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8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吕绍玉
张海
+4 位作者
孟昌忠
黄太忠
刘德华
王彪
周丽芳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3期49-53,共5页
炉山铜矿床产于宣威组(P_3x)底部的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及峨眉山玄武岩第三段(βp^3)顶部的火山角砾赤铁矿层内,是近年来贵州省发现的含铜矿层的新层位,矿石类型也是一种新的矿石类型。含矿岩系自上而下,存在钛(Ti)-铜(Cu)-铁(Fe)等...
炉山铜矿床产于宣威组(P_3x)底部的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及峨眉山玄武岩第三段(βp^3)顶部的火山角砾赤铁矿层内,是近年来贵州省发现的含铜矿层的新层位,矿石类型也是一种新的矿石类型。含矿岩系自上而下,存在钛(Ti)-铜(Cu)-铁(Fe)等元素分带,以上特征符合玄武岩型风化淋滤型铜矿的特征。通过对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系统总结出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为该区相同类型的铜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玄武岩
地质特征
炉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冈石刻博山炉形象渊源
2
作者
武灵
练春海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扬与兴盛,博山炉由前代的奢侈品转变为宗教信仰中象征虔诚之符号,被镌刻在佛教造像上。云冈石窟中有着大量的博山炉图像遗存,奠定了后世佛教造像中的博山炉供养模式。魏晋以来,随着制瓷技术的发展,传统铜博山炉走向没...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扬与兴盛,博山炉由前代的奢侈品转变为宗教信仰中象征虔诚之符号,被镌刻在佛教造像上。云冈石窟中有着大量的博山炉图像遗存,奠定了后世佛教造像中的博山炉供养模式。魏晋以来,随着制瓷技术的发展,传统铜博山炉走向没落,陶瓷博山炉开始兴起,造型也与传统博山炉大相径庭,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博山炉上传统的山峦、动物逐渐被佛教的莲花所取代。综合而言,云冈石刻博山炉形象主要源于魏晋时期流行的实物与汉代博山炉图像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博
山
炉
图像渊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博山炉展览中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解读
3
作者
王妮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
博山炉作为汉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当时的高级工艺技术,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汉代博山炉的造型艺术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详细分析博山炉的构造、装饰纹样和铸造工艺,揭示其在汉代社会生活...
博山炉作为汉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当时的高级工艺技术,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汉代博山炉的造型艺术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详细分析博山炉的构造、装饰纹样和铸造工艺,揭示其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进一步解读了博山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对审美趣味与艺术追求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对后世文化传承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汉代物质文化的认识,也为理解汉代精神世界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博
山
炉
造型艺术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宝有话说》 海上仙山一炉间
4
作者
懂懂鸭
《格言(校园版)》
2024年第26期34-35,共2页
国宝档案错金铜博山炉所属年代:西汉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出土地: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墓国宝简介:错金铜博山炉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沐浴时用的香炉。它的造型是微缩的海上仙山--博山。点燃熏香时,袅袅香烟徐徐溢出,氤氲山间,...
国宝档案错金铜博山炉所属年代:西汉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出土地: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墓国宝简介:错金铜博山炉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沐浴时用的香炉。它的造型是微缩的海上仙山--博山。点燃熏香时,袅袅香烟徐徐溢出,氤氲山间,恍如世外仙境。这件国宝是西汉时期手工艺品的精华,达到了视觉和气味的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
山
炉
西汉时期
国宝档案
手工艺品
满城县
错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旅行活动述略
5
作者
严忠良
计毅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大量移民迁入武当山地区,经济社会有所恢复和发展,由于武当山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博山炉式山峦形制,加上受到隐逸文化、玄学思想和佛道宗教等影响,武当山旅行得到长足发展,旅行者社会...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大量移民迁入武当山地区,经济社会有所恢复和发展,由于武当山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博山炉式山峦形制,加上受到隐逸文化、玄学思想和佛道宗教等影响,武当山旅行得到长足发展,旅行者社会身份不同,旅游类型多样,行旅环境有所改善,留下丰富可贵的历史遗迹,成为不可多得可供开发利用的历史资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武当山旅游活动动机目的相对单一,旅行方式多以分散游为主,旅游条件也有待改善,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
山
旅游
玄学
博
山
炉
隐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海流变》
6
作者
冯正午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创作说明:香炉以博山炉、陶豆和楚纹样为灵感来源,其上的小人的不同状态则取自作者本人的不同状态。该作品希望以香炉本身代表地,其上的陶瓷小人指代人,以焚香的方式代表与天的沟通,最终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
博
山
炉
陶豆
灵感来源
生命状态
香
炉
小人
楚纹样
和谐统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炉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式与要素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段洁
张秋娈
+1 位作者
朱苏加
路紫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30,共5页
基于炉峰山森林公园现有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依据生态学、景观科学、美学、形态心理学原理及实际视觉效果的评测,研究了风景植物景观设计方式与组成要素。首先将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进一步细分为玉皇顶山体、公园北部植物景观...
