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概率方法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1
作者 李卓阳 王东明 +1 位作者 肖遥 王超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3期12-19,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采用风险程度指数表达区划结果造成的指标含义不明确问题,一种基于概率理论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方法被采用。它利用概率理论将在各自领域得到成熟发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和结构易损性分析技术联系起来,... 为了解决传统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采用风险程度指数表达区划结果造成的指标含义不明确问题,一种基于概率理论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方法被采用。它利用概率理论将在各自领域得到成熟发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和结构易损性分析技术联系起来,通过计算不同年超越概率地震危险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年度期望来评价地震灾害风险。利用这一方法,以辽宁省老震区的农村农居建筑作为评估对象,展示了对于具有不确定性的地震灾害风险如何采用明确的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在更多的结构易损性参数支持下,这种方法可以被扩展应用在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易损性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年均潜在地震损失 概率论 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201
2
作者 唐川 朱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4,共8页
通过探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的方法。以125万地理底图为基础,对影响山洪形成与泛滥的地形坡度、暴雨天数、河网缓冲区、标准面积洪峰流量、泥石流分布密度和洪灾历史统计六项因子进行了分析和叠合评价,完成了... 通过探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的方法。以125万地理底图为基础,对影响山洪形成与泛滥的地形坡度、暴雨天数、河网缓冲区、标准面积洪峰流量、泥石流分布密度和洪灾历史统计六项因子进行了分析和叠合评价,完成了红河流域的山洪灾害危险评价图。以人口密度、房屋资产、耕地百分比、单位面积工农业产值作为指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并借助于GIS分析工具,将危险评价图与易损性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了红河流域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GIS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影响山洪形成与泛滥的因子数据层进行空间集成分析。该风险区划图可通过对山洪易泛区的不同风险地带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决策而减轻山洪灾害;此外,也为山洪易泛区的居民提供有关山洪风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GIS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地形坡度 暴雨天数 河网缓冲区 标准面积洪峰流量 泥石流分布密度
下载PDF
基于格网的河北省精细化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卫浩 陈霞 +1 位作者 邵丽芳 井元元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3期142-147,共6页
基于IPCC最新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以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长序列均一化气象资料和2010基准年社会经济数据等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建模方法,从气象致灾因子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3个方面对河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进行精细化风险评估与区划,... 基于IPCC最新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以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长序列均一化气象资料和2010基准年社会经济数据等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建模方法,从气象致灾因子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3个方面对河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进行精细化风险评估与区划,并根据区划结果提出防御措施。结果显示:滦河流域下游以及沿海诸河流域的暴雨洪涝风险最高;平原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遍高于山区,流域下游风险高于上游,河道周边风险高于远离河流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灾害风险区划 精细化 格网
下载PDF
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管珉 陈兴旺 《暴雨灾害》 2007年第4期339-343,共5页
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的方法,以江西省分县小流域地理底图为基础,对影响山洪灾害形成与发展的暴雨气候、地形坡度、河网分布等因子进行分析和叠加,完成了江西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图。以人口密度、GDP、耕地面... 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的方法,以江西省分县小流域地理底图为基础,对影响山洪灾害形成与发展的暴雨气候、地形坡度、河网分布等因子进行分析和叠加,完成了江西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图。以人口密度、GDP、耕地面积作为指标进行易损性分析,并借助GIS工具,将危险性评价图与易损性评价图进行叠加,完成了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区划结果表明:GIS方法能有效地对影响山洪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因子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该风险区划图可通过对山洪易发区的规划决策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灾害的风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山洪灾害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河池市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击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肖寒 黄卓帆 +1 位作者 李有为 王秋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年第4期102-105,I0004,共5页
