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外撞击作用与地球灾变环境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配学 柴之芳 +1 位作者 毛雪瑛 侯泉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0-27,共8页
撞击理论是美国物理学家Alvarez等(1980)根据白垩系-第三系(K/T)界线粘土层中发现的贵金属元素铱的异常所提出的。十几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围绕着这一理论开展了广泛的争论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地白垩系-... 撞击理论是美国物理学家Alvarez等(1980)根据白垩系-第三系(K/T)界线粘土层中发现的贵金属元素铱的异常所提出的。十几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围绕着这一理论开展了广泛的争论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地白垩系-第三系界线上发现的铱异常已有百余处。不少地方还发现了冲击变质矿物和冲击层。研究还发现显生宙以来生物的大量绝灭和地外物体的撞击具有近乎一致的周期性,大约为26Ma。最近又在墨西哥Yucatan半岛发现了一个隐伏的环形构造,被认为是与K-T撞击事件有关的陨击坑。虽然如此,撞击理论仍面临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关于异常铱的来源、陨击坑的确定、撞击作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绝灭的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疑问。深入的研究工作仍待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撞击作用 地球灾变环境 生物绝灭理论
下载PDF
灾变环境与铂族元素核分析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毛雪瑛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42-747,共6页
概述了由核分析技术测定铱在研究灾变环境中的应用 ,提出了白垩纪 /第三纪生物绝灭事件的地外撞击理论 。
关键词 灾变环境 铂族元素 核分析技术 生物效应 地外撞击理论 白垩纪 第三纪 生物灭绝
下载PDF
减排和化污:恢复气候、治理灾变环境的实施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唐代兴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2-31,共10页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环境灾害,都与气候逆生态化相关,造成气候逆生态化的根本因素是持续不断的高碳排放和全面污染。因此,减排和化污构成恢复气候、治理灾变环境的双重方式。实施减排的基本要略有四,即建立世界和国家两个维度的人口预...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环境灾害,都与气候逆生态化相关,造成气候逆生态化的根本因素是持续不断的高碳排放和全面污染。因此,减排和化污构成恢复气候、治理灾变环境的双重方式。实施减排的基本要略有四,即建立世界和国家两个维度的人口预测基准,构建WTO的减排运行机制,构建国际法律体系和国际—国家碳税制度,建立碳排放交易体制和交易市场。化污的努力途径有二:一是全面恢复地球自净化力;二是从生产与生活两个领域全面提高人类的化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逆生态化 灾变环境 减排化污 权责对等 代际公正
下载PDF
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环境侦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学召 闫兴 +1 位作者 崔嘉明 郭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32,共4页
在分析传统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火灾及瓦斯浓度侦测技术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侦测方法、基于大数据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火灾侦测方法、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瓦斯浓度侦测方... 在分析传统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火灾及瓦斯浓度侦测技术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侦测方法、基于大数据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火灾侦测方法、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煤矿救灾机器人瓦斯浓度侦测方法,可有效提高煤矿救灾机器人突水水源、火灾及瓦斯浓度侦测的准确率。指出了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环境侦测技术将深度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全面提升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环境侦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应急救援 煤矿事故 救灾机器人 灾变环境侦测 突水 火灾 瓦斯浓度
下载PDF
矿山井下灾变环境及复杂工况条件下应急救援设备的性能检测 被引量:5
5
作者 程海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7期148-152,共5页