基于炉峰山森林公园现有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依据生态学、景观科学、美学、形态心理学原理及实际视觉效果的评测,研究了风景植物景观设计方式与组成要素。首先将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进一步细分为玉皇顶山体、公园北部植物景观断带、卧云岭山脊、浅水湾、向秀坪古建区、大松海林区六大景观斑块,以及锦绣坪门景区、园路、观景台三大观赏设施;然后对其进行了植物景观设计,包括树种选择、季相结构、乔灌草配植、与建筑物协调等,也对设计方式、设计意义、设计意愿等方面做了总结;最后讨论了景观组成要素问题,提出了环境、范围、区位、作用的四维影响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
设计方式
组成要素
森林公园
炉
峰
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唐博山炉设计考略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海霞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1-23,共3页
汉唐时期,博山炉作为当时熏香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设计精美至极。本文探讨了汉唐时期博山炉的发展形态,并着重分析了神仙思想的盛行和佛教崇拜的兴盛等多重文化动因对博山炉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博
山
炉
造型设计
汉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地炉山
9
作者
阮道明
《福建乡土》
2013年第1期48-48,共1页
炉山海拔628米,位于连江县长龙镇与透堡镇交界处,方圆几十公里,有乌岩、章峰、剑石、玉泉、龙井、溪瀑、茶山、寺观等胜景,因山峰形似香炉而得名。千年前,章寿曾在炉山修行,且羽化成仙,因此,炉山成了当地道教的仙山。
关键词
炉山
道教
风景名胜
旅行
原文传递
新见西汉冶铜炉与铜绿山春秋战国冶铜炉比较研究
10
作者
陈树祥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2012年12月,在大冶市卢家垴遗址上发掘出1座西汉冶铜炉,弥足珍贵。文章将其与以往铜绿山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冶铜炉在选址、空间布局、筑炉技术、冶铜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铜绿山历时性冶铜炉演变发展的特征及影响。
关键词
汉代冶铜
炉
铜绿
山
春秋战国冶铜
炉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面观照——博山炉:出土实物与咏物诗的互证
被引量:
1
11
作者
张翔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95-401,共7页
博山炉是汉代考古中比较常见的器物,汉代以来也有不少歌咏博山炉的文学作品,将这两者互相印证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各自的进一步认识。一方面,用"博山"称以山峦形制为特征的熏炉至迟从晋人开始,晚于实物的出现。并且当时还有不...
博山炉是汉代考古中比较常见的器物,汉代以来也有不少歌咏博山炉的文学作品,将这两者互相印证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各自的进一步认识。一方面,用"博山"称以山峦形制为特征的熏炉至迟从晋人开始,晚于实物的出现。并且当时还有不少器物也具备这种山峦形制,也可以称为"博山"。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博山炉只是一种精美的实用器物,并非模拟"海上神山"而作。即使放置在陵墓中,也是视死如生的需要,并不出于祈求升仙的目的。另一方面,出土的博山炉实物为准确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南朝咏物诗人在歌咏博山炉的时候,高度融入了自己的审美体验,这种以表现物象美为最终目的的主体创造性,需要文学研究者重新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
博
山
炉
咏物诗
海上神
山
物象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博山炉考
被引量:
13
12
作者
林小娟
《四川文物》
2008年第3期65-67,共3页
博山炉是专门用于象征汉代仙家思想中仙山的器物,该器物在汉魏六朝被称为"博山香垆"或"博山",唐初才普遍称其为"博山炉"。考镜"博山炉"之博,有三个主要义项或文化隐喻:极目远观之博望、泰山和...