基于河池市10个气象台站1960—2013年的雷暴日数据观测资料,分析了河池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对雷灾有影响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及防灾抗灾能力四个因子构建雷击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雷击灾害... 基于河池市10个气象台站1960—2013年的雷暴日数据观测资料,分析了河池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对雷灾有影响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及防灾抗灾能力四个因子构建雷击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雷击灾害风险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河池市年雷暴日数有下降趋势,下降倾向率为4.224d/10a;雷暴日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季是雷暴多发季节,占全年雷电总日数的86%;雷暴日数存在多个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在25年、15年时间尺度上,显示出强周期位相结构。河池南部的都安、大化县及西南部巴马县是雷击灾害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灾害风险区划 小波分析 GIS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新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延慧 张建涛 +3 位作者 叶文军 黄晓露 钱勇 周斌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6期96-104,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区县雷电灾害风险的高低程度、防御措施和减轻雷灾损失,利用地闪资料、雷电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取归一化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3个... 为了明确不同区县雷电灾害风险的高低程度、防御措施和减轻雷灾损失,利用地闪资料、雷电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取归一化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3个评价指标,选择地闪密度、地闪强度、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覆盖类型、人口密度、地均GDP、生命损失指数、经济损失指数和耕地比重等10个影响因子建立雷电灾害区划模型,绘制出新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雷电灾害风险极高区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地区北部、塔城地区大部、博州、伊犁州、喀什市和天山北坡经济带南部部分地区,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属于一般风险区。通过与新疆历史雷电灾情数据比较发现,雷电灾情次数空间分布与风险区划分布趋势大致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新疆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市山区防洪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关丽 陈品祥 +2 位作者 闫宁 胡卓玮 冯学兵 《城市勘测》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城市山洪灾害一旦发生具有人员和财产损失大、社会和经济影响严重等特点,它不仅受到城市内部河流、植被、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道路、地下排水管网、经济发展规模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城市山洪灾害风险,降低城市山洪... 城市山洪灾害一旦发生具有人员和财产损失大、社会和经济影响严重等特点,它不仅受到城市内部河流、植被、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道路、地下排水管网、经济发展规模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城市山洪灾害风险,降低城市山洪可能带来的损失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山区为例,基于山区小流域分布数据、水系数据、高程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依据风险区划评估模型对山区流域进行防洪风险等级的初步划分,以期研究结果对北京市对城市山洪易发地区的风险投资、区域开发和灾害管理提供应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小流域 GIS 北京市山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级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4
8
作者 段晓凤 官景得 +2 位作者 赵兔祥 陶积顺 黄冬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为明确大宗作物、特色作物、设施作物的气候适宜性及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本研究以永宁县为例,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自然区划理论,采用定性判断法、聚类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完成了水稻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设施农业精细化气候适... 为明确大宗作物、特色作物、设施作物的气候适宜性及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本研究以永宁县为例,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自然区划理论,采用定性判断法、聚类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完成了水稻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设施农业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水稻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及酿酒葡萄霜冻风险区划,划出永宁县各地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及设施农业的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永宁县大部地区为水稻和设施农业生产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水稻低温冷害和酿酒葡萄霜冻灾害低风险区在贺兰山沿山,高风险区为闽宁镇大部、李俊镇中西部、望洪镇西部。本研究对永宁县农业生产发挥区域气候优势、趋利避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高各类产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果将为永宁县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精细化 气候适宜性区划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浅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莉 马国贵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年第11期101-101,共1页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是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依据,也是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基础。对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灾害的分布、形成原因以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预防措施 通辽市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石家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鹤 李贵玲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2期45-47,共3页
在分析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确定雷击大地密度、最大地闪强度、地方经济指标及地方人口密度为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确定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石家庄地区雷... 在分析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确定雷击大地密度、最大地闪强度、地方经济指标及地方人口密度为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确定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石家庄地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邑、晋州、深泽、无极、新乐、赵县、藁城较其他县域雷电灾害风险高,应提高区域综合雷电防御能力及雷电灾害应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影响因素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基于易损度分析的吉林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11
