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中国早期的灾异书写与灾难文化 被引量:5
1
作者 项义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9-196,共8页
本文对古代中国早期的灾异书写与灾难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古代史籍对灾异记载颇多,但以灾异为题材的古代文学作品却相对较少,这主要有环境、主体和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早期盛行的天人感应观念,使得古人把灾异与天意和人事连... 本文对古代中国早期的灾异书写与灾难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古代史籍对灾异记载颇多,但以灾异为题材的古代文学作品却相对较少,这主要有环境、主体和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早期盛行的天人感应观念,使得古人把灾异与天意和人事连结起来,在政治文化层面进行过度阐释,却忽视了人与环境互动的实际进程以及灾难的本相。而灾异书写中的神异叙事和"哀而不伤"的文学观念,也限制了人们对于灾难的文学表达和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文化 灾异书写 天人感应 神异叙事
下载PDF
影片《日本沉没》中的日本灾难文化
2
作者 周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88-89,共2页
由于二战受美国原子弹轰炸的影响,再加上日本列岛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二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中有一类主要围绕着灾难展开,产生了大量蕴意灾难文化、思想内涵深刻的文学、影视作品。"灾难感"作为一种强烈的存在,贯穿于日本流行文化的发... 由于二战受美国原子弹轰炸的影响,再加上日本列岛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二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中有一类主要围绕着灾难展开,产生了大量蕴意灾难文化、思想内涵深刻的文学、影视作品。"灾难感"作为一种强烈的存在,贯穿于日本流行文化的发展脉络。影片《日本沉没》的成功真实地反映了许多日本人对现实的思考。影片所反映的日本人的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独具特质的日本灾难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沉没》 日本灾难文化 灾难 忧患意识
下载PDF
中华传统灾难文化的心理创伤应对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汪晓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12,共9页
人类进化史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历史,在与灾难抗争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灾难文化体系,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创伤疗愈资源,发展出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机制、缓冲机制、复原与创伤后成长机制。以灾难意识、灾难解释、灾难应对... 人类进化史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历史,在与灾难抗争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灾难文化体系,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创伤疗愈资源,发展出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机制、缓冲机制、复原与创伤后成长机制。以灾难意识、灾难解释、灾难应对为主的中华独特灾难认知体系预防着心理创伤的发生;灾难发生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深刻影响的社会支持体系,从紧急社会救助、情绪调节模式、仪式供给等方面缓解着灾难的冲击;灾难发生后,理性的言语范式、伦理性记忆策略及灾难叙事模式等灾难文化传递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个体心理弹性,促进着创伤后的复原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 灾难文化 心理创伤 应对机制
原文传递
张爱玲“烬余录”的日语初译与昭和前期的灾难文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董鑫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92,共14页
1944年2月,“烬余录”于《天地》杂志发表。同年6月,该文便被上海最大的日侨报纸《大陆新报》翻译连载,是为张爱玲作品最早的日译本。本文围绕译者室伏克拉拉、媒介载体《大陆新报》,以及评论家(读者)若江得行三个角度,初步还原了翻译... 1944年2月,“烬余录”于《天地》杂志发表。同年6月,该文便被上海最大的日侨报纸《大陆新报》翻译连载,是为张爱玲作品最早的日译本。本文围绕译者室伏克拉拉、媒介载体《大陆新报》,以及评论家(读者)若江得行三个角度,初步还原了翻译事件的历史原貌,揭示出张爱玲最早的日本接受与日本灾难文化之间的关系。“烬余录”中作家个人的灾难意识构成一种异文化的镜像,在镜像中,身在海外的日侨读者不惟照见了关东大震灾的公共灾难体验,更通过建构民族审美独特性的方式,参与到近代日本一元化国族认同的形成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新报》 “烬余录” 张爱玲接受史 灾难文化
原文传递
在灾难性事件中跨文化同情如何被阻碍——以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的火灾为例
5
作者 李子情 林芳冰 张路黎(指导)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14期208-210,212,共4页
当今时代即时通信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新媒体跨文化交流的成本,人们接触文化的机会与日俱增,包容程度也不断提高,为建构跨文化同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平台。微博改写了传统的信息交往方式,构建了新的文化知觉环境。笔者以文化灾难事件——... 当今时代即时通信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新媒体跨文化交流的成本,人们接触文化的机会与日俱增,包容程度也不断提高,为建构跨文化同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平台。微博改写了传统的信息交往方式,构建了新的文化知觉环境。笔者以文化灾难事件——巴黎圣母院着火为例,浅析在微博平台上,国人站在不同边界的他者角度如何看待别国文化灾难事件,深入分析国人是带着怎样的信念、情感和推断规则进入异国文化灾难情景以及如何阻碍跨文化同情建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灾难 文化同情 他者 符号隐喻 共同体
下载PDF
灾难何以文学:后疫情时代的跨界批评与理论省思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一扬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7-201,共5页