博山炉是专门用于象征汉代仙家思想中仙山的器物,该器物在汉魏六朝被称为"博山香垆"或"博山",唐初才普遍称其为"博山炉"。考镜"博山炉"之博,有三个主要义项或文化隐喻:极目远观之博望、泰山和博弈。此三者均与仙人、仙山或仙家世界相联系,是汉代作为"登天"、"致仙"或"成仙"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博
山
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夏中卫县出土一件汉代博山炉
被引量:
2
13
作者
王凤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宁夏
中卫县
汉代
博
山
炉
制作工艺
陶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博山炉看两汉时期星象与仙境追求
被引量:
4
14
作者
刘绅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8期43-45,共3页
似山之形的博山炉在西汉中期横空出世。文章通过解构组成博山炉的祥瑞元素以及其他汉代建筑中的神秘色彩,可知星象构造与仙境模拟在两汉时期成为绝对主角。合乎星象即表现为受命于天,以彰显皇权神圣性和正统性;仙境再现,以期羽化成仙。...
似山之形的博山炉在西汉中期横空出世。文章通过解构组成博山炉的祥瑞元素以及其他汉代建筑中的神秘色彩,可知星象构造与仙境模拟在两汉时期成为绝对主角。合乎星象即表现为受命于天,以彰显皇权神圣性和正统性;仙境再现,以期羽化成仙。这种追求是战国时期的神仙学说与两汉时期的图谶祥瑞引发的,表现为"炉镜即仙境",即通过意象载体的预演一定会达到某种结果的迷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博
山
炉
仙境
星象
图谶祥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降龙博山炉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桂枝
《文博》
1986年第2期91-,2,共2页
宝鸡博物馆珍藏一件汉代的降龙博山熏炉(封二:3)。通高22.5厘米,重1.4公斤。炉身下饰龙柱,一人手攀龙首,坐于龙身之上有降龙之姿,镂空盖顶作博山峰纹。炉身与盖间有活环钮连接,整器造型生动,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师,以其高超的技艺、娴熟...
宝鸡博物馆珍藏一件汉代的降龙博山熏炉(封二:3)。通高22.5厘米,重1.4公斤。炉身下饰龙柱,一人手攀龙首,坐于龙身之上有降龙之姿,镂空盖顶作博山峰纹。炉身与盖间有活环钮连接,整器造型生动,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师,以其高超的技艺、娴熟的手法,采取写实与抽象夸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
山
炉
炉
身
熏
炉
匠师
环钮
《九歌》
《考工记》
乘龙
真龙天子
上层贵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生器到明器——浅析汉代博山炉的嬗变
被引量:
1
16
作者
康礼凡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5期48-50,共3页
博山炉是两汉时期墓葬中众多陪葬品之一,其在两汉400年间发生了重要变化,至后世完全消失。作者以博山炉从生器到明器转变为切入点,由博山炉单一视角的变化,试窥探整个汉王朝丧葬制度的变化更迭。
关键词
博
山
炉
神仙思想
两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两汉和宋代博山炉的联系以及各自的时代特点
被引量:
1
17
作者
王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8期42-43,共2页
秦汉时期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博山炉成为长生不老精神的寄托物之一。博山炉是两汉400多年的标志性器物,两汉之后因社会巨变博山炉逐渐退出主流社会。虽有个别博山炉器物出现,但数量极少。到了宋代,统治阶级提倡复古,...
秦汉时期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博山炉成为长生不老精神的寄托物之一。博山炉是两汉400多年的标志性器物,两汉之后因社会巨变博山炉逐渐退出主流社会。虽有个别博山炉器物出现,但数量极少。到了宋代,统治阶级提倡复古,博山盖式的炉子又一次大规模出现,数量多,器型变化多。但在宋之后不再出现,宋代成为它最后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
山
炉
长生不老
成仙信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博山炉纹饰的创意表达研究
被引量:
3
18
作者
袁立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1期62-63,共2页
博山炉是汉代的代表性器物,对于汉代博山炉纹饰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灵感,而且有利于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品牌的形成,以及汉代博山炉纹饰的传承与发扬。文创视角下汉代博山炉纹饰的研究需要多途径收集文献资料和图片...