结合矿井灾变环境及复杂工况条件,以应急救援设备的环境监测及救援性能为研究重点,采用ADSL+自组网技术,融合TCP/IP网络协议构建一种可独立组网的应急救援一体化平台,以四合一智能气体变送器、温度传感器为采集终端,实时检测矿井下的CH4... 结合矿井灾变环境及复杂工况条件,以应急救援设备的环境监测及救援性能为研究重点,采用ADSL+自组网技术,融合TCP/IP网络协议构建一种可独立组网的应急救援一体化平台,以四合一智能气体变送器、温度传感器为采集终端,实时检测矿井下的CH4、CO、O2等灾变环境参数;然后,经由井下监测台进行A/D转化,通过Hub网络交换模块传输至地面决策指挥系统,基于灾变环境参数与应急救援案例相似度的计算,自动生成应急救援方案,以满足快速、自动施救的性能需求。最后,通过联机测试验证井下—地面呈现良好的互动连接性,可为环境感知信息的反馈、传递提供有效支撑;且以某瓦斯爆炸事件模拟为例,通过与应急预案库对应检索变量的相似度计算,便可自动生成应急方案,应急救援设备检测实际性能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设备 应急预案 采集终端 灾变环境参数
下载PDF
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环境侦测技术探讨
6
作者 杜浩 《电子乐园》 2019年第26期0026-0026,共1页
现阶段,煤炭行业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命脉。在我国煤炭生产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随着远程控制技术的突飞猛进,煤炭 行业引进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并通过其进行井下探测工作一直是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 现阶段,煤炭行业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命脉。在我国煤炭生产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随着远程控制技术的突飞猛进,煤炭 行业引进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并通过其进行井下探测工作一直是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矿救灾机器人灾变环境侦测技术的应 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救灾机器人 灾变环境侦测技术
下载PDF
灾变环境下的自适应城市避难疏散体系规划 被引量:2
7
作者 乔鹏 马东辉 +1 位作者 刘朝峰 裴有法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5,98,共6页
在分析了避难疏散体系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灾变环境下对保障城市安全需求的不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变环境下自适应避难疏散体系,探讨了灾变环境影响下避难疏散体系在防灾功能、层次结构与空间特征配合支撑、避难场... 在分析了避难疏散体系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灾变环境下对保障城市安全需求的不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变环境下自适应避难疏散体系,探讨了灾变环境影响下避难疏散体系在防灾功能、层次结构与空间特征配合支撑、避难场所建设设防标准和应急避难场所配置系统协调四个方面的自适应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 灾变环境 自适应 灾害风险 规划策略
原文传递
再生填充墙材力学性能试验及灾变环境强度退化研究
8
作者 薛皓 陈宗平 +2 位作者 范杰 陈宇良 薛建阳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94,共6页
为了研究再生骨料填充墙材力学性能以及其在水灾、火灾等灾变环境下的强度退化规律,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再生骨料填充墙材配合比的组合设计,完成144个试件在三种环境(常温干燥、水浸、火烧)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基于试... 为了研究再生骨料填充墙材力学性能以及其在水灾、火灾等灾变环境下的强度退化规律,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再生骨料填充墙材配合比的组合设计,完成144个试件在三种环境(常温干燥、水浸、火烧)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基于试验数据,对再生骨料填充墙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各水平之间的差异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情况下对再生墙材力学性能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都为水灰比;灾害环境下,再生填充墙材的强度较普通环境差;浸水试件软化系数随着砖粉掺量的降低而提高;火烧后再生墙材的软化系数随着砖粉掺量的降低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填充墙 正交试验 灾变环境 退化
原文传递
晚冰期Younger Dryas环境灾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春长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6-363,共8页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DryasEvent)是过去15000年里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灾变事件。它使得冰期气候急剧回返,陆地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并且造成更新世末期的生物界大绝灭。该事件在深海沉积、大陆冰盖和湖泊沉积物...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DryasEvent)是过去15000年里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灾变事件。它使得冰期气候急剧回返,陆地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并且造成更新世末期的生物界大绝灭。该事件在深海沉积、大陆冰盖和湖泊沉积物剖面都有多种十分显著的记录。对其成因和机制的研究,将会深入揭示太阳辐射—大气—海洋—冰盖—陆地—生物圈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非线性反馈现象,为探索人类面临的全球变化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灾变 非线性反馈 新仙女木事件 晚冰期