作者 王羽飞 刘士彬 +1 位作者 孙淑玲 隋津 《气象灾害防御》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分析整理2003-2012年吉林省历史雷灾记录,利用48个气象站人工观测雷暴日数序列和2011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应用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吉林省县(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计算模型。利用自然断点法对模型计算出的易损度进行分级,... 分析整理2003-2012年吉林省历史雷灾记录,利用48个气象站人工观测雷暴日数序列和2011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应用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吉林省县(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计算模型。利用自然断点法对模型计算出的易损度进行分级,实现了吉林省各县(市)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吉林省的雷电灾害风险由强到低呈现出由中部向周边递减的结构,强风险区主要位于吉林省中部和南部的地级市本市;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中部和南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市);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山区和西部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层次分析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易损度 吉林省
下载PDF
河南强降水分布特征及其电网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小康 李哲 +2 位作者 杨浩 王婧羽 王晓芳 《暴雨灾害》 2018年第6期534-542,共9页
强降水导致的电线短路、内涝及次生灾害每年都造成河南省电力系统的巨大损失,基于53 a日降水、6 a的降水资料,配合供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水系资料,进行强降水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发现,河... 强降水导致的电线短路、内涝及次生灾害每年都造成河南省电力系统的巨大损失,基于53 a日降水、6 a的降水资料,配合供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水系资料,进行强降水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国家站年均暴雨日2.3 d,夏季暴雨占全年的75%,暴雨频次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递减,中心位于桐柏山-大别山;短时强降水频次7、8月最大,高频站点集中在桐柏山-大别山地区和黄淮海平原的黄河以北地区等四个区域。电网强降水灾害风险区划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暴雨和短时强降水)危险性,孕灾环境(地形和水系)敏感性,承灾体(供电量和用电量)易损性以及防灾抗灾能力(人均GDP)。强降水频次和电网分布是风险区划的关键因素,河流对其周边地区影响显著。河南省电网强降水灾害风险区划等级最高的地区是伏牛山地区、黄河海河的平原流域、商丘地区以及淮河的平原流域;前两个区域有发电厂、密集的特高压和超高压变电站和线路,供电量和用电量巨大,尤其需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安全 灾害风险区划 暴雨 短时强降水 河南
下载PDF
陇南山区干旱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12
13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吴巧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0-245,共6页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九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得出:近40年陇南市平均出现干旱的年频率为60.3%,其中,春旱39.3%,夏初旱20.5%,伏旱38.5%,秋旱35.3%。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拔海高...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九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得出:近40年陇南市平均出现干旱的年频率为60.3%,其中,春旱39.3%,夏初旱20.5%,伏旱38.5%,秋旱35.3%。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拔海高度与各站平均干旱年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陇南市各地平均干旱年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干热河谷和徽成盆地及文县东南部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干旱年频率大于60.0%,由此向北向高干旱危险性等级递减,武都区的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宕昌西北部及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低,干旱年频率小于50.0%。徽县、成县、两当中部及西和北部以及武都、文县境内的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为干旱高风险区;宕昌与武都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为干旱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山区 干旱 气候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武都山区大到暴雨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刘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376-14378,共3页
分析了武都山区近40年来暴洪灾害发生变化规律,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大到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 分析了武都山区近40年来暴洪灾害发生变化规律,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大到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大到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山区大到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7~8月是多发时期,60%以上的大到暴雨出现在这一时段,6月和9月次之,5月份大到暴雨出现最少,其他月份尚无出现过暴雨;武都山区大到暴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且年际趋势变化不大。武都山区大到暴雨危险性等级南部高于北部、山区高于川区,由西北高海拔区域向西北低海拔区域递减,由南部向北部递减;大到暴雨洪涝风险等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都山区 大到暴雨 气候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武都山区干旱气候特征与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志强 刘丽 赵彦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624-7626,7734,共4页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并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各站年平均干旱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武都区各地年平均干旱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并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各站年平均干旱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武都区各地年平均干旱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e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近40年武都区有30年均有干旱出现,共出现各类干旱49次,其中,发生频率春旱40.0%、春末夏初旱20.0%、伏旱35.0%、秋旱27.5%,年际出现干旱的频率为75.0%.武都区白龙江流域半山河谷和东南部低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年际干旱频率>62.3%,由此向北向高干旱危险性等级递减,干旱灾害风险由白龙江干热河谷向四周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都山区 干旱 气候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近60a铜仁市凝冻气候变化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有萍 高红梅 +1 位作者 孙贵江 茅海祥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年第2期63-68,共6页