博山炉是汉代的代表性器物,对于汉代博山炉纹饰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灵感,而且有利于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品牌的形成,以及汉代博山炉纹饰的传承与发扬。文创视角下汉代博山炉纹饰的研究需要多途径收集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分析其内容、主题、表现方式,并且针对内容题材、造型规则以及工艺材质做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该文作者针对汉代博山炉的纹饰进行二次设计,通过建立纹饰图库和信息资料库、进行文创产品的衍生和文创品牌的塑造等路径完成汉代博山炉纹饰的项目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
山
炉
纹饰
文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19
作者
黄海涛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第17期72-79,共8页
汉代陶熏炉炉径:14厘米高:15厘米此件汉代熏炉为黑陶制,炉面抛光,整体为豆形,炉盖上刻三角形镂空纹和圆圈纹,均匀分布。熏炉身与盖子母口相扣。身为直口,折弧腹,喇叭形。盖亦为直口,弧顶,上端为鸟形捉手,可360度转圈。足较短且足部连...
汉代陶熏炉炉径:14厘米高:15厘米此件汉代熏炉为黑陶制,炉面抛光,整体为豆形,炉盖上刻三角形镂空纹和圆圈纹,均匀分布。熏炉身与盖子母口相扣。身为直口,折弧腹,喇叭形。盖亦为直口,弧顶,上端为鸟形捉手,可360度转圈。足较短且足部连圈纹喇叭口,转圈阶梯状旋纹,线条明快流畅。此炉独特之处在于盖项部的香鸟,鸟状似凫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
山
炉
熏
炉
圈纹
凫鸭
越窑
喇叭形
炉
身
青釉瓷
堆塑
圈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错金博山炉的造型及设计思想
20
作者
王丹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12期26-26,共1页
铜炉文化源远流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具有巧妙的设计和海纳百川的品质,这不仅体现在器物上,也体现在精神和气度上,这是西汉造物设计的典型思想。错金博山炉是博山炉中的珍品,为宫廷所制,与其他博山炉相比具有更高的艺术价...
铜炉文化源远流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具有巧妙的设计和海纳百川的品质,这不仅体现在器物上,也体现在精神和气度上,这是西汉造物设计的典型思想。错金博山炉是博山炉中的珍品,为宫廷所制,与其他博山炉相比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是博山炉中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
山
炉
汉代
设计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吕绍玉
张海
孟昌忠
黄太忠
刘德华
王彪
周丽芳
机构
贵州地矿局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3期49-53,共5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贵州乌蒙山区优势矿产综合调查评价(编号:12120113052700)"项目资助
文摘
炉山铜矿床产于宣威组(P_3x)底部的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及峨眉山玄武岩第三段(βp^3)顶部的火山角砾赤铁矿层内,是近年来贵州省发现的含铜矿层的新层位,矿石类型也是一种新的矿石类型。含矿岩系自上而下,存在钛(Ti)-铜(Cu)-铁(Fe)等元素分带,以上特征符合玄武岩型风化淋滤型铜矿的特征。通过对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系统总结出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为该区相同类型的铜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铜矿床
玄武岩
地质特征
炉山
Keywords
copper deposit
basal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Lushan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冈石刻博山炉形象渊源
2
作者
武灵
练春海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出处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基金
中国艺术研究院课题“我国考古新发现的美术考古研究”(立项号2021-1-3)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扬与兴盛,博山炉由前代的奢侈品转变为宗教信仰中象征虔诚之符号,被镌刻在佛教造像上。云冈石窟中有着大量的博山炉图像遗存,奠定了后世佛教造像中的博山炉供养模式。魏晋以来,随着制瓷技术的发展,传统铜博山炉走向没落,陶瓷博山炉开始兴起,造型也与传统博山炉大相径庭,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博山炉上传统的山峦、动物逐渐被佛教的莲花所取代。综合而言,云冈石刻博山炉形象主要源于魏晋时期流行的实物与汉代博山炉图像的结合。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博
山
炉
图像渊源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博山炉展览中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解读
3
作者
王妮
机构
甘肃省成县博物馆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
文摘
