软"公共物品集体供给具有积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内部的活力有利于灾后乡村的重建与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须高度重视作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社会资本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会资本 集体供给 公共物品 灾区农村
下载PDF
灾区农村住宅设计的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异 陈海峰 《南方建筑》 2008年第6期32-35,共4页
本文通过对5.12地震灾区农村住宅重建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现实情况的综合分析,从修建选址的原则、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乡村整体风貌的控制、生产生活模式与设计的结合、适宜性技术的运用等多方面总结在灾区农村住宅重建设计中应注意... 本文通过对5.12地震灾区农村住宅重建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现实情况的综合分析,从修建选址的原则、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乡村整体风貌的控制、生产生活模式与设计的结合、适宜性技术的运用等多方面总结在灾区农村住宅重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区农村住宅 重建设计
下载PDF
甘肃省陇南灾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及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培强 管东红 王伟红 《绿色科技》 2013年第7期223-225,共3页
指出了"5·12"汶川地震后,甘肃陇南灾区重建工作结束,农村灾民集中居住,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最为严重。通过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座谈等途径对灾区典型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的组份、处理现状、... 指出了"5·12"汶川地震后,甘肃陇南灾区重建工作结束,农村灾民集中居住,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最为严重。通过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座谈等途径对灾区典型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的组份、处理现状、存在问题,村民环保意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灾区农村垃圾处置及管理模式,为甘肃陇南灾区农村建设中生活垃圾处置与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区农村 农村生活垃圾 处理 管理模式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燕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1,共4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灾区农村 重建 研究框架
下载PDF
华洋义赈会的农村赈灾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招成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61,共6页
华洋义赈会成立于 1 92 0年赈济华北五省大灾荒之后 ,从实践中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救灾”、“防灾救灾”等颇有特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发展、完善了一套赈灾运作机制 ,并在农村灾区实施了一系列赈务活动 ,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华洋义赈会 农村赈灾思想 建设救灾 防灾救灾 赈灾运作机制 农村灾区 赈务活动 民国时期
下载PDF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培养新型农民——关于灾区农民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对策
7
作者 宋媛媛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13,25,共4页
根据多灾农村地区农民现状的调查情况,根据科学方法观,对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三条可行的对策:一、改善农民生存现状,是培养新型农民"以人为本"的体现。二、构建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机制,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三、... 根据多灾农村地区农民现状的调查情况,根据科学方法观,对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三条可行的对策:一、改善农民生存现状,是培养新型农民"以人为本"的体现。二、构建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机制,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三、农村的传统文化精华,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灾区 科学发展观 新型农民
下载PDF
灾后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8
作者 黄大艳 李黎 陈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分析地震灾区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的原因,寻找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8月53例地震灾区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的状况和原因。结果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率自灾后呈逐年下降的趋... 目的分析地震灾区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的原因,寻找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8月53例地震灾区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的状况和原因。结果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率自灾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困难、对疾病和血液透析不了解、消极心理反应、缺乏家庭支持是引起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的主要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导致灾区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因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争取多途径社会支持,建立综合系统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正面影响是最重要的举措,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坚持透析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农村患者 地震灾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