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中国早期的灾异书写与灾难文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项义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9-196,共8页
本文对古代中国早期的灾异书写与灾难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古代史籍对灾异记载颇多,但以灾异为题材的古代文学作品却相对较少,这主要有环境、主体和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早期盛行的天人感应观念,使得古人把灾异与天意和人事连... 本文对古代中国早期的灾异书写与灾难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古代史籍对灾异记载颇多,但以灾异为题材的古代文学作品却相对较少,这主要有环境、主体和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早期盛行的天人感应观念,使得古人把灾异与天意和人事连结起来,在政治文化层面进行过度阐释,却忽视了人与环境互动的实际进程以及灾难的本相。而灾异书写中的神异叙事和"哀而不伤"的文学观念,也限制了人们对于灾难的文学表达和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文化 灾异书写 天人感应 神异叙事
下载PDF
“诗妖”与“怨诗”:中国古代灾异书写中的诗学
2
作者 崔露什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46-154,共9页
就其原始意涵而言,以预言灾异为主旨的"诗妖"与"诗可以怨"具备相似的创作动因,但在诗学话语实践过程中,二者形成了各自的话语模式,双方始终保持着相互排斥的张力。通过设置情感与修辞的禁忌,"诗可以怨"将... 就其原始意涵而言,以预言灾异为主旨的"诗妖"与"诗可以怨"具备相似的创作动因,但在诗学话语实践过程中,二者形成了各自的话语模式,双方始终保持着相互排斥的张力。通过设置情感与修辞的禁忌,"诗可以怨"将"诗妖"剔除,以达成其"怨而不怒"的情感特征。相应地,"诗妖"亦通过"灾异书写"与阴阳五行的逻辑架构,以区别于传统诗学体系中的"正变"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妖 怨诗 灾异书写
下载PDF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的三种维度
3
作者 阳清 冯秀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总体上展示出人文、社会、科学三种维度,并在古今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呈现递变。通过灾异文献的汇辑梳理,这种变化表现为:从东汉最初的“人文”审视,到传统社会中后期“社会”与“人文”并重,再到当代学者对“科学”...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总体上展示出人文、社会、科学三种维度,并在古今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呈现递变。通过灾异文献的汇辑梳理,这种变化表现为:从东汉最初的“人文”审视,到传统社会中后期“社会”与“人文”并重,再到当代学者对“科学”规律的特别追求。关于灾异现象与灾异史的当代研究,可见“科学”与“人文”“社会”视角的交融与消长之态。关于灾异思想与主体认知的当代研究,可见以“人文”为主导趋于细致。关于灾异书写与文化记忆的当代研究,大致以“人文”视角为特色走向复合。以上三种维度及其变化,恰是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缩影和应有之义,客观展示出其发展空间,预示其未来可能,昭示其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灾异记录 研究维度 灾异 灾异认知 灾异书写
下载PDF
古代“天雨异物”灾异的阐释与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秀英 阳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6,192,共13页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雨毛”“雨石”“雨星”“雨血”“雨肉”“雨木冰”等记录,在此统称为“天雨异物”。作为一种灾异类型,古人对其丰富的政治、思想、文化内涵有着多元阐释,显示出特定时代和文化语境下人们的理解和认知,今人也...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雨毛”“雨石”“雨星”“雨血”“雨肉”“雨木冰”等记录,在此统称为“天雨异物”。作为一种灾异类型,古人对其丰富的政治、思想、文化内涵有着多元阐释,显示出特定时代和文化语境下人们的理解和认知,今人也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了类型研究和科学解释。通过爬梳“天雨异物”灾异历史记录,进而分析经学、政治学、数术之学等思想文化背景下对此类灾异的阐释,可管窥春秋学、尚书学和易学灾异思想的融合脉络,探讨“天雨异物”的书写原因和态度,描述其从“史”到“术”再回归于“史”的历史书写逻辑,以及作为事象进入文学书写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雨异物” 多元阐释 灾异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