博山炉作为汉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当时的高级工艺技术,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汉代博山炉的造型艺术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详细分析博山炉的构造、装饰纹样和铸造工艺,揭示其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进一步解读了博山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对审美趣味与艺术追求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对后世文化传承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汉代物质文化的认识,也为理解汉代精神世界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汉代博
山
炉
造型艺术
文化内涵
分类号
C28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宝有话说》 海上仙山一炉间
4
作者
懂懂鸭
机构
不详
出处
《格言(校园版)》
2024年第26期34-35,共2页
文摘
国宝档案错金铜博山炉所属年代:西汉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出土地: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墓国宝简介:错金铜博山炉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沐浴时用的香炉。它的造型是微缩的海上仙山--博山。点燃熏香时,袅袅香烟徐徐溢出,氤氲山间,恍如世外仙境。这件国宝是西汉时期手工艺品的精华,达到了视觉和气味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
博
山
炉
西汉时期
国宝档案
手工艺品
满城县
错金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旅行活动述略
5
作者
严忠良
计毅波
机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明清时期武当山旅游活动与社会变迁”(21Y151)
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一般项目(19wdjd004)。
文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大量移民迁入武当山地区,经济社会有所恢复和发展,由于武当山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博山炉式山峦形制,加上受到隐逸文化、玄学思想和佛道宗教等影响,武当山旅行得到长足发展,旅行者社会身份不同,旅游类型多样,行旅环境有所改善,留下丰富可贵的历史遗迹,成为不可多得可供开发利用的历史资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武当山旅游活动动机目的相对单一,旅行方式多以分散游为主,旅游条件也有待改善,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关键词
武当
山
旅游
玄学
博
山
炉
隐逸
Keywords
Wudang Mountain
tourism
metaphysics
Boshan Furnace
seclusion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海流变》
6
作者
冯正午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创作说明:香炉以博山炉、陶豆和楚纹样为灵感来源,其上的小人的不同状态则取自作者本人的不同状态。该作品希望以香炉本身代表地,其上的陶瓷小人指代人,以焚香的方式代表与天的沟通,最终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
博
山
炉
陶豆
灵感来源
生命状态
香
炉
小人
楚纹样
和谐统一
分类号
J52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炉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式与要素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段洁
张秋娈
朱苏加
路紫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30,共5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08407282D)
河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0807351)
文摘
基于炉峰山森林公园现有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依据生态学、景观科学、美学、形态心理学原理及实际视觉效果的评测,研究了风景植物景观设计方式与组成要素。首先将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进一步细分为玉皇顶山体、公园北部植物景观断带、卧云岭山脊、浅水湾、向秀坪古建区、大松海林区六大景观斑块,以及锦绣坪门景区、园路、观景台三大观赏设施;然后对其进行了植物景观设计,包括树种选择、季相结构、乔灌草配植、与建筑物协调等,也对设计方式、设计意义、设计意愿等方面做了总结;最后讨论了景观组成要素问题,提出了环境、范围、区位、作用的四维影响要素。
关键词
植物景观
设计方式
组成要素
森林公园
炉
峰
山
Keywords
Vegetation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Forest park
Lufengshan
分类号
F3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唐博山炉设计考略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海霞
机构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1-23,共3页
文摘
汉唐时期,博山炉作为当时熏香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设计精美至极。本文探讨了汉唐时期博山炉的发展形态,并着重分析了神仙思想的盛行和佛教崇拜的兴盛等多重文化动因对博山炉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博
山
炉
造型设计
汉唐
分类号
J526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地炉山
9
作者
阮道明
出处
《福建乡土》
2013年第1期48-48,共1页
文摘