下载PDF
楼兰的兴衰与环境变迁、灾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玉山 桑琰云 +1 位作者 徐刚 李月灵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9-61,共3页
通过对楼兰兴衰史及同一时期的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表明 :楼兰的兴衰与环境的变迁、灾变密切相关 ,自然环境变迁、灾变是楼兰消亡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楼兰 环境变迁 环境灾变 大地构造变迁 生态环境 气候环境 发展历程
下载PDF
陨石撞击、环境灾变与生物绝灭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配学 穆治国 《科学中国人》 1997年第6期49-51,共3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现在地球表面保存的130多个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就是有力的证明。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外物体撞击事件对地球环境具有强烈的影响。巨大规模的地外物体撞击事件不仅可以诱发...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现在地球表面保存的130多个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就是有力的证明。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外物体撞击事件对地球环境具有强烈的影响。巨大规模的地外物体撞击事件不仅可以诱发全球性的气候灾变,而且可能会导致地球生物的大规模绝灭。然而在地外撞击理论提出之前,很少有人将地外物体撞击事件与地球环境灾变以及生物大规模绝灭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撞击 环境灾变 生物绝灭 撞击作用
下载PDF
五大莲池休眠火山环境灾变与火山灾害预防对策初探
12
作者 刘振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73-77,共5页
五大莲池市是以火山资源为基础设置的旅游、疗养和地学研究为主体,蓬勃发展的新兴城市。其休眠火山环境已被判定属于陆内具有喷发活动的危险区。根据近年来火山地震监测,发现火山区内地震活动频繁、显著,并具有一系列灾变迹象。为预... 五大莲池市是以火山资源为基础设置的旅游、疗养和地学研究为主体,蓬勃发展的新兴城市。其休眠火山环境已被判定属于陆内具有喷发活动的危险区。根据近年来火山地震监测,发现火山区内地震活动频繁、显著,并具有一系列灾变迹象。为预防现代火山突然喷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保证社会安全稳定,初步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莲池 休眠火山 环境灾变 火山 灾害预防
下载PDF
近几千年来的地理环境灾变
13
作者 于希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0-85,共6页
近几千年来的地理环境灾变于希贤在人类历史时期,特别是有文字记载的近几千年来,地理环境有没有变化?有多大变化?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以气候在古代和今天是否有变异而言,欧... 近几千年来的地理环境灾变于希贤在人类历史时期,特别是有文字记载的近几千年来,地理环境有没有变化?有多大变化?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以气候在古代和今天是否有变异而言,欧洲先哲亚里士多德相信寒冷而多雨的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公元前 良渚文化 维苏威火山 玛雅文化 环境灾变 大地震 特大洪水 文字记载 渤海湾
下载PDF
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及时代意义
14
作者 朱晓东 《文物世界》 1996年第4期37-39,共3页
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及时代意义朱晓东(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内容提要本文从更新世中晚期临汾盆地新构造运动对古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发,对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作者认为,... 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及时代意义朱晓东(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内容提要本文从更新世中晚期临汾盆地新构造运动对古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发,对丁村54∶100地点蚌类化石的环境灾变事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作者认为,这一事件是由于晚更新世早期临汾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灾变事件 新构造运动 晚更新世早期 丁村 临汾盆地 蚌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人化石 地质时代 细砂层
下载PDF
重庆北碚老龙洞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中的全脐螺侏儒化:环境突变中的机会群落? 被引量:9
15