在"灾难文化"语境下回应后疫情时代"文学何为"这一话题,是目前华语文学学科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一个新的方向。其最新进展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理论建构层面,围绕"忧患意识与幽暗意识""环境主义... 在"灾难文化"语境下回应后疫情时代"文学何为"这一话题,是目前华语文学学科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一个新的方向。其最新进展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理论建构层面,围绕"忧患意识与幽暗意识""环境主义""文学疗愈""创伤书写""后人类主义"等核心概念开拓批评话语空间,探索灾难叙事的文化路径;2.聚焦灾难文化语境下的灾异书写、灾害文学、抗灾文学等多种文学形态与体裁特质的讨论,对华语文学灾难书写进行"本体论"层面的辨析、命名与规定;3.关注灾难书写的热点题材,对20世纪华人的战争历史记忆、当代华人的身心疫病尤其是"抗击新冠"经历以及对未来世界灾难景观的科幻想象等灾难书写倾注批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文化 华语文学 灾难书写 批评理论
下载PDF
中国民众抗震自救能力研究——以日本国民消解震灾经验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雷晓敏 《战略决策研究》 2011年第3期51-55,共5页
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国各界学者都对这次灾难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探索,其一是中国民众震灾自救意识的检讨;其二是对日本民众震灾自救措施的借鉴;其三是关于中国民众震灾自救意识的养成。灾难长精神,灾难出思想,从灾... 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国各界学者都对这次灾难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探索,其一是中国民众震灾自救意识的检讨;其二是对日本民众震灾自救措施的借鉴;其三是关于中国民众震灾自救意识的养成。灾难长精神,灾难出思想,从灾难中汲取自救意识和抗灾谋略,是锻造灾难文化的重要举措。促使自救意识日常化和自救意识技术化,是建立中国抗震救灾战略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救意识 自救能力 灾难文化
下载PDF
信仰的价值与守望——电影《日本沉没》中的结城慎司角色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荣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76-78,共3页
灾难文学中实现主题升华和艺术感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是人物英雄式毁灭。影片《日本沉没》中结城慎司为了拯救即将沉没的日本,为了心中的信仰,驾驶"海神号"潜入海底,最终被乱泥流吞没。结城毁灭式的救赎,最终感化了小野寺,化... 灾难文学中实现主题升华和艺术感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是人物英雄式毁灭。影片《日本沉没》中结城慎司为了拯救即将沉没的日本,为了心中的信仰,驾驶"海神号"潜入海底,最终被乱泥流吞没。结城毁灭式的救赎,最终感化了小野寺,化身守望日本信仰的承继,为了拯救即将沉没的日本,牺牲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的价值 灾难文化 日本沉没 结城慎司
下载PDF
论特摄影片的困局与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子元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3-65,共3页
伴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革新,通过技术手段去实现镜头已经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而特殊摄影作为电影先驱者对视效展开的探索模式,正逐渐遭受观众的冷落与忽视。为了迎合市场与现当代受众的审美趋势,特摄影片的转型迫在眉睫。特摄影片创作者... 伴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革新,通过技术手段去实现镜头已经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而特殊摄影作为电影先驱者对视效展开的探索模式,正逐渐遭受观众的冷落与忽视。为了迎合市场与现当代受众的审美趋势,特摄影片的转型迫在眉睫。特摄影片创作者应立足于各年龄段受众群体的心理及视觉需求,总结经典IP的成功经验,规划一系列可行的转型措施,力求回归大众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摄影片 灾难文化 困局 转型
下载PDF
灾区本土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要素探析——基于四川文化传承与心理援助角度
10
作者 苏文明 吴薇莉 《前沿》 2014年第9期143-145,共3页
通过人类文化传承角度,捕捉到灾难文化对灾区员工心理的积极作用,四川的本土文化性格可为灾区本土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要素开发提供重要参考,自我效能、坚韧抗逆、乐观幽默、智慧创新、包容开放及感恩奉献等可被纳入心理资本要素,而具有... 通过人类文化传承角度,捕捉到灾难文化对灾区员工心理的积极作用,四川的本土文化性格可为灾区本土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要素开发提供重要参考,自我效能、坚韧抗逆、乐观幽默、智慧创新、包容开放及感恩奉献等可被纳入心理资本要素,而具有四川本土文化特色的淡定从容因子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区 心理资本 灾难文化
原文传递
灾难叙事的数字化标本--基于疫情时期网络迷因传播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佖路 顾理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6,共6页
社交媒体时代,在人类社会遭遇公共危机事件时,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短语、图像、表情包、短视频和音乐往往迅速蹿红。灾难时期网络迷因传播的流行,源于人们复杂性和个性化的表达需求。迷因表达与传统灾难叙事形成了对话,更对后者起到了补充... 社交媒体时代,在人类社会遭遇公共危机事件时,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短语、图像、表情包、短视频和音乐往往迅速蹿红。灾难时期网络迷因传播的流行,源于人们复杂性和个性化的表达需求。迷因表达与传统灾难叙事形成了对话,更对后者起到了补充作用。灾难主题的网络迷因体现了一系列流行文化和媒介文化特征,客观上延续、改编和重塑了灾难内涵,在灾难文化的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而迷因本身也成为理解灾难的特殊文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迷因 灾难叙事 数字标本 数字灾难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