炉山海拔628米,位于连江县长龙镇与透堡镇交界处,方圆几十公里,有乌岩、章峰、剑石、玉泉、龙井、溪瀑、茶山、寺观等胜景,因山峰形似香炉而得名。千年前,章寿曾在炉山修行,且羽化成仙,因此,炉山成了当地道教的仙山。
关键词
炉山
道教
风景名胜
旅行
分类号
K91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见西汉冶铜炉与铜绿山春秋战国冶铜炉比较研究
10
作者
陈树祥
机构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文摘
2012年12月,在大冶市卢家垴遗址上发掘出1座西汉冶铜炉,弥足珍贵。文章将其与以往铜绿山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冶铜炉在选址、空间布局、筑炉技术、冶铜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铜绿山历时性冶铜炉演变发展的特征及影响。
关键词
汉代冶铜
炉
铜绿
山
春秋战国冶铜
炉
比较研究
Keywords
the copper furnace of Han Dynasty
copper furnace found in Tonglvshan of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面观照——博山炉:出土实物与咏物诗的互证
被引量:
1
11
作者
张翔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95-401,共7页
文摘
博山炉是汉代考古中比较常见的器物,汉代以来也有不少歌咏博山炉的文学作品,将这两者互相印证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各自的进一步认识。一方面,用"博山"称以山峦形制为特征的熏炉至迟从晋人开始,晚于实物的出现。并且当时还有不少器物也具备这种山峦形制,也可以称为"博山"。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博山炉只是一种精美的实用器物,并非模拟"海上神山"而作。即使放置在陵墓中,也是视死如生的需要,并不出于祈求升仙的目的。另一方面,出土的博山炉实物为准确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南朝咏物诗人在歌咏博山炉的时候,高度融入了自己的审美体验,这种以表现物象美为最终目的的主体创造性,需要文学研究者重新估量。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
博
山
炉
咏物诗
海上神
山
物象美
Keywords
dual-evidence methodology
Boshanlu (Mountain Censers)
object-chanting poetry
fairy mountain in the oceans
beauty of image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博山炉考
被引量:
13
12
作者
林小娟
机构
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
出处
《四川文物》
2008年第3期65-67,共3页
文摘
博山炉是专门用于象征汉代仙家思想中仙山的器物,该器物在汉魏六朝被称为"博山香垆"或"博山",唐初才普遍称其为"博山炉"。考镜"博山炉"之博,有三个主要义项或文化隐喻:极目远观之博望、泰山和博弈。此三者均与仙人、仙山或仙家世界相联系,是汉代作为"登天"、"致仙"或"成仙"的象征。
关键词
汉代
博
山
炉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中卫县出土一件汉代博山炉
被引量:
2
13
作者
王凤菊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宁夏
中卫县
汉代
博
山
炉
制作工艺
陶器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博山炉看两汉时期星象与仙境追求
被引量:
4
14
作者
刘绅玲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8期43-45,共3页
文摘
似山之形的博山炉在西汉中期横空出世。文章通过解构组成博山炉的祥瑞元素以及其他汉代建筑中的神秘色彩,可知星象构造与仙境模拟在两汉时期成为绝对主角。合乎星象即表现为受命于天,以彰显皇权神圣性和正统性;仙境再现,以期羽化成仙。这种追求是战国时期的神仙学说与两汉时期的图谶祥瑞引发的,表现为"炉镜即仙境",即通过意象载体的预演一定会达到某种结果的迷信思想。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博
山
炉
仙境
星象
图谶祥瑞
分类号
K87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降龙博山炉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桂枝
出处
《文博》
1986年第2期91-,2,共2页
文摘
宝鸡博物馆珍藏一件汉代的降龙博山熏炉(封二:3)。通高22.5厘米,重1.4公斤。炉身下饰龙柱,一人手攀龙首,坐于龙身之上有降龙之姿,镂空盖顶作博山峰纹。炉身与盖间有活环钮连接,整器造型生动,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师,以其高超的技艺、娴熟的手法,采取写实与抽象夸张。
关键词
博
山
炉
炉
身
熏
炉
匠师
环钮
《九歌》
《考工记》
乘龙
真龙天子
上层贵族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生器到明器——浅析汉代博山炉的嬗变
被引量:
1
16
作者
康礼凡
机构
西安美术学院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5期48-50,共3页
文摘
博山炉是两汉时期墓葬中众多陪葬品之一,其在两汉400年间发生了重要变化,至后世完全消失。作者以博山炉从生器到明器转变为切入点,由博山炉单一视角的变化,试窥探整个汉王朝丧葬制度的变化更迭。
关键词
博
山
炉
神仙思想
两汉
分类号
K878.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两汉和宋代博山炉的联系以及各自的时代特点
被引量:
1
17
作者
王旭
机构
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8期42-43,共2页
文摘
秦汉时期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博山炉成为长生不老精神的寄托物之一。博山炉是两汉400多年的标志性器物,两汉之后因社会巨变博山炉逐渐退出主流社会。虽有个别博山炉器物出现,但数量极少。到了宋代,统治阶级提倡复古,博山盖式的炉子又一次大规模出现,数量多,器型变化多。但在宋之后不再出现,宋代成为它最后的篇章。