使用铜仁市1951~2010年11月~次年3月10个气象站长序列气象资料和2005~2010年92个区域自动站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对铜仁市凝冻时空分布和凝冻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特重级凝冻灾害有6a,其中以2008年最重;铜仁东部凝冻重于西... 使用铜仁市1951~2010年11月~次年3月10个气象站长序列气象资料和2005~2010年92个区域自动站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对铜仁市凝冻时空分布和凝冻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特重级凝冻灾害有6a,其中以2008年最重;铜仁东部凝冻重于西部;铜仁市凝冻指数存在明显突变,突变点在1987年,1986年以前变化较平缓,1987年以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铜仁市出现区域性凝冻过程占总数的71.7%,其中重级区域性凝冻过程偏多,占26.7%,其次是轻级凝冻过程;铜仁市可划为重级、中级、轻级3个凝冻等级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冻 变化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武都区高温时空演变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3期65-67,共3页
分析武都区1971——2010年高温资料得出,武都区高温日数年平均为21d,集中出现在5——9月;从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来看,高温日数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武都区高温危险性等级和高温灾害风... 分析武都区1971——2010年高温资料得出,武都区高温日数年平均为21d,集中出现在5——9月;从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来看,高温日数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武都区高温危险性等级和高温灾害风险随着海拔高度由低到高递减;白龙江流域和东南部海拔1100m以下浅山河谷区最高,1600m以上高山地区最低,多数年份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都山区 高温 气候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1971—2010年陇南山区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259-261,共3页
从1971—2010年陇南市高温天气日数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山区每年都有高温天气出现,9个气象站平均每年合计出现70.4 d,其中,武都区平均每年出现约21 d,为全市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站,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5—9月,其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6... 从1971—2010年陇南市高温天气日数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山区每年都有高温天气出现,9个气象站平均每年合计出现70.4 d,其中,武都区平均每年出现约21 d,为全市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站,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5—9月,其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6—8月,该时段高温天气灾损最为严重。目前,受全球气候变暖背景的影响,陇南市山区高温天气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因此,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高温天气灾害危险性图层,结合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得到高温天气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高温天气灾害危险性等级白龙江、白水江流域海拔1 100 m以下浅山河谷区、文县东南部、成县中部和康县东南部最高,海拔1 800 m以上高山区高温热海危险性等级最低,大多数年份不会出现高温天气。高温天气灾害风险由高到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白龙江、白水江干热河谷及康县东南部、文县东南部和成县中部低海拔区为高温天气灾害高风险区;宕昌县西部、礼县西北部、武都区西北部、文县西北部和两当县南部高海拔区为高温天气灾害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时空分布 模型建立 灾害风险区划 甘肃陇南 山区 1971--2010年
下载PDF
抚顺市暴雨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昱 李亮 +3 位作者 张鸿 奚靖权 米雷 魏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254-255,共2页
采用抚顺市3个基本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抚顺市近50年暴雨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6 d,且年平均暴雨日数呈略增多趋势;抚顺市暴雨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是多发时期。利用GIS技术进行抚... 采用抚顺市3个基本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抚顺市近50年暴雨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6 d,且年平均暴雨日数呈略增多趋势;抚顺市暴雨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是多发时期。利用GIS技术进行抚顺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对提高抚顺市防汛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辽宁抚顺
下载PDF
陇南山区近40年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6期29-31,37,共4页
从陇南市1971—2010年雷暴资料入手,分析了陇南山区近40年雷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陇南市每年都有雷暴出现,平均每年176.5站日、每站每年约19.6日,雷暴一般出现在4—9月,其中,5—8月集中出现最多,占76%,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为严重。从... 从陇南市1971—2010年雷暴资料入手,分析了陇南山区近40年雷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陇南市每年都有雷暴出现,平均每年176.5站日、每站每年约19.6日,雷暴一般出现在4—9月,其中,5—8月集中出现最多,占76%,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为严重。从陇南市雷暴年际变化趋势分析,目前,雷暴日数正处于明显的下降时期。因此,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雷暴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雷暴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雷暴危险性等级宕昌、礼县和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最高,为雷暴高风险区,两当东南部、康县大部、武都东南部、文县南部最低,为雷暴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山区 雷暴 分布特征 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