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1 位作者 刁建波 陈建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多为盘形、圆锥形,具明显的脐,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一类是碗形,脐宽而大,脐部深凹;壳壁厚度变化很大,螺...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多为盘形、圆锥形,具明显的脐,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一类是碗形,脐宽而大,脐部深凹;壳壁厚度变化很大,螺环可能上有棱、角或瘤等装饰。另一类是胎壳呈平旋状,呈开放式旋绕;壳壁厚度均匀,未见装饰特征显示。全脐螺类为优势分子的群落在二叠纪末大绝灭事件后盛极一时,如此异常现象可能与浅海区在缺氧之后暂时改善为有氧环境有关,此后随着早三叠世腹足类的全面复苏,它们只能退居为极次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脐螺 侏儒化 灾变环境 二叠-三叠系界线 重庆北碚
下载PDF
地球的脱气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宏任 汪成民 《灾害学》 CSCD 1990年第4期84-88,共5页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地球的脱气是岩石圈与大气圈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也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地球的脱气场所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大规模的脱气在空间上是不均匀分布的,在时间上是非匀速有起伏的。灾变事件往往...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地球的脱气是岩石圈与大气圈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也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地球的脱气场所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大规模的脱气在空间上是不均匀分布的,在时间上是非匀速有起伏的。灾变事件往往伴随有气体异常,气体异常溢出有可能酿成灾变。监测重点地区的地球脱气过程,可为防灾减灾及研究地壳活动提供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脱气过程 灾变环境
下载PDF
环境研究中的固体径迹技术
17
作者 袁万明 王世成 +1 位作者 翟鹏济 王兰芬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60-763,共4页
论述了固体径迹法在火山作用与灾害环境、宇宙撞击事件、地震、工程建筑环境、城镇与居室的氡环境。
关键词 固体径迹 裂变径迹 核分析 环境研究 辐射剂量 灾变环境 居住环境 固体经迹探测器
下载PDF
三星堆文明与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三星堆文明 ,应从其所在的三四千年前的古气候考察为立足点 ,以持续性干旱、突发性洪水和山区冰川活动的灾害性现象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可以断定其出土的太阳轮 ,乃是“惧日”的象征 ,而非一般认为的“喜日”心态。三星堆先民是... 三星堆文明 ,应从其所在的三四千年前的古气候考察为立足点 ,以持续性干旱、突发性洪水和山区冰川活动的灾害性现象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可以断定其出土的太阳轮 ,乃是“惧日”的象征 ,而非一般认为的“喜日”心态。三星堆先民是受了山内恶劣气候的逼迫 ,逐渐迁移越过龙门山进入成都平原的。当其在山中生活时 ,食用缺碘盐 ,造成了“纵目”的甲亢病理现象。在以漫长的世代为时间单位的迁移过程中 ,熟悉了龙门山的资源。其制作青铜器、玉器、金器的所有原料 ,均来自龙门山中。由于长时间无战争的和平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北方期灾变气候环境 广汉期阶地与遗址 纵目与缺碘 石室与板岩 龙门山意识
下载PDF
避难硐室隔绝式智能自动苏生器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燕军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为提高自动苏生器的使用范围,在原自动苏生器基础上改进设计了隔绝式智能自动苏生器,可有效阻止外界环境有害气体渗入,实现呼吸状态智能判断及供氧方式自动转换,满足瞬间大流量氧气的需求。
关键词 灾变环境 避难硐室 隔绝式 智能 自动苏生器
下载PDF
底栖藻对扬子地台西缘晚奥陶世生态危机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越 冯洪真 李军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1-218,共8页
晚奥陶世的冈瓦纳大陆冰川导致全球性海退和两幕生物灭绝事件 ,第一幕 ,也是高潮幕 ,发生于Rawtheyan期末 ;第二幕发生于Hirnantian期末。在经历第一幕事件的过程中 ,扬子地台西缘的四川汉源地区大渡河组浅水相灰岩和硅质灰岩中出现了... 晚奥陶世的冈瓦纳大陆冰川导致全球性海退和两幕生物灭绝事件 ,第一幕 ,也是高潮幕 ,发生于Rawtheyan期末 ;第二幕发生于Hirnantian期末。在经历第一幕事件的过程中 ,扬子地台西缘的四川汉源地区大渡河组浅水相灰岩和硅质灰岩中出现了极其繁盛的底栖藻类 ,局部层位中可达到造礁的程度。大量底栖藻通过光合作用改善、缓冲了这一浅海地区的低温、缺氧的灾变环境 ,并成为生态系统重建的先驱群落。局部浅海环境的正常化为后生动物腕足类、三叶虫和海百合在Hirnantian期南郑组的短暂复苏创造了生存条件。当后生动物再度成为生态系统的主体时 ,啃食压力的增大使底栖藻的居群数量骤然减低。始于Hirnantian后期冰川消融的海进造成第二幕Hirnantia动物群的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变环境 底栖藻 晚奥陶纪世 扬子地台西缘 生态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