关键词
博
山
炉
长生不老
成仙信仰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博山炉纹饰的创意表达研究
被引量:
3
18
作者
袁立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1期62-63,共2页
基金
2020年度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汉代博山炉纹饰的创意表达研究”(项目编号:2020XKT422)阶段性成果。
文摘
博山炉是汉代的代表性器物,对于汉代博山炉纹饰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灵感,而且有利于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品牌的形成,以及汉代博山炉纹饰的传承与发扬。文创视角下汉代博山炉纹饰的研究需要多途径收集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分析其内容、主题、表现方式,并且针对内容题材、造型规则以及工艺材质做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该文作者针对汉代博山炉的纹饰进行二次设计,通过建立纹饰图库和信息资料库、进行文创产品的衍生和文创品牌的塑造等路径完成汉代博山炉纹饰的项目实践。
关键词
博
山
炉
纹饰
文创
分类号
K87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19
作者
黄海涛
机构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北京香文化促进会
文化部东方艺术研究院
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
郑州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
出处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第17期72-79,共8页
文摘
汉代陶熏炉炉径:14厘米高:15厘米此件汉代熏炉为黑陶制,炉面抛光,整体为豆形,炉盖上刻三角形镂空纹和圆圈纹,均匀分布。熏炉身与盖子母口相扣。身为直口,折弧腹,喇叭形。盖亦为直口,弧顶,上端为鸟形捉手,可360度转圈。足较短且足部连圈纹喇叭口,转圈阶梯状旋纹,线条明快流畅。此炉独特之处在于盖项部的香鸟,鸟状似凫鸭。
关键词
博
山
炉
熏
炉
圈纹
凫鸭
越窑
喇叭形
炉
身
青釉瓷
堆塑
圈足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错金博山炉的造型及设计思想
20
作者
王丹
机构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12期26-26,共1页
文摘
铜炉文化源远流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具有巧妙的设计和海纳百川的品质,这不仅体现在器物上,也体现在精神和气度上,这是西汉造物设计的典型思想。错金博山炉是博山炉中的珍品,为宫廷所制,与其他博山炉相比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是博山炉中的代表。
关键词
博
山
炉
汉代
设计思想
分类号
J526.1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吕绍玉
张海
孟昌忠
黄太忠
刘德华
王彪
周丽芳
《中国地质调查》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云冈石刻博山炉形象渊源
武灵
练春海
《美术大观》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代博山炉展览中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解读
王妮
《中国民族博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宝有话说》 海上仙山一炉间
懂懂鸭
《格言(校园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旅行活动述略
严忠良
计毅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山海流变》
冯正午
《艺术科技》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炉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式与要素研究
段洁
张秋娈
朱苏加
路紫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汉唐博山炉设计考略
杨海霞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福地炉山
阮道明
《福建乡土》
2013
0
原文传递
10
新见西汉冶铜炉与铜绿山春秋战国冶铜炉比较研究
陈树祥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双面观照——博山炉:出土实物与咏物诗的互证
张翔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博山炉考
林小娟
《四川文物》
2008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宁夏中卫县出土一件汉代博山炉
王凤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从博山炉看两汉时期星象与仙境追求
刘绅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汉降龙博山炉
王桂枝
《文博》
198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从生器到明器——浅析汉代博山炉的嬗变
康礼凡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议两汉和宋代博山炉的联系以及各自的时代特点
王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汉代博山炉纹饰的创意表达研究
袁立
《美术教育研究》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黄海涛
《中国集体经济》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错金博山炉的造型及设计思想
王丹
《美术教育研究》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